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叶利钦 Boris Yeltsin (1931~2007)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前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
叶利钦 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政权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他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最后更曾以武力镇压反对者。而在任内两次向车臣发动攻击,却未能平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也动摇了他在国民心目中的领导形象。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震惊朝野,从此结束他的政治生涯。
生平
早期生活
叶利钦 生于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亲尼古拉在1934年被指参与煽动反苏维埃活动,被送入古拉格集中营劳改三年,出狱后曾做建筑工人,其母Klavdiya Vasilyevna是一名裁缝。
叶利钦 童年时曾就读普希金高中,1955年毕业于乌拉尔河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论文讲述电视塔的建造。他青年时尤其爱好体育活动,亦曾偷偷爬入红军的军火库,在偷手榴弹时被炸伤。
1955年至1968年间曾经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不同建筑单位任职,由建筑管工升至单位领导,直至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2年与妻子奈娜·叶利钦 娜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
苏共时期
1961年,30岁的叶尔钦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共产党内渐露头角,1968年至1975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建筑处处长;1976年至1981年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1981年至1985年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成员。
1985年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该年4月起他领导中央委员会建筑处;6月至12月时任苏共中央委员会建筑问题的书记;同年获戈尔巴乔夫调任为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
叶尔钦在莫斯科主政期间,以灵活大胆的作风著称,挑战当时僵化的党政机构,但此举激怒保守派,亦受到戈尔巴乔夫本人的谴责。1987年11月11日他批评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而被免除莫斯科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17日,被进一步革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并于5月失去部长级职衔。
不过,与苏共关系陷于谷底,却无损他的仕途。1989年3月,他89.4%得票率当选苏联国会议员,重返政坛,并成为“民主反对势力”实际领导人。1990年5月俄罗斯联邦举行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他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两个月后,在苏共28大上,叶尔钦代表的“民主纲领派”提出改造苏联社会的一系列措施,但未获大会接纳,会议结束后他随即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结束近30年的共党生涯。1991年6月12日,他以57.4%得票进一步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
苏联解体
1991年,戈尔巴乔夫试图将苏联改为一松散的邦联——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引发苏共党内的传统派不满,而触发了苏联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却又未能给予妥善解决,导致苏共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加盟共和国内的分离势力大幅增长,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传统派为了挽救苏共及苏联,便诉之以政变。
同年8月19日,当时的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其后亚纳耶夫会同当时的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元帅及克格勃首脑等人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声称戈氏的改革已经失败,下令武装部队接管国家政权,同时软禁了在黑海度假的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 成为扭转政变的重要人物,也将他推上政治生涯的高峰。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 宣布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并要求军民反对政变,各军队返回原驻地。在国内外压力之下,72小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重新行使权力,政变遂告失败。随后,叶利钦 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戈尔巴乔夫亦宣布苏共“自动解散”并辞去总书记职务,拥有2,000万党员的苏共随即消失。
同年年底,与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叶利钦 是成立俄罗斯的促成者。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利钦 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成为俄罗斯独立后的首任总统。
黑色十月
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爆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 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执意推行总统制,而俄罗斯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 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最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 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大会”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 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停止叶利钦 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将刚被叶利钦 免职的鲁茨科伊,接替其总统职务。
从9月24日开始,叶利钦 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最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 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苏共报纸被停办,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
1996年,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下,叶利钦 成功连任总统。
除夕请辞
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生活
退休后的叶利钦 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俱全,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国媒体便形容,叶利钦 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叶利钦 淡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3日,别斯兰人质危机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 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击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 在中国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是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及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他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
而有“小叶利钦 ”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 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逝世
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斯密诺夫宣布叶利钦 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指叶利钦 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 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6岁。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 死于心脏衰竭。
俄罗斯人民反应如下:
* 53岁退休工程师基尔斯科娃:“叶利钦 时代坏透。国家所有资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数人手里,给我们带来寡头财阀。他是恁谁都不会忘记的糟糕领导。”
* 66岁退休工会成员布拉绍夫:“苏联瓦解后,我们其实需要一段较顺畅的过渡,但结果得到的却是充斥不公和欺诈的乱局。他的时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阵子更差。”
