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星战 : 军事 : 香烟 > 十字军
目录
十字军(Crusade)
  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土耳其人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他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回教徒没什么好感,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回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朋号召了由基督教战士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回教徒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徵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回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此外另一个诱因,是有机会在海外攫取土地与财富,获利比起与家乡亲族或和邻近地区争夺要强上许多。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圣者和教派信徒的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横越到小亚细亚。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在此过程中,土耳其人只受到程度不高的侵乱。法兰克的重骑士和步兵并没有跟阿拉伯的轻骑兵和弓兵作战的经验,但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彻底胜利的战役。安提阿于1098年因内部变节被占领,耶路撒冷则在1099年因驻军虚弱不足以抵挡攻击而沦陷。基督教徒经常在胜利后不分年龄、信仰或性别对居民进行屠杀,名声因而大坏。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回教徒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雇请佣兵的方式掌控回教徒,不过,法兰克的文化和宗教却博得了该地区居民的好感。十字军从他们安全的城堡基地出发,向入侵的阿拉伯人作出攻击和拦截。百多年来敌我双方都是以典型的游击战作对抗。法兰克的骑士虽然强大但移动速度慢,而阿拉伯人尽管无法抵挡这些重骑兵的冲击,却能以轻骑加以包围,使其部队失去作战能力,好在沙漠里设伏来捕捉他们。虽然十字军建立的王国控制了沿岸地区,在补给和增援上不虞匮乏,但是定期的入侵和百姓的不满情绪,皆表明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失败。
  由具备作战能力的基督教僧侣所组成的战斗团旨在为圣地而战。圣殿骑士团和救伤团的骑士成员主要是法兰克人,条顿骑士团的成员是日耳曼人。虽然这些十字军凶猛而果决,但人数上却永远不足以维持地区的安稳。部份的十字军王国曾经存在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学会谈判、妥协,并且挑拨不同的阿拉伯族群自相残杀。然而一个伟大的阿拉伯领袖的出现,统一了各个回教的族群,这位领袖就是在1174年成为埃及和叙利亚苏丹的沙拉丁。1187年,他在沙漠中大败十字军并再次占领耶路撒冷。在另一个世纪里,由于仅仅取得一次罕有的短暂成功,欧洲人数度矢言重新控制圣地和耶路撒冷。多达八次以上的十字军东征,在遭到反击败阵之前,大多仅能取得沿岸地区以及内陆上的些许进展。第四次的十字军东征甚至没能抵达巴勒斯坦,反而在维尼斯总督的领导下洗掠君士坦丁堡,为拜占庭带来一次难以复元的无情打击。最恶劣的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是发动于1212年的儿童十字军,几千名欧洲儿童远渡至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却在那里被出卖作奴役。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回教徒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绵)、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蒙古十字军
  1256年,奉蒙古大可汗蒙哥(元宪宗)的命令,旭烈兀亲王率领总计十五万大军,从中国出发,对波斯和阿拉伯发起西争。这次战争不同于以往蒙古人的“赤裸裸”的世俗征战,而是以收复“圣城耶路撒冷”,并“归还给基督徒”为战争理由。因而被称为“蒙古十字军
  “蒙古十字军”军中除了来自中国的基督徒之外,来自基督教附属国的部队也有数万人,海屯亲率两万亚美尼亚铁甲骑兵打头阵。蒙古军中显要的基督徒还包括旭烈兀麾下的悍将怯的不花。旭烈兀本人虽然信奉萨满教,他的王妃脱古思可敦却是景教徒。脱古思可敦精明干练,蒙哥汗对她非常赏识,多次嘱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脱古思可敦对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每每旭烈兀大军宿营的时候,军中的基督教士们就支起帐篷教堂,摇响木铃,召唤教徒们前来祈祷。
  旭烈兀以基督教的名义征伐哈巴斯阿拉伯帝国,获得了来自东正教国家的大力支持,而西方教派的罗马教庭却反映冷淡。原因是基督教在一百多年前就东西分野,罗马天主教和拜占庭东正教水火不容,都认为对方是异端邪说。由于“蒙古十字军”中绝大多数战争都属于东方基督教派别,在罗马教庭眼中跟异教徒没有两样。罗马天主教拘泥于门户之见,终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利用旭烈兀西征收复巴勒斯坦的失地。
  如果仅仅是保持中立也罢,偏偏在是在旭烈兀主力班师回国(原因是蒙哥大汗在四川钩鱼城意外战死,旭烈兀要回国参加可汗大选。仅留下了不到两万留守部队)时,罗马的十字军竟然偷袭“蒙古十字军”,从引发了东西十字军之间的内讧(在穆斯林看来,这完全是内讧)而导致了蒙古十字军的失败。
