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屬鯰形目、鯰科、鯰屬。
地方名:河鯰、叉口鯰、鯰巴朗、大口鯰、大河鯰、大鯰鮐等
外形與鯰相似。口裂末端達到或超過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須達到胸鰭基部。胸鰭刺前緣具2~3排顆粒狀突起。尾鰭不對稱,上葉比下葉長。
多棲息於江河緩流區。性兇猛,白天隱居水底或潛伏於洞穴內,夜晚獵食魚、蝦及其他水生動物。雌魚體長達700毫米左右達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質的激流淺灘處産卵。卵沉性。幼魚喜集群。最大可長至100市斤。經常捕獲個體為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經濟魚類。分佈於長江以南的大江河中。
【人工養殖】大口鯰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肌間刺少、腴而不膩,不僅是席上佳餚,而且有滋補、益陰、利尿、通乳、消渴、治水腫等藥用功效。全魚剁成碎泥炙熱,可治白癜風,膘膠鍛灰可治陰皰、瘻瘡。消費市場廣阔,亦受到歐美、港澳臺地區人們的青睞。人工養殖經濟效益高,是普遍受到消費者和生産者歡迎的一個優良養殖品種。
與南方大口鯰同屬的種類,常見的還有河鯰(俗稱本地鯰)。河鯰分佈較廣,各地江河、湖泊普遍出産,生長也較快,僅次於大口鯰,常見個體重500剋左右,最大個體達20千克,現在也有人把它作為養殖對象。
一、品種來源
南方大口鯰主要分佈於長江流域的大江河及通江湖泊之中。由於該魚品質優良,四川省水産研究所最先於1985年將大口鯰進行人工馴化養殖研究。在馴養過程中,能使其食性發生改變,即由原衹吃活魚蝦等肉食轉變為可吃人工配合飼料,能夠適應規模化、集約化人工養殖,經濟效益也較高。從1992年起,養殖區域逐步擴大到中南、華東、華南各省、市、自治區,其産量大幅度增加。
二、特徵特性
南方大口鯰,頭寬扁,胸腹部粗短,尾長而側扁;體表光滑無鱗,皮膚富有粘液;眼小,口大,因而得名;鼻孔每側2個,前後鼻孔相隔較遠,前鼻孔短管狀,位於吻端,後鼻孔圓形,位於眼的前上方。上下頜分佈有嚮內倒鈎的細齒;成魚有須2對,幼魚階段有須3對;尾鰭中間內凹,上下葉不對稱,上葉長於下葉;腸短,有胃;背部及體側通常灰褐色或黃褐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小點,各鰭為灰黑色。
大口鯰屬底層魚,白天多成群地潛伏於水底弱光隱蔽處,夜晚分散到水層中活動覓食。其性溫順,不善跳躍,也不會鑽泥。生存水溫為0-38℃,生長適宜水溫為12╠31℃,最佳溫度為25╠28℃。為兇猛肉食性魚類,捕食各種魚蝦和水生昆蟲類。同類相殘現象嚴重,甚至能吞下相當於自身體長2/3的同類。其生長較快,1齡魚體重可達500剋左右,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當年的魚苗到年底,體重可達 600╠1500剋,第二年2250剋,第三年4000剋。最大個體可達40千克。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一年四季都能較快生長,以夏秋季長勢最旺,日增重達3╠5剋。
在天然水域中,大口鯰4齡達到性成熟,體長80釐米的成熟雌魚,可懷卵4萬多粒。産卵期在3-6月,産卵水溫18-26℃,最適20-23℃。其卵油黃色、透明,扁圓形,遇水即産生粘性。水溫22╠25℃時,受精卵40小時孵出魚苗。剛出膜的仔魚有一個很大的卵黃囊,側臥於水底衹能尾部擺動,2-3天後可自主遊動並開始覓食。
三、苗種繁育
1、人工繁殖:優質的親魚是人工繁殖成敗的關鍵。親本個體重應在10千克以上,在親魚培育期間可投喂鮮活飼料,如小雜魚蝦、畜禽內臟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粗蛋白含量達40%以上。定期衝水,特別是臨産前一個月要加大衝水量,增加其流水刺激。當水溫適宜時,選擇腹部膨大、鬆軟,腹面可看到明顯的卵巢輪廓,生殖孔擴張而呈紅色的雌魚,輕壓腹部有精液外流的雄魚進行催産。采用人工授精法時,雌雄比2∶ 1;自然産卵受精方法雌雄比為2∶3。催産劑用傢魚常用的藥物均可。1次或兩次註射都行。水溫在22╠23℃時,效應時間為12╠14小時。人工授精方法,要註意掌握好效應時間,準確判斷親魚發情時間,適時捕起親魚進行采卵、采精、混合均勻,使其充分受精。孵化方式有自然孵化、脫粘孵化、不脫粘孵化等,常用的孵化環道,孵化缸、小網箱都可進行孵化,孵化水溫一般為17╠28℃,最適水溫為23╠25℃。
