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 > 吉林隕石雨
目錄
No. 1
  76年3月8日15時1分隕落在吉林市郊北部地區的隕石雨。散落範圍東西長約72千米,南北寬約85千米,面積近5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分佈面積最廣的隕石雨。收集到隕石一百多塊,總重約2700千克。其中最大的隕石重1770千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隕石。
No. 2
  吉林隕石雨是1976年3月8日下午發生在中國吉林市北郊的一次流星雨天文事件。
  1976年3月8日15時1分50秒左右,一顆重約4噸的隕石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後方以每秒15-18公裏的相對速度追上地球,在吉林市郊區附近縣鎮,隨着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一個大火球在白天從天而降,由於受到高溫高壓氣流的衝擊,吉林隕石不斷發生破裂,在19公裏的高空發生了一次主爆裂,大大小小的隕石碎塊散落下來,形成了吉林隕石雨。它就是現在陳列在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吉林市博物館)的吉林隕石。吉林隕石雨降落在吉林市、永吉縣及蛟河市近郊附近方圓5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雨。當時共收集到隕石標本138塊,碎塊3000餘塊,總重2616公斤。其中最大的一塊隕石吉林1號隕石衝擊地面造成蘑菇雲狀煙塵,並且砸穿凍土層,形成一個6.5米深,直徑2米的坑。這塊隕石重達1770千克,屬於h球粒隕石,該隕石呈棕黑色,上有氣印。 這也是世界最大最重的石隕石。一號隕石濺起的碎土塊最遠達150米,造成的震動相當於1.7級地震,這個震波被吉林和豐滿地震臺記錄下來,使得吉林隕石雨的隕落有了準確的時間記錄:1976年3月8日15時2分36秒。
  吉林隕石就其數量、重量、散落範圍以及科技含量,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經測定,吉林隕石雨的母體原是太陽係火星與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的一顆行星,年齡約為四十六億年。大約800萬年前,在一次劇烈的天體撞擊事件中,吉林隕石從距母體表面約20公裏深處被撞擊出來,改變了運行軌道,形成了一個新的橢圓形軌道,近日點1.4億公裏,遠日點4.1億公裏,同地球軌道有了交叉,使其同地球相撞成為必然。
  吉林隕石屬石質隕石,學名橄欖石-古銅輝石球粒隕石,或高平衡鐵(h群)球粒隕石。鑒定出了橄欖石、斜方輝石、鐵紋石、鎳紋石、隕硫鐵等主要礦物和透輝石、金雲母、鈦鐵礦、鉻鐵礦、白磷鈣礦等次要礦物近四十種,以及某些氨基酸、卟啉、色素、異戊二稀烴、正構烷烴等多種有機化合物。它藴藏着極為豐富的有關太陽係起源、太陽星雲的分餾與凝聚、行星的形成過程、小行星的演化、行星際空間的輻照歷史和隕石降落過程的物理化學環境等科學信息,是研究天體演化、生命起源、元素起源、空間技術以及其他多種學科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通過對吉林隕石的研究,使我國在這一領域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吉林隕石的研究成果已被公認為地外物質研究的範例。
  吉林隕石雨降落時,鋪天蓋地,呼號之聲幾百裏以外清晰可聞。落地的巨響和震波,震碎了無數居民住宅的玻璃窗。場面之宏大,威力之巨猛,如同原子彈。然而,竟無一人一畜的傷亡。可謂一奇。
  4月22日下午毛澤東聞訊,剛剛經歷過四五天安門事件的他不止一次地站到窗前望着漸漸昏暗下來的天空,陷於思慮、不安、激動。與身邊工作人員談起史書上的隕石雨記載和人間變化應在自然天象的天人感應學說。
  這次隕石雨後來與唐山地震聯繫起來,在民間引起了老百姓不少傳說、議論:隕星、地震應在當年中國逝世的三個開國領袖周恩來、朱老總、毛主席上了。1700多公斤最大的隕石象徵毛澤東,小隕石象徵指唐山大地震死的人。
