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呈坎投诉电话 黄山市旅游投诉电话:0559-2517464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呈坎门票价格 35元(含导游费) 呈坎导游图 呈坎交通图 呈坎交通 去呈坎比较方便,游客可以在屯溪、徽州古城打的或坐三轮车前往。
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一进入呈坎村,气势恢弘的宝纶阁豁然出现在眼前。宝纶阁始建于明嘉靖年,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整座祠堂占地5亩余,分前、中、后三进,5层山墙,层层升高,显得异常宏伟壮观。宝纶阁是祠堂里的精华部分石雕木刻都异常精美,横梁上的彩绘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至今仍未褪色。
呈坎村是按《易经》中“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理论选址布局的。早在宋代就被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相传,罗氏兄弟通晓风水理论,见此地四面环山,中间一平方公里的洼地,它是一个典型的“纳四水于村中,聚水如聚财”的风水宝地,整个村落似一个聚宝盆。它东面灵金山、峰山;西倚龙山,鲤鱼山;北临葛山、长春山;南有观音山,马鞍山等八座山峰成不规则分布四周,山与山之间有梯田、旱地相互连接,自然形成了八卦的八个方位。
又因龙溪村整个村落座西向东,然而根据当时村居的态势——众川河绕村西而过,整个村落座西朝东面对灵金山(金属火)而无水,当地有句俗语:不识人间阴阳事,只怕灵山半夜鬼点灯(就是神秘的灵山“鬼火” )。灵金山“金”属“火”阳气旺,导致整个村落阴阳失律,因取八卦中的“坎”卦(水卦)的坎来定村名,用“水”来克 “火”,使整个村落阴阳调和(因为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这里的祖先把呈坎村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自唐朝改“龙溪”为“呈坎” ;“ 呈” 即呈上,意欲向上发达的意思。“坎”洼下曰“坎” ;即向下最低的地方;“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 “呈” 即向上为天;“坎” 洼下为“地” ;人立天地之间;因此“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就自然而完美的形成了。使整个村落达到可开百世不迁之族的风水宝地。
然后改众川河自北向南成“∽”形穿村而过,自然形成了罗盘八卦中的阴阳鱼的黑、白分界线。村北、村南又以众川河为起点,向村外发射八条街巷,把整个村庄分割成大小八块,街巷相通,巷巷相通,使村落形成二圳三街九十九巷,成为一个完整的九宫内八卦。因此,呈坎是皖南最古老、最神秘的八卦村;一个非常特别的古村落。它是一个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最完美的结合。呈坎鼎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明朝罗氏家族族谱记武载在朝为官者就达11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辑,为岳飞冤案主审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明代制墨大师罗小华,杨州八怪罗聘等等。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圣地。同时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时,构成一个十分特殊的徽州文化村落。
呈坎地处黄山南面40公里处在灵山和丰山之间。现有人口2800人;全村拥有宋、元、明、清等古建筑130多处;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二十二处;“一村双国宝”全国罕见。它是中国独一无二、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又被称之为:中国国宝最多的乡村。 |
|
皖南古村落是以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具有典型的地方文化特色的古村落。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集团,是皖南古村落发展兴盛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他们是村落建设的投资主体。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皖南古村落是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重对水的活用,符合村落建设的基本条件,而更重视对村落环境的需求;
2、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庭聚居地;
3、尊儒重教,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有祠堂、书院、牌坊、水口园林等建筑,文化氛围浓郁;
4、建筑风格、型制规整统一,建筑组合丰富多变,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木材为主要材料;
