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單純性下肢靜脈麯張
目錄
No. 1
  疾病概述
  下肢靜脈麯張是靜脈係統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病例中,常因靜脈麯張及其合併癥尤其是潰瘍而就醫。靜脈麯張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
  疾病描述
  下肢靜脈麯張屬於中醫“筋瘤”範疇。《外科正宗》記載:“筋瘤者,堅而面紫,壘壘青筋,盤麯甚者,結若蚯蚓。”下肢靜脈麯張並發潰瘍屬於“臁瘡”的範疇。《靈樞·刺節真邪篇》雲:“臁瘡者,風熱濕毒相聚而成,有新舊之別,內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謂:“臁瘡,女人為裙風褲口……”《外科正宗》曰:“臁瘡者,生於兩臁,初起發腫,久而腐爛或津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都詳細描述了下肢靜脈麯張及其並發癥的臨床表現。對後世認識本病有較深遠的指導意義。
  癥狀體徵
  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好發於手指.常為雙側性,偶可纍及趾、面頰及外耳。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順序出現蒼白、青紫和潮紅,由於動脈和小動脈強烈痙攣,以致毛細血管灌註暫時停止而出現蒼白。爾後,可能因缺氧和代謝産物的積聚.使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小動脈痙攣略為緩解.少量血液流入毛細血管,但仍處於缺氧狀態,舊而出現青紫。潮紅則是反應性充血.即流入毛細血管的血量暫時性增多昕緻。在疾病的早期,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一次發作的延續時間為數分鐘至幾十分鐘。隨着病情進展。
  不僅發作頻繁,癥狀持續時間延長,即使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遇冷刺激也可發病。引起雷諾綜合徵癥狀發作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病變動脈壁內,存在着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直接或通過某些化學介質.作用於交感神經肌肉終板,使血管處於慢性收縮狀態,受到寒冷刺激或情緒波動後強烈痙攣,甚至在受到冷風吹拂或用自來水洗手.就可引起典型癥狀發作。發作時,往往伴有極不舒適的麻木,但很少劇痛。指尖潰瘍很少見到。發作間歇期,除手指皮溫稍低外,無其他癥狀。橈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正常。
  疾病病因
  傳統上將雷諾癥狀分為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兩類。單純由血管痙攣引起,無潛在疾病的稱為雷諾病,病程往往穩定;血管痙攣伴隨其他係統疾病的稱為雷諾現象,病程較為嚴重,可以發生手指壞疽。近年來的臨床觀察和研究結果證實:大多數病人都伴有其他係統性疾病,因而目前多已趨嚮於統稱為雷諾綜合徵。發病的確切原因雖未完全明確,但與下列因素有關:寒冷刺激、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是主要誘發因素,其他誘發因傢為感染、疲勞等。由於多見於女性.而且病情常在月經期加重,因此可能與性腺功能有關。
  病理生理
  病人常呈交感神經功能亢奮狀態.應用交感神經阻滯劑可以緩解癥狀,因此本徵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有關。病人傢族中可有類似發病,提示與遺傳因素相關。血清免疫檢測多有陽性發現,提示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病理改變與病期有關:早期因動脈痙攣造成遠端組織暫時性缺血;後期出現動脈內膜增厚,彈性纖維斷裂以及管腔狹窄和血流量減少。如有繼發血栓形成緻管腔閉塞時,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指(趾)端潰瘍甚至壞死。
  診斷檢查
  根據發作時的典型癥狀即可作出診斷。手浸泡於冰水20秒後測定手指皮溫,顯示復溫時間延長(正常約15分鐘左右)。此外,尚應根據病史提供的相關疾病,進行相應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以利作出病因診斷,指導臨床正確治療。
  治療方案
  疾病初期,癥狀輕而發作不頻繁者,采用保暖措施,往往就能達到治療要求;吸煙者應戒煙。藥物治療方面,首選能夠削弱交感神經肌肉接觸傳導類藥物,如胍乙啶,可與酚苄明(氧苯苄胺)合用,也可用妥拉蘇林或利血平。利血平尚可作趾動脈直接註射(0.5mg溶於2—5m1等溶????水中)。尚可應用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擴張血管並抑製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係統性疾病,應同時進行治療。
  大多數病人經藥物治療後癥狀緩解或停止發展。長期內科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區域性交感神經切除如上胸交感神經切除,由於不一定能中斷指動脈的交感神經支配,現已較少采用。交感神經末梢切除術,即將指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連同外膜一並去除一小段,近期效果較好。
