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药材-半枝莲
易与半支莲(马齿苋科)混淆,请注意。
【植物原名】开头草
【植物别名】狭叶韩信草,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南京民间药草),牙刷草(江苏植药志),小韩信草,水韩信(广西药植图志),小耳挖草(南宁市药物志),溪边黄芩,金挖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浙江民间常用中药),耳挖草(广西中草药),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福建中草药),赶山鞭(成都常用中草药治疗手册),狭叶向天盏(福建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植物形态】本品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
【处方用名】半枝莲(洗净,晒干,切碎用)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开头草的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培植】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肥沃,疏松的沙质壤土较好。 2:种植:一种子繁殖:四川地区在9-10月播种,播前,整好土地,开1.3米深的沟,在沟上按行距30厘米,深4-6厘米开横沟,播副约10厘米,做到底平,土松。种子需要伴入混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使成种子灰,每亩用种子5-6两,播时,先在沟里施入人粪水,把种子灰均匀撒入即可。二分株繁殖:在夏季收获后,把老兜挖出,选生长好的,分成小兜,按行距30厘米,株距7-10厘米栽种,淋入畜粪水。三田间管理:种子繁殖的,当苗高一厘米时,浇一次清淡人畜粪水提苗。苗高3-4厘米时,要匀苗,补苗。每隔3-4厘米留苗一株,补苗要带土移载。匀苗后,中耕除草一次,并行追肥。分株繁殖的,在栽后发出新苗时中除,追肥一次,以后只须拔草松土,至九月收获后及11月各追肥一次过冬。
【采集】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弯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臭微弱,味微咸苦。产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 [成分]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
【药理】 [性味] 辛,平。 1:《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2:《南宁药物志》甘,平,无毒。 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药手册》微苦,凉。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鼻出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1:《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2:《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 3:《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鼻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5:广州部队《常用中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6: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 血虚者不宜,孕妇慎用。
【相关报道】 生姜绿茶半枝莲可防癌据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生姜、 绿茶 及中草药半枝莲(又称向天盏)等,有助于防治某些癌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用生姜的提取物在感染了人类结肠癌细胞的小鼠身上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在植入癌细胞15天之后,15只接受生姜治疗的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明显受到了抑制,只有4只小鼠体内还存在肿瘤,而未接受生姜治疗的小鼠中,存在肿瘤的小鼠有13只。研究人员将对其他类型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希望能发现生姜防治其他癌症的证据。 另一组来自位于内布达拉斯加州协和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半枝莲能够降低小鼠体内前列腺癌细胞的扩散速度。而来自亚利桑那州癌症防治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 绿茶 能够有效减少吸烟者患上肺癌的危险。 这家中心让一组吸烟者每天至少喝4杯 绿茶 或是 红茶 ,然后检测他们体内一种名为8—OHdG的化学物质的含量,这种物质是人体吸烟之后生成的,会损害人体DNA,从而导致癌症。研究发现,吸烟者喝 绿茶 后,体内的8—OHdG含量比不喝茶时减少了31%,同时,喝 红茶 者体内8—OHdG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但不如喝 绿茶 者显著。 |
|
半枝莲
(《江苏植药志》)
【异名】通经草、紫连草、并头草(《南京民间药草》),牙刷草(《江苏植药志》),小韩信草、水韩信(《广西药植图志》),小耳挖草(《南宁市药物志》),溪边黄芩、金挖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野夏枯草、方草儿、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耳挖草(《广西中草药》),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福建中草药》),赶山鞭(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狭叶向天盏(福建《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全草。
【植物形态】半枝莲,又名:狄叶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茎直立,四棱形,高15~5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披针形,长约7~32毫米,宽4~15毫米,基部截形或心脏形,先端钝形,边缘具疏锯齿;茎下部的叶有短柄,顶端的叶近于无柄。花轮有花2朵并生,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偏侧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上面及边缘有毛,背面无毛;花柄长1~15毫米,密被粘液性的短柔毛;花萼钟形,顶端2唇裂,在花萼管一边的背部常附有盾片;花冠浅蓝紫色,管状,顶端2唇裂,上唇盔状、3裂,两侧裂片齿形,中间裂片圆形,下唇肾形;雄蕊4,2强,不伸出;子房4裂,花柱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球形,横生,有弯曲的柄。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长于池沼边、田边或路旁潮湿处。分布江苏、广西、广东、四川、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台湾、河南等地。
