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中國的高等師範大學。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創建於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49年改現名。設有教育、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外語等係和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學院,另建有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交流北京中心。 |
|
北京師範大學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她開創了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先河。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師範大學,1931年和1952年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一百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師範學堂及其後的師大師生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啓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鐘敬文、啓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名師先後在這裏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形成了以對祖國未來和民族命運的高度責任感為核心的“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培養了20餘萬優秀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書寫了光輝篇章。
現有本科專業55個,2002年成為教育部首批6所擁有本科專業自主設置權限的重點高校之一,有15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8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碩士、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碩士、博士點數在全國高校居於前列。有16個國傢重點學科、6個北京市重點學科。
現有2個“國傢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5個“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2年經教育部、國傢計劃委員會批準在我校建設“國傢生命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批準我校為“國傢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秘書處設於我校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我校還是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有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2個與有關單位共建的國傢重點實驗室,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中心(研究院、網上合作中心),5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北京市文科研究基地。先後獲準建設北京市大學科技園、國傢大學科技園。2003年,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科技園區建設工程”,順利通過教育部、科技部聯合組織的評估驗收。2003年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正式啓動,8個重點學科項目、4個公共服務體係項目和1個隊伍建設項目的建設工作正在順利建設中。2004年,啓動國傢“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重點建設6個科技創新平臺和4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以及“哲學社會科學數字信息資源與管理中心”、“高性能大容量計算中心”兩個基地/平臺條件支撐項目。
北京師範大學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以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通識教育、教師教育體製與培養範式改革、新型學習制度探索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建設,正在進一步拓展和深化。根據學校戰略轉型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1999年開始創新教師教育的“4+2”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為最終將教師養成與專業教育相剝離,實現學士後的教師教育即教師教育學院化轉型,培養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素質研究型教師積纍了經驗。試辦“勵耘實驗班”,進行跨學科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在部分院係實行按院係或專業大類寬口徑招生的改革,實施寬口徑、厚基礎的通纔教育。改革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推進彈性學習制度,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係。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積極探索部分專業研究生培養學製改革試點,加大支持研究生參加科學研究的力度,研究生業務素質和研究能力不斷提高。在歷屆全國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奬和全國高校優秀教材奬評比中,我校獲奬數量位於前列。2001年獲全國普通高校教育教學成果奬國傢一等奬2項、二等奬8項,北京市級一等奬24項、二等奬19項。2004年我校有19項教學研究成果通過了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奬的評審,26項教學成果獲得了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奬的評審,2005年5月,有9項教學成果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傢教學成果二等奬的評審,其中有2項推薦國傢一級教學成果奬。我校現有4門國傢精品課程,7門北京市精品課程。“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項目31項,另有15本教材榮獲“北京市精品教材”。1名教師獲得“國傢級教學名師奬”,3名教師獲得“北京市教學名師奬”。在1999年—2005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中,我校有11篇論文入選,入選數目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北師大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之一。“九五”以來,我校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縱嚮科研項目639項,其中,國傢級項目136項,省部級項目503項。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經費迅速增長,名列全國高校前列。1998年—2003年我校被cssci收錄的論文共4469篇,人均績效在全國高校中居於領先地位。“九五”以來共獲省部級以上各類成果奬勵250餘項,其中,由白壽彝教授主編的22捲本宏篇巨著《中國通史》,被譽為20世紀中國史學的壓軸之作,受到江澤民同志及其他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贊揚。該書還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特等奬、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特等奬、第四屆吳玉章奬特等奬,都是唯一的特等奬。趙光賢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辯》、陶大鏞教授的專著《世界經濟新格局研究》、顧明遠教授主編的《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等許多成果分別榮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奬、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等。
