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山西 >呂梁 >方山縣 > 北武當山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北武當山聯繫方式地址:山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境內北武當山投訴電話呂梁旅遊投訴電話:0358-3366108
  山西省旅遊投訴電話:0351-732501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北武當山景區榮譽國傢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交通圖北武當山玩法登山、拜佛、觀光、休閑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竜王山,位於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南距離石市32公裏,東北離太原216公裏。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公裏。它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係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位於山西省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公裏。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集“雄、奇、險、秀”於一體。也是我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
  北武當山原是“五裏北土路五裏沙,五裏石階往上爬”。現公路已開通,乘車可達萬神廟,上山石階有1455級,山體由整體花崗岩組成,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浸蝕,造成今日之岩石裸露,主峰突起,巍峨挺拔,四周幾乎都是懸崖峭壁,如神工鬼斧削劈,其自然景觀奇峻秀麗。
  北武當山尤為可觀的是那些千姿百態的奇鬆和栩栩如生的怪石。滿山遍野蒼翠蔥蘢的古鬆,有的高大參天,有的低矮匍地;有的探身危崖,有的置身峭壁;有的同根而生,有的枝杈相偎;有的壯如武夫,有的嬌小玲瓏……姿態奇妙,如仙人指路鬆、擎天探海鬆、鴛鴦鬆、給遊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受。更讓遊人驚嘆不已的是那些天然雕飾而成形態逼真的怪石,如古猿望日、石豬受難、九竜出洞、石象守山、石羊朝聖、石龜下蛋、石虎……,最令人稱奇的是“龜蛇鬥智”,“蛇石”虎視耽耽,“龜石”尾臨懸崖,萬斤重石,峭立崖畔,一不經意,便搖搖欲墜。
  北武當山一年四季,美景紛呈。遊人在不同季節來遊覽觀賞,情趣各異。春季,芳草茵茵,桃紅柳緑,蓬蓬勃勃,相映成趣;夏季,百花爭豔,萬品吐馨,奼紫嫣紅,香氣撲鼻;秋季,楓葉火紅,沙棘金黃,疏密相同,紅黃相映;鼕季,草木凋零,惟鬆林蒼緑,若白雪初霽,萬樹銀裝,分外妖嬈。
  “仙音階”是北武當山的一奇。遊人踏上石階,就會發出“嘟兒、嘟兒”的古樂之聲,其奧秘至今尚未揭開。玄天大殿前的“石香爐”,實為天下第一奇觀。像這樣巨大而又與山體連在一起的石香爐,可謂世界之最。
  北武當在唐代以前就已成為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峰頂建有玄天大殿,內有真武銅象,每逢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廟會期,屆時香煙繚繞,遊人云集。
  北武當山有金頂玄天廟、玄天牌坊、南天門、千級天梯、水火峰、仙橋、靈官廟、萬神廟、千仞壁、喬鬆恨、捨身崖、太和宮、威鎮北天牌坊等一大批景點。存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先後有許德珩、啓功、周而復、方毅、臧剋傢、溥傑、吳冠中等名人學者題詞作畫,篆記作文,著名書法傢舒同先生曾為北武當山專門題寫了“神州勝景”四個大字,更添武當風采。