5、建筑装饰以砖、木、石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厅堂内皆有反映主人情趣、志向的堂名、对联、陈设等,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6、以程朱理学观念统治、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道德水准;
7、村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徽帮在外经商、做官取得的巨大财富。
在以上共同特点中,对古村落形成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因素首推“风水理论”。“风水理论”,是古代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禁忌的总概括。风水理论起源于徽商的甲骨占卜,形成于秦汉,成熟子唐宋,明清时已达到非常完善的风水理论体系了。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其一为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另一为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朝向和布局。唐宋以后,全国的风水文化中心已逐步由山、陕转移到江、浙、闽、赣一带,及至元以后,风水文化中心进一步由江西赣州转移到了皖南徽州一带。这是由于皖南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形势派风水理论得以广泛应用所促成的。在众多的皖南古村落中,至今仍能形象地说明风水理论和程朱理学对村落选址布局、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当数呈坎古村落。呈坎古村落的风水现象是形势派与理气派的综合与互融,既有山川形胜的组合,又有村落朝向布局的组合。
呈坎,位于黄山东南麓,古名龙溪,原为歙县地,现属黄山市徽州区管辖。唐末,江西南昌府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俩,举家迁入歙县,“择地得西北四十里,地名龙溪,改名呈坎”,并“筑室而居焉”(元张旭《罗氏族谱序》)。呈坎,作为罗氏家族的聚居之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呈坎罗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成为歙县“八大家”之一(据罗氏族谱载,歙县“八大家”为槐塘程、呈坎罗、棠樾鲍、长林郑、山前汪、溪南吴、岩镇吕和叶有曹)。呈坎现有居民700余户,人口近3000人,其中75%仍为罗姓。呈坎古村至今仍保持了村落形态的完整性,尤其是古村落所具备的风水现象在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典型性,其所保存的罗东舒祠和长春社屋在皖南古村落中具有唯一性。呈坎村落的风水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了风水理念的村落名称。
呈坎,与古村名(地名)龙溪相比较,应该是龙溪更为响亮,为什么改为“呈坎”,完全是风水理念的体现。罗天真兄弟俩原居江西,其时江西风水学说甚为流行,他们迁入歙县后没有贸然地定居一地,而是慎重地进行了选择,在选择居住地时,以风水理论作指导,择定了歙县西北四十里的龙溪,改名呈坎。呈坎村名到底是何含义?元张旭的《罗氏族谱序》说:“盖地仰露曰呈,洼下曰坎”。实际上,这仅仅是叙其表,未涉其里。《说文解字》中“呈”的本意是“平也”,后引申为“显”、“表”。“坎”从伏羲先天八卦所定方位看,应属西方,再从“坎”所对应的自然现象看,应属水,这样,很明显,“水西边的平地”就是“呈坎”二字的真实内涵。
二、体现了“负阴抱阳”的风水理念。
“负阴抱阳”是建筑选址和建筑格调的基本形式之一。无论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地理位置还是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识,决定了建筑选址通过“负阴抱阳”形式所体现的方向性和空间感。坐北朝南,是“负阴抱阳”的基本形式,依据地理子午线取向,使用平面日晷定向,而且,完全的南北向只限于皇家建筑与衙门建筑,这种思想来源于《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正南正北体现了权力和尊严,也是理气派风水理念的主体内容。在民间,多用磁罗盘相宅,以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为依据测向,由于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存在一个偏角,这就决定了民间建筑物虽然大致面南,但完全坐北朝南的并不多,大部分偏东南的转向。在皖南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完全以坐北朝南理念来体现“负阴抱阳”不太现实,于是,就有可以适用的背山面水的风水理念作为体现“负阴抱阳”的另一种方式,也就是形势派的风水理论。这种方式在朝向上没有作出任何限定性的要求,但是注重了山水自然环境的组合。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就对营造选址作了总结:“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呈坎村落整体形态是坐西朝东,完全体现了背山面水的“负阴抱阳”形式。村西紧靠葛山、鲤王山,村北有龙山、长春山,村南有龙盘山、下结山,村东紧靠自北向南的■川河,河之东是数千亩的田园。呈坎村背山依水,山环水抱,地势平坦,但有一定的坡度,这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局部小气候环境正是通过“负阴抱阳”风水理念的实践所获得的。