北京師範大學的自然科學研究已經成為國傢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論與模糊數學研究、理論物理與係統科學研究、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生命科學尤其是生態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小文院士創建了“李-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奠定了國際二嚮性反射研究中幾何光學學派的基礎;鄭光美教授主持的“中國特産瀕危雉類生態生物學及馴養繁殖研究”榮獲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李洪興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實現了四級倒立擺實物控製,在自適應模糊控製理論和實驗研究兩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獲得2003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奬。2002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和國傢海洋局的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渤海海冰作為淡水資源的可行性研究”項目已通過教育部鑒定。該項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係統地完成海冰資源量估算和海冰脫????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現有專任教師13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4%。兩院院士19人(雙聘院士1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國傢批準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7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5人,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3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59人。教授468人,副教授522人。近年來,學校通過實施“優秀人才引進計劃”、“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人才資源共享計劃”等舉措,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師隊伍。
北京師範大學通過承擔科研項目、參與國傢和地方重大建設任務等途徑,進一步密切與社會的聯繫,在技術推廣應用和合作教育方面,先後與中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共建、合作辦學與合作開發研究。學校發揮沙漠化防治、景觀生態、環境工程和水土保持等學科優勢,聯合在京的有關單位,開發和集成可行有效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術,為首都生態環境優化及緑色奧運做貢獻。根據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重點共建協議,我校與北京市共同建設的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以及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作為我校與北京市開展更進一步合作的平臺,以促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積極參與北京的文化與教育事業。我校還發揮基礎教育資源和學科優勢及其輻射、示範作用,為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服務。與珠海市、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等省區開展教育科技合作,與西北師範大學、新疆師範大學、西藏大學、新疆塔城師範學院開展對口支援,並於2003年被評為全國對口支援西部地區先進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積極的國際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學校已與3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百餘所大學、國際組織和企業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在合作辦學方面,已先後與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教育機構聯合舉辦了多個學歷和非學歷教育項目。學校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目前有來自5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2000餘人,留學生規模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鼓勵本校師生與國外同行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領域,北京師範大學與國際教育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項目,每年派出教師和學生600餘人次赴國外及港澳臺地區進行交流活動。同時,積極引進國外智力資源,加強交流合作,每年主辦、協辦國際會議20餘次;近年來,邀請來校講學、訪問的外國及港澳臺專傢學者年均近200人次;並先後授予或聘請來訪的諾貝爾奬獲得者、著名專傢、知名人士等111位海外人士為我校名譽博士、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稱號。 |
|
北京師範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北師大,英文縮寫:BNU)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範大學。
百餘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啓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鐘敬文、啓功、鬍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裏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京師範大學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題寫校名並指示,“北京師範大學應當進一步發展,培養更多的合格師資;教育行政部門要為師大提供有利條件,使師大在各方面為全國高等師範院校起示範作用。” 1977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與教育部負責同志談話中指出:“師範大學要辦好,……不辦好師範教育,教師就沒有來源。”1992年9月9日,江澤民同志視察北京師範大學,並題寫“吸收和藉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譜寫中國教育的新篇章”。在建校一百周年慶祝大會上,江澤民同志代表黨和國傢高度評價了北師大百年來為我國社會與教育的發展所做的巨大貢獻,提出了教育創新的重要思想。