  北武當山主峰四周幾乎都是陡壁懸崖,衹有一條人造“天梯”可攀。來到山腳下,過五裏黃土、五裏沙路,便是1400餘級就山鑿築的石階,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石階一綫疊置,從下仰視,宛如“天梯”。遊人攀登,每一步都可聽到悠揚頓挫的“石音”,形成獨特的“石樂”絶景。沿着石階,奇鬆異石、廟宇石刻,掩沒在蔥鬱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間點綴,相映成趣。主要的山石景觀有:古猿望日、石豬受難、九竜出洞、石象守山、天壺傾露、石羊朝聖、石龜下蛋、石虎、石蛤蟆、龜蛇鬥智等。最令人稱奇的是“龜蛇鬥智”奇觀,相傳神龜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鬥,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戰,神龜節節敗退,青蛇步步緊逼。其時,恰逢真武大帝返宮,見狀,輕輕用手指一點,龜蛇便動彈不得,從此永久停留在這裏,成千古一絶——“蛇石”虎視眈眈,“龜石”尾臨懸崖,萬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經風一吹,便搖搖欲墜,令人心懸,所以又稱風動石,為我國罕見的景觀之一。主要的奇鬆景觀有:鴛鴦鬆、迎客鬆、托天鬆、母子鬆等。最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擎天探海鬆”,其鬆立於石階半道,樹身技分兩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頂登南天門石階,旁邊陡崖上刻有“喬鬆”二字,據載為清代道光年間永寧州牧王繼賢手跡。現存喬松樹樁直徑近一米,可以想見其昔日雄姿。主要的懸崖峭壁有:千仞壁、捨身崖、鷹嘴崖等。還有呈垂直分佈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隨季節變化,給北武當山披上了“春粉、夏豔、秋紅、鼕白”的盛裝。登臨武當之巔,一覽衆山,但見遠山蒼茫,近日含黛,鬆風撲面,白雲飄逸;衹聞鬆濤陣陣,山泉潺潺,鳥語唧唧,似琴弦輕撥;夏秋之季,如晴空萬裏,金頂之下,叢林景觀相間,似七彩織錦;白雲遠處,群山連綿,猶如萬竜翻騰,極為壯觀。
  北武當山不僅自然風光絶妙,而且淵源悠久。據對現存的《永寧州志》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至於唐之前何時而建,尚待稽考。以後隨着歲月嬗遞,多數廟觀都經過多次毀壞和修葺。其中僅明萬歷年間,就曾進行過兩次大修,當時汾州府慶成王尤敬真武祖師,不惜花費巨金將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階,並將早已圮毀的玄天大殿修復一新,竜王山遂改稱北武當山,一時鼎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玄天大殿被毀。雍正二、三年(1724——1725),在山頭建無梁磚窯一眼(即正殿)。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事修葺,兩年內山上玄天廟、老母殿、竜王廟、靈宮廟和山下太和宮相繼落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頂南天門修整一新,並在大門上刻了“武當山”三字。以後清鹹豐至光緒年間,又數次修葺。由此可見,北武當山的道教廟現建築群,是經歷了長達一千餘年風雨變化遺存下來的,儘管現有建築多係明清或近代遺物,但其表現了古老的歷史淵源。其主要建築有:對萬神廟、靈宮廟、山神土地廟、二竜廟、喬鬆室、三官廟、火神廟、竜王廟、黑虎廟、玄天大殿和太和宮等。1984年5月,方山縣人民政府為開發武當勝景,保護文物古跡,着手開發建設。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確定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公佈為國傢第三批風景名勝區。近年來,上級有關單位多次撥款,社會各界紛紛募捐,北武當山的製高點和道教活動的中心玄天大殿已修葺一新,檐牙高琢,鐵瓦覆頂,新鑄真武銅像威嚴端坐。此外,對萬神廟等廟宇與石階進行了維修,重塑神像,並新開闢了一條循環小路,入山口新建了一石牌坊。目前北武當山建築群已初具規模。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開放以來,先後有許德珩、啓功、周而復、方毅、臧剋傢、溥傑、馮其庸、王朝聞、吳冠中等名人學者,題詞作畫,纂述作文,留下千古佳作,更添武當風采。
