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华东交通大学联系方式电话:0791-7046910(校办)传真:0791-7046924(校办)
华东交通大学投诉电话南昌市旅游投诉电话:0791-8609110
江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791—626996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1973年,华东交通大学选址于江西省南昌市郊马鞍山林场,并破土动工建设。1978年8月,上海铁道学院在原址恢复办学,华东交通大学则继续在江西省建校。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3月,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十五”期间,学校被江西省列为“四个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学校现有15个学院,49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6个,在校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正副教授300多人。学校拥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50多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5人。
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装备优良的中心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先后建立了遍及全国10个省、市、区的120个校外实习基地。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0多项,年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也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华东交通大学还是全国53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之一。在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学校运动队曾获得过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学校参加的其它各项赛事上也屡屡获奖,捷报频传。学校篮球队加盟了全国大学生篮球赛(cuba),曾主办过东南赛区的比赛。2004年5月学校入股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并为该职业足球队提供了生活、学习和训练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已与美国的匹兹堡州立大学、托伊大学,鲍尔州立大学,英国索福大学,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大学,日本的九州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的斯威本科技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国立铁道大学等结为姊妹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多年来在大多数省、市、区招收的新生,其分数都远高于当地的录取线。学校已获准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2004年,学校作为南京军区在江西招收培养和选拔国防生的唯一一所定点高校。高质量的生源,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的毕业生一次性双选率都保持在90%以上,最高达到96%,雄居江西省高校榜首。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华东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活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
|
华东交通大学校徽
【中文名称】华东交通大学
【中文简称】华东交大
【英文名称】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ECJTU
【校训】团结 严谨 求实 勤奋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1973年,华东交通大学选址于江西省南昌市郊马鞍山林场,并破土动工建设。学校原校园风光-大门1隶属铁道部,2000年3月,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学校现有16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6个,是博士授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培养单位。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品牌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其中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正副教授450余人。学校拥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60多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7人。校园风光-大门2
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装备优良的中心实验室。“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工程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载运工具与装备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先后建立了遍及全国10个省、市、区的120个校外实习基地。
华东交通大学运动队在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过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学校参加的其它各项赛事上也屡屡获奖,捷报频传。学校篮球队多次代表江西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赛(CUBA),曾主办过东南赛区的比赛。2004年5月学校入股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并为该职业足球队提供了生活、学习和训练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已与美国的匹兹堡州立大学、托伊大学,鲍尔州立大学,英国索福大学,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大学,日本的九州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的斯威本科技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铁道大学等结为姊妹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多年来在大多数省、市、区招收的新生,其分数都远高于当地的录取线。学校已获准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2004年,学校作为南京军区在江西招收培养和选拔国防生的唯一一所定点高校。高质量的生源,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的毕业生一次性双选率都雄居江西省高校前茅。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华东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活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日新其德 止于至善——华东交通大学发展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英雄城南昌北郊的一片绿水青山间,学校身在红土地,饱受赣鄱文化的滋养,随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建校近四十年,却显示出后发优势,正应了宋代大儒程颐所言:“学,贵乎日新。”
校园风光-综合楼与图书馆一、 源在海上,兴于洪城
1971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南昌,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当时国内400多所高校经“撤、并、改”仅剩下300余所,唯独华东交通大学是少数几所增设的高校之一,其目的是要建成一所产、学、研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样板。学校第一期工程被列入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
华东交通大学的专业在初建时期就在一个高起点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并入的机车车辆系是程孝刚院士在国内首先创办。此外,我国结构力学研究的先躯、工程力学的奠基人杨耀乾教授是薄壳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他是华东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研究室的创办人。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学者的加入,使得华东交通大学迅速壮大起来。
1973年上海铁道学院与同济、上海交大有关合并专业的招生任务以“华东交通大学”校名下达,这是以“华东交通大学”名义进行的第一次招生。1975年,华东交通大学申请工民建专业列入正式招生计划,这是学校在南昌筹建当中的第一次招生。
校园风光-厚积碑刻 “文革”结束后,华东交通大学在南昌独立办学。1978年8月1日,当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同意教育部关于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江西省建校的请示,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交大人面对挑战不畏艰难,重新起步,从1979年至1984年,先后建立了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课部等,办学层次也从本科教育进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第一代交大人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在铁路行业内崭露头角,在省内工科院校中脱颖而出。