2005年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元宵節聯歡晚會上,鬍錦濤總書記專門嚮鐘秉林校長詢問北師大的發展情況。2006年5月4日,溫傢寶總理與我校學子共度五四青年節。2007年7月23日,溫傢寶總理在我校落實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有關情況的報告上做了長篇重要批示:“教育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強指導,大力支持,努力把這項改革搞好。”2007年9月9日,溫傢寶總理再次來我校與師生親切座談,並就教育改革和師範生培養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為師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七五”、“八五”期間,北京師範大學被確定為國傢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九五”期間,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點共建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將北京師範大學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傢“985工程”建設計劃。
北京師範大學占地面積738779平方米,建築面積52.00萬平方米,全日製在校生19500餘人,其中本科生8529人,研究生8999人,長期留學生2015人、網絡與繼續教育各類學生20000餘人,現有教職工3000餘人,其中教師總數2198人,教學科研係列師資1607人。現設24個學院、2個係、20個研究院(所、中心),並在廣東省珠海市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有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及與香港浸會大學合作共建有聯合國際學院(UIC)。目前館藏文獻達357萬册,中外文數據庫近190個。年到位科研經費由2000年的6288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2.54億元。人均科研績效在全國高校中居於領先地位。
2002年,北京師範大學成為首批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6所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5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6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00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另有包括教育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和法律碩士等9個專業學位授權學科。碩士、博士點數在全國高校居於前列。有5個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傢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傢重點(培育)學科;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9個二級重點學科。在2002—2004年教育部對全國高校一級學科進行的評估排名中,北京師範大學有13個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十名,歷年來,在十二大學科門類中,教育學、歷史學位居第一,文學位居前三,理學、經濟學、哲學、管理學等在國內都居於領先地位。北師大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1個門類,形成了文、理、工、管等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學科佈局。2007年,有5個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傢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傢重點(培育)學科;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9個二級重點學科。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佈局。根據教育部學位中心2009年公佈的一級學科排名結果,北京師範大學15個一級學科進入全國前十名,其中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位居第一。
北京師範大學根據戰略轉型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教師教育的“4+X”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為構建多樣化教師培養體係,培養高素質教師積纍了經驗。舉辦“勵耘實驗班”,進行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行按院係或專業大類寬口徑招生的改革,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設立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加強科研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京師杯”學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在歷屆高等教育國傢級教學成果奬和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評選中,北京師範大學獲奬數均居前列。在全國各類學科競賽、科技競賽中,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15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入選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擁有國傢重點實驗室4個(其中聯合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現有國傢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傢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學校同時擁有國傢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傢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勢突出。“十五”以來,共獲省部級以上項目949項,其中國傢級項目187項;獲得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6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獲準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二。CSSCI收錄期刊中論文數近13000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的26項一等奬中,我校獲得3項,居全國高校第2位。根據2007年中國科學評價中心公佈的評估結果,北京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競爭力位居全國高校第3位。
北京師範大學是國傢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以來,承擔國傢重大重點項目906項。發表SCI論文5960篇、SSCI論文776篇,獲得國傢省部級科研奬勵總數252項。2008年,我校教師主持的“流域生態係統健康的水資源保障技術”項目獲得國傢科技進步奬二等奬。
