中國 >上海 > 周公館
顯示地圖
目錄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周恩來同志作為共産黨的代表曾駐在重慶﹑南京等地,其住所當時被稱為"周公館" The second period of Kuomintang-Communist cooperation, Comrade Zhou Enlai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Chongqing ﹑ in Nanjing and other places, his home was known as the "Week mansion"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 周恩來 同志作為共産黨的代表曾駐在 重慶 、 南京 等地,其住所當時被稱為“周公館”。《人民文學》1977年第1期:“一九三八年, 周恩來 同志在 重慶 ,住在一座小樓裏,當時被稱為‘周公館’。”
旅遊
  周公館投訴電話上海旅遊投訴電話:021-643936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幽靜的上海思南路上,沿馬路東側的73號(原馬思南路107號),是一幢西式小樓房,為三層花園別墅,這就是當年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亦稱周公館。既然是當年黨的駐滬辦事處,為何又稱周公館呢?這其中有一段麯折。1946年中共代表團租下了這幢房屋,原意是作為中共辦事處。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說:“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周公館因此而得名。這幢小洋房,原為法國在華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樓一底的樓房,進門就能看見藤蘿花架,看上去幽靜宜人。在緑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葉茂盛的大塔鬆,在這裏,周恩來接待過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將軍,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瀋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還舉行過中外記者招待會。1946年7月17日,周恩來在這裏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到會的100多人把一間不大的客廳擠得水泄不通,許多晚到的記者不得不在門窗外、陽臺上站着聽講。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在撤離時,周公館交“民主同盟”代為保管。之後,房屋被國民黨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傢具陳設全部流失。新中國成立後,在原址設紀念館,周恩來、董必武臥室等部分室內恢復原來擺設,又闢陳列室介紹當年歷史。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中國共産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內傢具陳設均為復製品。交通:17、24、36、41、42、96、104、128、146、575、780、781、786、835、864、869、933、911、920、932、945、隧道八綫、大橋一綫、旅遊10號綫、淮海路免費觀光車。地址:盧灣區思南路73號電話:64730420開放時間:9:00-11:00,13:00-16:30,周一、四不開放票價:2元
周公館-相關人物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和外交傢,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
  1917年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留學日本。1919年回國。五四運動中,在天津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發起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任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1924年回國。1927年8月1日領導了南昌起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擔任政府總理,兼任過外交部長,並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兼書記處書記,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屆、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重慶曾傢岩50號周公館
  曾傢岩50號周公館,座落在重慶市渝中區中山四路的東端盡頭,占地面積364平方米,建築面積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設在城區的辦公地點,南方局軍事組、文化組、婦女組、外事組和黨派組均設在這裏。
  1939年初,南方局考慮到辦事處住房緊張,而曾傢岩地處市區,靠近國民政府,會客訪友和與各界人士接觸都很方便,十分有利於開展工作,鄧穎超遂以周恩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名義,租用了曾傢岩50號主樓和三樓的全部以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對外稱作“周公館”,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機構所在地。中共代表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林彪、王若飛等人在渝期間也常住於此。
  在周公館外面,距大門右邊百米之遙是特務頭子戴笠的公館,左邊毗鄰國民黨警察局派出所。周公館的內 部環境也非常有趣,主樓的底層和三樓的全部以及二樓東邊的三間房屋為南方局租用,其餘分別租給了時任國民黨中央撫恤委員會主任秘書劉瑤章和國民黨上層人士端木愷以及時任重慶市市長賀耀祖的夫人倪斐君領導的“戰時婦女服務團”。這樣就形成了國共兩黨人士同進一個院、共住一棟樓的有趣現象。住在這裏的國民黨人士雖同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人員共同進出一個大門,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息,但互相幾乎沒有往來,卻也相安無事,亦不失為抗戰期間國共合作的一段佳話。1958年董必武重返曾傢岩50號時,曾題詩一首“八年抗戰此棲身,‘三打維支’笑語新。戴笠為鄰居在右,總看南北過門人。”,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周公館當年的內外環境。儘管曾傢岩50號周公館的內外環境如此復雜險惡,但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産黨人卻八年如一日,支持戰鬥和生活在這裏,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綫的發展、壯大和鞏固而不懈努力。
  1946年5月,周恩來、董必武先後率中共代表團、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大部分人員離開重慶前往南京。曾傢岩50號又成為中共代表團駐渝聯絡處和公開的中共四川省委機關駐地。吳玉章以中共代表和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的身份率上述兩機關人員駐節於此,與國民黨重慶當局保持聯繫,並全面領導雲、貴、川等西南地區中國共産黨的工作和重慶《新華日報》社工作。1947年2月28日深夜,國民黨重慶當局突然出動數百名軍警憲特,武裝包圍了這裏,無理查封公私財物,強迫集中中共在渝公開人員,軟禁中共代表吳玉章和聯絡處、省委機關及化竜橋等處《新華日報》社人員達十天之久。經過吳玉章的堅决鬥爭和據理強求,最終中共駐重慶和成都兩地人員分別於3月8、9兩日乘機勝利返回延安,《新華日報》昆明分銷處人員亦隨後抵延。
  全國解放後,周公館回到人民手中。1953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這裏籌建紀念館。1958年5月1日,與紅岩村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共同建成紅岩革命紀念館,對中外廣大觀衆和遊客開放。1959年,董必武為這裏題寫館名:紅岩革命紀念館曾傢岩分館。196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這裏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今天的曾傢岩50號周公館門前,再也看不見當年那條狹窄而幽靜的石板小路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曾傢岩廣場。廣場中央塑着一尊周恩來風雨兼程、辛勤奔走的全身銅像,人們在這裏追尋往事,緬懷偉人,探索未來。
包含詞
周公館孫中山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