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挺(1896—1945),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原名叶洵,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初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12师36团团长,独立团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锴)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1927年12月只身潜入广州,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遭受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他严词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和女儿叶扬眉、尚未取名的孩子“阿九”以及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
叶挺生平大事记 Ye Ting Life Events |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初 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 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 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 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4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12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 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 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 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期间,周恩来要他注意蔡廷锴的动向和思想情况,他不以为然,结果蔡廷锴率部出走,投向国民党,导致重大损失。
1927年12月 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和党中央代理总书记王明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 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 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 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 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 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作《囚歌》明志“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仍被关押。
1946年3月4日 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
1946年3月5日 他就要求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1946年4月8日 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0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题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
叶挺与南昌起义 Ye Ting and Nanchang Uprising |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大革命烈火映红的中国上空,顿时阴云密布,风雨飘摇。为了粉碎反革命分子破坏中国革命的阴谋,7月12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排除陈独秀的错误领导,成立由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张国焘5人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以革命的武装坚决抗击反革命的武装,准备在湘、鄂、赣、粤四省举行“秋收暴动”。周恩来等人明确提出动用叶挺、贺龙领导的部队,相机举行南昌武装暴动。此时,叶挺为第11军副军长,兼任第24师师长。
南昌起义前夕,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同汪精卫相勾结,积极策动反共阴谋,强令第二方面军高级军官中的共产党员退出军队或脱离共产党,并欲借上庐山开会为由,趁机解除叶挺、贺龙的兵权,吞掉我党所领导和受我党影响的第20军、第11军的第24师和第4军的第25师等部。时任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的中共秘密党员叶剑英获知消息,当即与叶挺、贺龙等紧急聚会,共商对策。7月27日,赶在敌人出动之前,叶挺和贺龙先后率部奔赴南昌,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聂荣臻等一起,立即投身到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南昌起义的紧急筹划准备工作中。
7月31日,叶挺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指示,拟定起义作战命令:“我军为达到解决南昌敌军的目的,决定于明日四时开始向城内外所在敌军进攻,一举而歼灭之。”当时南昌驻敌有朱培德的警卫团、第3军和第6军的三个团,共1万余人。8月1日凌晨2时,由于第20军的一个营副告密,起义提前两小时打响。深夜,起义的红色信号将南昌城映得通亮,叶挺和贺龙等指挥所部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顿时,各个预定攻击地点枪炮声大作,杀声震天,敌人闻之胆战心寒。起义军经过四小时的血战,于拂晓前全歼南昌城内守敌,起义一举成功,奏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高亢序曲。
