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印刷體 指漢字在書籍、報紙、雜志等印刷品上出現的字體形式,它是為讀者閱讀服務的,說得文一點就是為了“目治”,所以,它的筆畫、結體都以讓讀者醒目舒適、節省視力為第一要義。舉印刷體 中用得最多的宋體為例,它橫細竪粗、結體端莊、疏密適當、字跡清晰。讀者長時間閱讀宋體,不容易疲勞,所以書籍報刊的正文一般都用宋體刊印。
印刷體 是企業在不損害原有標志的設計理念和視覺結構形式的原則下,針對印刷方式的不同表現和印刷技術、製作程序的限製,製作標準字的各種變體設計,並以規範的形式固定下來。如,綫條粗細變化的表現形式及其應用規範,標志字型的表現形式及應用規範,綫框空心體,網紋、綫條的表現形式及其應用規範。
印刷體 實際上是標準字基本要素和其他基本要素的組合。由於標準字應用在平面印刷品、立體空間物體、特殊材料的霓虹燈、布匹上刺綉等各種媒體時存在差異及工藝製作的技術性問題,因此對標準字的設計往往采用變體,以加強標準字的傳達功能。在印刷體 的設計過程中,應註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印刷體 的設計應建立在印刷和製作工藝的客觀要求上。醒目、有個性,才能達到傳神的效果。常用的變體設計有放大或縮小變形,圖底互換或黑白反轉變形,字體的綫框空心體,網點、綫條的變形或將二次元的平面圖形設計成三次元的立體設計。第二,印刷體 的設計應強調標準宇的整體性、集合性效果。可以將標準字連續並列重複組合,這樣不僅可以改變標準字簡單獨立的效果,而且還起到通過視覺要素的反復和強化增加視覺傳達效果的作用。印刷體 可用於包裝紙、手提袋、廣告招貼之中,從而避免因標準字的簡單重複而使消費者産生反感。在整體性的設計過程中,印刷體 的集合構成應抓住標準字的造型和編排特徵,同時強調與其他要素的配合,如做底,加框,立體,投影等,使其具有特色。同時還要註意標準字的動感表現,如大小、面積、色彩和結構組合等。
印刷體 的主要功能就在於其形體上的變化所能實現的認同功能。由於字體的造型不同,印刷體 能給人不同的影響,從而實現不同的企業識別係統的傳播。以細綫構成的字體容易讓人聯想到纖維製品、化妝品、香水、女性用品等,以圓滑的綫段構成的字體給的人感覺是食品、糖果、糕點、香皂、兒童用品等,而以直綫、粗綫構成的有力的字體,易讓人聯想到機械、工業製品、工具類用品。通過不同的字體的變化和規範,使消費者和員工形成對企業標志的識別和認同。 簡單的說
印刷體 是固定的,相同的字每一個都一樣,字距和行距都一樣
而手寫體可以說,相同的字每一個都不一樣,越是寫的好的人,在同一篇文章裏,同一個字的寫法都不一樣,看看王羲之的《蘭亭序》句知道了
印刷品的要求是:可讀性第一,也就是說在印刷品上文字的閱讀性是最重要的,印刷體 的字利於閱讀,而手寫的字由於每一個都不一樣,讀起來很纍,不適合印刷和廣泛傳播
所以要分書寫體和印刷體 各種字體的簡略介紹
宋體字的由來
中國文字有正、草、隸、篆、行五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傢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體(歐陽詢)、顔體(顔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頫)等等。真是體中有體,令人目不暇接呀!