* 44岁司机伊万诺夫:“他创造了一个由歹帮控制的国家。他除制止了一场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无干过好事。”
* 47岁医生科季尔尼科娃:“叶利钦 治下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分化。科学不获资助,许多科学家离婚或自杀。他没有真正代表我们的利益,而是以美国利益为先。”
* 20岁学生奥梅尔先科:“他使我国非常穷困和堕落。他酗酒。他干得最好的是选了普京继任。”
* 61岁退休牙医弗拉基米尔:“我信任他,他却卖国。他做的一切都为贪官。”
* 44岁退伍军人阿莱姆巴耶夫:“我们原能轻易结束车臣战争,但军政高官却发战争财。”
* 20岁大学生乌利瓦诺夫:“我不满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进行私有化。”
国际社会反应如下:
*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 )为国家立下大量功绩,但同时亦背负了很多严重错误,堪称悲剧命运。”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叶利钦 在任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他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利钦 的不幸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挚友。
*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叶利钦 总统是历史性人物,在重大时刻为他的国家服务。在苏联解体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奠定俄罗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国家历史上首位民选首领。”
* 欧盟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他拉近了东西方,把对立变成合作。”
*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会怀念叶利钦 的勇气、坚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胜利,引领俄罗斯走向民主。”
国葬
叶利钦 之墓
由于叶利钦 对俄罗斯有重大奉献,他的葬礼以国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进行,而且定为全国哀悼日。
当日早上,仪式在东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进行后,随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处女墓园下葬;在下葬期间,先由士兵的拥护下到达墓地前。在墓地前,叶利钦 的两名女儿以及叶利钦 的太太先后向叶利钦 遗体一一“问好”,而叶利钦 太太更为其夫作吻别及少少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东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后,叶利钦 的遗体的棺本下达至墓地的土地时,军方随即向叶利钦 发放礼炮及奏起俄罗斯国歌后,整个国葬的仪式完成。
参与葬礼的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主要领导人以及其他北欧国家元首等。
任内政绩
叶利钦 当政期间虽然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过大的总统权力,让俄罗斯的政治过程成为个人领导,过快的经济改革却让俄罗斯经济陷于崩溃,作风过于威权与强势也让人有所批评。而短期国债的发行更导致俄罗斯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阁员与总理更迭过快也导致政局不稳。对叶利钦 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车臣独立问题,车臣战争的悬而未决,大大地损害了叶利钦 于国民心中的地位。
刚踏入2000年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指叶利钦 当时的民望,仅得大概2%。而到了2001年的俄国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困境负责。通过叶利钦 选择事后证明是能干的普京当总统,说明叶利钦 不糊涂。如果他早些选普京当总理,会被人称赞的。这不是他所想的。有学者认为叶利钦 做了三件事:频繁换总理,选了一个他认为合适的接班人。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选了一批他认为相对有竞争力的投资人。俄罗斯经济波动,反提高了俄罗斯人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能力。总之叶利钦 是冷酷的以俄罗斯为重的总统。
Life
Yeltsin during his childhood studying Pushkin High School, graduated from the Ural River in 1955,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sis about the tower's construction. Sports fans especially when he was young, had secretly crawl into the Red Army's arsenal, were injured when the stolen grenade.
1961, 30, Yeltsin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Communist Party in Sverdlovsk shown great promise in 1968 to 1975 of any state party committee building Soviet Sverdlovsk Director; from 1976 to 1981 between the offic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first secretary of the Sverdlovsk; from 1981 to 1985 a member of the CPSU Central Committee.
However, relations with the Soviet doldrums, but without prejudice to his career. March 1989, he was elected to the Soviet Union 89.4% percentage of votes members of Congress return to politics and become a "democratic opposition" real leader. May 1990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eld its first People's Congress,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Supreme Sovie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wo months later, the Soviet 28th Congress, on behalf of Yeltsin's "democratic program to send" a series of proposed measures to reform Soviet society, but was not accepted by the General Assembly, immediately after the meeting he denounced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ended 30 years of communist life. June 12, 1991, 57.4% of the vote to further his election as Russian president.
In the same year on August 19,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announced that Vice President Yanayev unable to fulfill its mandate due to health reasons, on behalf of the President to exercise its functions, together with the then Soviet Union, its 后亚纳耶夫 Defense Yazuo Marshal and the KGB husband, who announced the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committee" and that Gorbachev's reforms had failed, ordered the armed forces to take over state power, while under house arrest in the Black Sea resort of Mikhail Gorbachev.
December 25, 1991, Soviet President Mikhail Gorbachev announced his resignation, the state handed over power to the Russian President. The Soviet Union as a sovereign nation officially ceased to exist and perish. Gorbachev, Yeltsin took over all the powers, to become Russia's first president after independence.
September 1993, Yeltsin's first vice president, lifte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ouncil, to replace the role of the old Supreme Soviet. September 21, Yeltsin and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nounced that the new legislature - "the Federal Assembly" will be held at the end of the election; the same day, the Bureau of the Russian parliament passed the book to Russian citizens, repeal Yeltsin suspended the parliament's powers in order to stop the office of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and the newly announced removal Rudskoi Yeltsin to succeed his presidency.