  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為北武當山古廟會期。其時,玄天殿前,香煙繚繞,風景區內,遊人如雲。據史載,唐朝時就“朝山進香者年復一年,久盛不衰”。近年來,隨着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建設,遊人更是絡繹不絶。
呂梁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竜王山,位於山西省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南距離石市32公裏,東北離太原 216公裏。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72峰、36崖、24澗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總面積約80平方公裏。它集“雄、奇、險、秀”於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第一名山”之稱,係我國北方道教聖地之一。
  北武當山小金頂建玄天真武廟,並有壁畫、石刻多處。
  北武當山海拔1437米,景區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慄子、蘋果、柿子、核桃及橡、槐、漆等樹木遍布山野。山中還有種類繁多的中草藥材,如何首烏、當歸、荊芥、薄荷、山參、紅花、枸杞等。
  傳說,此處為真武大帝二次修煉羽化脫身之處。因此深受道傢敬爺。真武大帝修煉成仙後,來到了北武當。恰逢此處有怪蟒作惡,當地百姓如入火炕。真武大帝立即斬殺怪蟒。兩年後,怪蟒復又作怪而且功力大增。真武大帝便二次羽化,終成正果,殺絶怪蟒。現有捨身崖記錄了當年發生的故事。
  國傢風景名勝區
  北武當山主峰四周幾乎都是陡壁懸崖,衹有一條人造“天梯”可攀。來到山腳下,過五裏黃土、五裏沙路,便是1400餘級就山鑿築的石階,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石階一綫疊置,從下仰視,宛如“天梯”。遊人攀登,每一步都可聽到悠揚頓挫的“石音”,形成獨特的“石樂”絶景 。沿着石階 ,奇鬆異石、廟宇石刻,掩沒在蔥鬱的山林植被之中,相間點綴,相映成趣。主要的山石景觀有:古猿望日、石豬受難、九竜出洞、石象守山、天壺傾露、石羊朝聖、石龜下蛋、石虎、石蛤蟆、龜蛇鬥智等。最令人稱奇的是“龜蛇鬥智”奇觀,相傳神龜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鬥,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麈戰,神龜節節敗退,青蛇步步緊逼。其時,恰逢真武大帝返宮,見狀,輕輕用手指一點,龜蛇便動彈不得,從此永久停留在這裏,成千古一絶——“蛇石”虎視眈眈,“龜石”尾臨懸崖,萬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經風一吹,便搖搖欲墜,令人心懸,所以又稱風動石,為我國罕見的景觀之一。主要的奇鬆景觀有:鴛鴦鬆、迎客鬆、托天鬆、母子鬆等。最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擎天探海鬆”,其鬆立於石階半道,樹身技分兩杈,一直刺青天,一枝瞰群峰。近金頂登南天門石階,旁邊陡崖上刻有“喬鬆”二字,據載為清代道光年間永寧州牧王繼賢手跡。現存喬松樹樁直徑近一米,可以想見其昔日雄姿。主要的懸崖峭壁有:千仞壁、捨身崖、鷹嘴崖等。還有呈垂直分佈的植被,其色彩和花期隨季節變化,給北武當山披上了“春粉、夏豔、秋紅、鼕白”的盛裝。登臨武當之巔,一覽衆山,但見遠山蒼茫,近日含黛,鬆風撲面,白雲飄逸;衹聞鬆濤陣陣,山泉潺潺,鳥語唧唧,似琴弦輕撥;夏秋之季,如晴空萬裏,金頂之下,叢林景觀相間,似七彩織錦;白雲遠處,群山連綿,猶如萬竜翻騰,極為壯觀。
