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杉屬 : 林業樹種 > 南方紅豆杉
目錄
No. 1
  種名: 南方紅豆杉
  學名: taxus chinenw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
  別名: 美麗紅豆杉
  科: 紅豆杉科
  國傢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産地分佈
  産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常生於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佈. 貴陽市主要分佈在花溪、烏當、開陽、息烽。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高達30m。樹皮縱裂,紅褐色或淡灰色。葉二列狀排列,常呈鐮狀,先端漸窄尖,葉面中脈明顯,背面氣孔帶黃緑色,中脈與邊帶緑色較氣孔帶寬。種子倒卵圓形,微扁,假種皮鮮紅色,美麗。花期3-4月;種子10月成熟。
   生長習性
  耐蔭樹種,喜陰濕環境。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自然生長在山𠔌、溪邊、緩坡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鈣質土也能生長。不耐幹旱瘠薄,不耐低窪積水。很少有病蟲害,生長緩慢,壽命長。
  園林用途
  南方紅豆杉枝葉濃郁,樹形優美,種子成熟時果實滿枝逗人喜愛。適合在庭園一角孤植點綴,亦可在建築背陰面的門庭或路口對植,山坡、草坪邊緣、池邊、片林邊緣叢植。宜在風景區作中、下層樹種與各種針闊葉樹種配置。國外用歐洲豆杉作整形緑籬效果很好。
  繁殖培育
  播種繁殖。種子須層積催芽,小苗生長緩慢。
  國傢一級保護的特有第三紀孑遺樹種。屬紅豆杉科,常緑喬木。葉蠃旋狀生長,排成2列,條形,長1.5-4.5﹎,葉下面有兩條黃緑色氣孔帶。花期4月,球花單性,雌雄異株,果期10月,種子長7-8﹍,生於紅色肉質假種皮中。
  息烽西山鎮有高16m,胸徑80﹎,樹齡約300年的大樹。
  南方紅豆杉對氣候適應能力較強,耐陰濕,各類土壤都能生長。由於競爭能力較差,擴展速度較慢,很難形成成片群落。
  材質優良,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和庭園緑化觀賞樹種,植物體含生物鹼,為抗癌藥的主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樹皮含單寧。
基本資料
  種名: 南方紅豆杉
  學名: taxus chinenw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
  別名:赤柏鬆、紫杉、紫柏鬆、紅榧
  科屬:紅豆杉科、紅豆杉屬
  保護等級:國傢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産地分佈:産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常生於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佈. 貴陽市主要分佈在花溪、烏當、開陽、息烽。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葉蠃旋狀着生,排成兩列,條形,微彎或近鐮狀,長1—3釐米,寬2.5—3.5釐米(萌生或幼苗更長可達4釐米,寬可達5毫米),先端漸尖,上面中脈凸起,中脈帶上有排列均勻的乳頭點,或完全無乳頭點,下面有兩條黃緑色氣孔帶,邊緣常不反麯,緑色邊帶較寬。雌雄異株,球花單生葉腋;雌球花的胚珠單生於花軸上部側生短軸的頂端,基部托以圓盤狀假種皮。種子倒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縱脊,生於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
  紅豆杉為常緑喬木,20米左右,胸徑60~100釐米。小枝互生,葉蠃旋狀着生,排成二列,條形,微彎,長1~4.5釐米,寬2~5毫米。果實球形堅果,假種皮,種子卵圓形。雌雄異株,異花受粉。花期3~6月,果期9~11月。散生於海拔 500~3500米的山地林中,喜陰濕冷涼氣候,一般年均氣溫11.2℃,年降水487.9毫米左右。
生境與生態學特徵
  南方紅豆杉是我國亞熱帶至暖溫帶特有成分之一,在闊葉林中常有分佈。喜生於
  山腳腹地較為潮濕處。對氣候適應力較強,年均溫11—16℃,最低極值可達—11℃,耐陰濕力強,要求肥力較高的黃壤,黃棕壤(酸性,微酸性土壤),較能耐水濕,南方紅豆杉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樹幹上多見萌芽小枝,但生長比較緩慢。