  蒙古十字军留守主将怯的不花在力战之后,拒绝按蒙古人的传统“打不过就跑”,而是坚持战斗到最后,原因是他希望“殉道”。在战败被俘之后,怯的不花平静的对他的对手说:“你们以为是你们要了我的命,但在我看来,是上帝要了我的命。我虽然死去,仍不失为君主的忠臣,而你们马木路克,必不断的出到叛臣,取代自己的君主。”
  被怯的不花说中,不到一年,马木路克的君主就被自己的大将杀掉了。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教宗的准许下进行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但有一些东征是针对十字军东征地图天主教以外的其他基督教派,并非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历程
   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蒙城召开宗教会议。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发出号召:“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确定了参加东征者完全免罪。进而拉开了为期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 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比萨等城市在筹划十字军东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从近东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并同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贺易关系,对这些城市十分有利。为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几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 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于1095年11月26日在克莱蒙(法国)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上宣布的。约有10万人参加了这次东征。1097年,十字军由君士坦丁堡附近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人国都尼凯亚,1098年,又攻占埃德萨和安条克,建立起最初几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在东方建立的其他国家,均附属于耶路撒冷王国。城乡居民多次举行起义反抗奴役者。为控制十字军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侣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占领埃德萨,是这次东征的起因。德意志十字军最先出动,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军队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是因埃及苏丹撒拉丁军队于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战役中击溃耶路撒冷王国军队并占领耶路撒冷而引起的。这次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统率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军沿第二次东征路线从陆路穿越拜占庭前进。法、英两国十字军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西西里岛。各国十字军之间矛盾重重,此次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穿越整个小亚细亚,沿途伤亡惨重,腓特烈一世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水死亡,其军队亦随之瓦解。腓力占领阿卡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一定战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塞浦路斯王国,1192年又与撒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自推罗至雅法沿海的狭长地带仍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阿卡港实际上成为王国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与的黎波里合并的安条克公国则仍掌握在十字军手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是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的。十字军原定东征埃及,但后来改变计划进军拜占庭帝国,先后攻陷两座基督教城: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军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国的部分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是直到1261年才灭亡的拉丁帝国,它领有巴尔干半岛许多地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以及爱琴海和伊奥尼亚海上的一些岛屿。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威尼斯共和国作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国家垄断了同东方各国的贸易,并夺取拜占庭许多贸易和军事要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7—1221)是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对埃及进行的远征。十字军在埃及登陆后,攻占达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签订停战协定并撤离埃及。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进行。这次东征使基督徒于1229年一度夺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是法国国王圣路易九世统率下先后对埃及和突尼斯进行的两次东征,但均遭失败。
