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 > 卵形鲳鲹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
  地方名称金鲳、鲳鲹、红三黄腊鲳,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暖水性中上层鱼类,肉细嫩,味鲜美。大的个体有5—10kg,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
  分布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澳洲、日本、美洲的热带及温带的大西洋海岸及中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体呈鲳形,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1.7~1.9倍,为头长3.8倍。尾柄短细,侧扁。头小,高大于长。枕骨嵴明显。头长为吻长4.4~4.9倍,为眼径4.9~5.4倍。吻钝,前端几呈截形。吻长于眼径。眼小,前位。脂眼睑不发达。口小,微倾斜,口裂始于眼下缘水平线上。前颌骨能伸缩,上颌后踹达瞳孔前缘或稍后之下方。上下颌、犁骨、腭骨均有绒毛状牙,长大后,牙渐退化;上下唇有许多绒毛状小突起。鳃盖条7。鳃耙短,排列稀,5~6+10,上枝始部和下枝末端均有少数鳃耙呈退化状。无假鳃。
  头部除眼后部有鳞以外均裸露,身体和胸部的鳞片多少埋于皮下,第二背鳍与臀鳍有一低的鳞鞘。侧线前部稍呈波状弯曲,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第10鳍条之下方。侧线上无棱鳞,仅有感觉孔,侧线上一列鳞约160~163个。
  第一背鳍有一向前平卧棘(大鱼时埋于皮下)和6鳍棘,棘短而强,鱼小时棘间有膜相连,鱼大寸,膜渐退化,成为游离状。第二背鳍有1鳍棘,19鳍条,前部呈镰形。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有1鳍棘,17鳍条,前方有2短棘,鳍基的长度与第二背鳍略相等,两者都显着比腹部长。胸鳍较宽,短于头长。尾鳍叉形。脊椎骨10+14。
  背部蓝青色,腹部银色,体侧无黑色点,奇鳍边缘浅黑色。
  该鱼属暖水性中上层洄游鱼类。2月份可见幼鱼在河口海湾栖息,群聚性较强,成鱼时向外海深水移动。为肉食性鱼类,以小型动物、浮游生物、甲壳类为主要饵料。卵形鲳鲹的肉白色细嫩,含脂肪多,鲜美甜口,是高级食用海水鱼。生长速度快,养殖半年多,可达500克。卵形鲳鲹鱼苗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定数量可捕。台湾人工育苗已成功,有相当数量返销)广东、福建网箱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