起义胜利的当天,起义军以叶挺的名义公开发表了《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号召革命军人团结起来,共同为打倒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列强及新旧军阀等一切恶势力而努力奋斗。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由贺龙兼代总指挥,叶挺兼代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革命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起义胜利的第3天,起义部队奉中共中央命令,按原计划相继撤离南昌,踏上艰难曲折的南下广东征途,准备到广东重建革命根据地。叶挺率第24师历时近两个月,突破敌人重重围追堵截,经临川、广昌、瑞金、转战福建,最后同贺龙率领主力部队到达潮州、汕头、揭阳、海陆丰一带,坚持开展革命斗争。 |
叶挺与项英的矛盾 Ye Ting and Xiang Ying's Contradictions |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虽经党中央以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多次调解,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后来皖南事变悲剧的酿成,与新四军最高领导层的失和不无关系。
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在新四军里的地位则有些尴尬,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他作出的决定没有大权独揽的项英的点头是无效的。这样,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这一时期,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
叶挺、项英的分歧,是从怎样执行党中央有关迅速挺进敌后,独立自主发展游击战争这个决策开始的。叶挺认为这一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非常正确,应该及早执行,但项英对此犹豫不决。令叶挺最难以接受的是,对这类与军事作战密切相关的问题,项英在与中央磋商的过程中,根本不征求他这个军事首长的意见,也不向他通报中央的有关指示,好像这是什么“党内机密”,对他这个“党外人士”和“统战对象”需要保密。叶挺的处境是困难的,正如陈毅在《1938年至1943年华中工作总结报告》中说的一句十分尖锐且贴切的话:“项英对叶挺军长不尊重,不信任,不让其独任军部的工作,一直到包办战场指挥,强不知以为知。”项英不仅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颇多微词。叶挺到部队视察时,喜欢以马代步,带的副官、参谋、卫士等随行人员也比较多,前呼后拥一大帮。项英到部队去则习惯于轻车简从,所以他认为叶挺是摆官架子,旧军人作风,不符合红军官兵一致的作风。叶挺仪表堂堂,穿着整洁,平时不是穿黄呢将军服,就是穿皮夹克、西装等便衣,很少穿新四军的深灰色制式军装。项英则剃光头,无论冬夏,新四军制式军装不下身,隆冬时节也只是穿一件旧棉大衣。叶挺单独吃小灶,还从广东带来一个厨师。他的交际活动较多,常叫他的厨师做些广东客家名菜,邀请军部领导同志、来访的国内外人士、国民党三战区驻新四军的联络参谋,以及随他来新四军工作的老朋友一起聚餐。项英也被邀去吃过一两次,但后来感到“不妥”,就再也没去过。项英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不是无产阶级的生活作风。
叶挺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性格极倔强的人。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不服从中央李立三和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的压制,愤然脱党出走,就是这种性格的典型反映。叶挺的这一瑕疵,在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前夕,几乎淹没了他过去的光荣和贡献。项英一看到叶挺,就用有色眼镜看他:“他对党对革命还能忠诚吗?”“他能接受党的领导吗?”这些想法,中共中央领导人开始也有过,项英也知道毛泽东、党中央开始对叶挺并不信任,可是经过面谈和一段时间的观察,中共中央对叶挺已经完全信任。可项英的思想一直没有转过弯来,一直把叶挺作为统战对象来看待。所以在新四军中出现了军长的命令,需要副军长批准的怪现象。
毛泽东曾多次致电项英,提醒他“对新四军的政治领导不能改变,但应尊重叶挺的地位和作用”,“军事指挥交由叶挺来办”,“在新四军中进行教育,以确定对叶挺的正确态度”,“请始终保持与叶挺同志的良好关系”。 |
叶挺与高敬亭之死 Death and Gaojing Ting Ye Ting |
1939年春,抗日战争已进入了相持阶段。4月底,叶挺、邓子恢、赖传珠等从皖南军部出发渡江北上,到达四支队留守处所在地舒城县西蒋冲。叶挺等人一到西蒋冲就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四支队必须向敌后、向皖东发展的指示。会上高敬亭举手表示服从中央的决定。会后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分别担任指挥、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叶、张、邓等人于5月22日东进八团驻地青龙厂。四支队主力除八团已东进敌后外,七、九团继续东进。
这时,高敬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命令正在东进途中的七团、九团停止东进——恰恰祸不单行,七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逃跑叛变,投靠国民党桂系顽军。
叶、张、邓等人在未报请中央同意的情况下一边发动部队展开批判“杨、曹叛逃事件”,一边决定将随后到达青龙厂的高敬亭拘押审讯,在部队中展开批判高敬亭的“反高斗争”。
6月21日致23日,在青龙厂附近的一个大树林里连续3天召开有近千名指战员参加的公审高敬亭大会,邓子恢主持大会决定对高处以死刑并报国共两党中央;6月24日,江北指挥部根据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所谓“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的电报将高敬亭处死,由叶挺带到江北的警卫班执行;高敬亭屈死青龙厂,年仅32岁。
中央发现了新四军在处理高敬亭问题上的失误,对此提出了批评。主要当事人叶挺、张云逸、邓子恢在事后都严肃检讨了自己的责任;叶挺在得知中共中央曾有“对高采取过渡办法”的指示后心情十分沉重和后悔,一再说:“迟了!迟了!”张、邓二人在一次新四军军部会议上讨论到这一问题时,都主动承担了责任。
叶挺军长仅依据个别人的诬告,就以“违令”罪名将高敬亭拘捕。事后瞒过新四军实际领导人项英和延安的我党中央,直接向蒋介石请求处死高敬亭(这是这位“北伐名将”的最大失误)。蒋介石可能一生中再也没有象这次这样痛快地答应了:“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决刑照准。”事后,新四军领导人项英私下强烈地谴责了叶挺的行为,但为了大局,无论是新四军内部还是我党中央,都默认了叶军长杀害革命功臣、革命英雄的无法原谅的过失。可是这个事件却使新四军的正副军长之间形成了永远也无法磨灭的裂痕。