三、最佳风水模式的村落典范。
按照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无论城市、村落还是住宅的选址,最理想的模式是: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亦称靠背山,且来龙山后要有龙脉,即与大山形势相连通,基址左右有略次于来龙山的山岗或土丘,俗称为扶手,即左辅、右弼山,也称青龙、白虎砂山,青龙在左,白虎在右,基址前有月牙形池塘或弯曲的水流,水流的对面有一座对景山,也称案山。我们将呈坎古村落的选址与最佳风水模式进行对照,发现两者之间竟然是如此一致的吻合。请看,村落背后紧靠的来龙山为葛山和鲤王山,高大的葛山与西北方向的黄山山脉连成一气,黄山即是呈坎村的龙脉;村落左边有龙山、长春山为青龙、为辅;村落右边有龙盘山、下结山为白虎、为弼;村落前■川河依村而过;■川河前是工阔的平畈,遥遥相对的对景山是灵金山。呈坎古村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风水理论所认为藏风聚气的最佳位置一穴中。另外,特别要指出的是,呈坎的水形势非常优秀出色,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川河是主干流,此外,还有数条小溪从各方汇入■川河,“■”者,水多之义也。《说文解字》释分“■”为“小水入大水”,实为众水汇合。《诗经大雅》有“凫■在■,公尸来燕来宗”之句,意思是“野鸭和小鸟停留在港汊之处,尊敬的祖先来这儿赴宴”。鸟瞰■川河水系与呈坎村的关系,风水学上称为“九龙戏珠”,也属于风水书《水龙经》中所列的“舞凤”型吉水格局,认为这种“舞凤”水格局是“群流飞舞入垣缄,风舞鸾翔羽翮轻,更得穴中真气结,不为仙客也公卿”。如果把呈坎的山势比作一条起伏的龙(实际上,早已形象地称为龙山、龙盘山了),那么■川河水系就象一只飘逸起舞的彩凤,真可称得上是龙翔凤舞、龙凤呈样。 |
|
宋代,罗天真、罗天秩堂兄弟从豫章来此地定居,成为罗家一脉的祖先。明代中叶,罗氏先人还对古村和众川河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治理。使古村完全处在“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空间模式环境里,具备了合理完善的村落结构。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呈坎历史上人才辈出,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朱熹诗中所提到的“双贤”),和另外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扬州八怪”之一罗两峰都是出自于这里。
七十年代,随着“尚书坊”的倒塌,呈坎就结束了有石牌坊的历史。牌匾历经沧桑至今仍保存28块,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一方面浸透着劳动者的血汗,一方面却也显示出呈坎历史上的一番辉煌。
牌匾多、名人多,是呈坎村的一大特色。为何该村名人历久不衰,似有三点值得探讨、注意:
1、尊师重教,造成人材成长的良好气氛和环境。呈坎村旧时村民祭灶神中贴着的红纸上写的是“天地君亲师”五个字,把尊师当作一种美德。呈坎历来流传着“三代不读书,好比是个猪”的俗语,也说明普遍重视读书。
2、封建文化的熏陶,人材成长有了必要的动力。呈坎人历史上受封建文化的熏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强烈的宗族观,旧时呈坎各姓人聚族而居,规章习俗各有一套,但都希望读书做官,出人头地,荣宗耀祖。采用挂匾之举,本身即是各族人运用封建“彝伦”对名人的一种大奖励行为,这对各族后人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3、徽商的财力是名人成长的基础与后盾。徽商的雄厚财力,造成了名人辈出的经济基础和有力后盾,名人成材有的做官发财,有的经商发财,反过来又办教育,通过教育又促名人成长,如此良性循环,造成了呈坎名人历久不衰的历史。
呈坎名人历久不衰,对我们目前来说也有很多启发:
1、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历史经验证明,那里有足够合格的人材,那里就很快会出现经济和社会的繁荣,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拥有人材,是实现新的经济战略目标的关键。
2、加强德育,改革好奖惩办法,解决好人材成长的动力。
3、大力发展经济、惩腐倡廉,造成足够的财力作为办教育的经济基础。
4、开发名人文化旅游。 |
|
呈坎村景点介绍: 呈坎村简介:被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距2O5国道仅5公里,为呈坎乡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2700余人,呈坎古名龙溪,自唐末江西南昌府秋隐、文昌罗氏二兄弟举家迁此“择地筑是而居”易名呈坎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呈坎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文化沉淀深厚,至今仍保留着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
呈坎村景点介绍:1995年5月,呈坎村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现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推荐目录;