进入21世纪之际,国内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学校审时度势,整合资源,抓住了机遇。2000年3月,学校由原来隶属于铁道部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2001年至2003年,校园周边的江西省煤炭干部(技工)学校、南昌铁路机械学校等教育资源相继并入,校区面积扩大至2800亩,总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16亿元,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如今,华东交通大学已发展到在校生20000人的规模,拥有土建、机电、电气、信息、经管、人文、国防生等16个学院,成为一所包含工、管、经、文、法、理、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有本科专业5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硕士点46个,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培养单位,并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不同的专业相互渗透,不同的思维彼此碰撞。
校园风光-北区主楼(经管)二、 特色兴校,乘势而上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的历史时刻,学校的决策者顺天应人,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明确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建设、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围绕交通运输为主线的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通过规划建设,建成部分学科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全国有优势,工、经、管、文、理、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总体目标。学科建设突出了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工程”的整体优势正超越江西,辐射华东,其影响力在推动行业、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日益凸显。
学校保持对教学科研的高投入,已投入上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一批重点实验中心和重点学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设立了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保障和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道路与铁道工程中心”、“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载运工具及其现代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已成为江西省交通行业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试验和测试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国内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在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不仅如此,在海外的大型工程技术项目中也有中标,这在江西省高校中开创了先例。
华东交通大学聚集了一批敬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在: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的监测、评价及控制技术;新型材料与结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既有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评价、鉴定、加固和改造新技术;工程结构中的新型健康监测技术;机电设备的检测、诊断与控制技术;校直理论的研究;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器人机械学等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在理论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曾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研发的铁路客票系统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别是近三年,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增长加快,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获得国家863项目1项、973项目3项,在研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奖25项,其中“现代轨道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获2006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388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14篇,著作19部,教材156部。
三、 守正清源,志存高远
2006年,学校制定并下发了《华东交通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了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建设目标、管理模式、配套措施和考核办法。从创新学科建设管理入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方针,将全校46个二级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建设,其中:5个“十一五”省级示范性硕士点学科为第一层次:9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为第二层次;32个一般二级硕士点学科为第三层次,突出学科建设的重点,统筹兼校园风光-多拱桥与喷泉顾一般学科的建设。
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三级管理。学校主要负责第一和第二层次学科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体现学校整体实力主要指标的落实;学院主要负责本学院各类学科的组建、资源调配、人员协调和具体管理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学科中期检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期检查中,绝大多数学科都较好地完成了学科建设任务。
加强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保证学科建设目标的完成。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近1000万元、重点学科设备经费约1000万元,上述经费不含日元贷款、中地共建经费、人才引进、科研启动费用等。
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所所长,公派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深造,通过开设“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引进人才,三年来共引进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8人、培养和引进博士100余人,1人入选“井冈学者”,4人获“井冈之星”培养计划资助。重点学科的学科梯队已基本形成并趋于合理,其中“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重大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入选江西省优秀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学校先后取得了“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又顺利通过了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遴选,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为最终取得博士授权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几代交大人梦寐以求的心愿。
四、 厚积薄发,务实见功校园风光-九曲桥畔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大学。校址得天独厚,选在郁郁葱葱的南昌市北郊林场,成片的林地,随连绵起伏的山峦,西接梅岭余脉。四百亩孔目湖波光粼粼,水系向东连着滔滔赣江。又经过精心规划和几十年的养育,校园里处处莺歌燕舞,常年栖息的鸟类就有70余种。学校被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所在的双港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清朝时期这里曾出现过曹秀先、裘曰修两位尚书,史称“五里两尚书”。2001年12月6日,在校园内发现明代墓葬,墓主人系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随葬的织锦花纹和衣裙款式非常罕见,这是继考古界20世纪60年代发掘京郊定陵之后几十年来最为完好的出土墓葬之一。
