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nán guō xiān shēng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解释: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资料来源: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例子: 我们不能学~那样滥竽充数。
|
即南郭处士 Scholars in the South Guo |
即 南郭处士 。常比喻无其才而居其位的人。《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 南郭先生 之徒盈於朝矣。” |
|
南郭先生 ( nán guō xiān shēng )
【解 释】 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
【出 处】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我们不能学~那样滥竽充数
【近义词 】南郭处士
【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幅行家的样子。不久老国王死后,新国王喜欢听吹竽独奏,南郭先生这下心虚了,害怕会露馅就连夜逃出了皇宫。 |
|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③廪:粮食仓库。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摄制 】
【导演】:熊耕发 钱家骍 王柏荣
【造型设计】:张世明
导演:
钱家骍 Jiaxin Qian
王柏荣 Borong Wang
编剧:
钱家骍 Jiaxin Qian
王柏荣 Borong Wang
影片类型: 动画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内容】:
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 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专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 财。是日,闻得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 三百名,南郭眼珠一转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但他根 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 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 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 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 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 承,更得宣王嘉奖。可是好景不长, 齐宣王驾崩,齐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 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 渭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 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 夭。
※本片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 |
|
南郭处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