【采集】开花时采收,去根,鲜用或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叶片多已脱落,为带有花穗的茎与枝,长15~25厘米,四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棕色,光滑,质柔软,折断面纤维状,中空;残留的叶片深黄绿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穗着生在枝端,黄绿色。臭微弱,味微咸苦。
产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甾体。
【药理作用】用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于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对上述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
【性味】辛,平。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辛微腥,性平,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辛微苦,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淋,赤痢,黄疸,咽喉疼痛,肺痈,疔疮,瘰疬,疮毒,癌肿,跌打刀伤,蛇咬伤。
①《南京民间药草》:"破血通经。"
②《广西药植图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伤,血痢。"
③《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治跌打,刀伤,疮疡。"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散血,行气,利水,通络,破瘀,止痛。内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疽,疔疮,无名肿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癌见到改善症状的效果;阑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血虚者不宜,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吐血、咯血:鲜狭叶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蜜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②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鲜狭叶韩信草一两,洗净,煎汤,调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③治热性血痢:小韩信草二两,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④治痢疾:鲜狭叶韩信草三至五两,捣烂绞汁服;或干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肝炎:鲜半枝莲五钱,红枣五个。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胃气痛:干狭叶韩信草一两,和猪肚或鸡一只(去头及脚尖,内脏),水、酒各半炖热,分二、三次服。(《泉州本草》)
⑦治咽喉肿痛:鲜狭叶韩信草八钱,鲜马鞭草八钱,食盐少许。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半枝莲、鹿茸草、一枝黄花各三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肺脓疡:半枝莲、鱼腥草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蛇头疔、淋巴腺炎:鲜狭叶韩信草-至二两,调食盐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⑾治淋巴结核:半枝莲二两,水煎服。或半枝莲、水龙骨各一两,加瘦猪肉适量,煮熟,吃肉和汤。
⑿治背痈:鲜半枝莲根捣烂外敷。要留出白头,一天敷二次。另取全草一两,水煎服,服四、五次即可排脓。排脓后,用根捣汁滴入孔内,并用纱布包扎,一天换二次。
⒀治癌症:半枝莲、蛇葡萄根各一两,藤梨根四两,水杨梅根二两,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五钱。水煎服。(⑾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⒁治跌打损伤:小韩信草捣烂,同酒糟煮热敷。(《广西药植图志》)
⒂治一切毒蛇咬伤:鲜狭叶韩信草,洗净捣烂,绞汁,调黄酒少许温服,渣敷患处。(《泉州本草》)
⒃治毒蛇咬伤:鲜半枝莲、观音草各-至二两,鲜半边莲、鲜一包针各四至八两。水煎服。另取上述鲜草洗净后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用于癌瘤
取半枝莲1两,水煎两次,上、下午分服,或代茶。据36例食管癌、肺癌患者的观察,用药后部分患者有近期症状的改善,但尚未见有根治疗效。另有用半枝莲、白英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肺癌,对改善症状亦有一定效果。 |
|
品名:
半枝莲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概述 :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蒋仪《药镜拾遗赋》记载"半支莲解蛇伤之仙草"。民间除治毒蛇咬伤外,尚用治肿瘤,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校正本草纲目》记载"此草开紫白色花,草紫红色,对结对叶,七八月采用"。所述形态与本种相近。民间草药中以半支莲或"半支"为名的品种甚多。《百草镜》载"各种半支有七十二种"。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收载有鼠牙半支、狗牙半支及虎牙半支等,系景天科景天属的几种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一部收载的半支莲即为本品。 |
|
【别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四方马兰,半枝莲,挖耳草,通经草,紫连草,小韩信草,小韩信,小耳挖草,金挖耳草,盒挖耳,耳挖草,溪边黄芩,野夏枯草,方儿草,半向花,半面花,偏头草,四方草,小号向天盏,虎咬红,再生草,赶山鞭,狭叶向天盏。
【商品名】半支莲,半枝莲。以植株完整、肥壮、色绿、无混土者为隹。
【处方名】半支莲,半枝莲,鲜半支莲。 |
|
| 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河南省确山县为现在主产区,近年来发展量较大。 |
|
| 多年生草本,株高30-40厘米。茎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茎方形、绿色。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卵圆形,边缘有波状钝齿,下部叶片较大,叶柄极短。花小,2朵对生,排列成偏侧的总状花序,顶生;花梗被黏性短毛;苞片叶状,向上渐变小,被毛。花萼钟状,外面有短柔毛,二唇形,上唇具盾片。花冠唇形,蓝紫色,外面密被柔毛;雄蕊4,二强;子房4裂,柱头完全着生在子房底部,顶端2裂。小坚果卵圆形,棕褐色。花期5-6月,果期6-8月。 |
|
多见于沟旁、田边及路旁潮湿处。过于干燥的土壤不利生长。
半枝莲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
|
用种子繁殖的,从第二年起,每年5、7.9月都可收割1次。分株繁殖的,当年9月收获1次,以后每年也可收割3次。收时用镰刀齐地割取全株,拣除杂草,捆成小把,晒干或阴干即可。