呈坎村景点介绍: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座西朝东、背靠大山、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忱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两条水圳引众川河水穿街走尸,现仍发挥着消防、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众种河绕村而过,故而呈坎村桥多,其中著名的有元朝修建造型优美的环秀桥、明代修建的江南单孔跨度最大的石拱桥----隆兴桥;十字路口与丁字路口至今仍保留着3座打更防盗和节日悬灯照明的明代更楼,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精心设计、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显著。(左图为:呈坎村局部鸟瞰)
呈坎村景点介绍: 呈坎五街大体平行众川河延展,呈南北走向,小巷与大街垂直,呈东西走向。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步移景异、无处不景、人在画中、其乐无穷;呈坎现有宋、元建筑各一幢,其一是长春社,宋建明修是徽州仅存的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公共建筑;其二是罗会泰宅(俗称老虎润)为元代建筑,呈正方形、高大精美、宛如古堡。呈坎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尤其是罗会炯宅(罗应鹤官邸)石牌楼门罩;罗会炳宅(俗称石柱厅)木牌楼门罩、须弥座、高大客厅和独柱旋转楼梯;罗长铭宅天井鱼池;罗季颖宅雕甍镂栋;罗来龙宅猪食槽天井;敬老院支祠暗壁楼梯;汪闺秀宅陶瓷水枧;环秀桥水构亭;灵山岭石构亭以及民宅的斜门、铁皮门、楼厅美人靠、窗户遮羞板、石雕、木雕、砖雕以及月梁、梭往、彩绘等,特色显著;呈坎古村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虽遭大量破坏,但仍占黄山市首位,而且类型丰富,风格之独特,在全国都属独一无二,故有“呈坎民居甲天下”之誉;
呈坎村景点介绍: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英才辈出、人文会萃,呈坎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高官、隐士、高僧、巨贾、诗人、画家、史学家、制墨家、自然科学家;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评说,如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清代朝议大夫罗宏化、直奉大夫翰林罗廷梅、扬州八怪后起之秀罗聘、近现代钦点内阁中书孙中山秘书罗会坦、文物鉴赏家罗长铭、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其中,罗汝楫、罗愿、罗龙文、罗洪先、罗聘5人《中国名人大辞典》有载。
景点介绍:呈坎自宋代以后徽商兴起,贾而好儒,贾德结合,儒政相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在徽州文化历史发展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正如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曰“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文献称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呈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兴旺发达、经久不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村和江南第一村。
二、呈坎古村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国保单位:罗东舒祠(明代、1996年公布)
国保单位:呈坎古民居建筑群(2001年公布)
1、罗嗣海宅(明代) 2.环秀桥(元代) 3、罗永祈宅(明代) 4.钟英楼(明代)
5、罗纯夫宅(清代) 6、罗家坤宅(明代) 7.燕翼堂(明代) 8.罗会铮宅(明代)
9.罗润坤宅(明代,省保单位,1961年公布) 10.罗会泰宅(元代)
11、长春社(宋代.省保单位,l998年公布) 12.隆兴桥(明代)
13、罗子琴宅(明代)14、汪闺秀宅(明代) 15、金汉龙宅(明代)16.罗重光宅(明代)
17.章金标宅(明代)18.罗来林笔(清代) 19.杜欢喜笔(明代)2O.文献祠(明代)
21、罗光荣宅(明代.市保单位.1998年公布)22、罗来滨宅(明代) |
|
呈坎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境内,在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开通之前,只能从老旧的205国道从汤口翻山越岭到达。新修的合铜黄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可以从岩寺出口下高速,约7公里左右即可抵达;或者在高速公路呈坎服务区下即达,交通非常方便。
目前的205国道汤口到潜口段也在拓宽整修,一旦于2009年完工之后,自驾也可从汤口经205国道经潜口到达呈坎。该路段翻山越岭、迂回曲折、风景优美,很富刺激性,沿途还有丰乐水库和电站等。
呈坎门票:80/人(2009年),学生50/人。 |
|
呈坎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