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江蘇 >揚州 >揚州市區 > 史可法紀念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史可法紀念館聯繫方式 地址:江蘇省揚州市廣儲門外街24號
  郵編:225002
  電話:0514-7341311 史可法紀念館投訴電話 揚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4-7325601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史可法紀念館景區榮譽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史可法紀念館門票價格 15元
  史可法紀念館開放時間 08:30--17:30 史可法紀念館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皆宜
  史可法紀念館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 從上海至此(273)公裏
  從杭州至此(368)公裏
  從南京至此(113)公裏 史可法紀念館交通 乘遊1、遊2路均可到達 史可法紀念館玩法 觀光、懷古、教育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在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清初曾建祠於大東門外,後毀圮。乾隆年間於墓西側建祠,並謚“忠正”。鹹豐間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兩度維修。現存建築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外,大部為晚清所建。1949年後曾多次修繕,現為“史可法紀念館”。
  史公祠位於揚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嶺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內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為“史可法紀念館”,館內陳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跡,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的文物資料。
  祠墓均南嚮,大門臨河,東墓西祠,並列通連。院正中為“饗堂”,堂前兩邊懸清張爾藎撰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內明間有雲紋形梅花罩格,上懸“氣壯山河”橫匾。兩邊懸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吳熙載篆書的楹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堂正中供奉1985年為紀念史可法殉難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幹漆夾?像。饗堂後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門磚砌牌坊,上額“史忠正公墓”,與三面圍墻形成墓域。墓地內銀杏蔚秀,臘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鎸“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之墓”。碑後墓臺上有墓塚,封土高16米。
  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挂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張爾所饌。
  國傢主席江澤民嚮國內外友人曾多次提及此聯,他說:“揚州城外梅花嶺,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塚,塚前有一幅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發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1991年他陪同朝鮮金日成主席參觀這裏時,親自為其介紹此聯,並說:“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問題,用歷史的觀點對待過去的事情,現在我們的口號是中華民族大團结萬歲。”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生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傢。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督師揚州。
  
  清攝政王多爾袞,以數萬人馬進攻揚州,多次勸降,史可法不應,終因寡不敵終,揚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義,時年僅四十四歲。揚州是江南頑強抵抗清軍的第一座城,也是清軍入關以來首次遇到的軍民一體的堅強抵抗,為了對揚州人民進行報復,也是清人想殺一儆百,於是多鐸下令,燒殺搶掠持續十天。揚州城破後,史可法就義已十二天,由於當時天氣較熱,屍體腐爛不能辨認。次年,史可法義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塚於揚州梅花嶺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謚“忠正”。因此牌坊上題額為“史忠正公墓”。
  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誕辰,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詩以為紀念,“國存與存亡與亡,巍峨廟貌甚堂堂,梅花嶺下遺香在,鐵何時返故邦”。
  史可法的抗清事業是不朽的,史可法理應值得我們尊敬、崇揚和懷念。正如詩人賀敬之所言:“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No. 2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揚州市區廣儲門外街24號,梅花嶺畔。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在揚州就義,嗣子副將史德威尋遺體不得,乃葬其衣冠於梅花嶺下。清初曾建祠於大東門外,後毀圮。乾隆年間於墓西側建祠,並謚“忠正”。鹹豐間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兩度維修。現存建築除遺墨廳、梅花仙館外,大部為晚清所建。1949年後曾多次修繕,現為“史可法紀念館”。
  史公祠位於揚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嶺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內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為“史可法紀念館”,館內陳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跡,以及其他一些珍貴的文物資料。
  祠墓均南嚮,大門臨河,東墓西祠,並列通連。院正中為“饗堂”,堂前兩邊懸清張爾藎撰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堂內明間有雲紋形梅花罩格,上懸“氣壯山河”橫匾。兩邊懸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吳熙載篆書的楹聯:“生有自來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堂正中供奉1985年為紀念史可法殉難340周年而塑的史可法幹漆夾?像。饗堂後為史公衣冠墓,墓前有3門磚砌牌坊,上額“史忠正公墓”,與三面圍墻形成墓域。墓地內銀杏蔚秀,臘梅交柯,正中立表石墓碑,上鎸“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之墓”。碑後墓臺上有墓塚,封土高16米。
  進入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挂在史可法墓前上的一幅楹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是由清代文人張爾所饌。
  國傢主席江澤民嚮國內外友人曾多次提及此聯,他說:“揚州城外梅花嶺,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塚,塚前有一幅對聯,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就很能激發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1991年他陪同朝鮮金日成主席參觀這裏時,親自為其介紹此聯,並說:“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問題,用歷史的觀點對待過去的事情,現在我們的口號是中華民族大團结萬歲。”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縣(今開封市)人,生於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他為官清廉,政績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傢。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督師揚州。
  清攝政王多爾袞,以數萬人馬進攻揚州,多次勸降,史可法不應,終因寡不敵終,揚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義,時年僅四十四歲。揚州是江南頑強抵抗清軍的第一座城,也是清軍入關以來首次遇到的軍民一體的堅強抵抗,為了對揚州人民進行報復,也是清人想殺一儆百,於是多鐸下令,燒殺搶掠持續十天。揚州城破後,史可法就義已十二天,由於當時天氣較熱,屍體腐爛不能辨認。次年,史可法義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塚於揚州梅花嶺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謚“忠正”。因此牌坊上題額為“史忠正公墓”。
  1962年史可法三百六十周年誕辰,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作詩以為紀念,“國存與存亡與亡,巍峨廟貌甚堂堂,梅花嶺下遺香在,鐵何時返故邦”。
  史可法的抗清事業是不朽的,史可法理應值得我們尊敬、崇揚和懷念。正如詩人賀敬之所言:“史可法人可法書可法,史可法今可法永可法”。
  交通:乘公交1 路、8路車均可到達。
  門票: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