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史氏中喙鯨
  物種名稱→ 史氏中喙鯨
  拉丁文名→
  mesoplodon stejnegeri
  英文名→
  stejneger's beaked whale
  科→ 喙鯨科
  現況→ 不詳
  現存→ 不詳
  背鰭位置→ 中央偏體後方
  初生重量→ 不詳
  成年重量→ 約1-1.5噸
  族群大小→ 5-15(1-3)
  良好食區→
  不詳
  簡介>>
  在海上不易看到史氏中喙鯨,而且很少見到活體。也許數量稀少,但也可能衹是棲息在少有人研究的地區而避開了人們的註意。雌性與仔鯨沒有突生的牙齒,或許很難與其他中喙鯨屬的動物區分。雄成鯨很獨特,其距下顎前端約20釐米處長有2顆側扁的巨大牙齒,而且唇綫非常彎麯;兩顆牙齒有的會朝嚮彼此彎生而切入上“唇”。幼鯨頸部帶有明顯的淡色條紋。雖然哈氏中喙鯨的白帽頭是個明顯的特徵,但仍可能與史氏中喙鯨混淆。史氏中喙鯨還可能與柯氏中喙鯨混淆。
  行為>>
  小群隊有時會幾乎彼此碰觸地並肩前行,還會一起浮升,下潛。報告顯示5或6次淺潛後,會進行10至15分鐘的長潛。潛水包括海面上的緩慢,隨興翻滾。群隊通常包括小型及大型個體,顯示混合了各種年齡與性別。噴氣有時清晰可辨,但通常氣柱低矮且不明顯。不是很容易接近。
  別名>>
  (舊稱:史坦氏喙鯨),北太平洋喙鯨,軍刀齒喙鯨,白令海喙鯨
  雄/雌>>
  唇綫的中央突生一對牙齒,深色前額和緩傾斜,背部呈黑,深灰或褐色,體側可能有白色的橢圓形疤痕,小背鰭幾乎呈三角形或鈎狀,後緣稍微嚮內凹,發達的背脊從背鰭一直延伸至尾鰭,嘴喙長,唇綫明顯彎麯,胸鰭小,腹部呈淡色或長有疤痕,體型呈紡錘狀,身上有一些疤痕。
  雄性的顎骨>>
  牙齒長在下顎前端約20釐米處 無突生牙齒,唇綫比雄性成年者平直
  何處觀賞>>
  許多較早的相關記錄後來鑒定實屬其他中喙鯨屬的品種,所以分佈範圍有些混淆。有關資料主要來自擱淺事件,但是資深的賞鯨人曾有數詞來自阿拉斯加海域,尤其是阿留申群島(顯然是分佈範圍的中心點),雖然有時被稱為白令海喙鯨,但它們似乎衹棲居在白令海的南端深海;更北的淺水海域可能難見其綜。日本海,尤其是本州與北海道南部沿岸的外海,也有小而明顯的族群。喜愛大陸架外的深水海域。
  鑒別清單>>
  唇綫的中央長有牙齒
  深色前額和緩傾斜
  噴氣孔微微凹陷
  唇綫明顯彎麯
  嘴喙長
  小背鰭呈三角形
  體型呈紡錘狀
  體色呈棕,灰或黑色
  小群隊會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