  耐蔭樹種,喜陰濕環境。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自然生長在山𠔌、溪邊、緩坡腐殖質豐富的酸性土壤中,中性土、鈣質土也能生長。不耐幹旱瘠薄,不耐低窪積水。很少有病蟲害,生長緩慢,壽命長。
保護價值
  南方紅豆杉枝葉濃郁,樹形優美,種子成熟時果實滿枝逗人喜愛。適合在庭園一角孤植點綴,亦可在建築背陰面的門庭或路口對植,山坡、草坪邊緣、池邊、片林邊緣叢植。宜在風景區作中、下層樹種與各種針闊葉樹種配置。國外用歐洲豆杉作整形緑籬效果很好。
  國傢二級保護植物,為優良珍貴樹種。材質堅硬,刀斧難入,有“千樅萬杉,當不得紅榧一枝椏”的俗話。邊材黃白色,心材赤紅,質堅硬,紋理緻密,形象美觀,不翹不裂,耐腐力強。可供建築、高級傢具、室內裝修、車輛、鉛筆桿等用。種子含油量較高,是驅蛔、消積食的珍稀藥材。
保護措施
  南方紅豆杉分佈較廣泛,多屬鳥類取食帶傳播,故很分散、零星。由於材質好。色澤美觀,破壞更為嚴重,當前首要的是停止對現有資源的破壞,同時加強繁育工作,引為庭園觀賞樹種,擴大栽培,達到保存物種的目的。用種子繁殖,種子有休眠期,須經低溫層積處理,才能當年出苗。苗期生長較緩慢。
現狀
  稀有種。南方紅豆杉在貴州省的分佈區雖較廣,但本種在其分佈區內呈星散分佈,種群數量稀少,若不加以保護,有處於漸危狀態的危險。
分佈
  南方紅豆分佈於遵義、鳳岡、梵淨山、雷公山、甕安,鎮遠、天柱、錦屏、黎平及荔波等地。我國臺灣、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陝西,四川、雲南、廣西、廣東亦産。本種為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孑遺植物,模式産地在貴州梵淨山。
  紅豆杉在全世界有11種,分佈於北半球的溫帶至熱帶地區,中國有41變種,即中國紅豆杉、東北紅豆杉、雲南紅豆杉、南方紅豆杉、西藏紅豆杉等,分佈於東北、華南和西南地區。四川主要分佈在茂縣、黑水、馬爾康、汶川、瀘定、康定、西昌、會理、米易等地區。
人工栽培
  1.選地施肥
  選擇疏鬆、富含腐殖質、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臺地、溝𠔌溪流兩岸的深厚濕潤性棕壤、暗棕壤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開穴,穴深40釐米,備栽。
  2.繁殖方法
  采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為主。
  (1)種子育苗
  ①採種催芽。10月中下旬,果實呈深紅色時采收種子。該種子屬生理後熟,需要經過1年的濕沙貯藏才能發芽。常采取室外自然變濕沙藏層積法處理種子,以提高發芽率。
  ②選圃整地。一般因地製宜在松樹林下育苗移栽較好。選擇鬱閉度在0.6~0.7且無病蟲害的濕地鬆或馬尾鬆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緩、上層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將林內雜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釐米,於11月份淺翻細耙。整地時,施入腐熟基肥40~60擔/畝(1畝二1/15公頃,下同),分廂作床,床高15~20釐米,寬1.2米,整平廂面後用15釐米寬的木板壓出播種溝,深2釐米,播種溝距離20釐米。
  圃地選擇和施肥圃地選擇以土層深厚、結構疏鬆、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不受西曬的稻田為宜(必須是當年收割的稻田土)。整地在收割中晚稻後,土壤乾燥後深翻一次,碎土一次,爾後分廂做床。寬床1.5米(淨床面寬1.2米,步道寬0.3米);床高20釐米,苗床長度視苗圃地而定。在整地做床的同時,每畝施入腐熟的豬牛糞8000斤左右,速溶優質復合肥200斤,並拌入呋喃丹6至8斤防治地下害蟲。在將肥料翻拌入土層並將整平廂面後,在廂面上填黃心土,厚5釐米。
  ③適時播種。一般在早春播種。種子貯藏1年後,有30%種子裂口現白時,及時篩出種子,放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0分鐘,再用清水衝洗幹淨,晾幹明水後均勻地播在溝內。條播為主,粒距5~7釐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種後,挖取鬆林下帶有菌根並過篩的黃壤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幼苗期註意遮蔭,播種時覆蓋稻草以不見土為適宜,苗期搭建蔭棚,透光度在60%。然後鋪植苔蘚護苗,保護苗床不受日曬雨淋,並經常保持土壤疏鬆、濕潤。種子出苗率在70%以上。