十字军东征简评
  十字军东征参战者社会成份十分复杂,因而所使用的武器装备也极不统一。甲胄骑土装备有长剑和用于刺杀的重矛(不用于投掷)。某些乘马或徒步的骑土除剑外,还装备有圆锤或战斧。农民和市民多数使用刀、斧和长矛。 十字军采用骑士军战术。通常采用一线队形作战,较少采用“楔形”纵深战斗队形。骑士配置在前,骑士侍从兵和步兵在后。战斗由骑土骑兵接战开始。战斗一开始,即分为小群和单兵进行决斗。骑士骑兵和步兵之间很少协同作战,对步兵的作用重视不够。战斗时也没有统一的指挥。十字军通常不远离兵营追击敌军。他们装备有攻城器材,使用攻城槌和装有轮子的活动攻城碉楼击破要塞城墙和城堡围墙。十字军在实施陆海联合远征或海上远征时,利用大型货船输送军队和武器。在陆海联合远征中,他们曾试图组织陆海军的协同作战,规定了远征的起点和时间及陆海军在敌国领土上会合的地点和时间。但十字军所有东征都缺乏充分准备。 与十字军作战的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的主要兵种是轻骑兵。他们装备有弓弩、马刀。其战斗素质和机动能力都优于笨重的骑士骑兵。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先用弓箭杀伤十字军,尔后将其包围,猛打猛冲,割裂敌军,加以歼灭,恩格斯写道:“……当西方的重装骑士将战场移到东方敌人的国土上时,便开始打败仗,在大多数场合都遭到覆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05页)。自然条件也有助于土耳其和阿拉伯军队,身披铁甲的骑兵人马经受不住灼日暴晒,往往中暑倒毙。 十字军东征促使西欧军队重装骑兵作用的下降和轻骑兵、步兵的复兴,使西方对东方民族的军事学术发生了兴趣,其结果是学会了制造燃烧剂(希腊纵火剂),后来又发明了火药与火器。同时,他们还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从而大大改善了航海的条件。在十字军东征过程中,桡桨战船队开始被帆船队所代替,这标志海军战略战术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十字军东征持续了将近二百年。东方击退西方封建主的猛烈攻势,继而转入对封建欧洲的进攻。土军占领巴尔干半岛,并开始向欧洲腹地推进。同时,十字军东征结束了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在地中海的统治地位。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为威尼斯共和国和热那亚共和国垄断,从而加速了意大利各北方许多城市的发展。总的来说,十字军东征使东方和西欧各国千百万人丧生,并造成巨大物质损失,大大破坏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
  尽管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和西欧各国生灵涂炭,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但它们对欧洲文明却有着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限于它为欧洲基督教各王国的内战找到了一个出口。十字军东征使得欧洲大陆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道路,使欧洲人认识到更为广阔的外部世界。老兵们看到了他们的乡村里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他们带回来的故事点燃了欧洲创造的火花。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在中世纪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后,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阿拉伯世界众多图书馆的接触为欧洲封闭的学者们开辟了全新的世界,他们逐渐看到那些用阿拉伯语保存了若干个世纪的丰厚的古希腊典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伴随着暴力的互动。从某种方面来说,十字军东征在传播知识层面的积极作用超过了它的负面影响。
  十字军东征还将欧洲的旅行者和商人同一个发展中的世界融合了起来。对中东奢侈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意味着欧洲必须拿出自己的物品来交换,由此促进了欧洲羊毛和纺织业的发展。十字军东征和中东拉丁王国的结束意味着获得亚洲贸易品的难度增加,但需求却并未因此而减少。一些历史学家推测,15世纪中东对欧洲商人的关闭加快了航海探险的步伐,并最终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至今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一个欧洲长期进攻的记忆。”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可能是全球最强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十字军所遗留下来的,除了基督徒与回教徒之间新的敌意与封建体系的恶化,同时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于很多领主陆续破产并在死后遗留土地给国王,造成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不少农奴成为十字军后不再回来。新的词汇随着东征后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面,例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和bazaar(市场)。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这些新鲜货品的需求,加速了贸易活动,意大利的商业城邦国家(尤其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发展。这种需求尚促进了自十四世纪开始的大发现时代。十字军所带回来的金银财宝并增加了地方上的货币供应,大力提升经济的成长。