西山寒泉成就了华夏音乐鼻祖洪崖,青云谱荷塘养育出了写意画巨匠朱耷,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源源不断地走出一批批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学校担当起为国防事业培养人才的义务,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校园风光-雪后拱桥学生养成了过硬的军政素质,受到中央军委和总政首长的充分肯定。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由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在内的一批高素质师资,保证了教学的品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现代化的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57万册,学生从中获得丰厚的滋养,练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备的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科技活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谐交融。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互派学生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孔目湖讲坛常年不间断地邀请一流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学生在与高端校园风光-孔目湖的对话中真切地触摸到前沿的资讯及世界的脉搏。
多年以来,学校重视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做好普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特别是校园110治安防控体系在省内高校中探索出了一条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新路子,有效地维护了一方平安,学校因此连续七年被省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
按照 “高雅、厚重、和谐”的总体要求,学校的学生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学生在事务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众多的社团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各类公益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学校的田径队是国内高校中少有的高水平运动队之一,竞技成绩在历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心理咨询中心在国内高校中率先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
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世纪英才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弘扬了主旋律。03年学校的学生工作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全国物流大赛、机器人水球冠军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获得不俗的战绩。
从华东交通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而生源充足,就业率历年来在江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毕业的学生遍及各行各业,他们“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在一线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南昌,其文脉可谓源远流长。曾经令孔子感叹不可“以貌取人”的澹台灭明在此开坛讲学;百花洲畔,东湖书院600年历久不衰;“西江第一楼”上,雅士开诗文传阁之先……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盛赞的那样:“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而今天的交大人秉承先人励精治学的传统,秉承数十年积淀的务实精神,正以宽广的胸襟,承接古今,融会东西,续写“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时代新篇章。 |
|
华东交通大学坐落于自古以来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南昌。学校环境优美,校园面积2800余亩,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孔目湖蜿蜒其间,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使华东交通大学成为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的好地方。
乘车路线1: 南昌火车站-(2路外线)->青山路口-(223路)->华东交通大学
乘车路线2: 长途汽车站-(1路、2路外线)->青山路口-(223路)->华东交通大学
乘车路线3: 南昌昌北机场-(机场专线车或的士)->华东交通大学 |
|
张安哥简历
张安哥,教授,1951年11月生,浙江余姚人,汉族,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1978年至1981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1至今在华东交通大学工作。1989年取得副教授资格,96年取得教授资格。历任土木工程学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副系主任、副教务处长、教务处长,1991年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任校长兼党委书记,2007年11月不再兼任校长职务。
1987年和1993年曾分别赴加拿大Montreal大学和美国Michigan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工程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荣获“江西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火车头奖”、“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等称号。
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中国铁道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学会理事、江西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建筑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与横向等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著作、论文约四十多篇。
雷晓燕简历
雷晓燕,教授,1956年8月生,江西丰城人,汉族,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78-1984年在原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土木系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89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生学习,获博士学位。1991-1994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年美国Kentucky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高级会员,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科协常委,江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招标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及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总署首届“三个一百”自然科学类原创图书1部,主持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项目8项。
主要研究方向:①现代铁路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②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
教学设施
图书馆:
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面积为24170平方米,包括两个多功能报告厅,16个大小阅览室,普通阅览席位达2591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席位135个。截止到2008年12月,本馆收藏各类文献共有255.45万册,其中中文印刷型文献151.12万册,外文印刷型文献4.33万册,非印刷型文献100万册。订各类中外文期刊7803种:其中中文期刊5300种,外文期刊2503种。为了培养国防生和北区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新增了军事阅览室1个;北区图书借阅室2个和自习室3个。
近几年来,图书馆积极推进现代化办馆模式,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引进了我校学科建设需要的数据库并加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我馆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5个。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我馆与机械信息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科院西南信息中心等情报机构建立联系,展开学术论文原文索取服务。