  播種分撒播和條播兩種:撒播是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填好黃心土的苗床上,用黃心土覆蓋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再用苔蘚將苗床全部覆蓋。條播則選取15釐米寬的木板,在填好黃心土的苗床上壓播種溝,深2釐米,播種溝之間的距離15至20釐米。將種子均勻播種於溝內,並用黃心土蓋種,厚度1釐米,再用苔蘚覆蓋播種溝。
  應註意的是:一是嚴格控製播種量,每畝用種為15公斤,否則會嚴重影響二年生苗木合格出苗率;二是播種後,撒播必須用苔蘚將苗床全部覆蓋,條播衹要將苔蘚覆蓋播種溝。幼苗出土後,也不要將苔蘚揭去,長期保持在苗床上。苔蘚護苗優點為:保護苗床不受雨水濺擊和陽光直射,使苗木不受陽光灼傷及避免因莖、葉沾泥形成泥棒而窒息死亡,並且經常保持土壤疏鬆、濕潤,減少中耕除草用工。但覆蓋的苔蘚要薄,不能太厚,如遇久旱不雨,可用細黃土壓住苔蘚,或用噴霧器噴水保持苗床濕潤。
  (2)扦插育苗
  在樹木休眠萌動期,選擇砂土、鋸末、珍珠岩混合基質作扦插土。選擇1~4年生的木質化實生枝,將插條剪為10釐米、15釐米或30釐米長的小段,在剪枝時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馬耳形,2/3以下去葉。選擇藥劑如atp、abt、naa、ibaa等處理插枝後扦插、蓋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註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蔭。翌年移栽。
  每年5~6月份剪取當年半木質化枝作插條,母樹選擇10年以下樹齡。長度15~20釐米,剪去下部小枝、針葉剪成馬蹄形,放在abt 7號生根粉中浸泡,濃度為30×10-6~50×10-6,浸泡時間3~12小時。隨後將插條插在基質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寬,長度適宜,扦插深度3~5釐米。行株距10cm×8cm,隨即噴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蓋,每日噴水2~3次,半月後每日噴水1次。一般地溫保持20~30℃,不要強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間,可噴施蕓苔素等葉面肥,促進生長。
  當幼苗生根後,精細管理促進旺長,並適當通風透光煉苗,增加抗逆性。煉苗結束後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長2~3年,每年定時噴生長素、葉面肥精心管理。當苗高50~100釐米時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種。栽植時間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園、作觀賞樹栽。
  (3)移栽
  一般種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當苗高長至30-50釐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進行,每穴栽苗1株,澆水,適當遮萌。
  3.田間管理
  種子出苗後,要經常拔除雜草。每年追肥l~2次,多雨季節要防積水,以防爛根。定檀後,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閉後一般僅鼕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肥源以農傢肥為主,幼樹期應剪除萌蘖,以保證主幹挺直、快長。
  1)幼苗遮陰幼苗出土前,必須將陰棚架好,棚高1.7米。三伏天,苗床要用遮陰。
  2)病蟲害防治幼苗出土後正值雨季,因雨水多、空氣濕度大,幼苗易感染病菌而發生根腐和猝倒病,造成育苗全部失敗。故重在於防,即在幼苗出土隔7天噴800倍托布津或半量式:波爾多液(0.5硫酸銅、0.5斤石灰、100斤水)噴霧,嚮幼苗莖幹和葉背、葉面噴施。
  3)中耕除草、施肥在苗木生長期間,註意除草鬆土,改善土壤通氣條件。除草原則為:除小,除早。苗木生長前期追肥,以氮、磷肥為主,用10%的稀入糞尿加0.4斤尿素配製,每隔半月施一次。9月中旬停施,並將遮陰網拆走,棚架留下來年再用。
  4)幼苗移栽如因播種不勻,造成苗木過密過稀,在5月底至6月中旬,須進行苗木移植,間密補稀。移栽方法為:選擇陰雨天或雨後進行移栽,覆蓋好苔蘚後,用清水淋蔸,移栽。
  4.采收加工
  人工栽培的紅豆杉一般在第3年後即可適當采收枝葉。鮮葉一年四季均可采收。但根據有效成分含量的積纍,枝以嫩枝為好,葉以老葉為好。10月份為其最佳采收期。采收後如不作鮮加工用,應及時攤開通風陰幹或曬幹。
  5、種植前景
