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十二竜潭投訴電話廈門市旅遊投訴電話:0592-5318985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十二竜潭位於同安北山的石岩間。一股清泉自百米高的石崖上飛流而下,經過許多不同高度的石階和石穴,層層跌落而下,形成十二個清澈見底的水潭,故稱“十二竜潭”。在“瓶臺”仰望瀑布,其狀形似人參,故又名“人參瀑”。 |
|
十二竜潭位於同安北山的山岩間,雖說沒有雄偉壯大雷鳴的氣派,然而雅靜清幽、一股清泉從五百米高的石崖,層層跌落而下,經過不同高度的裂隙臺階和石穴、積成了十二個清可見底的水潭,故稱十二竜潭。
十二竜潭 ,由於瀑布落差不大,宛似一條銀色的珠串。在"瓶臺"仰望瀑布,其狀形似人參,故又名"人參瀑"。 潭的大小、形狀、深淺各異,但均清澈見底,純淨清透。以第五潭為最大,面徑3米餘,深約2米,站在第八、九潭間仰望缺口,瀑布上接雲天,下銜山岩,水似乎是從雲天中倒下來的,景色甚為壯美!
瀑布左側巨石上的“仙苑”二字,是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的真跡。兩旁山梁上蹲有許些神似虎、牛、羊、鸚鵡等怪石,還有神仙來此觀瀑留下的腳印和忘記擡走的仙人轎子。
“水天洞”旁,臨崖有一平坦的石磯,高出竜潭50米以上,直壁如削,磯頂面上刻有頌揚同安知縣到此祈雨的詩文。明嘉清四十年(1561年)春大旱,知縣譚維鼎,號瓶臺,率衆到此求雨,巧逢天公作美,香火剛點燃,甘霖即降。邑人刻“瓶臺霖雨”以紀念。清乾隆年間,知縣張荃又在其旁刻“膏澤下民”四字。
竜潭瀑布一路奔突,經竹壩,貫五顯,穿聖廟,入東溪,而後匯入大海,全長約20裏。六十年代,北山下修起水庫,承接竜潭水,並在庫旁建“華僑農場”,有1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華僑、華人到此安傢建業。站在竜潭山涯,放眼下望,水天一色,空蒙綽約,竹壩水庫宛如一面大平鏡,明晃晃地襯托着蔥翠的沃野,昭示未來的繁榮!
山下的“廣利廟”,又稱“北山王公宮”,也叫“忠惠尊王廟”,是五代閩國王審知兄弟兵變開閩的發祥地,廟門上至今還挂着“八閩人祖”和“開閩第一”的匾額。
1982年,廣利廟又經重修,並增建了山門、廣場,前來緬懷“八閩人祖”開疆惠民業績的遊人,絡繹不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