教学实验条件: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室建设,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相继成立了各基础中心实验室、专业中心实验室、集中配置、集中管理。学校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增加了对实验室,特别是对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加强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使实验与教学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
体育设施 :
我校共有运动场馆面积13万多平方米。投入使用的有:田径场、足球场、体育馆、风雨操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游泳池等一大批先进体育设施。
实习基地:
学校坚持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环节,并且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让社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先后建立了120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也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利用学校的产业群体,为产学研三结合培养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华东交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有计算机机房6个(多媒体计算机490余台),不同规格的多媒体教学系统145套,语音教室900余座,为学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
|
华东交通大学校徽
【中文名称】华东交通大学
【中文简称】华东交大
【英文名称】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英文简称】ECJTU
【校训】团结 严谨 求实 勤奋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是一所以工为主,经、管、文、理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1973年,华东交通大学选址于江西省南昌市郊马鞍山林场,并破土动工建设。学校原校园风光-大门1隶属铁道部,2000年3月,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校占地面积2800余亩,山青水秀,景色宜人,为“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大学。
学校现有16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6个,是博士授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培养单位。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品牌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其中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给水排水工程三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正副教授450余人。学校拥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全国优秀教师”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60多人,享有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7人。校园风光-大门2
学校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教学大楼、装备优良的中心实验室。“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工程中心”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载运工具与装备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55.45万册,是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先后建立了遍及全国10个省、市、区的120个校外实习基地。我校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这也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
华东交通大学运动队在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过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学校参加的其它各项赛事上也屡屡获奖,捷报频传。学校篮球队多次代表江西高校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赛(CUBA),曾主办过东南赛区的比赛。2004年5月学校入股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并为该职业足球队提供了生活、学习和训练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已与美国的匹兹堡州立大学、托伊大学,鲍尔州立大学,英国索福大学,加拿大的新不伦瑞克大学,日本的九州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的斯威本科技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铁道大学等结为姊妹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享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多年来在大多数省、市、区招收的新生,其分数都远高于当地的录取线。学校已获准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2004年,学校作为南京军区在江西招收培养和选拔国防生的唯一一所定点高校。高质量的生源,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学校的毕业生一次性双选率都雄居江西省高校前茅。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华东交通大学的师生员工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苦练内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活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日新其德 止于至善——华东交通大学发展简介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英雄城南昌北郊的一片绿水青山间,学校身在红土地,饱受赣鄱文化的滋养,随交通运输行业,特别是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共同进步。建校近四十年,却显示出后发优势,正应了宋代大儒程颐所言:“学,贵乎日新。”
校园风光-综合楼与图书馆一、 源在海上,兴于洪城
1971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南昌,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当时国内400多所高校经“撤、并、改”仅剩下300余所,唯独华东交通大学是少数几所增设的高校之一,其目的是要建成一所产、学、研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样板。学校第一期工程被列入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
华东交通大学的专业在初建时期就在一个高起点上。由上海交通大学并入的机车车辆系是程孝刚院士在国内首先创办。此外,我国结构力学研究的先躯、工程力学的奠基人杨耀乾教授是薄壳理论研究领域的权威。他是华东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研究室的创办人。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批学者的加入,使得华东交通大学迅速壮大起来。
1973年上海铁道学院与同济、上海交大有关合并专业的招生任务以“华东交通大学”校名下达,这是以“华东交通大学”名义进行的第一次招生。1975年,华东交通大学申请工民建专业列入正式招生计划,这是学校在南昌筹建当中的第一次招生。
校园风光-厚积碑刻 “文革”结束后,华东交通大学在南昌独立办学。1978年8月1日,当时在中央主持工作的邓小平同意教育部关于华东交通大学继续在江西省建校的请示,上海铁道学院不再搬迁。交大人面对挑战不畏艰难,重新起步,从1979年至1984年,先后建立了建筑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和基础课部等,办学层次也从本科教育进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领域。第一代交大人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在铁路行业内崭露头角,在省内工科院校中脱颖而出。
进入21世纪之际,国内高等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学校审时度势,整合资源,抓住了机遇。2000年3月,学校由原来隶属于铁道部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并被江西省列为重点加强建设的高等院校。2001年至2003年,校园周边的江西省煤炭干部(技工)学校、南昌铁路机械学校等教育资源相继并入,校区面积扩大至2800亩,总建筑面积66.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16亿元,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如今,华东交通大学已发展到在校生20000人的规模,拥有土建、机电、电气、信息、经管、人文、国防生等16个学院,成为一所包含工、管、经、文、法、理、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有本科专业5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硕士点46个,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培养单位,并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不同的专业相互渗透,不同的思维彼此碰撞。