高敬亭的错杀与叶挺等人积极执行极“左”的“肃反”政策是分不开的;但是高敬亭在鄂豫皖根据地恰恰也是一个积极执行“肃反”政策的领导人,他的肃反,使他养成了“一言堂”的习惯,使鄂豫皖根据地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他的个性也直接致使他成为了下一个肃反的对象。 |
叶正明回忆父亲叶挺 Memories of his father Ye Ting Ye Zhengming |
叶正明回忆父亲叶挺叶正明回忆父亲叶挺
叶挺(右1)与周恩来等合影“父亲是个军人,从表面看他是有些不苟言笑,沉静的。在部队、在战场上可能就更冷峻,但这些情况我们孩子并没有看到。但他对特务很强硬,有时质问斥责起来口气很凌厉,这种感知我们有。”
关于父亲的严厉冷峻,叶正明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给他们讲过,在鏖战激烈险恶的时候,他自己拿着手枪往前冲,并亲自参加督战,谁临阵退却就枪毙谁,他自己真的亲手枪毙过人。
他记得父亲具体讲的是在北伐战争中攻打汀泗桥、贺胜桥的时候。两仗都是敌守我攻、敌众我寡的恶仗。部队里有些人是第一次上战场,见到这种枪林弹雨、血流漂杵的阵势,胆寒后退是完全可能的。但在那种情况下你不严峻,不采取非常手段,就压不住阵势,就不可能夺取战斗的胜利,也就不会有“铁军”的响当当称号。
然而不是在作战的情况下,他就比较和蔼温和了。在叶挺身边当过参谋的颜并南就回忆说:他刚到军部的时候,不会标画地图,老怕挨上级的“克”。一天他正哆哆嗦嗦地画图,来了一位首长。当首长得知他不会画图,便手把手地教他,不仅教会了他画图,还给他讲了标画地图的重要意义。首长走了,他一问其他参谋,才知道教他画图的就是叶挺。与他原来想象的威严的军长大不一样。
“如果渐渐地和你熟了,父亲还会和你讲一些知心话,这时的他就变得非常体贴,和蔼慈祥。像后来我们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他用很多时间陪我们,和我们讲他过去的经历,讲他知道的事情。我们因为对他的经历和他所知道的事也不了解,提问常常是东一句、西一句的,他总是不厌其详地给我们解答。”
但总的来说,叶正明等孩子对自己的父亲了解还是有限,一来是在父亲身边的时间毕竟不长;二来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尚未成人,许多事不能理解。
“1962年的一礼拜天,周恩来总理把我们叶家在北京的三个孩子都找去,到西花厅吃饭。那时我们都成家了,所以都带着家属。席间拉拉杂杂谈了许多话,突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关于你们的父亲,由于你们那时年纪小,所以根本不了解。我想等个你们几个兄弟都能集中起来的时候,我来给你们讲讲你们的父亲。有人说他有一个时期脱党,实际上他是被共产国际开除了党籍。那天周总理开了个头就刹住了,我们很想听他给我们讲讲父亲的事,但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不都在北京,一直也没有集中在一起。再后来,‘文化大革命’发生,永远地失去了机会。”叶正明说到这儿流露出惋惜和遗憾。
“我父亲出狱后,第一个提出的请求,就是马上加入共产党。他摆脱囹圄的第二天一早,就提交了一份发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电文:‘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由于叶正明是叶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在他身边年纪最大的孩子,他对自己很长时间没有为留下父亲历史的文字记载做更多的工作,感到由衷的愧悔,因此现在很愿意静下心来做一番追溯,集腋成裘,搞出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口述甚至文字的东西。我们真心希望他能如此,这样,我们也能从他这里听到更多有关叶挺的故事。 |
|
广东惠阳叶挺纪念馆
坐落在广东惠阳淡水镇,在1991年9月10日举行揭幕典礼。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题词是:“北伐名将,抗日英雄,铁骨铮铮,浩气长存。”国家主席杨尚昆的题词是:“叶挺同志一生为正义,光明奋斗不屈不挠,我对他无限崇敬!”国务院总理李鹏的题词是:“学习和缅怀叶挺将军的革命斗志和历史功勋。”
叶挺纪念馆是1986年4月8日奠基的。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馆名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纪念馆正中大厅是叶挺的半身石像。纪念馆根据叶挺的生平分为:出身农家,从戎救国;赴法深造,编练新兵;北伐先锋,保卫武汉;举旗南昌,再战广州;领导抗敌,卓著勋劳;皖南浴血,铁窗铮骨等七个部分。
湖北恩施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
湖北省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
“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和非法拘禁的叶挺将军曾两度被秘密软禁于这里,历时2年之久,是叶挺将军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942年底,叶挺将军从四川重庆押解到恩施时,被软禁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今三义宫38号),二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叶挺的“宽松”和“自由”,且又易于看守,便选中后山湾这栋民房,将叶挺迁移于此软禁。1943年8月蒋介石将叶挺转押广西桂林,次年1月又押至恩施,仍囚居于这栋民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押至重庆。在叶挺将军囚居恩施2年间,其夫人李秀文,子女叶正明、叶华明、叶扬眉先后到此同住,经陈诚特许,其子女都得以在恩施上学读书。
在囚禁恩施期间,叶挺将军通过开荒种地,饲养家畜,培植茶园,改善自己的生活,并经常接济附近的穷苦百姓。当人们获知他就是战功显赫的新四军叶挺军长,都深感惊愕,更加钦佩敬重他了,而且都喜欢和他聊天,交心谈心,听他讲抗日道理。如今,在叶挺将军纪念馆的展厅里,不仅陈列着叶挺将军当年开荒种地的挖锄、薅锄、镰刀等农具,还展设有将军手捧雏鸡与农民交心谈心的照片。 |
|
叶挺故居是广东省惠州首个获得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惠州市爱国主义和党史教育基地。
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到上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并于2003年5月完工,同年9月重新开放。
