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 : 漢中市區 : 漢中公交站 [顯示全部] > 古漢臺
目錄
No. 1
  古漢臺聯繫方式地址:(陝南)漢中市城區中心稍偏東南方。
  郵編:723000古漢臺投訴電話漢中旅遊投訴電話:0916-2222504
  陝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29—85261437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古漢臺景區榮譽國傢文物保護單位古漢臺門票價格10元古漢臺節慶活動民間儀禮---喪葬
  祖先崇拜
  民間儀禮---生育
  民間儀禮---婚姻
  民間儀禮---建房(喬遷)
  
  中國傳統,漢中風俗——春節
  古漢臺開放時間8:00——18:00古漢臺最佳旅遊時間漢中地處秦嶺南麓,北方的寒流被阻隔在外,所以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4℃,四季均適合旅遊。古漢臺特別提醒1多準備一些膠捲。陝北雖沒有太多的名勝古跡,但其民俗風情和當地建築都很有特色,可供拍攝的題材很廣,到時候沒有膠捲豈非憾事?
  2陝北高原風沙很大,最好帶上眼鏡、帽子等以備不時之需,同時,也要註意保護好你的相機,以防被沙子劃傷。古漢臺美食漢中的地方風味名菜有:金錢發菜、幹燒旱鯉、白雪團魚、天麻烏鳳、傘把排骨等;古漢臺住宿★★★★漢中郵政大酒店tel:0916-2250866
  ★★★漢中金江大酒店tel:0916-2238588
  ★★★漢中古月大灑店tel:0916-2236999
  ★★★石獅大酒店tel:0916-2302700
  ★★★田園大廈tel:0916-2238989
  ★★漢園賓館tel:0916-2ll4911
  ★★漢中賓館tel:0916-2214921古漢臺購物當地知名土特産有黑貢米、黑木耳、柑橘等。古漢臺交通每天有100多個汽車班次發往市內外各地,各主要景點都與市內的主幹公路相連,交通方便。古漢臺玩法遊覽、攝影、
  
  漢中古漢臺又名漢中博物館位於漢中市內,是劉邦漢中封漢王時的行宮,現在原址上建立了漢中博物館,是遊客遊覽漢中必參觀並且最重要的一個景點,館內所藏文物十分豐富,並配有大量照片及模型,如國傢級珍品石門十三品摩崖石刻及古褒斜棧道等,為您瞭解漢中及漢中歷史提供了級大的方便。
  
  古漢臺——為漢劉邦駐漢中宮廷遺址。現為遊覽勝地。位於(陝南)漢中市城區中心稍偏東南方又名“七星臺”。以此漢中市博物館在古漢臺闢有石門十三品,出土文物、古書畫、漢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陳列室,珍藏各種文物達12000多件,成為漢中文物的薈萃之地。漢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臺蒼玉”與褒斜棧道、石門石刻均為文化珍品。
  
  為漢劉邦駐漢中宮廷遺址。現為遊覽勝地。位於(陝南)漢中市城區中心稍偏東南方,又名“七星臺”,由三級臺地構成,臺高7米,南北長156米,東西寬72米,占地面積11230平方米。以此漢中市博物館在古漢臺闢有石門十三品,出土文物、古書畫、漢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陳列室,珍藏各種文物達12000多件,成為漢中文物的薈萃之地。漢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臺蒼玉”與褒斜棧道、石門石刻均為文化珍品。有“國之瑰寶”、“漢中石門,日本之師”等題詞的贊譽。
  
