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投诉电话 长春市旅游投诉电话:0431-8982014
吉林省旅游投诉电话:0431-565303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创办于1995年,2003年3月通过教育部考核评估,升格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为全国民办本科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外国语院校,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目前在校学生5000多人。
先进独特的办学理念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桥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端庄办学思想和公益性办学道路,强调“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坚持“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突出特长,全程管理,综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
幽静典雅的校园环境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潭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设有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电子阅览厅、多功能同声传译厅、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凸显了环境与人文的统一;外教公寓、留学生公寓与学生公寓的近距离互映,方便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46人。专业课均由国内外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曾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主讲;口语课由外籍教师担任主讲,他们分别来自美、加、英、澳、德、法、韩、日等国家,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了华桥。中外教师治学严谨,施教科学,敬业爱生,深受学生欢迎。
科学前卫的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设有英、日、德、法、西(西班牙)、韩、俄、汉(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等语种,分为英语翻译、英语教育、双语、应用、日语、德语、高职等九个院系部共30个本、专科专业。英翻学院侧重培养高级口译、笔译人才;英教学院侧重培养英语教师;双语学院培养能用两种语言熟练从事外语外事活动的双语人才;应用学院突出“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严谨规范的管理模式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始终注重学生的精神培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社会。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全住宿、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院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学年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特等奖学金5000元,一等奖学金2000元,二等奖学金1000元。
学有所用的择业渠道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办法,对毕业生进行择优推荐。毕业生皆学有所用,大部分在深圳、广州、大连、厦门、上海、北京、长春等地,从事教师、编辑、秘书、翻译、导游、英语主持人、电台记者、大堂副理、经理助理、部门经理等工作;另有部分毕业生到美、英、澳、加、法、德、日、韩等国深造,均得到社会首肯。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面向市场,突出特色,苦练内功,精品办学,打造品牌,早日建成一所以外语为主,文、经、管、教协调发展的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的应用型外国语大学,尽快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办学总体目标。
学院地 学院网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58号 市内乘坐160、120、102路公共汽 车在华桥外院站下车即可。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学院网址:www.hqwy.com
咨询电话:0431-4533629,4533585,4533588,4533589
联 系 人:陈老师 秦老师 张老师 周老师 |
|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长春净月潭旅游风景区。校园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山水环绕的自然气息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相融合,凸显环境与人文的统一,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高等学校。学校教学设备先进,生活设施齐全,设有校园电视台、校园网、图书馆、电子阅览厅、多功能同声传译厅、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室内游泳馆等。
学校创建于1995年,办学十二年来,三次搬迁、三次更名、三次飞跃,奇迹般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1999年成为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具有统招资格的民办普通高校; 2003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为当年全国仅有的九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开始与吉林师大等省内其他院校合作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被吉林省教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升为吉林省重点高校。近年来,学院先后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中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20强”等众多殊荣。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今天的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
目前学校在校学生6800多人、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外籍教师46人。学校现有英语学院、双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日语系、德语系、法语系、西班牙语系、韩语系、俄语系、国际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6个院(系、部),设有英、日、德、法、西班牙、韩、俄、汉等语种,同时开设经济、金融、贸易、管理等共37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秉承“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使华外成为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的先进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端庄的办学思想,走公益性办学道路;坚持“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突出特长,全程管理,综合培养”的办学模式;强调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关心社会;始终坚持“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听说能力强,计算机操作熟练,礼仪知识好,公关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端庄的择业思想,倡导学生“外语+诚实=择业”。截止到2007年,学校毕业生达6000余人,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达到92.5% 和95.5%和96%。
办学12年来,学校以“会通中外,砺志敦材”为校训,以“致远 务实 求精”为校风,引导教师“敬业爱生 博学善导”,教育学生“自强自律 求事求新”。华外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民办外国语大学品牌,最终实现民主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办学总体目标。 |
|
秦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吉林省副主委,吉林省政协常委,长春市政协常委、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由于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被誉为“专家型的民办高校校长”。1998年被评为“吉林十大女杰”,出席了第八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2000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被评为“第八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2002年,荣获“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称号;2003年第二次出席了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同年10月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同年11月第二次出席“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会议,并作为我国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会议上发言;2005年,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2006年荣获“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界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
|
1995年,经原吉林省教委批准建立,初名为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系高等教育助学机构;
