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 史前蜻蜓
  恐竜是地球史上最龐大的動物,而在恐竜之前還有許多巨型動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寬達近1米的大蜻蜓。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是當時大氣中高濃度的氧氣讓它們變成大個頭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科學家們通過化石記錄發現,在恐竜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種存在,它們就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巨型節肢動物,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蟲、蝎子;吊蘭大小的蜘蛛;還有5英尺長的千足蟲,等等。其中最神奇的應是巨型蜻蜓,它們的翼展可以達到2英尺半(接近1米),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昆蟲。
  超大蜻蜓緩慢飛行
  3億年前,這些物種曾經昌盛一時。那時大部分陸地都在熱帶,植物繁盛(後埋入地下形成煤炭,該時期因此稱為石炭紀)。但經過大約5000萬年,從二疊紀的中期到晚期,這些巨型物種消亡了。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猜測,也許是大氣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在它們的興亡中起了關鍵作用。最近,美國耶魯大學生物學家羅伯特·貝爾納等人發表的一項古氣候研究肯定了這個猜測。
  研究者在報告中指出,石炭紀時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濃度高達35%,比現在的21%要高得多。許多節肢動物是通過遍布它們肌體中的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而不是通過血液間接吸收氧氣,所以高氧氣含量能促使昆蟲嚮大個頭方向進化。
  這些認識來源於對遠古大蜻蜓的飛行機製的研究。科學家們長期認為,那樣巨大的蜻蜓衹能滑翔而不可能飛。但現在他們大都相信這種巨型蜻蜓同樣會飛。航空工程師羅伊·貝剋邁爾指出:“很明顯,它們是能飛行的。”其中關鍵條件之一是它們的翅膀可以擺動,彎麯和扭轉。在惡劣條件下,這樣做會導致飛機從空中掉下來,但現代蜻蜓就是靠彎麯和扭轉它們的雙翅來上升和前進的。
  化石資料表明,古蜻蜓的雙翅上有類似於現代蜻蜓的褶皺結構,現代蜻蜓能扭動外部的翅膀,而古蜻蜓可以緩緩地扭動全部翅膀,所以它們也許不會飛得太快,但還是能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