  安全提示
  1、多發生於持久從事站立工作或體力勞動的人;
  2、凡有單純性靜脈麯張傢族史者,大都在青春期以後不久發病,因而在兒童和少年時期,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在增強全身體質的條件下,加強靜脈管壁;
  3、保護淺靜脈的措施有:
  1)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強體力勞動者,宜穿用彈力襪套保護,使淺靜脈能處於萎陷狀態;
  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應經常走動,多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以減輕淺靜脈內的壓力;
  3)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
  4、術後需註意:
  1)勞動或活動時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綳帶包紮,防止外傷。
  2)勞動或活動1小時後應將患肢擡高片刻,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麯張靜脈內壓力,防止破裂出血。
  3)術後需臥床7-10天,患肢擡高略超過心髒水平。
  4)切口滲血嚴重者加蓋敷料、局部加壓包紮。
  5)術後24小時製動,用彈力綳帶加壓包紮,次日逐漸放鬆,同時進行足、趾活動。
  6)保持傷口敷料清潔、乾燥。
  7)按醫囑使用抗生素、止血藥,並觀察其效果。
疾病概述
  下肢靜脈麯張是靜脈係統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數病例中,常因靜脈麯張及其合併癥尤其是潰瘍而就醫。靜脈麯張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
疾病描述
  下肢靜脈麯張屬於中醫“筋瘤”範疇。《外科正宗》記載:“筋瘤者,堅而面紫,壘壘青筋,盤麯甚者,結若蚯蚓。”下肢靜脈麯張並發潰瘍屬於“臁瘡”的範疇。《靈樞·刺節真邪篇》雲:“臁瘡者,風熱濕毒相聚而成,有新舊之別,內外之殊。”《外科大成》中謂:“臁瘡,女人為裙風褲口……”《外科正宗》曰:“臁瘡者,生於兩臁,初起發腫,久而腐爛或津淫瘙癢,破而膿水淋漓……”都詳細描述了下肢靜脈麯張及其並發癥的臨床表現。對後世認識本病有較深遠的指導意義。
癥狀體徵
  多見於青壯年女性;好發於手指.常為雙側性,偶可纍及趾、面頰及外耳。
  典型的臨床表現是順序出現蒼白、青紫和潮紅,由於動脈和小動脈強烈痙攣,以致毛細血管灌註暫時停止而出現蒼白。爾後,可能因缺氧和代謝産物的積聚.使小靜脈和毛細血管擴張.小動脈痙攣略為緩解.少量血液流入毛細血管,但仍處於缺氧狀態,舊而出現青紫。潮紅則是反應性充血.即流入毛細血管的血量暫時性增多昕緻。在疾病的早期,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一次發作的延續時間為數分鐘至幾十分鐘。隨着病情進展。
  不僅發作頻繁,癥狀持續時間延長,即使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遇冷刺激也可發病。引起雷諾綜合徵癥狀發作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病變動脈壁內,存在着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直接或通過某些化學介質.作用於交感神經肌肉終板,使血管處於慢性收縮狀態,受到寒冷刺激或情緒波動後強烈痙攣,甚至在受到冷風吹拂或用自來水洗手.就可引起典型癥狀發作。發作時,往往伴有極不舒適的麻木,但很少劇痛。指尖潰瘍很少見到。發作間歇期,除手指皮溫稍低外,無其他癥狀。橈動脈(或足背動脈)搏動正常。
疾病病因
  傳統上將雷諾癥狀分為雷諾病和雷諾現象兩類。單純由血管痙攣引起,無潛在疾病的稱為雷諾病,病程往往穩定;血管痙攣伴隨其他係統疾病的稱為雷諾現象,病程較為嚴重,可以發生手指壞疽。近年來的臨床觀察和研究結果證實:大多數病人都伴有其他係統性疾病,因而目前多已趨嚮於統稱為雷諾綜合徵。發病的確切原因雖未完全明確,但與下列因素有關:寒冷刺激、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是主要誘發因素,其他誘發因傢為感染、疲勞等。由於多見於女性.而且病情常在月經期加重,因此可能與性腺功能有關。
病理生理
  病人常呈交感神經功能亢奮狀態.應用交感神經阻滯劑可以緩解癥狀,因此本徵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有關。病人傢族中可有類似發病,提示與遺傳因素相關。血清免疫檢測多有陽性發現,提示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病理改變與病期有關:早期因動脈痙攣造成遠端組織暫時性缺血;後期出現動脈內膜增厚,彈性纖維斷裂以及管腔狹窄和血流量減少。如有繼發血栓形成緻管腔閉塞時,出現營養障礙性改變,指(趾)端潰瘍甚至壞死。
診斷檢查
  根據發作時的典型癥狀即可作出診斷。手浸泡於冰水20秒後測定手指皮溫,顯示復溫時間延長(正常約15分鐘左右)。此外,尚應根據病史提供的相關疾病,進行相應的臨床和實驗室檢查,以利作出病因診斷,指導臨床正確治療。
治療方案
