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山西 >吕梁 > 卦山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卦山投诉电话吕梁旅游投诉电话:0358-3366108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地理位置卦山,位于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景色特点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诸如龙爪柏、牛头柏、孔雀柏、绣球柏、母子连根柏等,让人叹为观止。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爪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千佛阁内有元代铸佛像三尊,后被毁。阁内四壁置两层木阁,每阁各有坐佛一尊。虚堂在千佛阁后,斗拱支檐,飞翼起翘,五脊六兽,雄伟壮观。堂右有明铸铁钟,可声闻十里。大佛殿居寺院正面,殿内释伽牟尼像高踞佛台上。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级石阶,可达重檐三层毗卢阁,在此俯视远眺,地藏殿、藏经楼、卦山书院、朱公祠、奶奶庙等历历在目。布局层次分明,殿阁错落有致。再上为石佛堂,建造精巧,别具匠心。附近关帝庙、三教堂、文星阁等建筑,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书写的匾额。寺外东向墓塔林立,庄重秀丽,另是一番情趣。
No. 2
  卦山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县城北3公里处,距省会太原67公里。
  卦山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爻峰挺秀,卦象环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易学研究实体。这里八峰耸峙,层峦叠嶂,古柏参天。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 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著名旅游景点。它以山形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爪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
  卦山面积虽不大,但巍峨雄壮,主峰海拔达1142米以上;且文化渊源古老,人文开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1400余年前。经过千百年来的造景活动,山中历史人文景观已是鳞次栉比,殿阁辉煌。到目闪为止,作为一处驰名三晋大地的风景名胜,景区内仍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如天宁寺中的千佛阁、大佛殿、昆卢阁、地藏殿,还有石佛堂、朱公祠、圣母庙、卦山书院文昌宫、华严塔、环翠亭等等,仅现存建筑面积就达4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不乏文物精品,如石佛堂中的唐代石雕佛像与天宁寺中各殿堂楼阁,即已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序列。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640)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天宁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卦山集文物、宗教、古建、森林公园于一体,是极其优美的旅游胜地。在卦山多元文化旅游的经纬中,形成了“儒门释户道相同,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多元体系,被誉为“易学之源、八卦名山”。
  位于中轴线南端的66级台阶和石牌楼,突出了寺院的陡峭壮观气势。石牌楼古朴雄伟,前刻“登彼岸”后镌“罗天接引”。66级台阶两侧石制望柱柱头的数十个石狮,生动活泼。山门檐檩之下悬有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手迹“第一山”横匾,字迹苍劲有力,有副楹联上所书之“坎象至高,山位表阴阳之度;佛乘最妙。四断生灭之疑”是卦山名胜古迹的高度概括。山门内侧两尊大型彩塑密迹金刚,警卫在寺内的山门两旁。明代嘉靖四年重建的千佛阁,面阔五间,重檐歇山绿琉璃瓦剪边,三面转廊,下有“龙云虎风”洞穿行而上,巧妙地利用了地势升高的特点。拱碹之上建有木制虚堂一座,雕艺非凡。钟楼内悬有明万历年间铸铁钟一口,重达1500余斤,声闻十里。
  中院开朗宽阔,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薰炉一对,正中八卦石周围雕有暗八仙图案,乃匠人想象丰富之杰作。大雄宝殿雄伟壮观,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粗犷雄伟风格的具体表现。柱下以青狮、白象、朝天吼为柱础,雕刻精细,巧夺天工。殿内三尊金身大佛结跏趺坐,通身金妆,是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为明永乐五年之杰作,工艺精细,金碧辉煌。
  毗卢阁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暗二层,下面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木楼板,有木楼梯可登,阁顶绞龙吻高达2米。殿中雕刻精细的大型佛龛之内有趺坐木雕像3尊,两旁有摩诃迦叶和阿难陀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