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單純部分性發作 |
|
神經內科 |
|
單純部分性發作指發作起始於一側腦部(局竈性或局限性),可擴展至兩側。若發作時不伴意識障礙,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範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剋森發作。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單純部分性發作(局源性發作)主要為單純的基本運動、感覺發作如口、面、手指、足趾的局部抽搐或異常感覺,也可發生在一側面部,一側肢體,不伴意識障礙。 |
|
單純部分性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單純部分性發作時意識保留,除非癇性放電擴展至腦其他部分導致強直-地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為四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2)部分感覺(體覺或特殊感覺)性發作;
(3)自主神經性發作;
(4)精神性發作。 |
|
(1)部分運動性發作:多表現起源於局部的抽動,涉及一側面部或肢體遠端如口角、大拇指、眼瞼或足趾等,有時表現言語中斷;病竈多位於中央溝以前。如放電沿大腦皮質運動區分佈逐漸擴展,臨床表現(最常見)抽搐自對側拇指沿腕部、肘部和肩部擴展,稱為傑剋遜發作。如發作後遺留暫時性(半小時至36小時消除)局部肢體無力或輕偏襢,稱todd癱瘓。
(2)部分感覺(體覺或特殊感覺)性發作:體覺性發作常表現肢體麻木感和針刺感,多發生在口角、舌、手指和足趾,病竈多在中央後回體感覺區,偶有緩慢擴散為感覺性jackson癲癇。特殊感覺性發作可表現視覺性(如閃光或黑朦)等、聽覺性、嗅覺性、味覺性和眩暈性(如眩暈感、飄浮感、下沉感)等。
(3)自主神經性發作:出現蒼白、面部及全身潮紅、多汗、立毛、瞳孔散大、嘔吐、腹鳴、煩渴和欲排尿感等,很少單獨出現,須註意與非癲癇性自主神經癥狀鑒別。病竈多位於杏仁核、島回或扣帶回,易擴散出現意識障礙,成為復雜部分性發作一部分。
(4)精神性發作:表現記憶扭麯(如似曾相識、舊事如新、快速回顧往事),情感異常(如無名恐懼、抑鬱和不適當愉快感),幻覺或錯覺(如視物變大、或者變小、聽聲變強或變弱、感覺本人肢體變化),言語睏難和強製性思維等。病竈位於邊緣係統。精神病發作雖可單獨出現,但常為復雜部分性發作的先兆,也可繼發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 |
|
藥物治療一般原則:
(1)確定是否用藥:由於人一生中偶發一至數次癲癇發作(包括狀態關聯性發作)的機會高達5%,並不需要aeds治療。首次發作患者在查清病因前通常不宜用藥,待到下次發作時再决定是否用藥;發作間期長於1年、有酒精或藥物刺激等誘因者,不能堅持服藥(如人格異常)可不用aeds;如1年中有2次或多次發作可酌情用單藥治療,進行性腦疾病或eeg顯示癲癇放電者需用藥治療。
(2)正確選擇藥物。 |
|
1、有病因者需積極治療病因。
2、根據癲癇發作類型選擇合適的抗癲癇藥物,控製發作。
3、堅持科學性、係統性治療,不可隨便停藥、撤、換藥物。藥物調整需在專科醫師指導下進行。
4、註意藥物副作用,定期查肝功能、腎功能及血常規。
5、大發作持續狀態時應盡快控製發作,防治並發癥。
6、必要時手術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