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中國 >江蘇 >鎮江 > 北固山
顯示地圖
目錄
《北固山 North-solid Mountain》
詩人: 蔡肇 Cai Zhao

  一徑杉鬆駐晚煙,漸看臺影入雲間。
  江拖縞帶縈危堞,地註青蠃出遠山。
  當日英雄無復見,此時簫鼓有誰閒。
  我來應被藤蘿笑,塵滿衣冠盍厚顔。
《北固山 North-solid Mountain》
詩人: 張靈受 Zhang Lingshou

  鐵甕城頭數塞鴻,淮山依約翠煙中。
  傷心狠石千年在,極日迷樓百尺空。
  浮玉春酣江帶緑,扶桑日漲海門紅。
  南朝流下無窮浪,長與漁人櫂短蓬。
běi ɡù shān běi ɡù shān
  在江蘇省鎮江市區東北江濱。有南、中、北三峰,主峰北峰海拔525米,三面臨長江,形勢險固,故稱北固”。有京口第一山”之稱。名勝古跡多與三國故事有關,有甘露寺、多景樓、祭江亭(凌雲亭)、溜馬澗等。為鎮江遊覽勝地。
No. 4
北固山
北固山
  北固山聯繫方式地址:江蘇省鎮江市東吳路3號
  郵編:212000
  聯繫電話:0511-8812169
  北固山投訴電話鎮江市旅遊投訴電話:0511-5237555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北固山景區榮譽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固山門票價格32元。小孩1.2m以下免票
  北固山節慶活動每年12月31日-次年1月1日金山寺除夕撞鐘活動、3月20日-4月20日茅山香期廟會、4月中旬鎮江梅櫻節、4月寶華山玉蘭賞花節、9月26日-10月26日焦山桂花節、10月金秋美食節、10月鎮江“瘞鶴銘”書法藝術節、9月-10月金山文化旅遊節北固山開放時間6:00-19:00北固山最佳旅遊時間四季皆宜北固山周邊中心城市及車程從上海至此(253)公裏
  從杭州至此(236)公裏
  從南京至此(289)公裏北固山交通火車站乘4路車直達。北固山玩法登山、懷古、拜佛、觀光、寫生
  座落在長江之濱的北固山,可說是一座“三國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滿了英雄豪氣的山。因為有孫劉聯姻的故事,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即景抒情,壯懷激烈,留下多少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孫劉聯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後峰的頂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說。《三國演義》第54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赤壁大戰後,劉備藉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嚮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為人質,以討還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京劇,“竜鳳呈祥”唱的就是這段故事。
  北固山位於市區東側江邊,高五十三米,是京口三山名勝之一,形勢險要,風景秀麗,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在古代北固山更為遊人所樂道,故有“京口第一山”之稱。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一千四百年前,粱朝粱武帝登臨北固山,贊其形勝,改固為顧,更名為北顧山。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後峰三部分組成。後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於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中外聞名的甘露寺即建於峰頂。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甘露寺內的亭臺樓閣裝扮得十分華麗,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永王東巡歌》的詩中寫道: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雲水間;
  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既描繪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風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勢險要,是我國歷代的軍事重地。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上江滾滾流,年少萬兜,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公元1205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絶唱。
  提起北固人,人們就會聯想起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山上大多古跡確實與孫劉聯盟的史實有關。北固山的南面就是三國時孫權所建的鐵甕城的城墻,其形勢是“控楚負吳,襟山帶江,”雄壯險要,因此三國故事就成為歷史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山吟詩作賦的主要素材。歷代不少詩人騷客喜愛在這裏聚會遊賞,蘇東坡、沉括、米芾、陸遊、辛棄疾等留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詩詠。
  北固山在近代和現代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竜埂是太平天國新城遺址。北固山之東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國民黨槍殺革命志士的刑場。現在前峰上建有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還有烈士事跡陳列館,成為緬懷先烈、進行愛國革命傳統教育的場所。
  北固山形勝曾為陳毅元帥所贊嘆,當年他登上多景樓,說:“江山如畫,這就是長江萬裏圖捲!”