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通過實施“優秀人才引進計劃”、“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人才資源共享計劃”等,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其中兩院院士8人、長江學者20人、國傢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9人、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人才92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和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群體3個、國傢教學名師奬獲得者5人、國傢級教學團隊3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78%,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
北京師範大學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與3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研究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及加拿大等國傢的20多所大學有交換留學生項目的合作。近年來,每年有400多名境外學者來校講學或從事研究,近千人次教師赴境外參加國際會議和合作研究。2007年,國傢啓動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生項目,學校每年選派100餘名在讀博士生到國外一流院校、專業,師從一流導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學校先後授予或聘請諾貝爾奬獲得者、著名專傢等百餘位海外人士為北京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與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教育機構聯合舉辦學歷和非學歷教育項目。分別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美國俄剋拉荷馬州立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加拿大謝布剋大學和道森大學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對外漢語教學走在全國高校前列。長期留學生來自67個國傢和地區,其中57%攻讀學位,留學生規模居全國高校前列。 |
|
1.北京總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號 (郵政編碼:100875)
2.珠海分校地址:珠海市唐傢灣金鳳路18號 (郵政編碼:519085) |
|
1.校徽:北師大校徽標志物為“木鐸”。“鐸”出現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古代用以木為舌的木鐸宣佈政令,後來木鐸就成了教師的指謂。《論語》記載:“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後人將此說法擴展,稱老師為執掌木鐸的人,“木鐸”是以一直作為北師大的校徽標志物。“木鐸金聲一百年”,2002年9月8日,北京師範大學迎來百年華誕。
2.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此為北京師範大學及珠海分校校訓。乃師大啓功先生所擬。啓功先生曾如是說:“所學足為後輩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範!學習校訓,理解如此”。
北師大校訓不但緊扣“師範”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作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證關係。八個字,生動地、帶有詩意地道出師範院校辦學的深刻理念,使這一校訓亦具備了大師級的品格氣度和人文精神。可以說“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八個字,就是啓功先生從老校長等老一輩優秀教育工作者身上總結、提煉出來的。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薪火相傳,接過老一輩交過來的接力棒,永遠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嚴格要求自己、激勵自己,永遠讓北師大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永遠讓“木鐸長鳴,千秋萬代”! |
|
北京師範大學的前身是 1902 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她開創了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先河。 1908 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 1912 年改名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23 年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師範大學, 1931 年和 1952 年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併。一百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師範學堂及其後的師大師生在 “ 五 ·四 ” 、 “ 一二 · 九 ” 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啓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黃現璠、侯外廬、範文瀾、鐘敬文、啓功、白壽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名師先後在這裏弘文勵教。百餘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培養了 20 餘萬優秀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為中華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形成了以對祖國未來和民族命運的高度責任感為核心的 “ 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 ” 的優良傳統和 “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 的校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現代教育史上書寫了光輝篇章。
19世紀末,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簽定屈辱的《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有識之士痛感時局之危急,急起救亡圖存,開辦新學培養人才,是措施之一。
1898年,清政府製定《京師大學堂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分普通學與專門學兩類,同時設師範齋和編譯局等部門。以後歷經“戊戌政變”、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占北京等變故,京師大學堂屢遭摧殘,以致停辦。1901年,清政府重建京師大學堂,先設速成科,下分“仕學館”和“師範館”。師範館首先招生,於次年12月17日開學,校址設在景山東馬神廟。1904年,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
1908年5月,京師大學堂優級師範科改名為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校址遷往廠甸五城學堂。這是我國高等師範學校獨立設校的開始。
1912年5月,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1920年北京高師開辦教育研究科,招收高師和專門學校的畢業生及大學三年級優秀學生,開我國高等學校通過考試招收研究生之先河。1923年,又續辦國文、英語、史地三部的研究科。至此,北京高師已經成為學科門類較齊全,不僅能培養師範與中等學校師資及教育行政人員,而且能夠培養各科專門學術人員的高等師範學校。
1923年,北京高師經教育部正式批準改為師範大學。始建於1908年的北京女高師亦於1925年改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在國內其他高等師範學校都相繼並入或改為普通大學的時候,北京高師和女高師先後改為師範大學,對我國高等師範教育體係的獨立存在具有深遠影響。