校园风光-北区主楼(经管)二、 特色兴校,乘势而上
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推进的历史时刻,学校的决策者顺天应人,抢抓机遇,扎实推进。明确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建设、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围绕交通运输为主线的学科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通过规划建设,建成部分学科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全国有优势,工、经、管、文、理、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区域经济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总体目标。学科建设突出了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工程”的整体优势正超越江西,辐射华东,其影响力在推动行业、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日益凸显。
学校保持对教学科研的高投入,已投入上亿元专项经费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一批重点实验中心和重点学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设立了省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保障和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目前,“道路与铁道工程中心”、“智能交通研究中心”、“载运工具及其现代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已成为江西省交通行业科学研究、产品研发、试验和测试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国内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攻关,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在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不仅如此,在海外的大型工程技术项目中也有中标,这在江西省高校中开创了先例。
华东交通大学聚集了一批敬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在:铁道及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的监测、评价及控制技术;新型材料与结构设计理论关键技术;既有工程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评价、鉴定、加固和改造新技术;工程结构中的新型健康监测技术;机电设备的检测、诊断与控制技术;校直理论的研究;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器人机械学等研究领域保持领先。在理论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曾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研发的铁路客票系统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特别是近三年,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增长加快,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获得国家863项目1项、973项目3项,在研的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获得省部级奖25项,其中“现代轨道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获2006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 3889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14篇,著作19部,教材156部。
三、 守正清源,志存高远
2006年,学校制定并下发了《华东交通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了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思路、建设目标、管理模式、配套措施和考核办法。从创新学科建设管理入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方针,将全校46个二级学科分为三个层次建设,其中:5个“十一五”省级示范性硕士点学科为第一层次:9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为第二层次;32个一般二级硕士点学科为第三层次,突出学科建设的重点,统筹兼校园风光-多拱桥与喷泉顾一般学科的建设。
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学校、学院和学科三级管理。学校主要负责第一和第二层次学科建设的监督与管理,以及体现学校整体实力主要指标的落实;学院主要负责本学院各类学科的组建、资源调配、人员协调和具体管理工作。在学校进行的学科中期检查及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示范性硕士点中期检查中,绝大多数学科都较好地完成了学科建设任务。
加强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保证学科建设目标的完成。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近1000万元、重点学科设备经费约1000万元,上述经费不含日元贷款、中地共建经费、人才引进、科研启动费用等。
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和研究所所长,公派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深造,通过开设“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引进人才,三年来共引进特聘教授和学科带头人8人、培养和引进博士100余人,1人入选“井冈学者”,4人获“井冈之星”培养计划资助。重点学科的学科梯队已基本形成并趋于合理,其中“轨道交通安全与环境”、“重大工程结构材料安全性”入选江西省优秀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建设有了新突破。学校先后取得了“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载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8年,又顺利通过了新增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的遴选,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为最终取得博士授权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几代交大人梦寐以求的心愿。
四、 厚积薄发,务实见功校园风光-九曲桥畔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大学。校址得天独厚,选在郁郁葱葱的南昌市北郊林场,成片的林地,随连绵起伏的山峦,西接梅岭余脉。四百亩孔目湖波光粼粼,水系向东连着滔滔赣江。又经过精心规划和几十年的养育,校园里处处莺歌燕舞,常年栖息的鸟类就有70余种。学校被授予“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所在的双港是人文荟萃之地。在清朝时期这里曾出现过曹秀先、裘曰修两位尚书,史称“五里两尚书”。2001年12月6日,在校园内发现明代墓葬,墓主人系明代宁靖王夫人吴氏。随葬的织锦花纹和衣裙款式非常罕见,这是继考古界20世纪60年代发掘京郊定陵之后几十年来最为完好的出土墓葬之一。
西山寒泉成就了华夏音乐鼻祖洪崖,青云谱荷塘养育出了写意画巨匠朱耷,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源源不断地走出一批批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生。学校担当起为国防事业培养人才的义务,在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创新国防生培养模式,校园风光-雪后拱桥学生养成了过硬的军政素质,受到中央军委和总政首长的充分肯定。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由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在内的一批高素质师资,保证了教学的品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现代化的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57万册,学生从中获得丰厚的滋养,练就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备的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科技活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谐交融。学校与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互派学生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学习空间;孔目湖讲坛常年不间断地邀请一流学者、专家前来讲学,学生在与高端校园风光-孔目湖的对话中真切地触摸到前沿的资讯及世界的脉搏。
多年以来,学校重视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本着“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扎实做好普法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特别是校园110治安防控体系在省内高校中探索出了一条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新路子,有效地维护了一方平安,学校因此连续七年被省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平安校园”。