  北武當山不僅自然風光絶妙,而且淵源悠久。據對現存的《永寧州志》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至於唐之前何時而建,尚待稽考。以後隨着歲月嬗遞,多數廟觀都經過多次毀壞和修葺。其中僅明萬歷年間,就曾進行過兩次大修,當時汾州府慶成王尤敬真武祖師,不惜花費巨金將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階,並將早已圮毀的玄天大殿修復一新,竜王山遂改稱北武當山,一時鼎盛。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五月四日,玄天大殿被毀。雍正二、三年(1724——1725),在山頭建無梁磚窯一眼(即正殿)。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事修葺,兩年內山上玄天廟、老母殿、竜王廟、靈宮廟和山下太和宮相繼落成。道光二十八年(1849),金頂南天門修整一新,並在大門上刻了“武當山”三字。以後清鹹豐至光緒年間,又數次修葺。由此可見,北武當山的道教廟現建築群,是經歷了長達一千餘年風雨變化遺存下來的,儘管現有建築多係明清或近代遺物,但其表現了古老的歷史淵源。其主要建築有:對萬神廟、靈宮廟、山神土地廟、二竜廟、喬鬆室、三官廟、火神廟、竜王廟、黑虎廟、玄天大殿和太和宮等。1984年 5月,方山縣人民政府為開發武當勝景,保護文物古跡,着手開發建設。1990年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務局確定為全省唯一的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公佈為國傢第三批風景名勝區。近年來,上級有關單位多次撥款,社會各界紛紛募捐,北武當山的製高點和道教活動的中心玄天大殿已修葺一新,檐牙高琢,鐵瓦覆頂,新鑄真武銅像威嚴端坐。此外,對萬神廟等廟宇與石階進行了維修,重塑神像,並新開闢了一條循環小路,入山口新建了一石牌坊。目前北武當山建築群已初具規模。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開放以來,先後有許德珩、啓功、周而復、方毅、臧剋傢、溥傑、馮其庸、王朝聞、吳冠中等名人學者,題詞作畫,纂述作文,留下千古佳作,更添武當風采。
  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初三,為北武當山古廟會期。其時,玄天殿前,香煙繚繞,風景區內,遊人如雲。據史載,唐朝時就“朝山進香者年復一年,久盛不衰”。近年來,隨着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建設,遊人更是絡繹不絶。
  北武當山道觀現有道人十多個,觀內存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當代文人學者登臨此山,無不題詞作畫;香客遊人遊歷此山,無不流連忘返。
  歷史文化
   北武當山 據現存碑刻資料講,此山早在唐宋時已有道教活動。山名本作竜王山。明萬歷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一通名為《竜王山新建玄天上帝宮記》的碑刻中,稱此山為“北方之偉觀也。中一峰孤峻,上有玄帝廟一楹,肇創始末無所稽”。玄帝廟應該就是真武廟,而所謂“肇創始末無所稽”,則說明北武當山的真武廟同樣有可能始創於明成祖永樂年間。萬歷二十五年這次所謂“新建玄天上帝宮”,事實上是把原來的玄天廟擴建為更大規模的宮闕形式。為什麽要擴建?此碑刻中說:“成祖文皇帝武當山建宮崇報事宜,益信玄帝為北極正神。”而北武當山“自開闢以來,儼然幾立一旦英爽之氣,明演而照,不假募化而樂施者萬萬,無待勸誘而趨事者源源”。講到當時山上建造宮廟的形勢,碑刻中又形容說:“葺造觀者羅列星布,皆鴻材鉅植,金碧輝煌,雖不能與南頂方軌交跡,即規模壯麗、制度宏敞亦足以妥神靈,而聳其瞻矣,噫噫豈偶然哉!”這裏真正值得我們註意的是,撰此碑者不但將當時北武當山建玄天宮的事同樣直接和明成祖篤信“玄帝為北極正神”的事情聯繫了起來,而且湖北武當山稱作為“南頂”。我們還在清雍十二年(公元1734年)版《山西通志·山川捲》中,發現當時西北一帶的百姓已普遍又把北武當山叫作“北頂”。原來,無論是湖北的武當山,還是山西的北武當山,其主峰均被稱曰為“金頂”。所以,“南頂”和“北頂”就成為明清之際人們對南北兩處武當山最簡明的俗稱。現在,北武當山上仍然保留的明清兩代存的“北武當”石坊和“玄天”石坊,以及山下曹傢溝舊有格局基本完整並經過清乾隆年間重修的太和宮(俗稱真武行宮),這些不但可以作為我們考察北武當山歷史的實物坐標,而且可以證實,山西的北武當山與湖北武山一樣,無疑同樣都是名符其實的道教歷史名山。