储藏养护:置干燥处。 |
|
| 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
|
| 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
|
性状鉴别:
全长15-40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四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或近无柄;叶片皱缩或卷摺,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有明显的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质脆易碎。花序生于枝端,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深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但商品中花冠常已脱落,留有匙形的下萼和具盔状盾形的上萼,内藏4个扁球形小坚果,浅棕色。全草质柔软,易折断。气微,味苦涩。
以色绿、味苦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制片:表皮细胞呈长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上表皮细胞较大,长55-93μm,宽14-40μm,下表皮细胞长25-48μm,宽11-25μm。非腺毛1-2个细胞组成,圆锥形,壁具疣状突起,基部细胞具放射状角质层纹理;近叶缘处非腺毛较大,由1-3个细胞组成,长48-141μm。腺鳞上表面较少,下表面较多,腺头圆球形、扁圆球形,由7-8个细胞组成,直径50-75μm,腺柄单细胞;腺毛存在于下表皮,由4个细胞组成的腺头,直径约28μm,腺柄单细胞。气孔存在于下表皮,直轴式。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0g,加80%乙醇50ml,置水浴上回流半小时,趁热滤过,滤液作以下试验:
(1)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及浓盐酸4滴,溶液渐呈绯红色。(检查黄酮类)
(2)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试液1-2滴,溶液呈墨绿色。(检查酚类)
(3)取以上剩下的滤液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盐酸5ml溶解,滤过。于三支试管中各加滤液约1ml,再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及钨酸试液各1-2滴,均产生沉淀。(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样品制备:本品粉末(20目)2g,加乙醚10ml,回流半小时,倾去乙醚,残渣加甲醇15ml,回流半小时后冷却,滤过,滤液供点样用。点样量10ml。吸附剂:硅胶H(黄岩荧光化学厂),加0.5%CMC铺板,110℃活化半小时。展开剂:甲苯-甲酸乙酯-甲酸(3:3:1)。展距12cm。于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斑点。 |
|
1、选地、整地
以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为好,翻耕,同时每亩施入农家肥2000千克作基肥,耕细整平,作成1.3米宽的畦。
2、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为主,也可用分株繁殖。(1)种子繁殖多直播,时间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条播或穴播。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4厘米左右;穴播者按穴距27厘米左右开穴。播种时,先将种子撒人混有畜粪水的草木灰里,拌成种子灰,再均匀地撒人沟内或穴内,覆一层细土或草木灰,厚度不得超过0.5厘米。播后在出苗前要绝对保持土壤湿润,播后约20天即可出苗。每亩用种子1.5-2千克。(2)分株繁殖春夏进行。将植株老根挖起,选健壮、无病虫害植株进行分株,每株有苗3-4根,按穴距27厘米左右穴栽,裁后浇水。
3、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直播的在苗高5-7厘米时按株距4-5厘米进行间苗,同时进行补苗,补苗应带土移栽,栽后浇水。(2)中耕除草出苗即行中耕除草,以后每次收割后都应及时进行。(3)追肥结合中耕除草,每次每亩追施2000千克人畜粪水。
4、病虫害防治
半枝莲在生长过程中,几乎无病害发生,花期易发生蚜虫和菜黑虫为害,前者可用乐果防治,后者可用50%的敌敌畏l000倍液喷雾防治。
5、留种技术5-6月,种子逐渐成熟时分批采收果枝,晒干或阴干,搓出种子,簸净茎秆、杂质,置布袋中,于干燥处贮藏。半枝莲连作田无需留种,一般可以连茬3-4年再更新1次根苗。 |
|
拼音名:Banzhilian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含量测定: 总黄酮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野黄芩苷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芩苷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以甲醇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335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精密量取野黄芩苷[含量测定]项下经索氏提取并稀释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方法,自"以甲醇为空白"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野黄芩苷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野黄芩苷(C21H18O12)计,不得少于1.50%。
野黄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醋酸(35:6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nm。理论板数按野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野黄芩苷对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芩苷8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无色,充去醚液,药渣挥去石油醚,加甲醇继续提取至无色,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蒸干,残渣用2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微孔滤膜(0.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野黄芩苷(C21H18O12)不得少于0.2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
|
半枝莲
拼音名:Banzhilian
英文名:HERBASCUTELLARIAEBARBAT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89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干燥全草。夏、秋二
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