2、魚苗培育:魚苗池面積以25╠100平方米,水深0.8╠1米為宜。魚苗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00╠1500尾。適時下池,即在魚苗卵黃囊基本消失,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及時下塘。魚苗的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撓足類,隨着魚體不斷長大,可投喂水蚤、搖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傢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配合飼料等。要註意在同一池中,不能混放不同日齡的魚苗。大口鯰有些怕光,因此最好在魚苗池上設置遮蓋物。培育時間10╠15天,魚苗長到3釐米左右時,再分池飼養。
3、魚種培育:將體長3釐米左右的夏花魚種培育到10╠12釐米的大規格魚種,歷時大約30╠40天。這個階段是魚種培育的關鍵時期,大口鯰要經歷被迫由吃活餌料轉變為吃人工配合飼料的轉食過程,同時這段時間內是相互殘食最嚴重的時期。要註意池水透明度適中,水質清澈見底時,自殘現象最嚴重。要投足大口鯰最喜愛的飼料,並及時清池過篩、分級分池飼養。魚種達到5釐米後,就要投喂人工配製的轉食飼料,即添加了誘食劑的人工配合飼料,其基本成分是魚粉、蠶蛹粉、豬血粉、酵母粉、餅粕和小麥等。誘食劑有魚肉糜、蝦蟹糜、動物肝髒糜等。轉食過程7╠12天。日投飼2╠3次,投飼量為體重的15╠20%。在70%的魚種已能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時,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配合飼料成分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纖維6╠8%,另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無機????。要加強管理,防治疾病。
四、成魚飼養
要選擇純正的大口鯰苗種用於成魚養殖,在購置時要與土鯰苗種相區別。大口鯰苗種尾鰭的上葉明顯比下葉長,體色較透明為黃褐色、灰黃色,集群活躍,覓食強;而土鯰苗種尾鰭上、下葉等長,體色黑色或深墨緑色,分散於池中,不活躍,覓食差,生長緩慢,個體小。各地養大口鯰成魚方式較多,主要有如下幾種:
1、池塘主養:池塘面積5畝以下,一般以1╠2畝,水深1.5╠2.0米為好。要求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最好配備增氧機。放種前池塘按常規辦法進行清塘消毒。每畝放種800╠1000尾,規格為每尾8╠12釐米,飼養140╠150天,當年可養成平均尾重500剋以上的商品魚,成活率85╠95%。還可搭配放養一定數量的花、白鰱大規格魚種,每畝放100╠120尾,註意不要放養鯉、鯽、草魚等吃食性魚類。成魚飼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飼料,要求粗蛋白質36╠42%,顆粒直徑為3╠5毫米。有條件的地方可投喂鮮活動物性飼料,包括各種野雜魚、傢魚苗種、羅非魚自繁仔幼魚、動物內臟、蚯蚓、蠅蛆、蠃蚌肉、禽畜內臟等。這些飼料質量較高,但數量有限,適合農傢或漁民小規模養殖大口鯰。人工配合飼料的基礎成分是魚粉、蠶蛹、血粉、豆餅、菜籽餅、玉米和小麥等,另加維生素和無機????合劑。用優質人工顆粒飼料喂養,飼料係數為2╠2.5,約需150天時間,就能達到畝産成魚400千克的生産水平。
2、池塘套養:在小型野雜魚較多的傢魚成魚池、親魚池、大堰塘裏,可以適當配養一些大口鯰魚種。配養的數量主要依水域裏飼料魚的多寡來决定,通常每畝水面可投放體長12釐米以上規格的魚種20╠50尾。這樣可在不減少主養魚産量、不增加飼料投入的情況下,當年就能收穫尾重0.5╠1.5千克、每畝10╠25千克的大口鯰成魚。在傢魚池塘中配養了大口鯰後,非但不會影響主養魚的産量,相反,大口鯰能吃掉野雜魚和病弱魚,起到減少傢魚爭食對象和抑製魚病發生的作用,促進增産增收。因此,在養魚池塘中配養大口鯰的方法大有推廣意義。但要註意,依靠套養魚種解决來年大規格魚種的池塘不宜混養大口鯰。還有那些水質過肥,排灌不便,傢魚經常浮頭而又沒有增氧機的池塘,也不宜混養大口鯰。
3、網箱飼養。由於大口鯰經人工馴化養殖,它對網箱環境和人工配合飼料都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所以近些年利用網箱飼養大口鯰發展較快。
