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産於陝西省西鄉縣。1988年由西鄉縣茶廠研製成功。以陝南名山午子山為主産地,海拔千米,鬆柏交錯,雲霧繚繞,遍地長有白皮鬆為其一絶,午子翠柏由此而得名。鮮葉采以肥壯的一芽一、二葉。經攤放、殺青、輕揉、拔條、促秀、烘焙、復火增香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形似翠柏,扁彎有緻,秀拔顯毫;香高味醇,湯清葉亮,滋味鮮爽。 |
|
是應中華大地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於1985年列入陝西省科技開發項目,在省茶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縣供銷社主管茶葉的專業科技人員承擔專項開發工作。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於1988年研製成功了這一新品緑茶。1989年農牧漁業部在西安召開全國名茶評比會議期間,經與會的茶學界的專傢、學者對該茶的製作技術與品質進行了審評,通過了省級鑒定。 |
|
午子翠柏的研製工藝,起步較高,吸取了省內秦巴霧毫等名茶的研製經驗,製茶原料選擇於午子山區的紫陽櫧葉種和西鄉的“大腳板”茶樹的鮮嫩芽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1.5~3.0cm,經輕度攤放萎凋,進行活性物質的有益轉化,再經殺青、清風、輕揉、毛火、拔條、焙幹等工序,精製而成。經中國茶學界一代宗師王澤農(安徽農業大學茶業係)教授評審認為:“該茶條索緊細,扁彎有緻,隱毫微露,色澤青翠,清香純和,湯色蔥緑,滋味醇厚雋永,葉底黃緑成朵……可在全國名茶行列中成為頗具希望的産品。”
午子翠柏內質所含有效成分,經有關部門化驗分析,證明已達到全國名茶水平:水浸物大於40%,粗纖維低於10%,灰分低於6.5%,粉末低於1%,含水在6%以下;衛生指標符合gbn144—89的標準要求。成品茶除氧包裝後,貯放在低於20%濕度的除濕茶葉倉庫內,可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茶葉品質不變。 |
|
午子翠柏,於1990年商業部在河南省信陽市召開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商業部優質名茶奬和全國名茶稱號。至1994年,西鄉茶園已發展到萬餘畝,年産名茶萬公斤以上。主要銷往省會西安和周邊省區,近年來已銷往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頗受廣大茗飲者的厚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