  北固山遊覽路綫
  清暉亭——鐵塔——“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南徐淨域”題額——古甘露禪寺——溜馬澗——狠石——多景樓——凌雲亭——太史慈墓——試劍石
  鐵塔
  鐵塔是北固山的主要文物,位於清暉亭旁,北寧元豐元年(1078)建成,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原為九級,明萬歷年間海嘯,毀去上部七層,重修時改為七級,清代光緒年間又遭雷擊,毀去上部五層。解放前鐵塔殘破不堪,解放後地方政府十分重視修復鐵塔,將殘存的明代復製品的第四、第五兩級加疊上去。整修時,在塔基下挖掘出一大批文物,內有金棺、銀槨、捨利子,以及李德裕親自書寫的題記石刻等。從文物中獲悉,該塔為唐朝寶歷元年(825)曾三次任潤州刺史的唐朝宰相李德裕創建,乾符年間毀,鐵塔是在宋元豐年間石塔的舊址上建成的。
  鐵塔又名衛公塔。宋時北固山一次大火,山上山下的寺宇都化為烏有,唯獨山下的寶塔和米芾的住宅海嶽庵幸存下來。在米芾所寫的《潤州甘露寺》中曾留下“神護衛公塔,天留米老庵”的風趣詩句。
  鐵塔的結構為平面八角形。下有塔基(即蓮座),每層有四門,有腰檐,每層都鑄有精緻的佛像和飛天像,姿態生動。巨大的蓮座上鑄有優美的雲水紋和竜戲珠紋。第二層塔身四面門的方向及門兩旁的菩薩浮雕與第一層相同,東南面鑄有“國界安寧”、“法輪常轉”兩行北魏體字,東北面排列着九行題名。正東面已破裂。鐵塔不僅藝術價值很高,而且表現了我國古代冶鐵工人的精湛鑄造技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是一塊長方形條石,字跡雄秀,氣魄很大,現橫嵌在北固山甘露寺的坡墻壁上。相傳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後來粱武帝遊北固山時,看到江山景色非常壯觀,興致勃勃地揮毫寫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後遺失。到了宋代,著名收畫傢吳琚把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1665年),由鎮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把它嵌在廊壁上。
  “南徐淨域”題額
  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左,建都於建業。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政府為此僑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到了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後南徐便一直成為鎮江的別名。
  “天下第一江山”廊壁對面的券門有一副對聯:
  地窄天寬江山雄楚越,
  漚浮浪捲棟宇自孫吳。
  此聯是清末鎮江名書畫傢蘇澗寬用篆書書寫,既表達了北固山的雄秀氣勢,又點出了甘露寺建造年代,其橫披則為“南徐淨域”,可謂言簡意深,寄托無限。
  古甘露禪寺
  北固山後峰上的甘露寺,傳說是三國劉備結婚的大殿,始建於東吳初期,寺額是張飛的親筆。到唐朝時李德裕布施宅地,擴建甘露寺。後甘露寺又幾經興廢。甘露寺原建於山下,宋祥符年間(1010)和尚祖宣(是國舅)因寺宇倒塌,由郡守轉奏朝廷,欲移建山上。真宗特下詔書,令轉運史陳堯將寺移建山上,並賜良田四千畝。移建之殿規模宏大,亭臺櫛比,殿宇輝煌,極為壯觀。元符末年毀於火,不久重建。建炎年間又毀於兵,紹興年間再重建。現在的甘露寺是清光緒年間(1890),由鎮江觀察黃祖絡等籌款修建的。
  甘露寺規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這與《三國演義》中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有關。孫權與西蜀劉備結盟,共禦北方強敵曹操。但是吳、蜀都想壓取鄂西長江邊的重鎮江——荊州。孫權和周瑜定下了一條美人計,即藉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佯邀劉備到京口招親之機,意欲就此扣留劉備,逼他交出荊州。孫權的美人計被蜀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識破,就將計就計,促使孫權的母親吳國太到甘露寺相親,吳國太一見到劉備“兩耳垂戶,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極為滿意,於是孫劉聯姻的事便弄假成真了。京劇《劉備招親》、《甘露寺》等傳統劇目一直很受歡迎。古今往來,到鎮江的遊客,都喜歡到此一遊,尋訪當年劉備招親的遺跡。
  溜馬澗
  位於北固山後峰西北側的溜馬澗,相傳是孫劉二人私下較量,暗卜成敗、一道賽馬的地方。劉備來東吳招親,一日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衹見江風浩蕩,白浪掀天,波峰上有一隻小船,舟人駕馭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乘馬,信有之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革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後人稱他們跑馬的地方為“溜馬澗”,又名“駐馬坡”、“走馬澗”。明崇禎十二年(1639),太守程峋將溜馬澗略加修整,命人砌了一條簡易的磚路。第二年夜朗(今雲南)人朱雲熙曾書“溜馬澗”三字,刻於臨江石壁上,至今猶存。清光緒年間,長白穆剋登布書篆字“古走馬澗”四字,刻石,為山上圓門橫額。現立於後峰西北麓,還可看清“兩壁夾峙,中通一綫,直達山巔”的地勢。
  狠石
  狠石又名石羊,在多景樓西側,狀如伏羊,大小與真羊差不多,沒有頭。石羊的左側腹上刻有“狠石”二字。相傳孫權曾坐其上與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赤壁之戰之計。
  宋元符間(1098-1100),狠石因火毀剝不見,和尚曾以假石羊代之。到了明正德十四年(1519),郡守滕謐在北固山下演武場的角落裏找到了狠石,為其立碑建亭,並撰文為記。後來亭廢碑移,狠石被棄田中。明丹徒令龐時雍又發現狠石,上報郡守,重新建亭立碑,也寫了一篇記,並在亭上挂了一塊“武侯遺石”的匾額。而現在的狠石,則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本市碌碡巷(今緑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的。狠石真是歷盡滄桑啊!