  吉林隕石雨軟棱之大,重量之巨,數量之多,形狀之奇,標本收集之豐均居世界首位,它為當代世界科學界帶來了大量宇宙信息的同時,也為北國江城吉林市的旅遊業增添了奇彩,成為關東大地旅遊觀光的一道獨特景觀。
百科大全
  jilin yunshiyu
  吉林隕石雨
  Jilin meteorite shower
    1976年3月8日15時 1分降落在中國吉林地區的一場世界罕見的隕石雨。隕石在地球大氣層中高速下降時,因受高溫高壓氣流衝擊而發生爆裂,它的碎塊象雨一樣散落到地面,這種現象稱為隕石雨。吉林隕石雨下落時,當地上空先出現一個大火球,很快分裂成一個較大的火球和兩個小火球,魚貫嚮西飛行。這個地區有100多萬人聽見火球高速飛行時由衝擊波發出的霹靂般的巨響。隕石雨分佈的地區,東西長約72公裏,南北寬約 8.5公裏,面積近 500平方公裏。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分佈面積最廣的石隕石雨。共收集到大小隕石樣品100多塊,總重為2,700多公斤,其中最大的1號隕石重1,770公斤,是人類迄今見到的最大的石隕石。
    中國科學工作者對吉林隕石進行了現場考察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對吉林隕石的形成已有初步的認識。形成吉林隕石雨的母體是一顆在太陽係空間運行的重約 5噸的流星體,它的運行軌道呈橢圓形,軌道的遠日距約4.2億公裏,近日距約為1.5億公裏。1976年3月8日15時,這顆流星體順着地球公轉的方向追上地球,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入射角約16度。進入大氣底層時,由於衝擊波的作用,它的表面物質受熱熔融、氣化,形成一個火球(稱火流星)。這時它的表面溫度約2,500~3,000K,周圍空氣的溫度在 1萬度左右。它在距地面30公裏以上的高空為直綫彈道,在23~17公裏高處發生多次小爆裂,而在約19公裏的高空發生一次主爆裂,於是,大小不同的碎塊以不同的速度和軌道嚮地面降落。在隕落過程中隕石經歷了復雜的受熱過程,因而在隕石的表面包上一層厚約1毫米的熔殼,熔殼上有各種形態的氣印和花紋。
    吉林隕石的87鍶/86鍶的初始比值為0.7011±0.0016,銣-鍶模式年齡為47億年。這說明在47億年前,組成吉林隕石的物質開始從太陽原始星雲中分離出來,逐漸冷卻。當溫度冷卻到大約2,000K時,高溫難熔元素逐漸凝聚,相繼形成碳硅石、石墨、鋯英石、鉻鐵礦等難熔礦物。冷卻到1,600~1,200K時,原始物質中大量的鐵、鎳金屬凝聚成鐵紋石和鎳紋石;鈣、鎂的硅酸????凝聚成輝石和橄欖石。冷卻到 1,100~1,000K時,則形成斜長石、白磷鈣礦等副礦物。冷卻到1,000~570K時,形成隕硫鐵等硫化物。對吉林隕石中球粒的研究證明:星雲物質在凝聚中可能形成一些液滴,液滴旋轉、冷卻、結晶甚至相互碰撞,因而在隕石中可以觀測到內旋、重迭、撞裂的球粒。隨後,星雲中的各種凝聚物聚集成小的團塊,並形成各種含水硅酸????。殘留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和氫等氣體,在各種催化物作用下,合成碳氫化合物。在吉林隕石中發現了11種氨基酸、嘌啉、色素、正構烷烴和異戊二烯烴等20多種有機化合物。不過,國內有些科學工作者對吉林隕石中是否存在有機化合物尚有爭論。星雲中的各種氣體、塵埃和小團塊,逐漸吸積成小的星子或隕石母體。根據吉林隕石測得的鈾-鉛年齡和鉛-鉛年齡為45~46億年,說明吉林隕石母體的固化年齡和地球、月球的年齡近似。吉林隕石的鉀-氬年齡為38~36億年,根據氬在隕石母體內的擴散丟失規律,計算出吉林隕石的母體大約是一個半徑為 220公裏的小行星的一部分,它原來是埋在這顆小行星表面以下20公裏的深處。這顆小行星內部由於放射性元素衰變和其他能量的積纍,溫度增高,在20公裏深處大約增高到1,000~1,100K,使某些礦物重結晶,礦物內的某些元素産生擴散平衡,玻璃質脫玻化並形成雛晶和微晶。對吉林隕石礦物和化學成分的綜合研究說明,吉林隕石屬於橄欖石-古銅輝石球粒隕石或高鐵群 5型普通球粒隕石。對剩餘磁性、磁化率和居裏點溫度測定的結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