New Year's Eve resignation
Although Yeltsin after retirement out of politics, but still get the Russian government's preferential treatment. He lives in the outskirts of Moscow's state-owned luxury villas, side chef, security, medical and taste, open access to a police vehicle, but also to ride the plane. After retirement, he Faraway Travel abroad each year 8 to 10 times, all expenses paid by the State. He also loves reading and watching movies. For the control of body weight, daily at 4 pm after he no longer eat. February 1, 2006 birthday, the Kremlin banquet held for him, invited more than 200 celebrities attended, among them former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Former German Chancellor Helmut Kohl. Some Russian media have described, Yeltsin might be "the happiest of all the Russian retired old man."
The "Little Yeltsin," said the grandson Boris is studying economics graduate, was widely regarded as his most likely successor, but Yeltsin said that if they want their children happy, do not send him into politics.
Response to the Russian people are as follows:
* 44-year-old driver Ivanov: "He created a country controlled by the bad help. He addition to suppression of a coup against Mikhail Gorbachev, not done it good."
* 61-year-old retired dentist, Vladimir: "I trust him, he was selling out the country. He did everything for the corrupt official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respond as follows:
* U.S.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President Yeltsin was a historic figure, a significant moment for his country. In the Soviet Unio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o lay the cornerstone of Russia's freedom, but also his country's first democratically elected leader in history."
State funeral
Morning ceremony in the Orthodox Church of the Saviour Cathedral, immediately went to Moscow three years buried outside the Novodevichy cemetery; the burial period, first to reach the cemetery,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oldiers before. In the cemetery before, Yeltsin, and Yeltsin's wife, two daughters has the body 11 to Yeltsin, "hello", and Boris Yeltsin for his wife kissed her husband and more little dress.
Term performance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 ,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罗斯首任俄罗斯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
叶利钦 是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他在苏共年代因矢言打击贪污而声名大噪,但其政权却饱受贪污丑闻困扰。他执政时推动市场经济和民主制,但他采取“休克疗法”以令俄罗斯尽快走上资本主义,却让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最后更曾以武力镇压反对者。而在任内两次向车臣发动攻击,却未能平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也动摇了他在国民心目中的领导形象。踏入2000年前数小时前,他突然宣布辞职,任命普京为代总统,震惊朝野,从此结束他的政治生涯。 姓名: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简称:叶利钦
生日:1931年2月01日
忌于:2007年4月23日
身高:189cm
体重:94kg
体型:高大魁梧
职业:俄罗斯总统、建筑工程师、莫斯科市长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 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 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 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风。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认为叶利钦 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他们还谴责叶利钦 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担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结。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 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 时,特意强调: "叶利钦 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就这样,叶利钦 政治上一度失宠,跌了下去,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阵营中消失。然而,叶利钦 所坚持的激进的改革思路和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苏联人的政治要求。叶利钦 敢于向苏联党内的权势人物发难,敢于用最激烈的言语在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及其他场合抨击苏联的改革,直至丢官。这也引起了许许多多苏联人的同情。他被戈尔巴乔夫的黜贬,反而成为其难得的政治资本,他成为戈氏改革路线对立面的头面人物。这些不仅为其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俄罗斯政坛的诸多事变埋下了种子。 1988年12月,叶利钦 决定参加竞选苏联人民代表选举。可是,根据当时的选举制度,部长没有权利当选人民代表,为此,他辞去了部长职务,投入竞选。在竞选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与选民见面,并多次参加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出席电视辩论会,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抨击时政,揭露政府官员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行为,充分展示自己廉洁奉公、从政为民的形象和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89年3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谈及这次胜利时,叶利钦 说,"被选为人民代表。获得胜利的这一天。是我第三个阶段生活(我的第三次诞生)的开始"。
