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産 : 地理學教育 : 北歐 > 瑞典 >布萊金厄省 > 卡爾斯剋魯納
顯示地圖
目錄
卡爾斯剋魯納(瑞典文
  卡爾斯剋魯納(瑞典文:Karlskrona)是瑞典東南部的一個城區,是卡爾斯剋魯納市的治所及布萊金厄省的首府。卡爾斯剋魯納是瑞典唯一的一座巴洛剋風格的城市,也是瑞典唯一的海軍基地。
  
  歷史
  1680年,皇傢瑞典海軍搬到卡爾斯剋魯納,城市也隨之建立起來。城市的名字來源於當時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意為“卡爾的皇冠”(krona在瑞典文裏指皇冠)。
  
  如今,建於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的建築依然矗立在卡爾斯剋魯納。道路的結構也保持了城市建立時的設計。
  
  弗雷德裏剋教堂(Fredrikskyrkan)於1720年奠基,1744年竣工,由瑞典著名建築師小尼剋姆德斯·泰辛設計,其建築風格受歐洲建築的影響,黃色的外墻和教堂內部的裝飾與瑞典其它教堂風格不同。
  
  聖特裏尼蒂教堂(Heliga Trefaldighetskyrkan),1846年前是居住在這裏的德國團體的禮拜教堂,因此又稱德國教堂(Tyska Kyrkan),位於城市中心的商業區,1709年使就聖職,也是小尼剋姆德斯·泰辛的作品。直到1750年其銅製圓頂纔建成,在瑞典教堂裏極為罕見。1790年教堂重新維修,由奧羅夫·特姆佩爾曼設計。
  
  卡爾斯剋魯納海事教堂建於1685年,全部由木頭建成,是瑞典最大的木製教堂。
  
  卡爾斯剋魯納造船廠幾乎與城市同時建立。1689年,瑞典海軍慘敗後,造船廠的生産就更為緊迫。1711年,有1100名員工,是瑞典最大的工業。到1750年,卡爾斯剋魯納的居民達到1萬人,在當時是一個大城市。
  
  卡爾斯剋魯納軍港,於199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産目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論為:“卡爾斯剋魯納軍港是歐洲海軍基地城鎮的傑出代表,它繼承了其他國傢海軍基地城鎮的早期元素,並發展成為此後其他海軍基地城鎮的模仿對象。在歐洲權力政治統治下的幾個世紀,海軍力量是决定性因素,海軍基地也因此占有重要角色,卡爾斯剋魯納軍港是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海軍基地。”
  
  今日
  卡爾斯剋魯納的廣場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大的廣場,也是歐洲第二大廣場,僅次於莫斯科的紅場。
  
  卡爾斯剋魯納最重要的節日是仲夏節前夕。那天會舉行一個很大的集市吸引上萬人前往遊覽。該展覽會被稱作“樹葉集市”(Lövmarknaden)。
  
  每年7月底8月初在卡爾斯剋魯納的海港舉行盛大的航海節。很多家庭會舉傢前往觀看。
英文解釋
  1. n.:  Karlskrona
包含詞
卡爾斯剋魯納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