1931年7月,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合併,定名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下設教育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及研究院。
1937年7月,盧溝橋事件發生,日本侵略軍占領北平,北平師範大學遷往西安,與國立北平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組成西安臨時大學。
1938年春,西安臨時大學遷至漢中,改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北平師大改為西北聯大教育學院。同年8月,西北聯合大學教育學院改為師範學院,並於次年改稱國立西北師範學院。
1940年,西北師院奉命遷往甘肅省蘭州市。為減少損失和解决新校址房屋不足,從1941年起,老生在城固逐年畢業,新生在蘭州招收。至1944年,西北師範學院(即現在的西北師範大學)全部搬遷蘭州。
1946年春,學校師生陸續遷回北平,部分教師留在西北,充任西北大學、西北師範學院教師,支持了西北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同年11月遷回北平的學校開學。
1949年2月,北平解放。9月,北平改稱北京,學校也相應改為北京師範大學。
50年代初,全國高校進行院係調整,市體育專科學校、中國大學理學院、燕京大學教育係、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研究室和教育專修班以及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師範大學,著名歷史學家陳垣任校長。師大的規模有了較大發展,教師增至340餘人,在校生達2300餘人;校捨增加近一倍,原和平門外新華街舊址稱南校,定阜大街輔仁大學校址稱北校,並在海澱區北太平莊建新校捨,占地82萬平方米。
1966年後,師大經歷了10年文革動亂的浩劫。在十分睏難的情況下,北京師大廣大師生員工忠於職守,堅持科學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卓越成績。
1976年10月,黨和人民一舉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師生歡呼教育和科學的又一個春天到來。通過撥亂反正,學校的教學、科研、思想工作和後勤工作逐漸走上正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明確提出了要把我校辦成全國第一流、國際上有影響、高水平的師範大學的奮鬥目標,並為此製定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均有很大發展。
奪回被“四人幫”耽誤的十年時間,瞄準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水平,北京師大先後增加了理論物理、固體物理、電化教學、計算機科學、非平衡態等專業和無綫電電子學、心理學等係。北京師範大學已由“文革”前的12個係、18個專業、1個研究所,發展為19個學院、6個係、52個本科專業、127個碩士點、70個博士點和14個研究院/所/中心的教學、科研均衡發展的多學科的師範大學,有16個國傢重點學科,14個一級學科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16個博士後流動站。教職工人數由“文革”前的2100人增加到近3000人,兩院院士14人(雙聘院士6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决定實施首都新世紀重點建設工程,北京師範大學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一道被列入北京市重點支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四所院校,寫入黨代會决議。到2004年,在校學生人數由過去的不足5000人增加到16000餘人,其中本科生8000餘人,研究生6000餘人,長、短期留學生2000餘人。 |
|
1.現任校領導
☆黨委領導
黨委書記:劉川生
黨委副書記:唐偉 王炳林 田輝
黨委常委:劉川生 鐘秉林 董奇 史培軍 唐偉 王炳林 陳光巨 韓震 樊秀萍 田輝 許燕
☆行政領導
校長: 鐘秉林
常務副校長:董奇 史培軍
副校長:葛劍平 陳光巨(珠海分校代校長)韓震 樊秀萍
2.歷任校長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張百熙 管學大臣 1902.12 — 1904.05
☆京師大學堂優級師範科
張百熙 管學大臣 1904.05 — 1908.05
☆京師優級師範學堂
陳問鹹 監 督 1908.05 — 1912.05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陳寶泉 校 長 1912.05 — 1920.12
鄧萃英 校 長 1920.12 — 1921.10
李建勳 校 長 1921.10 — 1922.11
☆國立北京師範大學
範源濂 校 長 1923.11 — 1924.09
張貽惠 校 長 1925.10 — 1927.07
☆國立京師大學校師範部
張貽惠 校 長 1927.08 — 1928.11
☆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
黎錦熙 院 長 1928.11 — 1929.01
張貽惠 院 長 1929.01 — 1929.08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張貽惠 校 長 1929.08 — 1930.02
李煜瀛 校 長 1930.02 — 1930.12 未到任由李蒸代理
徐炳昶 校 長 1931.02 — 1932.05
李 蒸 校 長 1932.07 — 1937.09
☆國立西安臨時大學教育學院
李 蒸 院 長 1937.10 — 1938.06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
李 蒸 院 長 1938.07 — 1939.07
☆國立西北師範學院
李 蒸 院 長 1939.08 — 1945.08
黎錦熙 院 長 1945.08 — 1946.06
☆國立北平師範學院
袁敦禮 院 長 1946.07 — 1948.11
☆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袁敦禮 院 長 1948.11 — 1948.12
☆北平師範大學
湯璪真 代理校長 1949.01 — 1949.05
黎錦熙 校務委員會主席 1949.05 — 1950.02
☆北京師範大學
林礪儒 校 長 1950.02 — 1952.10
陳 垣 校 長 1952.10 — 1971.06
王梓坤 校 長 1984.05 — 1989.05
方福康 校 長 1989.05 — 1995.05
陸善鎮 校 長 1995.05 — 1999.07
袁貴仁 校 長 1999.07 — 2001.04
鐘秉林 校 長 2001.04 — 至今
3.歷任書記
劉明哲 書 記 1949 — 1950
臧 權 書 記 1950.05 — 1950.10
丁浩川 書 記 1950.10 — 1953
李開鼎 書 記 1954 — 1955
張 斧 書 記 1956 — 1956.12
何錫麟 書 記 1956 — 1957
劉墉如 書 記 1957 — 1964
程今吾 書 記 1964 — 1975
高 沂 書 記 1975 — 1977.10 任代理書記
賈 震 書 記 1977.10 — 1980.10
聶菊蓀 書 記 1980.10 — 1983.10
陳靜波 書 記 1983.10 — 1985.12
方福康 書 記 1985.12 — 1989.04
周之良 書 記 1990.08 — 1996.09
袁貴仁 書 記 1996.10 — 2000.02
陳文博 書 記 2000.02 — 2005.06
劉川生 書 記 2005.06 — 至今 |
|