1990年1月,在他的积极活动下,苏联共产党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这年7月,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民主纲领派"公开提出苏共放弃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中的基层党组织。叶利钦 及其"民主纲领派"的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是,叶利钦 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与此同时,叶利钦 决定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在竞选演说中。他提出必须真正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过三轮角逐,1990年5月29日,叶利钦 以微弱多数险胜俄共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这次竞选的胜利,使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上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他有着自身显明的特点:与自己曾经加入的苏联共产党格格不入,反对戈尔巴乔夫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 "拯治苏联的道路,他脱掉共产党人的外衣,强烈地向苏联向世界表明自身"激进反对派"的形象,利用一切手段在群众中寻求支持,集聚着另一股政治力量。
走出政治低谷的叶利钦 ,终于登上了推行其决意为苏联动大手术的政治舞台,他要在苏联政坛上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苏联、苏共和苏联原有的国家机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图。他要达到权力的顶峰,树立起一面新的国旗。
1991年的苏联政坛波涛翻滚、风云变幻。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为叶利钦 在政坛上大显身手、攀上顶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当叶利钦 在政坛上刚站住脚,便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1991年1月,叶利钦 搞了个另立中央的计划。1月14日。叶利钦 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四个共和国的总统或主席,决定签订一个涉及政冶、经济、民族、文化各个领域的"四方条约"。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现,苏联总统将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虚设,戈尔巴夫加紧拟定中的联盟条约也将失去意义。可是。这个"四方条约"还未出笼便遭到了哈萨克总统和哈萨克苏维埃的严正谴责。俄罗斯议会的共产党议员坚决抵制这个条约。白俄罗斯议会的多数议员不仅反对对搞"四方条约",而且反对其他加盟共和国签订"双边条约 "。结果,叶利钦 等人另立中央的计划便胎死腹中。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91年2月19日,叶利钦 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戈尔巴乔夫" 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号召不要同中央合作,并要戈氏立即辞职,公开宣布与戈氏决裂。此举遭到"传统派"和"主流派"的反击。2月13日,莫斯科数十万人举行群众性集会,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国家统一和军队统一,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 。与此同时,在"民主俄罗斯"的号召下,数万莫斯科人参加了"保卫叶利钦 "的群众集会。叶利钦 还在随后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会议上公开号召人们支持矿工罢工,向国家领导人宣战。
就在叶利钦 与戈尔巴乔夫在维护联盟还是分裂联盟较量中,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历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苏登记的1,85亿选民中,80%的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赞成保留联盟。这无疑已对叶利钦 为首的分裂势力的一个沉重打击。然而,叶利钦 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罗斯联邦的全民投票中附带着该共和国是否设立总统职位进行了投票:在参加投票的75。31%的选民中,69。85%的人赞成设总统职位。这一结果为叶利钦 登上总统宝座铺平了道路。
在随后召开的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非常会议上,两派力量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较量。俄共议员们向叶利钦 发起攻势,意在逼迫叶利钦 下台。同时,"激进派"则在会内外加紧活动,转守为攻。会内,他们要求戈氏下台,要联盟政府辞职,要解散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会外,他们不顾政府的禁令,组织了60万人的游行示威,支持叶利钦 。最后,鲁茨科伊发起成立"民主共产党人"议员团,宣布与俄共议员团决裂,支持叶利钦 。此举使会议发生有利于叶利钦 急剧变化,
最终,俄罗斯人代会授予叶利钦 类似总统的权力,并决定于1991年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叶利钦 获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东风,叶利钦 组织"激进派"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发起强大的攻势,迫使戈氏妥协,接受了叶利钦 一直主张召开的"圆桌会议"一"9+1会议 "。这个会议,撇开了合法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表了"9十1的声明,决定通过新宪法,重新选举苏联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和总统,建立新的中央政府,并将国名改为"主权共和国联盟"。