  山西的北武當山不但史出有名,而且自然景緻極有特色。我國著名國畫傢吳冠中先生曾經兩次登上北武當山,他認為北武當山上的花崗岩小聖石與奇鬆,無論其自然造型或是天然的分佈章法,都應該屬於黃山一族。我國當代的旅遊地學理論傢北師大教授盧雲亭先生則認為北武當山兼有泰山之雄、黃山之奇、華山之險以及峨嵋之秀和青城山之幽。北武當山金頂正南對面有一山峰,峰頂天然生成兩塊巨石。西邊一塊蠕蠕似動形狀酷似一頭巨龜,東邊一塊隱身昂首頗像一條長蛇。每當山頭雲海浮動之際,這一對天然、龜蛇”更顯得活竜活現,逼真生動。凡來北武當山旅遊的人們都對着它們長 目,嘖嘖稱奇,這無疑正應了道教中“天之北方七星形似龜蛇,亦即玄武”的典故。許多專傢以為,北武當山上的“龜蛇石”應該堪稱為我國近千處名山自然肖形石中的一流珍品。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看到北武當山上的“龜蛇石”的這座山峰命名為“水火峰”,這就更符合道教教義且有文化色彩了。
  交通綫路
  距太原約120公裏,可從太原乘坐忻州——方山的長途汽車,到方山後轉乘到達景區的汽車即可。
  門票(旺季15元,淡季50元)
  最佳旅遊季節
  北武當山氣候屬於內陸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8.7℃左右,無霜期為135天。所以每年5-10月間為最佳旅遊季節。
邢臺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位於河北省邢臺沙河市西部山區,主峰海拔1437.3米,俗稱“老爺山”,距市區60公裏,是河北省重點風景名勝區。
  邢臺·北武當山 該山氣勢雄偉,植被繁茂。有太行山中罕見的三萬畝公林,植被覆蓋率達70%。山頂有真武大帝廟,相傳為道教護法大神真武大帝當年修行悟道之福地。另外還有菩薩殿、碧霞殿、藥王殿等。古廟經歷年修繕,大體可觀。整座建築規模雖不甚大,但因高踞於三面絶壁之峰巔,故頗有威風凜凜、勢壓群峰之感。此外,據《道藏》和當地民間傳說,當年真武曾在沙河北武當山出傢修道,得到正果後輾轉到湖北等地傳經布道,這個過程便是民間傳說“修道於北方,布道於南方”的起因。之後於明代,道傢真人張三豐也曾尋着真武的仙跡,莅臨北武當山講經傳道。據傳說,張三豐當年收徒傳道的地方就在沙河市北武當山腳下大欠村南的一塊地方,後人將此地命名為“道莊”。關於該山,當地有許多民間傳說,如老爺修行的故事、老爺與小西天奶奶的故事等,至今流行很廣。目前,仍留有很多與這些傳說有關的遺跡,如拴馬樁、磨針溝、捨身崖、車轍印等。
  為了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事業。2001年11月重新修建了“南岩宮”。該宮占地面積5畝,建築設計規模宏偉,造型古樸典雅,香火十分旺盛。
  另外北武當山景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很好。野生動物很多。有刺蝟、獾、鬆鼠、狐、狼、野豬、穿山甲、喜鵲、山雞、斑鳩、貓頭鷹、布𠔌鳥、黃鸝、山雀、畫眉等數十種禽獸。中草藥分佈也十分廣泛,象當歸、黨參、何道烏、柴鬍等,遍地皆是。
  景區內的土特産品有:蘋果、梨、桃、杏、山楂、柿子、李子、檳子、核桃、板慄、黑棗等40多個品種。柿餅、核桃、板慄不僅在全國享有盛名,而且已經銷售到國外市場。
  乘車路綫:從沙河市區乘車西行到大欠站下車南行即到北武當山景區。
相關詞
峪口網吧山西方山
包含詞
北武當山道觀湖北武當山金殿
湖北武當山道教學院北武當山八仙觀茶葉總場
國傢測繪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啓用北武當山等第三批24座著名山峰高程新數據的公告國傢測繪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啓用北武當山等第三批24座著名山峰高程新數據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