2000年,北京師範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在京簽訂協議,北京師範大學將在珠海與珠海人市民政府合作共建新校區——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暨珠海校區。珠海市政府將7600畝土地(5000畝教育用地,2600商業用地),以行政劃撥形式長期無償提供給北師大,用以建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2001年12月16日,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建立。珠海教育園區采用四位一體的運作和構成模式,由北師大珠海校區、北師大珠海研究生院、北師大珠海研究院和北師大國傢大學科技園珠海分園為主體構成。2004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正式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建設珠海分校,是北京師範大學要在2015年前後實現將學校建成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奮鬥目標的重要戰略舉措,是北京師範大學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教育創新的試驗基地。北京師範大學將在珠海分校對中國高等教育進行現有辦學體製、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手段、科研開放和國際合作等全方位的試驗和改革。
至2008年,在珠海教育園區內,珠海分校在校本科生18000餘人、專任教師800餘人,聯合國際學院在校本科生4000餘人。
教育部明文正式要求:“珠海校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應與你校保持一致。希望你校按照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精神,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管理方式、國際合作以及産學研一體化等方面的改革嘗試,充分利用你校辦學優勢和珠海市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積極進行以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製拓展教育資源的探索,加強管理,加快建設,努力把珠海校區建設成為教育與科技産業復合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教育改革試驗園區,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國務院副總理、原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也作了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支持北師大在珠海辦學”。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教育部原部長陳至立等一大批國傢領導人都非常關心和重視珠海分校區的建設和發展。
在國傢、教育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相關批復精神的指導下,中共北京師範大學委員會作出了“舉全校之力辦好珠海校區”的决議。派出時任副校長戴傢幹教授、副校長苗中正研究員、副校長楊國昌教授,時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呼中陶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於風正教授進駐珠海校區,主持珠海分校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原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陳文博教授現也留居珠海分校,任珠海分校校董會主席。為確保珠海分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從校區建設初期起,北京師範大學即選派以知名學者和教授為骨幹的師資隊伍,承擔校區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相關院係也選派出一些知名學者和優秀教師赴分校擔任教學工作。著名管理學家、博士生導師蔣正華教授;“兩彈一星”功臣、中科院院士黃祖洽教授;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心理科學聯盟副主席、博士生導師、北師大教授張厚粲教授等一大批國內國際知名學者均應聘在珠海分校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現任珠海分校校長為著名經濟學家華生教授,代校長為北師大副校長陳光巨教授,珠海分校黨委書記為北師大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呼中陶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將在分校建設與發展中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管理方式、運行機製、國際合作以及産學研一體化方面的改革嘗試,力爭用20年左右的時間把珠海分校建設成為教育與科技産業復合發展、特色鮮明的綜合性改革實驗區,發展成為“公益性、開放式、國際化、高水準的國際一流大學分校”。 |
|
北師大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之一。 “ 九五 ” 以來,該校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以上縱嚮科研項目 639 項,其中,國傢級項目 136 項,省部級項目 503 項。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經費迅速增長,名列全國高校前列。研究成果總量在全國高校占有重要地位, 1998 年 — 2003 年該校被 CSSCI 收錄的論文共 4469 篇,人均績效在全國高校中居於領先地位。 “ 九五 ” 以來共獲省部級以上各類成果奬勵 250 餘項,其中,由 白壽彝 教授主編的 22 捲本宏篇巨著《中國通史》,被譽為 20 世紀中國史學的壓軸之作,受到江澤民同志及其他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贊揚。該書還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特等奬、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特等奬、第四屆吳玉章奬特等奬,都是唯一的特等奬。 趙光賢 教授所著的《古史考辨》、 陶大鏞 教授的專著《世界經濟新格局研究》、 顧明遠 教授主編的《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等許多成果分別榮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奬、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奬、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等。
北京師範大學的自然科學研究已經成為國傢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概率論與模糊數學研究、理論物理與係統科學研究、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生命科學尤其是生態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小文院士創建了 “ 李- Strahler 幾何光學模型 ” ,奠定了國際二嚮性反射研究中幾何光學學派的基礎; 鄭光美教授主持的 “ 中國特産瀕危雉類生態生物學及馴養繁殖研究 ” 榮獲國傢自然科學奬二等奬; 李洪興教授領導的實驗室在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實現了四級倒立擺實物控製,在自適應模糊控製理論和實驗研究兩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獲得 2003 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奬。 2002 年由北京師範大學和國傢海洋局的兩研究所共同完成的 “ 渤海海冰作為淡水資源的可行性研究 ” 項目已通過教育部鑒定。該項成果是世界上第一個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係統地完成海冰資源量估算和海冰脫????淡化的研究成果,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
|