  疾病初期,癥狀輕而發作不頻繁者,采用保暖措施,往往就能達到治療要求;吸煙者應戒煙。藥物治療方面,首選能夠削弱交感神經肌肉接觸傳導類藥物,如胍乙啶,可與酚苄明(氧苯苄胺)合用,也可用妥拉蘇林或利血平。利血平尚可作趾動脈直接註射(0.5mg溶於2—5m1等溶????水中)。尚可應用前列腺素E1(PGE1),具有擴張血管並抑製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係統性疾病,應同時進行治療。
  大多數病人經藥物治療後癥狀緩解或停止發展。長期內科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區域性交感神經切除如上胸交感神經切除,由於不一定能中斷指動脈的交感神經支配,現已較少采用。交感神經末梢切除術,即將指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連同外膜一並去除一小段,近期效果較好。
安全提示
  1、多發生於持久從事站立工作或體力勞動的人;
  2、凡有單純性靜脈麯張傢族史者,大都在青春期以後不久發病,因而在兒童和少年時期,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在增強全身體質的條件下,加強靜脈管壁;
  3、保護淺靜脈的措施有:
  1)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強體力勞動者,宜穿用彈力襪套保護,使淺靜脈能處於萎陷狀態;
  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應經常走動,多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以減輕淺靜脈內的壓力;
  3)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
  4、術後需註意:
  1)勞動或活動時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綳帶包紮,防止外傷。
  2)勞動或活動1小時後應將患肢擡高片刻,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麯張靜脈內壓力,防止破裂出血。
  3)術後需臥床7-10天,患肢擡高略超過心髒水平。
  4)切口滲血嚴重者加蓋敷料、局部加壓包紮。
  5)術後24小時製動,用彈力綳帶加壓包紮,次日逐漸放鬆,同時進行足、趾活動。
  6)保持傷口敷料清潔、乾燥。
  7)按醫囑使用抗生素、止血藥,並觀察其效果。
疾病大全
  疾病名稱:單純性下肢靜脈麯張
  英文名稱:
  藥物療法:
  【概述】
  指病變範圍僅在下肢淺靜脈,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靜脈壁薄弱,影響血液回流,引起靜脈延長、彎麯、擴張。大多發生在大隱靜脈,少數合併小隱靜脈麯張或單獨發生在小隱靜脈。
  【診斷】
  1.多見於從事站立的體力勞動者。久立後,患肢沉重、酸脹、麻木、睏倦。 2.站立位,大隱靜脈和(或)小隱靜脈隆起、擴張、彎麯或蜷麯成團,臥位時消失。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脫屑、濕疹及慢性潰瘍。 3.下肢靜脈功能檢查 ①大隱靜脈瓣膜及大隱靜脈與深靜脈間交通支瓣膜功能試驗。仰臥,患肢擡高,在大腿上1/3處紮止血帶。站立後,不放鬆止血帶,若在30秒內,見止血帶以下的靜脈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帶以下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若放鬆止血帶後,見靜脈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②小隱靜脈瓣膜及小隱靜脈與深靜脈間交通支瓣膜功能試驗。結果及意義與上述試驗相似。③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試驗。仰臥,患肢擡高,在大腿根部紮止血帶,先從足趾嚮上至膕窩縛纏第一根彈力綳帶,再自止血帶處嚮下,紮上第二根彈力綳帶。讓患者站立,一邊嚮下解開第一根彈力綳帶,一邊嚮下繼續縛纏第二根彈力綳帶,若在二根綳帶之間的間隙內,出現麯張靜脈,表示該處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靜脈。④深靜脈通暢試驗。若麯張靜脈加重,示深靜脈阻塞張靜脈減輕或消失,示深靜脈通暢。 4.應與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等所致的繼發性靜脈麯張及先天性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徵相鑒別。後者兼有血管瘤(痣)及肢體增長、增粗的表現。必要時可行靜脈造影,單純性下肢靜脈麯張顯示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擴張,深靜脈正常。【治療措施】
  1.彈力襪或彈力綳帶壓迫,適用於妊娠期、病情輕、年齡過大或全身情況差不能耐受手術者。2.硬化劑註射 適用於手術後殘留麯張靜脈的治療。常用的硬化劑有5%魯肝油酸鈉、酚甘油溶液、50%葡萄糖及20%~30%氯化鈉溶液等。 3.手術治療 凡有癥狀者,衹要無禁忌證,均宜手術,行大隱靜脈和(或)小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主幹、切除擴張屬支,結紮功能不全的交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