叶挺纪故居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相关部门于2001年9月开始对叶挺故居进行修缮,2003年5月完工,同年9月重新开放。 |
叶挺诗作《囚歌》 Ye Ting poem "Prison Song" |
《囚歌》改编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文)
叶挺《囚歌》手迹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原文版
(根据作者手迹抄录)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
但也深知到——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
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六面碰壁居士
皖南事变后,叶挺拒绝蒋介石的殷切拉拢和所谓“优待”后,被先后囚禁于湖北恩施、重庆和广西桂林等地,这首诗就是写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的。 |
叶挺的婚姻与子女 Marriage and children, Ye Ting |
叶挺与夫人李秀文及子女1925年,叶挺与李秀文结婚。
长子:叶正大
二子:叶正明
三子:叶华明
四子:叶正光,媳董桂芝。
八子:叶启光
大女儿:叶剑眉
小女儿:叶杨眉(周恩来曾认其为干女儿)
幼子:叶阿九
孙子:叶大鹰(著名导演,作品有《大喘气》、《红樱桃》、《红色恋人》等;并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扮演“爸爸”一角。) |
“铁军”叶挺独立团 "Iron Army" Ye Ting Independent Regiment |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共产党员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左路军急先锋。1927年8月,朱德、陈毅、叶挺、贺龙等率领北伐军三万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10月,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随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队长是朱德,政委是陈毅。1928年1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仍然是朱德,政委仍然是陈毅。1928年8月,改编为红四军28团,团长是林彪,政委是何挺颖。1929年2月,又改编为红四军第一纵队,队长一直是林彪,政委是陈毅。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叶挺独立团也是开路先锋;1935年5月红二连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又用六天六夜开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腊子口,夺取哈达铺;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参加平型关大战,痛击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歼灭吴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1948年10月,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天津;继续挥师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岛;1951年广西剿匪。
1979年,是参加广西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部队。1984年到1985年,是老山、者阴山的铁军雄狮;1998年8月,紧急奔赴长江洪湖地区高桥闸堤段投入抗洪抢险,被誉为“铁军铁人铸铁堤”…… |
电视连续剧《叶挺将军》 TV series, "General Ye Ting" |
出品人:李培森
总监制、总策划:李汀、苟鹏、张子扬
监制:李治安、周里欣
策划:曹靖生、谭涛
技术监制:肖月桃
编剧:张笑天
制片人:刘立京
执行制片人:汤溪、沙杰
导演:王冀邢
剧本统筹:钟道新、王冀邢
主要演员:
叶挺—高发
李秀文—汪裴
周恩来—刘劲
蒋介石—盖美
叶挺(高发饰演)孙中山—卢奇
宋庆龄—章艳敏
聂荣臻—曹字
叶剑英—脱一
周士第—秦立明
陈可钰—孟玉宝
黄琪翔—于代君
张发奎—沙杰
陈 诚—杨刚
顾祝同—袁忠远
张太雷—王凯
诺依曼—米克(俄罗斯)
曹 渊—王冶
李少村—李长江
汪精卫—刘欣
贺 龙—周军
李立三—张建祥
分集简介
第一集
1942年5月12日夜晚,蒋介石突然在黄山别墅召见“罪囚”叶挺,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企图制服这位蒙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威武不屈,气得蒋介石拂袖而去。 1942年11月21日,叶挺在红炉厂囚室以“六面碰壁居士”之名写下“千古绝唱”,百世流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随后在含血浸泪的《囚语》心声中,叶挺剖析自己的灵魂,回顾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
那是1922年6月16日凌晨,被孙中山革职的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公然背叛革命,指挥叛军炮轰总统府,企图活捉孙中山先生。时任总统府警卫团二营营长的叶挺临危不惧,率领八百名将士打退两万余名叛军数次进攻,保护孙夫人宋庆龄安然脱险,创建奇功。叶挺在好友李章达家结识美丽少女李秀文,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叶挺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孙中山和廖仲恺以及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支持下去苏联留学,并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毕业回国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人周恩来等安排下,经国共两党协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的革命武装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在广东肇庆正式成立,后改称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军官和士兵骨干几乎全是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后,强化全团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很快带出一支政治军事过硬的革命新军,为北伐先遣奠定了基础。