6月12日,叶利钦 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这时的总统尽管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乘此胜机,叶利钦 对俄共和苏共进行了严重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 "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正当叶利钦 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8.19事件"。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 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一白宫,开始组织反击。据叶利钦 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 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厂记者招待会小乎吁举行总罢工;派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从而使"8·l 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 也因此成为平息"8·19事件"的英雄。
叶利钦 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丙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使叶利钦 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搞垮联盟。将前苏联的一切实:叹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8。19事件"后,叶利钦 利用自己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之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加盟共和国的力量剧烈增加。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 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口,限令约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一周后,池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他下令停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政治机构。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将苏联中央电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领导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这样,叶利钦 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巩固。
凭借着这种地位和节节胜利,叶利钦 进一步加紧了搞垮联盟的活动。 12月7日,叶利钦 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会谈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国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发表的协议声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苏联的法律和其它一切准则在这三个共和国境内已不再适用。并表示,新的大家庭对苏联其他共和国及一切赞成它的国家开放。这个被西方称为"三人帮政变"的协议宣告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在随后的几天里,叶利钦 利用掌握右:手中的财政金融大权,以满足苏联军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证向军队提供物资,财政方面的支持的许诺,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至此,戈尔巴乔夫已丧失了党政军大权,不得不在与叶利钦 举行会谈后宣布苏联将于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苏联全联盟机构在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动,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 从戈尔巴乔夫手中接过了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 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1992年新年伊始,蚀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的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乱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向叶利钦 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抗议。这些人中有前共产党人,苏联军人,还有新兴的民族分类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 的忠实拥护者。此时,在最高权力机关内,围绕着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两大问题的争论、使叶利钦 与昔日的盟友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以总统加政府为一方,以议会为另一方,即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的之争斗。
两权之争的第一个回合始于"休克疗法"孕育时期,在第六次人代会上达到高潮,以双方的妥协,结束内阁危机而告终。
还在"休克疗法"政策的讨论时期,为叶利钦 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就提出异议、"休克疗法"实施后不久,副总统便公开宣布与总统决裂,主张实行经济紧急状态,以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曾与总统有过患难之交的议长哈斯拉托夫,为维护和争取议会的权力,不断抨击受到总统支持的政府削弱了议会,要求把政府置于议会的监督之下。同时,作为经济学家的议长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政府的改革计划刹车。
此时。叶利钦 还不能置昔日拥护者的指责而不顾。更不能对最高领导层中的昔日盟友的批评等闲视之。因为,无论是在振兴国家经济,走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方面,还是稳定社会,确立资本主义体制方面,总统都需要他们与自己同舟共济。
为平息盟友之间的不和,叶利钦 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他在分别与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进行会谈后,宣布让副总统主管农业和更多地参与外事活动,随后,将议长强有力的支持者凋往美国任大使,并会见议会各派代表,以削弱分化哈斯布拉托夫的力量。
为稳定社会政治局势,抑制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1992年3月,叶利钦 在盟友的支持下,主持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确定了俄罗斯不可分割的原则。这是叶利钦 为防止俄罗斯重蹈苏联覆辙的重大举措。