按照 “高雅、厚重、和谐”的总体要求,学校的学生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学生在事务中心享受“一站式”服务。众多的社团拓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各类公益活动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在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学校的田径队是国内高校中少有的高水平运动队之一,竞技成绩在历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名列前茅。心理咨询中心在国内高校中率先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工作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一代新人的健康人格。
通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世纪英才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弘扬了主旋律。03年学校的学生工作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连续十二年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在全国物流大赛、机器人水球冠军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获得不俗的战绩。
从华东交通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因而生源充足,就业率历年来在江西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毕业的学生遍及各行各业,他们“吃得苦、下得去、用得上、稳得住”,在一线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的南昌,其文脉可谓源远流长。曾经令孔子感叹不可“以貌取人”的澹台灭明在此开坛讲学;百花洲畔,东湖书院600年历久不衰;“西江第一楼”上,雅士开诗文传阁之先……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所盛赞的那样:“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而今天的交大人秉承先人励精治学的传统,秉承数十年积淀的务实精神,正以宽广的胸襟,承接古今,融会东西,续写“日新其德、止于至善”的时代新篇章。
华东交通大学校歌——《奋进 华东交大》
英雄城北赣江畔,挺立我华东交大。前路坎坷何所惧,团结拼搏壮大。春风桃李遍天下 ,千秋传承佳话,代代弘扬创业志,奋进!向前进!华东交大!
师生携手齐奋发,荣耀我华东交大。情系山河创伟业,谱写如歌年华。走南闯北雄心在,笑看江山如画,千帆齐发向天涯,奋进!向前进!华东交大! |
|
张安哥简历
张安哥,教授,1951年11月生,浙江余姚人,汉族,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1978年至1981年在西南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1至今在华东交通大学工作。1989年取得副教授资格,96年取得教授资格。历任土木工程学系材料力学实验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室主任、副系主任、副教务处长、教务处长,1991年任副校长,1996年任校长,1999年任校长兼党委书记,2007年11月不再兼任校长职务。
1987年和1993年曾分别赴加拿大Montreal大学和美国Michigan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工程力学方面的科学研究。
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荣获“江西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火车头奖”、“优秀回国留学人员”等称号。
曾任江西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中国铁道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学会理事、江西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建筑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部级与横向等科学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著作、论文约四十多篇。
雷晓燕简历
雷晓燕,教授,1956年8月生,江西丰城人,汉族,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78-1984年在原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土木系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89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生学习,获博士学位。1991-1994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年美国Kentucky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高级会员,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科协常委,江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招标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及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总署首届“三个一百”自然科学类原创图书1部,主持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项目8项。
主要研究方向:①现代铁路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②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 |
|
图书馆:
华东交通大学图书馆面积为24170平方米,包括两个多功能报告厅,16个大小阅览室,普通阅览席位达2591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席位135个。截止到2008年12月,本馆收藏各类文献共有255.45万册,其中中文印刷型文献151.12万册,外文印刷型文献4.33万册,非印刷型文献100万册。订各类中外文期刊7803种:其中中文期刊5300种,外文期刊2503种。为了培养国防生和北区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新增了军事阅览室1个;北区图书借阅室2个和自习室3个。
近几年来,图书馆积极推进现代化办馆模式,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进程,引进了我校学科建设需要的数据库并加强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我馆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5个。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我馆与机械信息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科院西南信息中心等情报机构建立联系,展开学术论文原文索取服务。
教学实验条件:
学校一贯重视实验室建设,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本着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相继成立了各基础中心实验室、专业中心实验室、集中配置、集中管理。学校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增加了对实验室,特别是对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加强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使实验与教学得到更加紧密的结合。
体育设施 :
我校共有运动场馆面积13万多平方米。投入使用的有:田径场、足球场、体育馆、风雨操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游泳池等一大批先进体育设施。
实习基地:
学校坚持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环节,并且作为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让社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先后建立了120个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也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利用学校的产业群体,为产学研三结合培养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
华东交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有计算机机房6个(多媒体计算机490余台),不同规格的多媒体教学系统145套,语音教室900余座,为学校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
|
江西 | 体育学院 | CUBA训练基地 | 八一恒源训练基地 | bbs | 网站 | 论坛 | 高校论坛 | 学生会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学生会 | 交大理工 | 华东交大理工学院 | |
|
|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论坛 | 华东交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国际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世纪英才学校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学生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