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 卡紮菲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奧馬爾·穆阿邁爾·卡紮菲
  英文名: 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家乡: 蘇爾特
  性別: 男
  國籍: 利比亞
  出生年月: 1942年9月
  職業: 政治 總理兼國防部長,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
  畢業院校: 班加西利比亞大學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
  成就: 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上校。
  重要事件: 1970年至1972年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1977年至1979年任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
簡介
  卡紮菲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執政後在利比亞提出恢復伊斯蘭教的“純潔性”的口號。利比亞原是酒的出口國,但卡紮菲頒布法令禁止釀酒和出售一切烈性飲料。
  卡紮菲出身遊牧民族,主張部族社會的自然公平,他反對奢侈豪華,過着簡樸的生活。他本人生活十分簡單,一不抽煙,二不喝酒,也不飲其他高級飲料,僅喜歡喝礦泉水和駝奶。他喜歡住帳篷而不喜歡住豪華宅邸,喜歡騎駱駝而不愛坐高級轎車。他的妻子和兒女一直住在的黎波裏的軍營裏。他在帳篷裏辦公和會見外賓。 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結盟首腦會議,就住在自己帶去的帳篷裏。革命成功後,他的父親在首都貧民的窩棚裏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卡紮菲說,等所有的人都有了適當的住房,他父親纔有像樣的住所。
  無論任何場合,卡紮菲總是身着同一顔色的服裝,有時是白衣、白褲、白鞋、白頭巾、白手套,外披一件鑲着金邊的白色鬥篷;有時是黃色卡其布軍服,戴同樣顔色的頭巾,在十幾名保鏢的護衛下出場。據他的保鏢說,卡紮菲的飲食十分簡單,早餐是面包和駝奶。午餐多為烤牛肉或燒牛排,外加利比亞湯,有時也吃柏柏爾人愛吃的古斯古斯。
經歷
  1942年生於蘇爾特的遊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歷史.
  1963年入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
  1965年畢業後在利比亞陸軍服役,為少尉軍銜。
  1966年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傢軍事學院受訓。
  1969年9月1日,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為上校。
  1969年9月1日,以卡紮菲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迄今已經跨越了三十多個年頭,儘管西方對他進行孤立、威脅、製裁,甚至進行暗殺和轟炸,直到最近,還不給他摘“恐怖主義支持者”的帽子,可卡紮菲這棵“常青樹”卻一直挺拔地生長在北非的大沙漠上。
  1970年至1972年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1977年至1979年任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
  1977年起成為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
個人風格
  風格獨特脾氣古怪
  卡紮菲是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行動常常令人難以捉摸。這是因為他從小在沙漠裏長大,過慣無拘無束的遊牧生活,加之上學時喜歡看烏托邦和無政府主義的書籍,因而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比如,1988年,他親自開推土機推倒的黎波裏監獄的大墻,放出400名政治犯。卡紮菲瘋狂反美,但對釋放在黎巴嫩和菲律賓扣押的西方人質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他憂傷時,他不是醉心於文學創作,就是一人到沙漠的帳篷裏靜思,聆聽真主的聲音。
  卡紮菲善於演說,他講話從不用講稿,口若懸河,慷慨激昂,不時揮舞着雙手,顯示出勇氣和力量。他喜歡用戲劇性的行動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因而常常引起人們的非議和諷刺,甚至說他是“言行無度、不合情理”的怪人。1988年,在阿爾及利亞舉行的阿盟首腦會議上,卡紮菲右手戴了一隻白手套,說這是為了與“美國走狗” 握手時不至髒了自己的手。
  2000年7月,卡紮菲率領由二百多輛汽車組成的龐大政府代表團,白天驅車趕路,夜宿臨時搭的帳篷,浩浩蕩蕩地穿越撒哈拉大沙漠,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統組織首腦會議。他的這一行動一是他要通過此舉宣傳他建立“非洲聯盟”的倡議;二是他要用事實嚮人們證明,他修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高速公路的主張是可行的。
  微服私訪膽大過人
  有關卡紮菲經常微服私訪、親自檢查政府官員工作的故事頗多。1971年,他到一些政府機關突訪,發現許多機關職員在辦公室裏喝咖啡聊天,這引起他的極大不滿。為了使他們把主要精力都能集中到工作上,第二天就派軍用卡車開進政府辦公大樓,拉走了辦公室裏的大部分傢具。還有一次,卡紮菲偽裝成一個病人去看病,着急回傢的醫生開了兩片阿司匹林就打算走,結果大發雷霆的卡紮菲當晚將這名醫生驅逐出境。
帳篷之緣
  卡紮菲的一生與帳篷有着不解之緣,他曾說:“我3天不住帳篷,就渾身不自在。”
  卡紮菲出生在利比亞南部費贊沙漠地區的一個帳篷裏,從那以後,他對帳篷的喜愛程度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帳篷不但是卡紮菲住宿的地方,也是他款待賓客、參加活動的場所。現在,卡紮菲在國內每天住在帳篷裏。他的“總統府”也在帳篷內,紮在一座名叫阿齊齊亞的兵營裏。阿齊齊亞兵營位於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市中心,這裏不是真正的兵營,而是一座座連在一起的帳篷。這些帳篷掩映在一排排樹蔭中,為了偽裝和掩護,外表都是一樣的。
  卡紮菲同妻子、兒女就住在那裏。當然,他的帳篷可不是一般的帳篷,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冰箱、彩電、錄像機、組合音響、金製地球儀、電話、手機、沙發、地毯等一應俱全。出國訪問,卡紮菲也要帶着他的大帳篷。2008年11月,卡紮菲訪問俄羅斯時就把帳篷搭在莫斯科剋裏姆林宮,時任俄總理普京親自到帳篷裏與卡紮菲會談。
首上聯大
  2009年9月23日,首次在聯合國亮相的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表演講。卡紮菲在演講中表示,安全理事會應該改名為恐怖理事會。他要求安理會進行全面改革,取消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反對票,增加常任理事國數量,尤其是增補非洲國傢的代表。卡紮菲還說自從聯合國1945年成立以來,世界上發生了65次戰爭,聯合國根本沒有能力阻止這些戰爭的爆發。
  卡紮菲當天的發言就排在美國總統奧巴馬之後,但是奧巴馬和希拉裏等高級政府官員在演講之後立刻離開會議大廳,避免聽到卡紮菲的演講。雖然聯大給每個國傢領導人的時間是15分鐘,但是卡紮菲的演講時長一小時36分鐘,由於接近午餐時間,大會堂中有將近一半的代表都中途離場。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1960年曾在聯大發表演講四個半小時,是聯大一般性辯論歷史上最長的演講。
  卡紮菲在抵達紐約之後按照習慣,在紐約以外的一塊出租莊園中臨時搭建的帳篷裏過夜。卡紮菲此前曾希望在紐約中央公園搭建帳篷,但是遭到居民強烈抗議而作罷。
評價
  卡紮菲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世人對他的評價是毀譽參半。在一些人的眼裏,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領袖”;而在另一些人的眼裏,他是“狂人”、 “瘋子”、“恐怖主義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卡紮菲領導這個大約有六百萬人口的國傢擺脫了貧睏,1981年利比亞人均國民收入曾高達一萬多美元,成為非洲的首富。
相關詞
利比亞阿拉伯人非洲統一組織
包含詞
薩迪卡紮菲卡紮菲社會主義歐麥爾·穆阿邁爾·卡紮菲
奧馬爾·穆阿邁爾·卡紮菲薩迪·卡紮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