叶挺与李秀文的爱情开花结果,在肇庆督办署团部举行婚礼,周恩来和郭沫若及张发奎、陈诚、顾祝同、黄琪翔等出席,蒋介石也出人意料地赶来恭贺。
第二集
新婚蜜月,叶挺便告别娇妻率队出征高要地区剿灭地主反革命武装,独立团铁军初试锋芒,大获全胜,打出了威名。叶挺接到中共广东区委和第四军关于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遣队的紧急指令,立即率部队自肇庆、江门、新会等地到广州集结待命。叶挺英姿勃发,率独立团将士告别父老乡亲,铁流千里,向韶关进发,拉开了北伐战争序幕。
北伐军连续攻克醴陵、平江、通城等地后,直逼武汉南大门汀泗桥,叶挺主动请战,率精兵直插敌后,闪电般攻克汀泗桥,勇建奇功。叶挺独立团在贺胜桥大捷中再次独领风骚。北伐军武昌攻城失败后,又发动第二次攻城。叶挺独立团一营长曹渊率敢死队奋勇攻城,全营将士流尽最后鲜血。总攻终于开始,叶挺亲率独立团冲锋陷阵,迅速占领蛇山炮台,生擒守城司令刘玉春及湖北督军陈嘉谟以下两万敌兵。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9日,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奉周恩来之命潜入九江24师司令部会见叶挺,传达中央关于南昌起义的决定,叶挺坚决拥护。叶挺奉命争取老同学、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未果,张声称上庐山“避暑”,实则与汪精卫密商诱捕叶挺和贺龙之室事。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得知消息后火速下山通报叶挺和贺龙两将军,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祸。中央决定叶、贺两部进军南昌。
第三集
叶挺率铁军部队开进南昌,受到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周恩来召集前敌委员会开会,宣布由周恩来、李立三、澎湃、恽代英等人组成前委,周恩来为书记,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并确定了起义时间。叶挺制定了科学严密的军事计划。而中央代表张国焘以中央和共产国际名义“假传圣旨”,要求起义“推迟”。恽代英和谭平山等人激烈反对张的机会主义主张,关键时刻,前敌总指挥叶挺支持了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武装起义按原计划进行。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东方破晓,经过四小时激战,起义部队占领了南昌城,起义胜利。上午9时,起义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在省政府西花厅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整编起义部队为三个军,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成立临时革命政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推举宋庆龄等25人为委员,并发表《八一宣言》。前敌总指挥叶挺发表《告二方面军同志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的罪行,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起义部队根据中央决定,离开南昌南下广东,以求得国际援助,准备发起第二次北伐。天气炎热,反动派军队围追堵截,加之蔡廷锴叛逃和三河坝错误分兵,起义部队逐渐陷入绝境。10月3日,身患疟疾重病的周恩来在流沙镇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决定部队分散突围,做长期斗争的准备。风高月黑,叶挺和聂荣臻护送周恩来乘小船渡海逃港,起义宣告失败。
叶挺回到家里,见到接别的娇妻和新生的儿子正大,百感交集,心情沉重,犹如笼中困兽,等待革命爆发的时机。
第四集
省委书记张太雷来到叶挺家里,告知中央批准了广州起义计划,决定12月13日举行广州起义,叶挺担任起义总指挥、工农红军总司令。叶挺虽对起义心存疑义,但仍坚决地接受了任务。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提前举行。兵力空虚的张发奎部队很快被起义部队消灭,起义军天亮时占领了全城。叶挺和张太雷等领导人来到广州市公安局,宣布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叶挺在会上作军事报告,并下令整编各起义部队为工农红军。张发奎等军阀在帝国主义军舰支持下反攻广州,形势危急,叶挺建议起义部队撤离广州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受到诺伊曼等人严厉斥责。12日下午,张太雷在指挥战斗时不幸牺牲,叶挺接替总指挥重任,坚持与敌人激战。敌众我寡,广州起义终告失败,敌人攻占广州城,叶挺化装潜回香港隐蔽。1928年1月1日至5日,中央代表李立三在香港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清算广州起义领导人错误。叶挺受到“留党查看六个月”的处分,虽然中央很快纠正了李的错误决定,但叶挺的自尊心仍受到了极大伤害。1928年春节后,为躲避敌人追捕,排遣胸中郁闷,叶挺到新加坡等地,受到华侨热烈欢迎,也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的六大即将召开前夕,叶挺在周恩来帮助下去莫斯科申诉。
第五集
叶挺来到莫斯科,认真地向党中央和共产国际写了关于广州起义的报告,申诉了自己的观点,却石沉大海无消息。他找到共产国际东方部,巧遇中央委员项英同志,却遭到王明冷遇。王明还说了许多伤害同志的尖刻话,叶挺无法容忍,震怒之下离开了莫斯科,脱离了党的关系,到欧洲等地流亡。
叶挺只身流亡到德国首都柏林,经济日趋窘迫,开始隐姓埋名做工糊口。他包过留学生伙食,卖过水果和豆腐,开过饭馆,甚至拣过剩菜叶,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也更坚定了革命意志。他研究德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秘密进行了多项军事化学实验,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时刻关注国内革命斗争的动向,通过与周恩来、宋庆龄、廖承志、邓演达等人的来往,革命热情日益高涨,恨不能立刻回国去参加革命斗争,投身到武装革命的洪流中去。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叶挺再也不能平静了,通过各种途径关注国内局势,为祖国前途和命运深深担忧。1932年秋,叶挺举家返回澳门。国民党方面陈济棠、陈诚、余汉谋等多次对他拉拢利诱,叶挺心胸坦荡,予以坚决回绝。叶挺意外地见到了中共中央军委派驻十九路军的军事代表张云逸,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第六集
