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千佛崖投诉电话临汾旅游投诉电话:0357-2015547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千佛崖在山西霍县南7.5公里郭庄村山腰。山峦尧耸峙,山花烂漫,摩崖造像隐现其间。始刻于唐代、宋、元时屡有造凿,直至明正德五年(1501年)始结束。本尊大佛高约8米,下部刻有唐贞观以及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长庆二年(822年)等题记。千手千眼观音像高约2米,为元代所造。其余小佛多为三躯一组(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单佛一龛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动,极富民间特色。 |
|
▇千佛崖位于四川广元市城北5公里的嘉陵江东岸,古栈道险阁——石柜阁就在崖南头,与皇泽寺隔江相望。千佛崖是四川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1961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据清咸丰帝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全崖造像以大云洞为中心,分南北两段。南段龛窟有:大佛洞、莲花洞、牟尼阁、千佛洞、睡佛龛、多宝佛龛、接引佛龛、供养人龛、神龙大佛、如意轮观音、单身佛窟等;北段龛窟有:三世佛龛、无忧花树窟、弥勒佛龛、三身佛龛、节行僧龛、菩提像窟、伎乐天人窟、地藏王龛、力士龛、卢舍那佛龛、十一面观音像、阿弥陀佛龛、飞天窟、清代藏佛洞等。 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现在广元市文物管理所修建完善了崖壁楼阁走道,有阶梯攀登,可通达各龛窟参观。
▇千佛崖
【千佛崖】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南京城东北栖霞山山崖之上。是江苏省唯一留存的南朝佛教石窟。南齐永明年间明僧绍之子在崖上首镌造无量寿佛和两侧的观音、大势两菩萨,其窟称"无量殿"。此后至明代,各朝代均有增添。现存大小佛龛294个,大小佛像515尊,俗称"千佛崖"。龛平面多作马蹄形,单室。造像组合三壁一佛、三壁三佛、单铺七身、五身、三身不等。题材多以阿弥陀佛、弥勒佛、千佛为主,还有释迦多宝、七佛等。1924年,寺僧以水泥涂附施彩,已失原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洗劫,保存完整者寥寥无几。最近个别佛像水泥剥落,可见石质部分仍保存较好,服饰衣纹清晰。其造像的雕刻风格圆润细致,秀美典雅,与北朝的云冈、龙门石窟遥相辉映,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 |
|
|
|
千佛崖组 | 夹江千佛崖 | 霍州千佛崖 | 千佛崖造像 | 临汾千佛崖 | 广元千佛崖 | 千佛崖风景区 | 柳埠千佛崖石刻 | 千佛崖石窟造像 | 千佛崖摩崖造像 | 平谷千佛崖风景区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 | 广元千佛崖摩崖造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