叶利钦 与比尔·克林顿为缓和议会与政府的矛盾,保证俄罗斯第六次人代会的顺利召开,总统在会前对政府的几根支柱进行了调整。他免去了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兼任的财政部长职务;解除了副总理绍辛兼任的劳动就业部长职务;接受了密友国务秘书布尔布利斯辞去第一副总理职务的请求。此举虽是对议会的妥协让步,但其高明之处则在于可以保证盖达尔政府所推行的激进改革,使自己的得力助手们不至于在人代会上遭到猛烈抨击,同时,还可以平息议员们的不满。
然而,第六次人代会并没有因会前总统的高姿态而进展顺利。相反,会议一开始,总统就被议长将了一军,随后在议程问题的激列争论中,议会否决了总统的提议。总统只得接受议会的提议作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第二天总统的报告多次被鼓倒掌和嘲笑声打断。报告后的提问,更使总统尴尬。一些代表故意用专业性的经济问题为难他,使他无言以对。更有甚者,当第三天总统要求暂离会场去出席宪法委员会的会议时,则被压倒多数的表决限制在会场上。会议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宪法草案,使修改宪法的讨论毫无结果。此后,会议好不容易通过了《关于俄罗斯改革进程的决议》,但政府则以不能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勾由向总统提出辞职。最后,总统经过多方调解,才使会议通过了《支持俄罗斯联邦宣言》,明确表示支持政府的改革方针,从而平息了这场内阁危机,草草结束了人代会。
两权之争的第二次交峰,是在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会上进行的。以盖达尔政府下台,议会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
第六次人代会后,两大权力机构以各自的支持者为后盾,进行角逐。随着第七次人代会召开时间的接近,各派力量的活动更加频繁。双方势均力敌,在准也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各方作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妥协。
在议会和政府都作出姿态之后,叶利钦 重演丢车保帅的作法。11月24日,叶利钦 解除了雅夫列夫奥斯坦基诺广播电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免去了波尔托宁政府副总理和新闻出版部部长职务;解除了布尔布利斯国务秘书的职务。叶利钦 以牺牲自己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为代价,企图在人代会上保住盖达尔政府及其既定的改革方针。
可是,第七次人代会并没有给总统一种轻松的气氛。整个会场被支持议长的代表们主导着。会议上,不仅总统的报告遭冷落,代总理的报告受批评。而且,在讨论宪法修正案的表决方式时,出现了双方支持者在主席台上短兵相接、激烈争吵的混乱局面。虽然,在激烈的争斗中,叶利钦 保住了任免政府成员和组建、废除和改组重要部委的权力,但是,总统却失去了自己的代理盖达尔。
两权之争第三个回合的较量,在1993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达到顶峰,总统和议会斗得难解难分,总统略占上风。
在痛失左膀右臂之后,叶利钦 在第八次人代会上再次与议会交锋。经过一场恶战,大会否决了叶利钦 就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公决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会赋予总统的特别权力,重新确定了宪法中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面对强大的攻势和指责,叶利钦 曾两次离开会场。
对此,总统决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面对反对派势力的增长,他更加忧心仲忡。议会已成为总统的心头之患,必以除之而后快。为此,叶利钦 苦思冥想,找到了三件铲除议会的利器:其一,实行总统治理;其二,提前选举立法机关;其三,通过总统制新宪法。
1993年3月20日晚,叶利钦 向议会投掷了第一把利器。他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宣布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谁知,宪法法院裁决他此举是违反宪法,最高苏维埃则决定举行第九次非常人代会来对付总统实行弹劾。虽然叶利钦 在人代会上最终免遭弹劾,但他的总统特别治理却被否决了。经过双方妥协。大会决定在4月25日举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尽管否决了提前选举议会的可能性,使总统的第二件利器难以使用。但是,总统本人及其总统推行的经济政策却得到了参加投票的多数公民的认可,使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利于叶利钦 总统的变化。
全民公决之后,围绕制宪问题,总统与议会展开了第四个回合的斗争。叶利钦 乘全民公决略胜一筹的优势,准备投掷第三把利器——通过新宪法,结束"双重政权 "并存的局面。为此,总统步步紧逼,使议会只有招架之势,无回手之力。他撇开议会,另开制宪会议。试图在制宪会议上,一举取得通过总统制宪法胜利。
但在6月5日开始的制宪会议却不尽人意,断断续续进行了37天,才在7月13日通过了一部兼顾各方意见的新宪法草案。该草案虽在原则上肯定了两院制议会,但毕竟只是"半成品",总统制宪法依旧是遥遥无期。总统的第三件利器仍然不灵。
7月底,总统决定三件利器并用,与议会进行决战。他准备好了解散议会的命令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7月27日,叶利钦 解除了得到议会支持:的巴兰尼科夫的联邦安全委员会部长职务发出了决战的信号。随后,他发表了要:向议会开刀的的激烈言辞。紧接着他又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历数议会罪状,宣布将在两个半月内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决战作了舆论准备。其后,叶利钦 以鲁茨科伊有营私舞弊之嫌为由命令暂停其副总统职务,还颁布了屯关于俄联邦副总统代理俄联邦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规定没有总统的命令,副总统无权得到总统的权力。同时,任命被议会否定的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任命戈卢什科上将为俄安全部长,任命洛博夫为安全委员会秘书,从而为决战作好了组织准备。最后,叶利钦 还视察了捷尔任斯基师等两支部队,取得了军队指挥官对其效忠的保证。9月20日晚,叶利钦 以"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为掩护。调动内务部队到莫斯科市,进行了临战前的预演,从而为决战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白宫"曾经是叶利钦 击败"8·19"事件的地方,他正是从这里走出,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然而在以后的权力斗争旋涡中,"白宫"已变得越来越难以驾驭,白宫巴的议会官员已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今日的对手。他决心再-次除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政治声誉。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9月21日,叶利钦 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最后决战。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一一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最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 拒绝丁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阿列克西二者的调停方案。