圣殿骑士团
  圣殿骑士团是在十字军出现以后,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军事化的修道院组织,它成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圣殿与朝圣者、并攻击回教徒。
  历史上共有3个圣殿骑士团:
  1113年成立的圣约翰骑士团(Knights of St. John),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属下的一支军事修道院组织,因此它又称为“耶路撒冷骑士团”(Knights of Jerusalem)或“医院骑士团” (Knights Hospitalers),是十字军为保护有病患的朝圣者而设。所穿服饰与纹章是黑袍+白色十字,所以又叫“白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White Cross)。
  1118年成立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s),又称为“所罗门贫苦圣殿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成员须一生恪守“贞洁、贫穷、顺服”,所以又称为“基督的贫苦骑士团”(Poor Knights of Christ),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红色十字。红色十字乃代表殉道,所以又叫“红十字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Red Cross)。《达芬奇密码》书中所指的就是这个组织。
  1090年驻耶路撒冷的日耳曼族条顿人所设立的“圣玛利亚医院骑士团”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t. Mary of the Teutons in Jerusalem) 简称条顿骑士团 (Teutonic Knights)。所穿服饰与纹章是白袍与黑色十字。此后1095年,当时的教皇乌班二世发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誓要为重夺耶路撒冷圣墓堂而战,十字军于1099年凯旋。
  12世纪开始,宗教观光业是当时耶路撒冷最大的税收来源。1118年,300名朝圣者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遭回教徒杀害。之后一位来自法国香槟区的骑士,巴勇(Hugh de Payens)请求当时的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Baldwin II)成立宗教教团,保护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国王允准他的要求,巴勇联同约30名骑士组成了第一批的“基督的贫苦骑士团”团员,身份皆为武僧,主要职务乃维持朝圣道路安全。鲍德温二世把他们安置在王宫的侧厅,即圣殿区以前清真寺所在之处,所以骑士团又被称为“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骑士团”。
  初期的骑士都是真正的武士,恪守一生为上帝效力、对基督“贞洁、贫穷、顺服”的誓言,大家对在圣殿骑士战场上的英勇赞美有加,欧洲各地纷纷捐献,支持圣殿骑士团在各地区组织分会。之后骑士团因富有而变质,他们拥有庞大地产,是法国及英国贵族的银行家,他们变得骄横贪婪,也不再照顾朝圣道路安全。
  1306年,法皇菲力四世国库空虚,垂涎圣殿骑士团的丰厚资产。1307年10月13日,菲力四世下令逮捕全法国境内的圣殿骑士团成员,包括圣殿骑士团首领杰克·莫莱 (Jacques de Molay)。1310年5月12日,54名圣殿骑士团成员被菲力四世判处火刑。1314年3月18日,杰克·莫莱在巴黎遭处火刑。随着他的死,圣殿骑士团也宣告结束。
  医院骑士团
  医院骑士团全称是“耶路撒冷圣约翰医院骑士团”,又被称为圣约翰骑士团或善堂骑士团,是最为古老的军事修会,代表罗马教廷。医院修会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就成立了。约1070年,一些阿马尔菲商人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附近,建造了两座修道院和一个招待所,让朝圣者居住。招待所就是医院的前身。1099年,法国贵族Gerard和几名同伴占据了教堂附近的医院,用来照料伤患和朝圣者。1113年,教廷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修会,并赐予他们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特权,如无需缴纳什一税,无需接受任何政权的领导,只受教皇节制。医院骑士团的会规以圣奥古斯丁修会的会规为基础制定。骑士团的成员分为教士、骑士和士官,以及会友。骑士团由一位大团长(Grand Master)统治,并有教士会议和八位法官协助。其组织和圣殿骑士团十分相似。
  马耳他骑士团或马耳他主权军事教团的全名为耶路撒冷、罗德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 (拉丁语: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该组织初于1080年在耶路撒冷成立阿马尔菲医院,其目的是帮助及提供前往圣地朝圣的穷人与病人。在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占领耶路撒冷后便成为一天主教军事修士会。在之后陆续丧失天主教圣地的情形下移至罗得岛,但还是保持其主权独立地位,之后再迁往马耳他,该地当时是西班牙驻西西里岛总督的行政中心。纵使最后骑士团遭拿破仑逐出马耳他岛,但存活下来的团员依旧继续活动。在当时骑士团的女爵只是骑士的辅佐而已,而马耳他骑士团是整个圣传的承接者。
儿童十字军
