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協優205
  協優205係浙江省農科院育成的秈型雜交水稻新組合,由不育係協青早a與恢復係浙恢205配組而成。該組合於2004年4月通過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該組合作連晚種植,通常全生育期128.3天,比汕優10號長2.3天。株高101.1cm,穗長22.3cm,每穗總粒數115.0粒,每穗實粒數100.5粒,結實率87.4%,千粒重29.9g。抗性:葉瘟0.5-3.0級,穗瘟2.0-3.0級、損失率1.5-2.3%,白葉枯病8.8-9.0級,褐稻虱3.0級。2000年在浙江省“8812”聯品試驗中,平均産量508.29kg,比對照汕優10號減0.02%;2001年在浙江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和生産試驗中,全生育期129.7天,比對照汕優10號長2.8天,平均産量484.9kg,比對照汕優10號減2.51%;2002年在浙江省雜交晚秈稻區試和生産試驗中,全生育期126.8天,比對照汕優10號長1.7天,平均産量451.35kg,比對照汕優10號增2.49%。2001-2002年在金華婺城區等試種示範220多畝,畝産498.5-483.2kg;2002年在平陽試種120畝,調查測産平均畝産478.6kg,比相鄰對照協優46號增7.1%。2001年在臨安市藻溪鎮九裏畈大區對比試驗中,面積2.3畝,平均畝産556.5kg,比對照汕優63增産1.2%,2002年在臨安試種117畝,平均畝産534.2kg。2002年在三門試種3.5畝,平均畝産476.3kg,與對照協優46産量相仿。
  米質主要指標:2001年、2002年12項米質指標中有9項指標達到部頒二級以上,2001年理化總分名列參試組合之首,其中糙米率81.8%,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2.5%,粒長6.6mm,長寬比2.7,堊白粒率65%,堊白度10.7%,透明度2,鹼消值6.6,膠稠度51mm,直鏈澱粉含量20.3%。
  協優205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區作連晚種植,在浙北及其它地區的山區作單晚種植。該組合米質優、産量穩、栽培易,2003年已推廣面積1000多畝,按2004年銷售種子計算,2004年可推廣面積3000多畝,推廣前景廣。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播種,培育多蘖壯秧。作晚稻栽培:6月上中旬播種。種植地區應按當地實際情況適時安排播種、移栽期,秧齡控製在35d以內,超過35d采用兩段秧,以培育多蘖壯秧。2、合理密植:栽插1.5—1.6萬/畝,基本苗10萬/畝。3、科學運籌肥水: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適施穗肥,重視氮磷鉀配套,追肥采用“前促、中控、後補”的方法,追分蘖肥,註意增施磷鉀肥,中等肥力田塊,一般每畝施純氮12—14kg、磷肥30kg、鉀肥20kg;在水漿管理上,總的原則是淺灌勤灌,幹幹濕濕,要求淺水插秧,深水返青,返青後淺水勤灌促分蘖,後期幹濕交替防早衰。4、註意病蟲害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預報,進行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