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
形,长1.5~3cm,宽0.5~1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
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
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含量测定】总黄酮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野黄
芩苷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芩苷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别
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以甲醇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335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精密量取野黄芩苷[含量测定]项下经索氏提取并稀释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
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方法,自“以甲醇为空白”起,依法测
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野黄芩苷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野黄芩苷(C21H18O12)计,不得少于1.50%。
野黄芩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醋酸(35:
6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nm。理论板数按野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野黄芩苷对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
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芩苷8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测定水分(附录Ⅸ
H第一法)],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无色,充去醚液,药
渣挥去石油醚,加甲醇继续提取至无色,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
蒸干,残渣用2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
微孔滤膜(0.5μm)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野黄芩苷(C21H18O12)不得少于0.20%。【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瘀利尿。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
水肿,黄疸。
【用法与用量】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
|
名称:
半枝莲
汉语拼音:
Banzhilian
英文名: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基原: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长15-35cm,无毛或花轴上疏被毛。根纤细。茎丛生,较细,方柱形;表面暗紫色或棕绿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0.5-1cm;光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少数不明显的钝齿;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花单生于茎枝上部叶腋,花萼裂片钝或较圆;花冠二唇形,棕黄色或浅蓝紫色,长约1.2cm,被毛。果实扁球形,浅棕色。气微,味微苦。
含量测定:
总黄酮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林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野黄芩苷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芩苷0.2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4ml、0.8ml、1.2ml、1.6ml、2.0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以甲醇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335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精密量取野黄芩苷〔含量测定〕项下经索氏提取并稀释至100ml的甲醇溶液1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方法,自“以甲醇为空白”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野黄苓苷的重量(1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野黄芩苷(C21H18O12)计,不得少于1.50%。
野黄芩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醋酸(35:61: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5nm。理论板数按野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野黄芩苷对照品8mg,置10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野黄岑苷80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提取至无色,弃去醚液,药渣挥去石油醚,加甲醇继续提取至无色,转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精密量取25ml,蒸干,残渣用2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野黄芩苷(C21H18O12)不得少于0.20%。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肺、肝、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主治:
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扑伤痛,水肿,黄疸。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
置干燥处。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
|
| HERBA SCUTELLARIAE BARBATAE |
|
- : Barbated Skullcup Herb, Herba Scutellariae Darbatae, Barbed Skullcap Herb
|
|
| 半枝莲片 | 半枝莲饮 | 鼠牙半枝莲 | | 半枝莲免煎 | 半枝莲唇形 | 大花马齿苋半枝莲 | | 半枝莲(唇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