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台湾钟螺
学名: calliostoma formosense
年代: 1907
命名: smith
科别: 钟螺科
产地: 东北海域
栖地: 泥沙底
尺寸: 6 cm
深度: 中、深
说明: 1991年大里虾厂採集
(属于贝类动物) |
|
【物种名称】台湾钟螺
【中文俗名】
【拉丁学名】Calliostoma formosense
【命名者】 Smith, 1907
【英文名称】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钟螺科 |
|
贝壳壳型台湾钟螺为圆锥形。壳口内面有强烈的真珠光泽。口盖为多旋性的角质。齿舌式为n-5-1-5-n。贝壳面上有颗粒状或网状雕刻,壳缘不呈稜状突起,壳口内无一顺著螺轴生长的沟。壳呈圆锥状,壳顶尖锐。壳表淡褐色,螺层缝合线上有褐色色斑。壳表密布颗粒组成的细螺肋,缝合线上为较粗的颗粒螺肋。壳底具同心圆螺肋及不连续褐色色带。壳口完整,具真珠光泽。脐孔明显,与周围为白色。口盖角质,透明黄褐色,圆而薄。 |
|
台湾宜兰县,澎湖东部海域,屏东县东港 |
|
栖所环境 栖息于浅海至深海的沙底。主要是刮食岩石上的藻类。 |
|
- lat.: Calliostoma formosense (Smith, 1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