不久,周恩来看望叶挺,两位生死战友重逢,都流下激动的热泪。周恩来希望叶挺出面参与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军的工作,叶挺欣然接受使命。
1937年8月底,叶挺在战场指挥所找到陈诚,提出参与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愿望,陈诚答应向蒋介石报批。1937年9月28日,未经中共同意,国民政府军委会铨叙厅宣布“经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中共中央措手不及,通过周恩来邀请叶挺去延安面晤。
叶挺途经西安等地辗转来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及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窑洞门外迎接叶挺,称赞“你是我们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给予叶挺极大的鼓舞。次日,中共中央在抗大礼堂开会欢迎叶挺军长,毛泽东和叶挺都讲了话,延安之行成功圆满。
第七集
叶挺偕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在南京谒见蒋介石,这也是叶与蒋分手十年后的首次谋面。叶挺汇报了新四军编制、经费、干部任命等事宜,蒋介石一条也不答应,公然离间两党关系,使谈话无法进行下去。叶挺气愤之极提出辞职,蒋介石又软下来挽留,让叶挺去找陈诚和何应钦解决问题。
1937年12月23日,由周子昆和赖传珠等率领、由张云逸和袁国平等组成的两批军政干部分别到达汉口新四军筹备处,项英也于同日飞抵,于25日举行新四军干部大会,标志新四军正式成立。1938年1月8日,军委会总参谋长何应钦正式核定新四军编制为四个支队及司令员名单,后又核准项英、张云逸、周子昆、袁国平等任职。1938年元旦,叶挺在汉口宴请到职的新四军全体将领。1938年1月3日,叶、项率全体换灰布新军装的工作人员乘船东下南昌。
第八集
1938年3月18日,叶挺率先遣人员离开南昌转赴皖南岩寺镇,八省区红军游击队将在此集结。4月20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点验”新四军,叶挺利用与罗的老同学关系,使“点验”顺利过关。项英对叶挺大加称赞。
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先遣队深入敌后出发前,慧眼识才的叶挺军长再次召见他,鼓励先遣队尽快打响新四军抗战第一枪。粟裕率先遣队深入敌后克服困难站稳脚跟,取得了卫岗战役首战告捷的战绩。
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对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作出明确指示,项英与叶挺在新四军发展方针上发生分歧。
叶挺到武汉向军委会要求增加军费等,同时向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和叶剑英倾诉了有职无权的苦衷,并正式提出成立新四军委员会的建议。6月9日,中共中央回电批复,同意成立该委员会,以“项正叶副”,解决叶挺不能参加党内会议的矛盾。但项英依然故我,委员会形同虚设,叶挺失望。
第九集
叶挺致电长江局,准备辞去新四军军长职务。周恩来等复电挽留,但仍未消除叶挺心中去意。叶挺离开云岭南下广东。项英提前赶回军部,急电中央,报告军长离队消息,并要求中央由周恩来出面与蒋介石会商物色新四军军长继任人的事宜。周恩来致电中央书记处,提议争取叶挺回新四军,新四军委员会可以“叶正项副”。中央复电同意,并称“应尊重叶挺的地位与职权”,周恩来立刻致电已回到澳门的叶挺,请他速到重庆面谈。
叶挺从香港经桂林飞回陪都重庆,周恩来高兴地迎接他归来,即将中央希望叶留在新四军发挥更大作用的意见转达给他,推心置腹,令叶挺深受感动。
叶挺应《新华日报》邀请题写“抗战到底”四字并公开发表,回击了蒋介石“另派军长”的企图。蒋即召见叶挺谈话,问叶挺是否愿回新四军任职?叶挺表示新四军内部问题“好解决”,使蒋的计划流产。
第十集
周恩来偕同叶挺到达云岭。周恩来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六中全会精神、与叶、项讨论制定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并代表中央批评项英的错误,让他一定尊重叶挺。项英有所改正。
周恩来结束工作离开云岭,握别之际,叶挺在麻川河竹筏上留下合影,作为永久纪念。叶挺在新四军参谋工作会议上发表《现代战争的性质特点与指挥》演讲,并在《抗敌》杂志正式发表,成为他留下的唯一一篇重要军事论著。同时主持编写了《新四军对敌作战说明书》。
叶挺率邓子恢、罗禀辉、赖传珠及随行人员偷越日军长江封锁线,在江北登岸后日夜兼程,到达东汤池,执行中央关于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整顿第四支队、推动该支队东进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使命。
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政委谭友林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委派来见叶挺,恳请军部解决该支队正规番号和经费问题。叶挺热情接待了谭友林,听取了他的汇报,亲自夜捉青蛙招待,并将自己的照片和左轮手枪赠送给谭作纪念。
第十一集
叶挺夫人李秀文倾尽家财,在香港等地购买3600支手枪及200架望远镜,亲自千里押运到皖南,准备赠送给新四军打鬼子,不料竟被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无理扣押。叶挺闻讯怒不可遏飞身上马,直奔上饶。叶挺闯进顾祝同司令部兴师问罪。顾祝同乃叶挺保定军校同学,理屈词穷,不得不将手枪完璧归赵。李秀文随叶挺回到军部。
为解决新四军经费困难等问题,叶挺来到重庆。蒋介石召见叶挺,再次劝叶挺加入国民党,即可前程无量。对叶挺所提经费和番号等问题,蒋则推托不予解决。叶挺气愤之极,再次提出辞呈。蒋介石欣然应允,并准备给他安排新的职务。叶挺借口回家办理弟弟丧事,离开重庆。
叶挺回到澳门不久,廖承志忽携新四军医务处长沈其震找到家里,称奉项英命专程来请军长回军部视事。叶挺不愿回云岭,但仍带沈其震到香港拜见宋庆龄,获得保卫中国同盟大批医疗物资及数万元现金捐赠。1940年春节后,叶挺携李秀文及沈其震飞回重庆,继续为新支队番号及经费奔波。
赴苏联治伤的周恩来飞回重庆,立刻找到叶挺,传达了中央的意图,希望叶挺重回新四军工作。叶挺深明大义,表示愿意回到云岭工作,并给蒋介石写信通报,收回辞呈。
第十二集
