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北辛遗址联系方式地址: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
邮编:277000北辛遗址投诉电话枣庄市旅游投诉电话:0632-3350123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北辛遗址景区荣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辛遗址门票价格10元北辛遗址节庆活动黄牛尾煮鸡蛋
黄牛尾这种草药在端午节的清晨煮鸡蛋吃,可以用来治疗头晕和腰腿痛等百病。是鲁南地区的一直延续下来的民间偏方,延续至今已经成为该地区人们过端午节一项独特、不可缺少的民俗、民风。
北辛遗址开放时间8:00——17:00北辛遗址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春、夏、秋季。北辛遗址美食枣庄的地方风味也是不少的,如滕州大煎饼,讲究味正,不能发酸,饼又大又厚,每斤才称四个,方言称“碾拧”;还有山亭羊肉汤,以其独特的风味,被誉为“鲁南第一汤”。其特点是:汤白、味鲜、无膻味、肉质滑嫩;要说最好吃的得数台儿庄“张家狗肉”了,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制作精细讲究,选用十几种名贵作料,配以百年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鲜美可口,色味俱佳。
北辛遗址住宿目前枣庄市有涉外饭店17家,其中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4家,一星级酒店3家,住宿很方便!北辛遗址购物枣庄购物场所很多,除枣庄百货大楼、购物中心外的最佳购物地点是枣庄中天步行街,中天步行街建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居住为一体的高档步行街。在市中心最中心的黄金业圈内,与枣庄购物中心遥相呼应,步行街贯通后将与之形成一个汇聚人流的环行黄金商业圈,势将成为城市的“名片”。商业街内设:精品服饰、时尚服饰、鞋帽皮具箱包、休闲茶吧、咖啡吧、两旁为随意性消费、中央为目的性消费,更有效吸引双向人流,为中天步行街实现枣庄第一灯光夜市提供了保证,将来是枣庄最璀璨的一道风景线。
当地特产:“涛沟桥”大米峄县石榴北辛遗址玩法参观、学习、旅游、
北辛遗址位于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在196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1978年冬--1979年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
经科学方法鉴定,这片遗址距今约7300--8400年,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这一文化遗址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貌,因而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已在一九八二年间向世界公布并编入国家教科书。1992年,北辛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北辛时期也出现了萌芽。遗址中还发现了家猪型的头骨,刷新了我国的养猪史。
北辛遗址的发掘与“北辛文化”的命名,是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一次重要发现,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她将山东的始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
北辛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东南北辛村北首薛故河南岸,面积约5万平方米。该遗址在1964年全省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1978年冬--1979年春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大批陶器、石器等文物2000余件。经科学方法鉴定,这片遗址距今约7300--8400年,是我国在黄淮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由于这一文化遗址反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风貌,因而被国家命名为北辛文化,已在一九八二年间向世界公布并编入国家教科书。
北辛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已进入锄耕阶段。这时期发现的生产工具,一般以粉砂岩或花岗片麻岩制成,其中石斧最多,人们用它砍伐树木、开垦耕地。石铲也较多,它的平面有长方形、梯形、舌形、圆角形等多种,这种铲安柄后可以作翻土工具。此外,还发现有石磨盘、磨棒、石杵等。在一些窖底还发现粟粒,说明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
遗址中发现的文物,最能反映北辛文化特点的是陶器。陶器均为手制,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窄堆纹、蓖纹、划纹、压划纹等。窄堆纹以数条为一组,组成各种纹饰,颇有特色;蓖纹、划纹、压划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器形有鼎、釜、罐、钵、碗、盆、壶、支座等,都是这一遗址典型性的器物。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数量较少,有敲砸器、盘状器和斧、铲、刀等,制作虽较简单,但器形相当规整,已经定形。磨制石器有铲、刀、镰、磨盘、磨饼、磨棒、凿、匕首等。其中铲的残片居多,在千件以上,呈长方形、长梯形、舌形等几种,器形较大,通体磨光,制作比较精制,有使用痕迹。磨盘呈三角形的为多,矮足的磨盘甚为罕见。用石磨盘加工粮食,解放前的独龙族还在使用,它的形制与北辛遗址发现的相似,骨、角、牙器有镞、鱼镖、鹿角锄、凿、匕、梭形器、针、锥、笄等,都颇具特色。 北辛遗址的堆积层厚达1.5米以上,反映了当时的居民在这里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他们以石铲、鹿角锄等工具翻松土地,从事农业生产。这时期的原始农业,已经进入锄耕阶段,出土的生产工具和在一些窖穴底部发现的粟类颗粒,充分说明了农业生产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定居生产得以巩固的重要保障。此外,家畜饲养、狩猎、捕鱼等采集经济也比较发达。手工业生产有了萌芽,出土的骨针、纺轮、陶器上的席纹等,说明以野生纤维和动物毛绒为原料的纺织、缝纫、编织已经出现。制陶处在较原始阶段,器类较简单,手制痕迹比较明显,但却发现了使用单彩的“红顶碗”,为其后东方原始文化中出现的彩陶追溯到了渊源。北辛遗址的发现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是我国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1980年,被枣庄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桥镇政府于1992年3月在遗址处建起“北辛文化”遗址纪念碑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