  1212年,教皇和封建主宣传“无罪”儿童更能得到上帝保佑,儿童十字军可以创造奇迹。致使3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大多数是农民家孩子,年龄不超过12岁。在法国南部马塞集合以后,他们就挤在木船上渡海东征。一部分船遇到风暴沉没,一部分船到达埃及后,船上儿童全被船主卖为奴隶。在德国也有2万多名儿童参军。他们翻越了阿尔卑斯山。由于粮食匮乏饿死了一大半。剩下的几千人到达意大利后又被拐卖。“儿童十字军”使欧洲丧失了五六万天真无辜的孩子。
百科辞典
  十字军
  Crusades
    Shiziiun
  十字军(erusades)21一13世纪末,
  罗马教皇和西欧各国君主在收复宗教圣地耶
  路撒冷名义下远征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侵略
  军。因军服上缀有十字标记,故名。也泛指
  中世纪罗马教皇倡导组织或支持的旨在征伐
  非天主教势力、镇压“异端”的军队。十字
  军成员复杂,动机各异。西欧封建社会的内
  在矛盾,促成十字军运动兴起;东方政局动
  荡,拜占庭、塞尔柱帝国的没落与分裂,则
  使人侵者有机可乘。十字军以西欧封建骑士
  为主,披挂重装甲氰作战时多采用骑兵楔
  形队形。10%一1270年,西欧封建主先后八
  次组织十字军东征。1099年夏,十字军攻克
  耶路撒冷,依照西欧模式在东方占领区建立
  耶路撒冷王国、埃德萨伯国、的黎波里伯国
  和安条克公国等十字军国家,并先后组建圣
  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及条顿骑士团,以增
  强其军事力量。1144年,塞尔柱突厥人灭埃
  德萨伯国。1187年,埃及苏丹萨拉丁在海廷
  之战中击败十字军国家,解放耶路撒冷。
  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
  黔
  东征途中的十字军(画)
  帝国。此后,一卜字军运动渐趋衰落。1291
  年,埃及攻占十字军最后据点阿卡(在今巴
  勒斯坦北部),一卜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后
  来,罗马教皇为镇压“异端”,曾多次组织
  过十字军。(沈坚)
    
英文解释
  1. n.:  crusaders,  the Crusades,  crusader
相关词
宗教圣杯人物战争中东伊斯兰教百科大全英国
法国历史阿比尔派教徒欧洲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耶路撒冷巴基斯坦
台服魔兽世界Dota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
包含词
十字军甲十字军盾
十字军帽十字军级
十字军战士十字军东征
参加十字军十字军东侵
加入十字军核成十字军
冰封十字军闪耀十字军
闪光十字军银色十字军
银白十字军蔷薇十字军
血色十字军铁血十字军
天界十字军蒙古十字军
十字军骑士孩童十字军
十字军坦克神兽十字军
暗黑十字军儿童十字军
黑暗十字军十字军之弓
光明十字军十字军肩铠
十字军护腿十字军护手
十字军护甲十字军长弓
十字军臂甲神圣十字军
十字军广场十字军尸体
十字军披风十字军战靴
十字军颅骨十字军徽记
十字军铠甲十字军软甲
十字军护盾十字军圆盾
十字军腰带卷轴十字军
十字军头盔堕落十字军
十字军打击十字军之怒
十字军之锤十字军审判
十字军圣印十字军前哨
十字军裙甲圣殿十字军
十字军戒指十字军耳环
十字军项链十字军手套
十字军长靴十字军套装
十字军护肩十字军腿甲
十字军光环十字军之巅
十字军参加者大十字军试炼
十字军的召唤十字军式坦克
十字军大激战十字军铁手套
十字军礼拜堂十字军武器库
沉默的十字军十字军的庇护
大十字军之锤十字军软裙甲
十字军重裙甲十字军软手套
明十字军头盔十字军重手套
十字军软长靴十字军重长靴
十字军重头盔十字军的灵魂
血色十字军套装要塞十字军东征
魔法门之十字军血色十字军护手
血色十字军徽章血色十字军文件
血色十字军臂章血色十字军腕甲
大十字军的命令血色十字军钥匙
血色十字军腰带血色十字军衬肩
血色十字军护腿堕落十字军腰带
堕落十字军腿甲血色十字军战靴
血色十字军营地血色十字军教堂
血色十字军护胸血色十字军哨岗
大十字军的腰带大十字军的肩甲
大十字军的头盔强化十字军圣印
血色十字军链甲赎罪十字军之槌
大十字军的护腿血色十字军堡垒
十字军王朝崛起海角十字军战士
混沌十字军手套混沌十字军战靴
暗黑十字军铠甲暗黑十字军头盔
混沌十字军头盔混沌十字军腿甲
混沌十字军铠甲混沌十字军护肩
暗黑十字军手套光明十字军套装
暗黑十字军战靴暗黑十字军套装
暗黑十字军腿甲暗黑十字军护肩
血色十字军护躯仁慈十字军腿铠
皇家十字军长剑迷失十字军腰带
迷失十字军胸铠血色十字军战袍
血色十字军炮弹一堆十字军颅骨
十字军广场护肩十字军打击雕文
光明十字军铠甲光明十字军手套
光明十字军护肩光明十字军战靴
光明十字军腿甲十字军前进营地
光明十字军头盔附魔武器十字军
血色十字军岗哨无悔的十字军战士
恩底弥翁的十字军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第八次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之王朝崛起穿牛仔裤的十字军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血色十字军波刃剑
无悔的十字军战士Ⅱ第一次十字军中的隆巴第人
血色十字军的古往今昔CRUSADER十字军战士战斗机
阿比尔派教徒十字军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要塞:十字军东征F-8“十字军战士”(Crusader)
F-8“十字军战士”战机铁血十字军I&II
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
创世降临:宇宙十字军战锤40战争黎明-黑暗十字军
起源崛起:宇宙十字军狮心皇之十字军遗产
创世降临宇宙十字军血色十字军前方营地
血色十字军徽记之戒十字军的雕饰板甲护肩
十字军的板鳞甲头盔十字军的雕饰板甲护腿
十字军的板鳞甲护肩十字军的板鳞甲护手
十字军的板鳞甲护胸十字军的板鳞甲护腿
十字军的雕饰板甲护胸十字军的雕饰板甲头盔
十字军的雕饰板甲手套抗击十字军东侵之战
十字军广场邮箱钥匙血色十字军新兵长袍
公式附魔武器十字军血色十字军指挥官莫格莱尼
十字军战士”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系统美国“十字军战士”155毫米火炮系统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