叶挺回到阔别近一年的云岭,受到副军长项英及军部机关和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1940年10月1日,侵华日军万余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皖南发起扫荡,其中一路五千人直扑云岭而来,企图消灭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的国民党主力部队52师不战而退,日军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叶挺亲率部队奔赴战斗前线,利用有利地形四处伏击,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使日军优势丧失殆尽。日军七次突围均告失败,尸横遍野。新四军歼敌三千余人,大获全胜,叶挺率部凯旋。群众敲锣打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为军长和子弟兵洗尘。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叶挺和项英,指出“军部应乘此时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迟延。”次日,叶挺亲笔起草作战报告,经第三战区转报蒋介石,将了蒋一军,逼其违心地通电嘉奖新四军。
蒋介石签发由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名义发给朱德、彭德怀、叶挺的“皓电”,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破坏团结,破坏抗战”,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的名义公开答复“皓电”,即“佳电”,把“让步皖南”的决定正式通知国民党。
第十三集
叶挺专程找顾祝同商谈新四军北撤事宜,巧遇也来总部密谋“剿灭”新四军的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湘。顾祝同假惺惺地“以人格担保”我军安全转移,但对叶挺提出的军需补给问题虚以委蛇。上官云湘部队则行踪诡秘,叶挺愈感危机四伏。在中央和叶挺多次催促下,项英批准2000余名非战斗人员和家属开始撤往苏南。李秀文也告别了叶挺撤回澳门。沈其震也将先撤,叶挺在住地亲自操厨为他送行,借酒浇愁,深刻担忧新四军的命运,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蒋介石对顾祝同连下两道命令,“只准新四军就地北渡,或至限期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第32集团军《剿匪计划》出笼,国民党迅速完成包围皖南新四军布署,形势万分危急。
第十四集
乌云密布,山河呜咽,云岭村里挤满了千军万马,到处是军民话别的场面。叶挺急令部队出发,争取在天黑前渡过青弋江,项英召开告别大会。
淫雨纷飞,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官兵在叶挺军长和项英政委率领下,高唱《国际歌》和《新四军军歌》,踏上南移征途。天黑路滑,部队行进速度缓慢。半夜到达章家渡,浮桥被洪水冲毁,黑压压的队伍囤积江边,一片混乱。20公里行程,走了14小时,次日下午才全部到达茂林。
临时设在潘村的军部首长正开碰头会,前方传来敌情通报:先头部队突遭敌四十师阻拦,停止前进;云岭已被敌新七师占领;五十二师和一零八师抵达沙河里;一四四是和七十师正向茂林逼近。枪声一响,新四军已被敌人七个师包围!军情紧急。
第十五集
中央纵队老三团在丕岭纸棚村遭敌四十师袭击,打响皖南事变第一枪。我军奋起反击,迅速占领丕岭,乘胜追击至星潭以西坑口附近,遭遇敌强大火力阻击。
叶挺赶到星潭前线,亲眼看见中国军队自相残杀,悲愤欲绝,急命将后卫五团调上前线。项英主持紧急会议,军部首长和纵队首长及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出席。军部机关及二纵队折回丕岭以西的里潭仓,被敌七十九师阻击,枪炮激烈。敌军居高临下,我军伤亡惨重。
第十六集
叶挺重新集合经过休整补给的5000人部队,战斗力有很大恢复和提高。饶漱石提议由叶挺出面与顾祝同谈判,叶挺勃然变色,表示决不可能。叶挺致电中央,请求中央“以全面分裂胁蒋,命顾撤围。我等打到最后一人一枪。”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并电告叶挺:“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和饶漱石二人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饶漱石立即向部队宣读中央电报原文。叶挺决定坚守石井坑,并重新布署部队防御系统。敌军发起新的总攻,战斗惨烈。叶挺意识到最后时刻已临近,开始焚烧文件,向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并致电夫人李秀文“绝命书”。在向刘少奇和陈毅发出告别电后,烧毁密码,砸烂电台。
蒋介石一面欺骗中共中央“已两次电令顾祝同撤围”,一面给顾下了“限即日解决皖南匪军”死命令,向新四军发起第三次总攻。随军的著名音乐家任光不幸牺牲,叶挺悲痛万分。当天黄昏,敌炮弹已逼近叶挺指挥所周围,叶挺决定组织部队分散突围。军部首长分两个战斗组突围,叶挺和饶漱石、项英和周子昆分别率队突围。分手时,叶挺和项英互道珍重,依依惜别。霎时间,两组队伍即被冲散,叶挺率部翻山到达西坑。
第十七集
夜幕降临,叶挺静坐西坑山坡上沉思,数百名伤痕累累的指战员陆续聚集在他身边,叶挺命令大家隐蔽休息,准备在午夜突围。午夜零时,新四军十余名司号员吹响冲锋号,血肉大突围开始了。战士们如猛虎下山,敌军猝不及防,部分部队突围成功。叶挺放弃了部队掩护突围的机会,坚持与军部共存亡,率领军部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极尽艰辛,数百名官兵又聚在他周围。
三纵队参谋长黄序周率军特务团突围时与叶挺等人相遇,立即要求掩护军长突围,被叶挺拒绝,命黄率其部队迅速撤离。不久,敌一零八师派人上山要求新四军下山谈判,军部决定派敌工部长林植夫前往试探。林植夫下山后一去不返,敌人发起新的进攻。叶挺如铁塔般端坐山头,任凭枪林弹雨。饶漱石以党的名义命叶挺下山谈判,叶挺悲愤绝望,忍辱负重下山。
叶挺率叶钦和等随行人员下山后,即被敌人扣押。敌一零八师副师长出面接待,转达上官云湘命令,让叶挺下令新四军投降,叶挺断然拒绝。敌一零八师将叶挺转交五十二师,师长刘秉哲劝叶挺将责任推给共产党,遭到叶挺严词痛斥。
第十八集
叶挺被转押至宁国32集团军司令部,上官云湘亲自设宴劝降,被叶挺掀翻了酒席,不欢而散。上官云湘用汽车将叶挺押送到江西上饶第三战区司令部附近李村单独关押。
蒋介石抢先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名义发布命令,污蔑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该军番号,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周恩来在重庆《新华日报》开“天窗”上愤然发表吊唁题词和诗句,揭露蒋介石反共阴谋,“皖南事变”轰动世界。毛泽东起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宋庆龄等知名人士也愤怒指责国民党罪行。顷刻间,全国掀起抗议浪潮。蒋介石急忙命令顾祝同劝降叶挺。
即被扣押的第八天,叶挺开始写作自述性文字《囚语》,回顾坎坷人生经历和思想性格历史,表达对皖南事变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日,叶挺夫人李秀文发来电报,嘱他“应该为七个儿女珍重自惜”。叶挺回电称:“军人天职、人格重于生命”。但电报被战区当局无理扣发
