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 名: macaca cyclopis
英 名: formosan rock-monkey
俗名:黑肢猴
英文俗名:formosan macaque或formosan rock-monkey
臺灣特有種,屬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學名中cyclopis是指圓的,macaca cyclopis意指「圓頭的獼猴」。屬於舊大陸猴(old world monkey)
在臺灣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靈長類。
形態特徵:頭軀幹長36~45公分,尾長26~46公分,體重約5~12公斤。頭圓臉平,面頰裸出具頰囊,耳殼小。全身毛被厚軟,鼕季為暗石板色,夏季轉為橄欖緑色,腹面為濃灰白色,股間有明顯之紅棕色肉墊,四肢下部及尾端接近於黑色,尾部粗且長。
生態習性:雜食性,以植物之果實、嫩莖葉、漿果類為主,食物攝取種類依季節而改變,偶爾也吃昆蟲。為群居性動物,一群約10至30衹左右集體行動,活動區域以樹林上層為主。白天活動,清晨和黃昏為覓食高峰,喜出現於裸露之岩石或水源地附近。遇危險時會發出短促之吼聲或搖動枝幹來警告同伴。
棲地分佈:為臺灣特有種,廣泛分佈於各山區,棲息地從全島海拔100~3200公尺之濃密天然林帶皆可發現其蹤跡。 |
|
臺灣獼猴成年個體體長約60公分,雄猴一般都比雌猴大,尾長約體長的三分之二,體重約5-12公斤。兩側面頰有頰囊,進食時會先將食物塞滿頰囊,再跑到安全的地方慢慢咀嚼。臺灣獼猴臀部有兩塊角質化厚厚的皮膚肉墊,稱為“髀胝”或“胼胝”,有利於在銳利的珊瑚礁岩或粗糙的石頭、樹幹上休息與活動。[2] 臺灣獼猴 (10張) |
|
臺灣獼猴棲息於臺灣從低海拔到二十二百公尺的高山,而以中低海拔分佈較多。棲息於各種森林,尤其是濃密原始闊葉樹林或岩石裸露地且近水源之處。[1] 臺灣彌猴族群分佈極普遍,因是白天活動,故很容易發現它們之活動及留下來的蹤跡,主要分佈於太魯閣國傢公園區內中低海拔各個溪𠔌附近,其中以陶塞溪𠔌、蓮花池、神秘𠔌、南湖溪、中央尖溪𠔌、太魯閣大山附近均可發現,而在較高海拔地區偶爾亦可見其蹤跡如大禹嶺、合歡山。國傢公園境內自然環境較不易為人所破壞,極適合臺灣獼猴的棲息。[1] |
|
臺灣彌猴通常是白天活動,而以黃昏或清晨浦活動高峰,此時亦較易發現猴群蹤跡。天氣惡劣時,喜棲於岩壁洞穴間。 營群居生活,約十衹至五十衹一群,通常為二十衹左右。群居於樹上,有高度之社會組織,由一隻強壯之雄猴領導,定點活動時會派出斥候,擔任警戒。團體行動時,先派出斥候探路,然後由小猴及母猴先走,成熟雌猴墊後。行動路綫極固定,有些獼猴群會隨季節或食物的分佈作棲息它的遷移。有時會到地面行走,由這棵樹到另一棵樹或到溪邊喝水,留下腳印或排遺。 屬於雜食性,食物包括漿果、核果、竹、植物嫩葉、甲殼類、軟件動物、昆蟲等,大部分以植物為主。為了應付環境的變化和威脅,它們吃東西的速度很快,來不及吞下的,就存放下顎兩旁的頰囊,等有空時再慢慢咀嚼。[1] |
|
臺灣獼猴的生殖有季節性,每年秋鼕季交配十月到一月,交配季時雌猴臀部與尾基的皮膚會腫脹變紅性皮變化,這是雌猴發情的特徵;懷孕期約5個半月,春夏交會之際生下幼猴。育嬰的工作完全由母猴擔任,公猴與小猴無任何接觸。小猴約留在母猴懷裏2-3個月。[3] |
|
生長於印度的恆河猴,先是往北遷移,在數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遷移來臺灣。冰融之後就慢慢演化成臺灣特有的臺灣獼猴。 臺灣獼猴的學名為Macaca cyclopis,其中cyclopis是指“圓”的意思,主因當年英國駐臺副領事史溫侯從柴山抓了兩衹幼小猴子回英國鑒定,確認為臺灣特有的物種;而幼猴臉比較圓,所以又稱為圓臉猴。[2] 17世紀時,荷蘭人所繪製的臺灣地圖上,將柴山寫成“Apenberg”,意即“猴山”,表示柴山的獼猴早在17世紀之前就已存在,稱得上是柴山的“原住民”。 在軍事管製時期,獼猴因此受到保護。 1989年,柴山開放後,由於登山客積極保護,並開始喂食,所以獼猴不像一般野生動物對人類充滿戒心,成為極易觀察欣賞的對象。柴山上,處處可以看到母猴親昵的照料小猴,以及它們互相理毛的溫馨畫面,堪稱為柴山傳奇。[4] 在高雄市,臺灣獼猴也是瀕臨絶種的保育類動物。有關研究者自1993年7月至1999年12月,平均每年觀察及追蹤壽山臺灣獼猴超過180天以上。同時經由個體辨識, 來確定猴群之成員組成變化以及行為。統計出2009年壽山臺灣獼猴之猴群數有22群,其中有2群在追蹤中;其數量約為780衹,但增長率有趨緩之勢。[5] |
|
無危。[6] |
|
臺灣獼猴有人類約三歲智力,會模仿、也會學習。臺灣獼猴常常集中在柴山棧道兩旁,等候喂食,故時有獼猴搶食及人類幹擾獼猴的事件發生。根據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在2005年對柴山10衹個體做篩檢,發現九成個體感染B病毒。[2] |
|
高雄市政府已訂定壽山自然公園管理辦法,並獲行政院核備在案,現正進行範圍之界定 ,及柴山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區。但自七十八年部份開放以來,經人類的踐踏與蹂躪,壽山孕育大 自然無數的生命及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卻逐漸地受到有形的破壞及無形的殺手,而走嚮資源枯竭 與生態毀滅的憂慮,使整個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已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了。 其實此種情形,有心人士與有關單位一再呼籲,其效果不佳,還是我行我素,有過之而無不 及,無知的行為使生態係之潛在危機,步步走嚮萬劫不復的境地。為了進一步保護,其整個生態環境可早已列為保護區、環境教育區等,在此過渡的階段,應有一套有效的經營與管理.並劍及履及地實行,否則為時已晚,再談復育工作,那談何容易?今日不做,明日就會後悔!藉此篇報告, 除對臺灣獼猴有近一步的認知與瞭解外,更盼喚醒人類的良知,保育壽山整個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以達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
|
1. 臺灣獼猴.國中生物科教材資源.2012-01-01 2. 臺灣獼猴.高雄市鼓山區內惟國民小學 柴山生態教育中心.2012-01-01 3. 臺灣彌猴.第七屆「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2006-01-01 4. 歡迎熊貓來臺 馬英九擬嚮大陸回贈臺灣獼猴.新華網.2005-05-03 5. 臺灣獼猴.世新廣播電臺.2009-04-26 6. Macaca cyclopis.The IUCN Red List |
|
- n.: formosan rock-monkey, formosan macaque
- lat.: macaca cyclopis
|
|
黑肢猴, 岩棲獼猴, 臺灣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