1996年,开始修建校舍,学院初具规模;
1997年,自学考试成绩斐然,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1998年,被列为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单位;
1999年,更名为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000年,规模再次扩大,学生数量增长到建校初的十倍有余;
2001年,在净月旅游开发区征地550余亩,筹备建设新校区;
2002年,9月,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学院顺利迁入新校区,10月末接受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考核评估;
2003年,教育部批准学院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建立“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成为吉林省首家民办本科外国语学院,同年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
2004年,被定为专升本培训基地,在吉林、黑龙江省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8.2%,位居全省第一。在校学生5076人,校园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多个省份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按统招分数线录取,毕业生就业率达99.4 ﹪,仍居全省之首,在校生达6000余人;
2006年,在全国24个省(区、直辖市)招生,本、专科专业达37个,同年荣获“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强”和“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称号,在《2006中国民办大学评价报告》中的排行榜上,我院名列第三位。
2007年,被吉林省教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升为“吉林省重点高等院校”。 |
|
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博士,在国外工作期间发现我国许多金融经贸人才缺乏外语交际能力,而外语人才又缺乏经济和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交流的迫切要求。秦和院长便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回国办一所民办的外国语大学,努力为社会培养精通外语、谙熟管理,懂一或两门专业、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级外语外事人才。
秦和院长回国后,自筹资金150万元,经过租赁校舍、购置设备、纳聘人才的艰辛努力,终于在1995年的教师节前夕创建了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
从此,创业者的足迹就没有一时停息过。
1996年初,学院筹措建校资金2000多万元,同年9月,学院迁入新址,新校舍的建设只用了5个月。全体教职员工只用六天就完成了1.6万平方米校舍的装备和清洁工作。最后,秦和院长只说了一句话:“盖楼经历的一切,使我再不怕任何困难”。
1997年初,学院又筹集资金5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平整了操场等。学院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三栋新颖别致的大楼矗立在面前,在校生达900人,固定资产1个多亿。两年中共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秦和院长又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体制和教学经验,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华桥外院的办学特色:“外教主讲,小班授课,强化听说,突出特长,全程管理,综合培养”。
1998年,在校生达1500人。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英、日、德、法、俄、韩、汉(为外国留学生开设)等语种,分为“翻译”、“双语”、“应用外语”三大类别近二十个专业。
当时,华桥外院已经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有关院校结成姊妹校;还与美国英语学会、加拿大教育理事会等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美国英语学会会长温德林先生说:“你们的学校是个奇迹,我很高兴来到这里,成为友好的朋友和长期的合作伙伴。”
当年,秦和院长代表学院拿出12万元,救助灾民,慰问解放军;并带动全院师生一同捐款兴建一所春蕾小学;为来自灾区的同学减免学费;为55名下岗职工提供发挥作用的位置……
秦和院长的创业精神和卓著成就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被评为“98吉林女杰”,并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妇女第八次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陈慕华亲切接见了秦和院长。
1999年,吉林省华侨外国语专修学院,更名为吉林华桥外语职业学院,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在校生近1900人。
“特色+质量+管理+择业= 品牌”。这是秦和院长为华桥外院确立的明确定位,不求最大,但求最精,不求数量,确保质量。
注重端庄的择业思想教育,倡导学生牢固树立“外语+诚实=择业”的思想观念。
2000年,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学生数量达到2500人,是建校初期的10倍。
秦和院长光荣地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陈慕华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学院办学始终有两个很个性的办学理念。一个是“一切为了学生”,另一个是“我们办学,就要对得起学生的时间,家长的信任,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学院时时强调“学生无废品”,“责任重于泰山”。在校生达2700人。同年学院在净月开发区征地35万平方米,筹建新校区,特聘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进行设计。
同年,秦和院长荣获“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被评为“第八届吉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八月,秦和院长作为我国民办高校代表出席 “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女校长国际论坛”,并在会议上发言。
2002年,为满足学院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学院在净月开发区建设新校园,一期工程11万平方米,8月底完成投入使用,在校生达3200人。同年,省教育厅批准学院获得了本科专业招生权。
秦和院长荣获“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企业成功女性”称号,同年当选为吉林省政协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视察我院新校区。
学院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三次搬迁、三次更名、三次飞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3年,学院通过教育部的考核评估,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为全国9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是唯一的一所民办本科外国语院校。在校生达4000人,并更名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华桥外国语学院”寓意着她的教育精髓,既是中华儿女成才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东方文化文明的礼仪、内涵;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习西方文明的智慧和实践精神。
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彭佩云来参加该院升格本科更名揭牌庆典;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张保庆来我院视察。学院荣获“首届中国民办高校综合实力二十强”称号。秦和院长出席了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同年十月被评为“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
2004年,学院被定为专升本培训基地,在吉林、黑龙江省进入高校第二本科批次招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8.2%,位居全省第一。校园占地面积达76万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18倍;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建校初期的6.4倍;在校生5000余人。
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吉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院在全国统招中,在多个省份进入第二批次本科招生。在校生达6000余人,是建校初期的24倍。学生来自全国18个省份,毕业生就业率仍居全省前列。
2005年,秦和院长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十大女杰”,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讲话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2006年,学院在24个省、区、直辖市招生,本、专科专业达37个。同年学院被评为“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强”和“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秦和院长荣获“影响中国民办教育界十大领军人物”称号,在《2006中国民办大学评价报告》中的排行榜上,我院名列第三位。2006院长秦和女士做出财产公证,将学院捐献给社会。同年,德语系被评为国家一级民办本科教育专业,吉林省优秀专业等称号。2007年,学院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林省教育厅评升为“吉林省重点高等院校”。 |
|
党委书记 王守实
院长:秦和
教学副院长:李贺
行政副院长:赵念文
党委副书记:张斌
院长助理:张德文
纪委书记:周洪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