  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違背盟約,變立沛公(劉邦)為漢中王。劉邦於公元前206年四月由關中南至漢中,采納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訓整軍馬,一方面又收運、儲藏馬匹的糧草。在此同時,以“明修棧道”麻痹敵人。同年八月又由漢中北上,“暗渡陳倉”奪取關中。後與楚爭衡,最後戰勝了項羽,統一全國。劉邦在漢中時間雖短,但遺留的古跡很多,古漢臺就是其中的一個。
No. 2
  古漢臺位於漢中市中心,楚漢相爭時期築建,面積約8000平方米。由三級臺地構成,臺高7米。公元前206年,農民戰爭一場風暴推翻了秦王朝後,項羽自恃功高,撕毀各路義軍與楚懷王所定“先攻下鹹陽者王之”的協定,將先拿下鹹陽的劉邦封為漢王。劉邦忍辱屈就,率大軍由子午道進駐漢中,夯土建成秦模式的高臺宮廷———即今天的古漢臺,並用張良計火燒由關中進入漢中的所有棧道,以示他已很滿足當漢王了,不會再北上與項羽爭天下,來麻痹項羽,打消項羽對他的戒備心理。劉邦以漢臺為宮廷,以漢中為根基,在漢中習兵練武,廣納賢才,破格提拔“胯下之徒”韓信為漢大將軍,並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戰術,打項羽個無備,出奇製勝拿下三秦。
  劉邦駐漢中發跡而定鼎。故將國號定為漢。他駐過的高臺就被後人尊稱為古漢臺。宋代的張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猶是漢傢基”的詩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殘存的高臺。清代的陳毓彩有詩云“赤帝竜興事已陳,層臺鞏固尚如新。當日宮廷湮沒跡,此時郡國有仁人。”
  自漢而降,漢臺便成為漢中府署官員祭奠和遊樂的場所,代有修葺。現聳立於漢臺北端的望江樓,始建於南宋。宋代的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府署東北隅有“天漢樓”,即望江樓的初稱。物換景移,幾經興衰,如今的望江樓,更給人一中莊嚴隆重之感,它以其別緻的造型,巍巍的風姿,早已成為漢中古城的標志性古建築。登樓遠眺,四面雲山,如展畫捲;俯視城區,樓臺林立;環顧庭院,古樹修篁,花木掩映。登此樓,使人心曠神怡,追往撫今,感慨萬千。
  望江樓正南,昔建有桂蔭堂,現有古漢桂數株,每逢中秋佳節,香飄四溢,成為漢中城內尋香訪桂之處。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鏡吾池、洗心亭。樓東側的石馬,風格古樸,是人們評論三國蜀將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閣內造型精美的銅鐘,是明代漢中瑞王府的遺物。凝視銅鐘,耳邊似乎回蕩着護國禪林裏悠揚的晨鐘暮鼓,素有漢中八景之一的“月臺蒼玉”,是楚漢時期的古物,也是漢臺現存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謂“劉邦上馬石”、“試劍石”,或謂“石鼓”、“宮廷柱礎”。
  古漢臺如今是漢中市博物館所在地,臺內古樹繁茂、修竹參差、亭榭遙相,雜以碧池內繁盛的荷葉,竟有江南水鄉之感。博物館的精華所在是“漢魏石門十三品”陳列室。它們屬於國內外久負盛名的漢魏摩崖刻石,被喻為“國之瑰寶”、“書法寶庫”。這批摩崖刻石的文字內容對研究我國交通、水利、科技、書法藝術的發展,尤其是研究漢隸演變,具有重大的意義,它彌補了史書的缺漏,校正了史書的訛傳,堪稱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獻,為國傢一級文物,其中東漢鎸刻的《襵君開通褒斜道》與《石門頌》摩崖為一級中的甲品,更體現了《石門十三品》的價值。
  館內所藏文物十分豐富,並配有大量照片及模型,如國傢級珍品石門十三品摩崖石刻及古褒斜棧道等,為您瞭解漢中及漢中歷史提供了級大的方便。古漢臺——為漢劉邦駐漢中宮廷遺址。現為遊覽勝地。位於(陝南)漢中市城區中心稍偏東南方又名“七星臺”。以此漢中市博物館在古漢臺闢有石門十三品,出土文物、古書畫、漢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陳列室,珍藏各種文物達12000多件,成為漢中文物的薈萃之地。漢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臺蒼玉”與褒斜棧道、石門石刻均為文化珍品。為漢劉邦駐漢中宮廷遺址。現為遊覽勝地。位於(陝南)漢中市城區中心稍偏東南方,又名“七星臺”,由三級臺地構成,臺高7米,南北長156米,東西寬72米,占地面積11230平方米。以此漢中市博物館在古漢臺闢有石門十三品,出土文物、古書畫、漢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陳列室,珍藏各種文物達12000多件,成為漢中文物的薈萃之地。漢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臺蒼玉”與褒斜棧道、石門石刻均為文化珍品。有“國之瑰寶”、“漢中石門,日本之師”等題詞的贊譽。據《史記·高祖本紀》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違背盟約,變立沛公(劉邦)為漢中王。劉邦於公元前206年四月由關中南至漢中,采納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訓整軍馬,一方面又收運、儲藏馬匹的糧草。在此同時,以“明修棧道”麻痹敵人。同年八月又由漢中北上,“暗渡陳倉”奪取關中。後與楚爭衡,最後戰勝了項羽,統一全國。劉邦在漢中時間雖短,但遺留的古跡很多,古漢臺就是其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