两个星期后,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军人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渡周末的叶利钦 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布市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4日晨7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 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 "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 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在叶利钦 签署厂停止俄罗斯立法和司法机构工作的命令之后,俄:选举委员会宣布将于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选举和对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11月9日,叶利钦 颁布了新宪法草案。这是一部总统制共和国的宪法草案,它赋予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12月l之日,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总统制国家政治体制为叶利钦 控制局势提供了宪法保证。尽管叶利钦 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但根据这一宪法,叶利钦 至少将在总统位置任期至1996年。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 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 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 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上,他与布什签署了《戴维营宣言》,发表了《华盛顿宪章》,制定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确定了两国和平伙伴关系双方保证今后不再把对方作为潜在敌人。在俄英关系上,叶利钦 在1992年一年内二访不列颠。年初,与梅杰签署了15点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末,又同梅杰制定了英俄两国自1966年以来第一个友好条约—《英俄关系原则条约》。在德国,发布了《俄罗斯德国政治关系基本原则的共同声明》。在法国用《法兰西与俄罗斯条约》取代了《法苏谅解与合作条约》。在意大利,发表了《俄罗斯意大利关系原则声明l在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和俄罗斯联邦友好与合作宣言》。
叶利钦 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决定的。叶利钦 希望与美国顺利裁军,发展与西欧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尽快卸下沉重的军事包袱,集中精力复兴俄国经济。叶利钦 更指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贸易和技术交流障碍,使俄罗斯迅速摆脱严重经济困境。叶利钦 还期望在西方的帮助下,早日加入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叶利钦 甚至盼望"回到天然伙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经济与西方溶为一体。
叶利钦 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烈欢迎。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西方国家援俄多口惠而实不至,离叶利钦 的期望较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不满增加。叶利钦 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
1993年4月,叶利钦 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这年11月,他又主持通过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恢复和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叶利钦 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经济与军事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最大的本国国家利益。在经济上,俄罗斯已转向向独联体各国提供优惠条件,并拨款4000亿卢布,供各国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给予种种优惠的经济联盟协议。在军事上。俄罗斯决定了在各国长期保存一定的军事存在,将在这一地区建立30个军事基地,并与6个独联体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开始了以6国为主组建联合部队的行动。
在继续加强与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的同时,他开始强调西方国家应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强硬性。如在波黑问题上,俄罗斯反对美国动武和取消对穆斯林的制裁;在安理会表决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四点和平计划,促使联合国通过在波黑建立安全区计划的836号决议。
叶利钦 还坚决地反对中欧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以防止北约的防线移至俄边界。叶利钦 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北约排除俄罗斯要扩大成员,就意味着走上对欧洲和世界新威胁的道路。"
叶利钦 在把外交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之后,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与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叶利钦 及其政府还积极参预国际事务。除上述波黑问题外,俄罗斯还积极参预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希布伦惨案发生后。俄罗斯迅速作出反应,派出第一副外长、总统特使、外长接连前往中东进行穿梭访问。分别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领导人会谈,希望在中东和解问题上留下俄罗斯的印迹。 苏联解体后,百废待兴,俄罗斯各派系对未来的体制爆发严重分歧。1992年初叶利钦 推行激进的改革政策,执意推行总统制,而俄罗斯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1992年4月,两派的分歧在俄罗斯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双方不论在改革政策、新宪法内容、俄罗斯政体以及外交政策都出现严重分歧。