第十九集
顾祝同及上官云湘到李村囚室“探望”叶挺,还在司令部设宴款待叶挺,以“第三战区副总司令”高官厚禄相诱,让叶挺发表个声明,指皖南事变乃项英不服从军令所至。叶挺表示“头可断,志不可屈。”顾又派叛徒赵凌波进囚室劝降,遭到叶挺痛斥并扇了几个耳光,狼狈退出。
廖承志奉中央指示多方查询叶挺下落,委托原新四军副官梅文鼎到皖南及上饶等地察访,尽可能见到叶挺本人。梅文鼎入囚室探望叶挺,转告中央对他的关怀和信任,使叶挺深受鼓舞,让梅转达对中央的感谢和誓死决心。
蒋介石见叶挺绝无悔意,命顾祝同取消对叶挺的优待,将叶挺转至第三战区军法执行监部盘石渡看守所关押。
叶挺被押送到广西桂林,由军统桂林办事处囚禁在漓江七星岩附近一个秘密山洞里,企图以与世隔绝之苦来消磨叶挺的意志。叶挺自制一盏油灯,蓄发留须,以示抗议,度过近半年黑暗岁月。
第二十集
军统特务押解叶挺到重庆,军统总务处长沈醉劝请叶挺理发剃须,准备接受委员长召见。叶挺拒绝理发更衣,除非重新获得自由。戴笠听取汇报后也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
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专程登门探望叶挺,先叙同窗之谊,后以“第六战区副司令”高位“屈就”。叶挺表示“除非恢复新四军番号、恢复新四军军长职务、惩办皖南事变罪魁祸首,否则不做任何事。”陈诚扫兴而归。事隔不久,陈诚再次从湖北飞来重庆探望叶挺,希望叶挺以“高参”名义到第六战区“休养”,又被叶挺拒绝,无功而回。
蒋介石派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将叶挺接到官邸,采取又拉又打的流氓手段,声称“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否则尔就算完了!”叶挺表示“我早已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命戴笠将叶挺押解到歌乐山白公馆二楼正房囚禁,时隔不久,又转移到更加隐秘的红炉厂独门小院平房囚禁,完全与世隔绝。押解途中,叶挺急中生智,借上路边厕所之机给阳翰笙写一纸条请路人转交。阳翰笙收到这封信后,当即驱车速报南方局。周恩来惊喜万分,终于找到了叶挺的下落,信心倍增。
第二十一集
蒋介石突然约见周恩来,称他近期准备去西安,想约毛泽东在西安晤谈。周恩来趁机提出叶挺夫人来渝探监之事,蒋见泄密暗自吃惊,只好支吾应承。
李秀文母女终于获准探望叶挺,夫妻、父女相见,百感交集。叶挺得知戴笠又想借骨肉团聚上演“劝降”蹩脚戏,嗤之以鼻。夫人问如何了结此桩历史公案?叶挺表示“决不屈服,愿把牢底坐穿”。
叶挺在红炉厂囚室写下力透纸背、气壮山河的自由体新诗《囚歌》,堪称“千古绝唱”,表达了叶挺伟大的情操和胸怀,。
叶挺偕夫人及女儿被押解到湖北临时省会恩施,暂住湖北银行“民享社”招待所,军警戒备森严。叶挺坚持“不沾六战区一饭一水,由老朋友周苍柏支借供养”的原则,称“将来总会有人还给你们”,保持信仰和节操。
第二十二集
陈诚赴云南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前夕,为“安全”起见,将叶挺一家转移到恩施城西郊后山湾一座普通民房软禁。屋内陈设简陋,四周军警宪特机关林立,邻居和家里布满了监视的特务。叶挺泰然处之,开荒种地,养鸡喂羊,每天锻炼身体,与当地百姓很快就打成一片,特务们无可奈何。蒋介石曾派特派员专程前来探视叶挺,被叶挺的凛然正气压倒,灰溜溜地滚回重庆。
《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奉周恩来之命乘机要求采访叶挺,陈诚欣然应允。陆诒见到叶挺后,转达了中央对他的关心和慰问,互通了情报。
蒋介石在龙洞别墅“召见”叶挺,以“委任22军或62军军长”之职相许,请叶挺“参加抗战”。叶挺仍坚持要求释放新四军战俘,否则决不任职。蒋介石气急败坏返渝。陈诚不甘心失败,最后提出让叶挺跟随他出国参战,出任远征军副总司令打鬼子,叶挺再次拒绝任何官职,表示愿到桂林李济深处关押。
叶挺被特务诱骗绑架到桂林宪兵五团,准备再次送回湖北恩施关押。叶挺要求带三个孩子同行,以减轻家庭负担。
叶挺父子四人在荷枪实弹的特务宪兵押解下离开恩施,秘密前往重庆。叶挺趁特务不备,悄悄命令孩子们逃跑,到曾家岩50号找周伯伯。
第二十三集
次日清晨,三个孩子坐黄包车逃到周公馆,待周恩来带人找回旅馆,旅馆已人去楼空。
周恩来送叶挺的三个孩子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并在当天出席联欢晚会。孩子们见到毛泽东主席非常激动,毛主席欢迎他们到延安去上学和生活。
1946年3月4日,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共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马法五换叶挺出狱的建议,叶挺将军正式恢复自由。当天下午,曾家岩50号张灯结彩,锣鼓齐鸣,欢声笑语,人们翘首以盼叶将军归来。次日凌晨,彻夜未眠的叶挺给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下“入党申请书”,由机要室以加急电报发送延安。第二天,中共中央决定接受叶挺为中共党员。
1946年4月8日,叶挺全家四人和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中共干部乘坐美国空军C47运输机离开重庆,飞向延安。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及上万军民在延安机场迎候,但直至天黑仍无飞机消息。4月11日,中央收到晋绥军区紧急报告,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发现一架坠毁的飞机残骸,机上17人全部遇难。4月12 日,军民千人送灵队伍抬着叶挺等13名死难烈士棺材启程,向岚县机场进发…… |
|
叶挺 百科辞典
Ye Ting
叶挺
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军事家。字希夷。1896年 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 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后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1927年 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出狱后立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被中共中央批准。4月8日自重庆赴延安,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姚仁隽)
|
|
电视剧 | 连续剧 | 战争 | 娱乐 | 海南 | 黄埔军校 | 当代 | 惠州 | 惠阳 | 王若飞 | 历史事件 | 邓发 | 旅游 | 恩施 | 景点 | 旧址 | 人物 | 将军 | 名人 | 民主人士 | 爱国人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