(1)網箱架設:常采用三級網箱養殖方法。即放養4─5釐米長的魚種,先在一級網箱中培育,長到一定規格後,轉入二級魚種網箱飼養,最後轉入第三級成魚網箱養殖。這三種網箱的網目分別為0.6─0.8釐米、1.0─1.5釐米和2.5─3.5釐米。網箱應架設在相對開闊、嚮陽,有一定風浪或有緩流的水域,水深5米以上、透明度1米左右,全年22℃以上的水溫有3─5個月。
(2)魚種放養:當年繁殖的魚苗培育到4╠5釐米,方可放入一級網箱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400╠600尾。飼養15╠20天後,清箱過篩,大小不同的分箱飼養,把達8釐米以上的魚種按每平方米300╠400尾的密度另箱分養。當魚種規格達到16.5釐米左右時,轉入二級魚種箱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250尾。當其尾重達25剋左右時,轉入成魚箱飼養,這時的密度為每平方米120╠150尾。如果投放尾重400剋左右的隔年魚種,每平方米衹能放養30╠50尾。在上述魚種放養密度情況下,一隻25平方米的成魚網箱,能産大口鯰成魚1500╠2500千克。
(3)投喂技術:根據大口鯰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生産上常采用4個飼料配方,即轉食飼料、魚種飼料、成魚飼料和秋後飼料,其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為轉食飼料,達45╠48%,以後隨魚體長大而遞減。成魚飼料配方中粗蛋白含量為35%即可,其中魚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魚油1.1%,玉米粉10.4%,復方氨基酸2%,預混料2.5%。加工中要註意原料盡可能粉碎得細些,並且粘合劑質量要好,以保證飼料顆粒在水中有1小時左右不鬆散,提高大口鯰攝食利用率。
在網箱中飼養大口鯰,個體較小的在水體中層攝食,個體較大的則在底層取食,小個體的愛吃腥、軟質飼料,稍大些的個體纔願吞食幹、硬顆粒飼料;不論大小規格的鯰魚,幾乎沒有浮上水面來搶食的習性,較喜在箱周和4個箱角棲息活動。因此,網箱內必須設置飼料臺,一般10平方米設1個,25平方米可設1-2個,懸挂在箱內離網底20-30釐米處。投喂時將飼料撒在飼料臺上方水面,在飼料顆粒逐漸下沉的過程中被大口鯰吞食。其投喂量在大口鯰全長5╠10釐米時,日投餌率為魚體重的8╠10%,日投3╠4次;全長在10╠13釐米時,日投餌率為4╠6%,日投2╠3次;全長在23釐米以後,投餌率可降為1╠3%,日投喂1╠2次,每天最後1次投餌可安排在晚上10點鐘左右進行。
網箱養鯰一般於5月份魚種進箱,飼養到10月底收穫,時間150天以上,成活率可達70%,每平方米網箱可産商品魚65╠100千克,尾重可達500╠700剋。
4、稻田放養:實踐證明大口鯰可在稻田養魚中作為主體品種。稻田須選擇水源充足,能排能灌,天幹不旱,洪水不淹,水質良好無污染的地方。塊田面積要求在1畝左右為宜。放魚種前,要加高田埂,開挖魚溝和魚坑,建好攔魚設備。投放的魚種規格要大,並用5%的食????溶液對魚體進行嚴格消毒。也可以混養一些鯉魚、草魚魚種。在飼養過程中,可投喂從其它水域中捕獲的野雜魚或採購廉價低值魚作為飼料,或將這類小雜魚用絞肉機絞成肉泥,混合其他植物性飼料,以面粉粘合製成混合餌料投喂。如果養殖規模較大,則須使用全價顆粒飼料才能滿足大面積生産的需求。平時應常註水和更換新水,保證水質鮮、活、爽。
五、魚病防治
大口鯰比其他許多魚類的抗病能力強,所以常見的疾病並不多。相對而言,大口鯰在苗種階段的魚病稍多些,常見的有白咀白皮病、小瓜蟲病和出血病等。成魚階段易患腸炎病、打印病、鯴病等。這些病害發生的原因,往往是魚池清塘消毒不好,苗種放養密度過大,水質變壞未能及時改善,投喂的餌料帶來病原體等。所以首先應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就應及時治療。由於大口鯰是一種無鱗魚類,對各種藥物較之有鱗魚更為敏感,因此用藥應特別註意,使用量一般不應超過常規用量,對刺激性和毒性較大的藥物,其用量應小於常規用量,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較為合適。如治療白咀病,若由車輪蟲寄生引起,可用每立方米水含硫酸亞鐵0.1剋全池潑灑;若是由細菌引起,每立方米水用0.2-0.3 強氯精或漂白粉1剋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25-40剋全池潑灑,連用2-3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