有一種字體,卻不是創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來命名,這就是宋體字。
宋體字的創始人是秦檜。這個秦檜博學多才,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傢,創立了一種用於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應該叫秦體字纔對。可是由於他人品太差,在抗金鬥爭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民族英雄嶽飛父子,成為千古罪人,所以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可是卻把字體命名為宋體。
宋體字是源於宋代的,但是宋體字在明代確立。
宋體字是印刷行業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字體,根據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為書宋和報宋。宋體是起源於宋代雕版印刷時通行的一種印刷字體。宋體字的字形方正,筆畫橫平竪直,橫細竪粗,棱角分明,結構嚴謹,整齊均勻,有極強的筆畫規律性,從而使人在閱讀時有一種舒適醒目的感覺。在現代印刷中主要用於書刊或報紙的正文部分。
宋代“興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景象。印刷出版業在宋代進入了黃金時代,雕版印刷興旺,刻書中心發展較快,活字印刷發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體字在明代確立。宋體字便於書寫和刻寫,字體美觀端莊,適應了印刷出版業的行業操作要求,成為宋代文化造極的見證者。
中國書法和雕版印刷的結合産生了宋體字,因此,宋體字不但有中國書法的魅力,還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韻味。
1、宋體字承傳了中國書法的審美韻味
中國書法藝術除了漢字本身獨特的象形性、圖畫性特點外,獨特的書寫工具毛筆,是形成中國書法的最重要的原因。毛筆它柔軟而富有彈性,能意地彎麯扭動,張馳有度,能瀟灑自如地表現出各種粗細、大小、麯直,剛柔的綫條變化。更能把書者的情感賦予其中,這種“軟筆”可橫、可竪、可點、可撇、可捺,形成了中國書法特有的形式特徵。書者的技藝到一種高度時,毛筆在手,字已非字,點畫綫條隨心書寫,千變萬化,以至所書之字似有生命的境界。
宋體字在筆畫上,仍然保持了中國書法的本質特徵。在與唐楷顔體比較時,我們看得更清楚,如點、捺、撇及轉折處的頓挫處理,就是對書法運筆進行了高度的藝術化概括。
從漢字書寫的發展來看,唐代三大傢的楷書,是中國書法程式化的顛峰。楷,模範也。因此,也順理成章地成了中國刻版印刷字的楷模。在品味和設計宋體時,追求中國書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跡的韻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這種感覺,那衹是美術字而已。如現在的圓體,綜藝體,根本沒有傳統書法的味道。
另外,從宋體字的角度來看,唐代三大傢的楷書因追求方正和程式化,從而失去了書法藝術所需要的隨心自由的激情和靈動。唐楷太程式化了,使人極易想到宋體字,實際上唐楷也就是今天的宋體字的範本,它們像個成熟而正襟危坐的長者,不愈矩,缺乏變化的勇氣,因而失去了自由的偶然性。
唐三大傢的楷書,雖然給後來的習字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可說是人學人像,個個都是柳公、顔公,但卻毫無個性可言,很難習得此法而成為書法傢。倒是能成為入門習字和寫好字的範本,但不能作想成為書法傢的始終範本。學書者應直追秦、漢、魏、晉,特別是漢代書法,隨心抒寫、大氣豪邁,如《漢簡》、《泰山經石峪金剛經》等等。
唐楷是中國書法楷書的頂峰,頂峰面臨的是什麽?是下坡,是重新開始,唐楷也就是宋體字的起始點。
2.傳統印刷與木版刀刻的痕跡韻味
今天版本學家對於宋體字下的定義是:“橫平竪直,橫細竪粗,起落筆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筆畫硬挺。”起落筆的棱角,應是宋體字的最大的特徵,它是雕版刻工們在長期的刻寫過程中對唐楷的筆畫進行歸納化處理,形成的特有的裝飾化特徵,是刻刀留下的韻味,它既保留了唐楷的本質特點,卻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正刀口挺颳有力。這種刀刻的痕跡在傳統印刷的過程中,因為印墨和中國紙張的特徵,再加上壓力,使得最後印製的的成員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宋體字的棱角又稍稍圓潤渾厚起來,十分耐看,這無意之中,把楷書的書法味和雕版的刀刻味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宋體字的典型特徵。因此,學書法要上溯秦漢,而設計宋體字卻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刻刀味,因為,那纔是宋體字的源頭,唯有源頭活水來。
宋體字的秀氣,鋼筋有力,變化得當,吸引了後人的喜愛。
楷書:也叫“正書”、“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産生的一種字體。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未,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産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綫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大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有隸、楷之間的過渡。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産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始於漢末。
黑體:機器印刷術的歷史産物。至少已有一百年的時間,黑體漢字抹掉了漢字手書體的一切人為印跡及其造字淵源,沒有手書的起始和收筆;它以幾何學的方式確立漢字的基本結構(它是構建性的,而非書寫性的),其均勻的筆劃寬度和平滑的筆劃弧度表現出一種穩定的、充滿機器意味的無時間性及共時性特徵。
仿宋:顧名思義是宋體的便體,也是印刷體 。 印刷體 [yìn shuā tǐ]
block letter
print hand
例句與用法:
那孩子在他那張圖畫的下面用印刷體 大寫字母仔細地書寫了自己的名字.
The child carefully printed his name in capitals at the bottom of his picture.
ads by google n.: type, print hand, book letter 印刷體裁 用印刷體寫 用印刷體字寫 寫印刷體字母 印刷體漢字識別 印刷體耐磨試驗機 印刷體耐磨擦測試儀 印刷體耐摩擦試驗機 印刷體耐磨擦試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