  紅豆杉是第三世紀遺留植物,被稱為植物王國裏的“活化石”,因其資源稀少,被列為世界珍稀樹種加以保護。紅豆杉集藥用、材用、觀賞於一體,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從紅豆杉樹皮和枝葉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認的抗癌藥,每公斤售價為500~1000萬美元。紫杉醇用於治療晚期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頭頸部癌、軟組織癌和消化道癌。紅豆杉枝葉用於治療白血病、腎炎、糖尿病以及多囊性腎病。紅豆杉自然資源匱乏,藥源緊缺,因而各地都在對其進行着廣泛的研究開發。紅豆杉全身是寶,因此紅豆杉樹又被稱為“黃金樹”,種植前景看好。條件成熟的地方可適當發展。
基本資料
   名: 南方紅豆杉
  學 名: Taxus chinenwsis var.mairei Cheng et L.K
  別名:美麗紅豆杉、紅榧、紫杉
  科屬:紅豆杉科、紅豆杉屬
  保護等級:國傢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産地分佈:産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常生於海拔1000-1200m以下山林中,星散分佈. 貴陽市主要分佈在花溪、烏當、開陽、息烽。安徽省主要分佈在黃山市歙縣石門鄉及黃山區一帶。浙江省百山祖國傢級保護區內也有廣泛分佈,其中慶元風景村三堆村至景寧一帶最多。
花木百科
  南方紅豆杉介紹
  南方紅豆杉 (laxus malrel)
  科屬:
  紅豆杉科 紅豆杉屬
  別名:
  形態特徵:
  常緑喬木,樹皮淡灰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芽鱗頂端鈍或稍尖,脫落或部分宿存於小枝基部。葉2列,近鐮刀形,長1.5—4.5釐米,背面中脈帶上無乳頭角質突起,或有時有零星分佈,或與氣孔帶鄰近的中脈兩邊有1至數條乳頭狀角質突起,顔色與氣孔帶不同,淡緑色,邊帶寬而明顯。種子倒卵圓形或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通常上部較寬,生於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
  分佈與習性:
  長江流域以南各省
  中亞熱帶常緑、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嶽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臺北、柳州、桂平、個舊)
  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主要城市:海口、三亞、瓊海、高雄、臺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門、香港、南寧、欽州北海、茂名、景洪)
  繁殖與栽培:
  常緑喬木,樹皮淡灰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芽鱗頂端鈍或稍尖,脫落或部分宿存於小枝基部。葉2列,近鐮刀形,長1.5—4.5釐米,背面中脈帶上無乳頭角質突起,或有時有零星分佈,或與氣孔帶鄰近的中脈兩邊有1至數條乳頭狀角質突起,顔色與氣孔帶不同,淡緑色,邊帶寬而明顯。種子倒卵圓形或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通常上部較寬,生於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
  應用:
  庭蔭樹、用材林。紅豆杉集藥用、材用、觀賞於一體,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種子可榨油;樹皮含單寧;木材可供作用材。
  圖片:
No. 12
  又稱美麗紅豆杉,為紅豆杉屬植物在中國分佈最廣泛的一種。枝垂軟、皮紅褐、葉子狹長。樹姿古樸端莊,因而又被稱為“美麗紅豆杉”,是一種優美的常緑觀果樹種。 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南嶺山脈山區及河南、陝西(秦嶺)、甘肅、臺灣等省的山地或溪𠔌。資源儲量相對較其它各種紅豆杉大。由於其材質堅硬,水濕不腐,是工程優良用材。木質細膩,心材紫紅色,也是高級傢具和工藝品的特種用材。武夷山區一些樹莊中,常有樹齡較長的南方紅豆杉樹,樹高十數米、樹幹要數人才能合抱
英文解釋
  1. lat.: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近義詞
美麗紅豆杉
包含詞
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南方紅豆杉Taxus中國南方紅豆杉研究/林業文苑
南方紅豆杉可再生資源高效加工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