  多景樓
  在甘露寺北後,北臨大江的一座畫粱飛檐樓閣,這便是多景樓,它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長江中下遊三座名樓。
  多景樓創建於唐代,樓名取自於唐朝宰相李德裕《臨江亭》中“多景懸窗牖”的詩意。多景樓為兩層建築,回廊四通,面面皆景。多景樓又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稱。因宋大書畫傢米策作《多景樓》詩中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句,米芾還手書這七個字作為樓的匾額,現仍在多景樓底層門上。
  多景樓還有不少別名,相傳三國時劉備甘露寺招親,吳國太曾在此相親,又稱相婿樓。孫權的妹妹孫尚香出嫁前在此梳妝,故又名梳妝樓。
  而今多景樓修葺一新,裝潢古雅華麗,登樓賞景,使人流連忘返。
No. 5
  北固山風景區
  北固山坐落在鎮江市區北面長江邊上,名北固山。高約58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後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後峰,是風景最佳處。雄居山巔的甘露寺建於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遊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綫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已闢為鎮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改為國畫館;後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
  後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於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
  北固山圖片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係唐衛公李德裕於寶歷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衛公塔。原為石塔,後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後經海嘯、雷擊、戰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現經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係明代所鑄。現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緻,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山坡的墻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鎸“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鎸有“南徐淨域”題額。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裏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竜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於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於山上。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築,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禦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現在寺後留有劉備、孫權同坐過的“狠石”,其狀如無角伏羊:寺西有一條磚砌坡路,傳為孫、劉並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後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嶽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遊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雲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後,曾在此遙祭,而後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係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於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江旅遊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歷史北固
  坐落在長江之濱的北固山,可說是一座“三國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滿了英雄豪氣的山。因為有孫劉聯姻的故事,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即景抒情,壯懷激烈,留下多少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公元1205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絶唱。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上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孫劉聯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後峰的頂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赤壁大戰後,劉備藉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嚮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為人質,以討還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京劇--“竜鳳呈祥”唱的就是這段故事。
  甘露寺招親,弄假成真,劉備得了便宜賣乖,孫權是啞巴吃黃連,二人心照不宣。這一天,二人同遊,劉備見水池中有一塊巨石,便拔出配劍,仰天默禱:“我若能返回荊州,成王霸之業,劍下石裂,若死於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石頭應聲開裂。孫權在旁明知故問。“玄德為何劍劈此石?”劉備自然口是心非。孫權也拔出寶劍,嚮另一塊石頭劈去,劍落石開,孫權這一劍問卜的是什麽,劉備明知故不問。兩人相視,仰天長笑,逐留下了這兩塊裂開的石頭,後人叫它們“試劍石”。
  多景樓西側有一石,形狀似羊非羊,腹部鎸有“狠石”二字,據說赤壁之戰前夕,劉備來京口,孫權陪他巡覽鐵甕城,在後峰的狠石旁,他們遠眺江北,定下了聯合抗曹之盟。晚唐詩人羅隱有《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云:“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汗鼎未安聊把盞,楚了雖美肯同心?”這可證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孫劉聯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廣為流傳了。
  這條兩面山崖夾峙,中通一綫的小徑,叫溜馬澗。相傳,一日孫權與劉備在甘露寺中飲酒,江風浩蕩,劉備見江面上的一隻小船,在波濤中行駛自如,不禁贊嘆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騎,信有之也。”孫權聞言不悅,對劉備說道“誰言南人不善騎”言罷,命左右牽馬,孫權離座,飛身上馬,沿溜馬澗嚮山下馳騁而去,劉備見狀,也不甘落後,飛身打馬朝孫權追去,這條岩間小道,因孫劉賽馬逞強的故事而得名“溜馬澗”。
  北固山後峰絶高處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傳劉備西徵入川後,孫權詭稱母病,騙得孫尚香回吳,一日,孫夫人聞劉備兵敗,死於軍中,悲痛不已,望西遙哭,投江殉情,後人為紀念孫夫人,亦稱北固亭為“祭江亭”。
  東吳大將太史慈葬在此處
  詩韻北固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緑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近義詞
北固山社區
相關詞
旅遊
包含詞
登北固山次北固山
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旅遊北固山社區
登北固山亭北固山前峰
北固山中峰北固山後峰
猛攻北固山北固山關驛
北固山公園離筵北固山
北固山看大江登北固山望海
北固山邊波浪過北固山下舊居
雨餘北固山圍座人從北固山邊去
北固山望揚州懷古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恆順北固山香醋王恆順北固山型香醋
恆順北固山薑汁醋鎮江市北固山風景區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二北固山九日陪潤州邵使君登北固山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徑鬆成陰悵然懷古…和依本韻紀夢遊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上)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徑鬆成陰悵然懷古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喜徑鬆成陰悵然懷古和依本韻
紀夢遊甘露寺寺在京口北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