1993年9月,叶利钦 首先解除副总统职务,并成立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以取代最高苏维埃的旧有角色。9月21日,叶利钦 并宣布俄罗斯联邦新立法机关——“联邦大会”将于年底大选;而同一天,俄议会主席团通过致俄罗斯公民书,废止叶利钦 中止议会权力的命令,停止叶利钦 的总统职务,并宣布将刚被叶利钦 免职的鲁茨科伊,接替其总统职务。
从9月24日开始,叶利钦 下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举国震动。政府最初中断国会对外联系,随后进一步停止供电、供水。约10月3至4日,双方谈判未有进展时,叶利钦 下令政府军进攻议会大厦,战斗长达10小时后,终于结束了陷于分裂的政治局面。事件中,多份苏共报纸被停办,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一派的人被捕,俄罗斯官方指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
1996年,在种种的社会问题未解决下,叶利钦 成功连任总统。 1999年他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后,同年12月31日以体弱多病为由,突然宣布辞职,并由普京接任为临时总统,并移交战略核武器控制权。他当时在俄国电视上向俄国人民作年终致词时,说经过长时间和艰苦的深思熟虑后,决定退休,他指俄罗斯需要新一代有活力的政治领袖带领进入新世纪,请求国民原谅他过去的行政失误,并为无法达成人民的期望而道歉 退休后的叶利钦 虽然淡出政坛,但仍获得俄罗斯政府的优厚待遇。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国有豪华别墅,身旁厨师、警卫、医生俱全,出入有警车开路,还可乘坐政府专机。退休后,他每年出国远游8至10次,费用全由国家支付。他亦爱读书及看电影。为控制体重,他每天下午4时后便不再进食。2006年2月1日生日时,克里姆林宫为他举办盛大宴会,邀请200多位名流出席,当中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科尔。一些俄国媒体便形容,叶利钦 可能是“全俄罗斯最幸福的退休老头”。
叶利钦 淡出政治后虽然保持低调,绝少发表公开讲话,但2004年9月13日,别斯兰人质危机爆发后,普京企图废除地区领导的选举,改由他亲自任命,叶利钦 与戈尔巴乔夫罕有地批评普京此举是民主倒退,返回苏俄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2006年的寿宴上,他又批击美国“独专”(monopolistic)的外交政策,并指普京是俄罗斯人民正确的选择。
2001年,俄罗斯《消息报》曾指叶利钦 在中国接受两星期的中医治疗,为他治病都是中国一流名医,疗程包括以道家学说派生的气功治疗、按摩及中草药疗法。其中气功治疗被俄新闻界称为“返老还童功”。但他本人否认接受治疗,他说:“没有任何理由让我接受治疗,我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他只承认在中国期间只是看戏、游水、桑拿,访问过几个城市,度过愉快假期。
而有“小叶利钦 ”之称的外孙鲍里斯正攻读经济学研究生,被外界视为他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叶利钦 曾说若希望孩子幸福,就不要把他推上政治。 2007年4月23日,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斯密诺夫宣布叶利钦 逝世,但没有公布死因;而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ax)指叶利钦 是因心脏衰竭引起并发症逝世。随后俄罗斯总统机关事务管理局医疗中心称,莫斯科时间23日15时45分(北京时间同日晚上20时45分),叶利钦 因心脏病加重,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享年77岁。另外,据塔斯社引述医学界消息来源称,叶利钦 死于心脏衰竭。
俄罗斯人民反应如下:
54岁退休工程师基尔斯科娃:“叶利钦 时代坏透。国家所有资源一下子全落入少数人手里,给我们带来寡头财阀。他是恁谁都不会忘记的糟糕领导。” 67岁退休工会成员布拉绍夫:“苏联瓦解后,我们其实需要一段较顺畅的过渡,但结果得到的却是充斥不公和欺诈的乱局。他的时代甚至比勃列日涅夫那阵子更差。” 45岁司机伊万诺夫:“他创造了一个由歹帮控制的国家。他除制止了一场反戈尔巴乔夫的政变,无干过好事。” 48岁医生科季尔尼科娃:“叶利钦 治下生活水准下降,社会分化。科学不获资助,许多科学家离婚或自杀。他没有真正代表我们的利益,而是以美国利益为先。” 21岁学生奥梅尔先科:“他使我国非常穷困和堕落。他酗酒。他干得最好的是选了普京继任。” 62岁退休牙医弗拉基米尔:“我信任他,他却卖国。他做的一切都为贪官。” 45岁退伍军人阿莱姆巴耶夫:“我们原能轻易结束车臣战争,但军政高官却发战争财。” 22岁大学生乌利瓦诺夫:“我不满他非法地、甚至犯罪地进行私有化。” 国际社会反应如下: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叶尔辛)为国家立下大量功绩,但同时亦背负了很多严重错误,堪称悲剧命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叶利钦 在任期间高度重视对华关系,中俄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快速发展。他为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叶利钦 的不幸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挚友。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叶利钦 总统是历史性人物,在重大时刻为他的国家服务。在苏联解体扮演重要角色,帮助奠定俄罗斯自由的基石,也是他国家历史上首位民选首领。”欧盟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他拉近了东西方,把对立变成合作。” 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会怀念叶利钦 的勇气、坚忍和政治路向,他令自由得到胜利,引领俄罗斯走向民主。” 叶利钦 遗体告别仪式由于叶利钦 对俄罗斯有重大奉献,他的葬礼以国葬的形式在2007年4月25日进行,而且定为全国哀悼日。
当日早上,仪式在东正教的救世主大教堂进行后,随即走到莫斯科三里外的新处女墓园下葬;在下葬期间,先由士兵的拥护下到达墓地前。在墓地前,叶利钦 的两名女儿以及叶利钦 的太太先后向叶利钦 遗体一一“问好”,而叶利钦 太太更为其夫作吻别及稍稍打扮。
下葬的一刻,在东正教宗主教的祝福后,叶利钦 的遗体的棺本下达至墓地的土地时,军方随即向叶利钦 发放礼炮及奏起俄罗斯国歌后,整个国葬的仪式完成。
叶利钦 之墓参与葬礼的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主要领导人以及其他北欧国家元首等。 叶利钦 当政期间虽然全力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与国际经济接轨,但是过大的总统权力,让俄罗斯的政治过程成为个人领导,过快的经济改革却让俄罗斯经济陷于崩溃,作风过于威权与强势也让人有所批评。而短期国债的发行更导致俄罗斯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阁员与总理更迭过快也导致政局不稳。对叶利钦 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车臣独立问题,车臣战争的悬而未决,大大地损害了叶利钦 于国民心中的地位。
刚踏入2000年时,美国有线新闻网络指叶利钦 当时的民望,仅得大概2%。而到了2001年的俄国民意调查显示,高达66.1%的俄罗斯人认为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应对苏联解体后,国家多年的困境负责。 : Boris Yeltsin n.: (Russian president) Yeltsin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 鲍里斯·叶利钦 叶利钦自传 刺杀叶利钦 黑猫刺杀叶利钦 黑猫II-刺杀叶利钦 从叶利钦 到普京:俄罗斯经济转型启示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