北京師範大學通過承擔科研項目、參與國傢和地方重大建設任務等途徑,進一步密切與社會的聯繫,在技術推廣應用和合作教育方面,先後與中央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大學和企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共建、合作辦學與合作開發研究。學校發揮沙漠化防治、景觀生態、環境工程和水土保持等學科優勢,聯合在京的有關單位,開發和集成可行有效的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術,為首都生態環境優化及緑色奧運做貢獻。 根據教育部、北京市政府重點共建協議,該校與北京市共同建設的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和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以及籌建中的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作為該校與北京市開展更進一步合作的平臺,以促進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積極參與北京的文化與教育事業。該校還發揮基礎教育資源和學科優勢及其輻射、示範作用,為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服務。與珠海市、雲南省、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等省區開展教育科技合作,與西北師範大學、新疆師範大學、西藏大學、新疆塔城師範學院開展對口支援,並於 2003 年被評為全國對口支援西部地區先進單位。
對外交流與合作:北京師範大學堅持積極的國際交流合作政策。目前,學校已與 30 多個國傢和地區的百餘所大學、國際組織和企業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並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在合作辦學方面,已先後與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教育機構聯合舉辦了多個學歷和非學歷教育項目。學校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目前有來自 50 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 2000 餘人,留學生規模居全國高校前四名。 學校鼓勵本校師生與國外同行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在許多領域,北京師範大學與國際教育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項目,每年派出教師和學生 600 餘人次赴國外及港澳臺地區進行交流活動。同時,積極引進國外智力資源,加強交流合作,每年主辦、協辦國際會議 20 餘次;近年來,邀請來校講學、訪問的外國及港澳臺專傢學者年均近 200 人次;並先後授予或聘請來訪的諾貝爾奬獲得者、著名專傢、知名人士等 111 位海外人士為該校名譽博士、名譽教授 和客座 教授稱號。
北京師範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始建於1902年。一百年時光荏苒,北京師範大學從初創、發展,到輾轉流徙,再到壯大騰飛,幾經磨難,與近現代中國一起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在一百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北京師範大學以她海納百川的氣概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赤子之誠,吸引了無數的鴻儒碩學執鞭杏壇;輻輳而至的莘莘學子在這裏接受科學與民主的洗禮,然後又回到全國各地,或入主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或親自執鞭故裏,為國傢民族的復興、科學文化的薪火相傳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師大附中: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北京師大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北京師範大學的第一附中,北京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北京師大附中始建於1901年,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學,是我國最著名的中學之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師大附中位於北京市中心區-宣武區和平門南新華街,毗鄰天安門廣場和琉璃廠文化區,交通十分便利。目前,學校占地面積4387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8078平方米;學校現有建築為: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學生宿舍樓、研修樓、百年附中會堂、運動場等。學校現有高中54個教學班,初中2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267人;外國留學生60人。學校現有在職教職工276人,其中教師227人;在職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86人,具有中級職稱的81人。市區級學科帶頭人14人,市區級骨幹教師48人;教師中碩士研究生49人,研究生班結業68人。在職和離退休特級教師11人,目前8人任課或指導青年教師。 |
|
☆北京本部 院、
研究生院 教育學部(教育學院 教育管理學院 教育技術學院)
文學院 歷史學院 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心理學院 管理學院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
漢語文化學院 法學院 數學科學學院 物理係 化學學院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環境學院 資源學院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體育與運動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係
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馬剋思主義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 天文係
☆珠海分校 院、
珠海研究生院(籌) 國際商學部(商學院 國際金融學院 國際學院)
教育學院 文學院 不動産學院 國際特許經營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
國際傳媒設計學院 藝術與傳播學院 法律與行政學院 應用數學學院 管理學院
物流學院 外國語學院 工程技術學院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籌)
公共體育教研部 政治理論教研部 通識教學中心
☆北京本部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全球變化與地球係統科學研究院 醫學研究院 科學研究院 水科學研究院
分析測試中心 古籍整理研究所 高等教育研究所 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中文信息處理研究所 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 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
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 中國勞工問題研究中心 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 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所 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 首都基礎教育研究院
農村教育與農村發展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
國傢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院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 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
數學與數學教育研究所 分析測試中心 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 北京京師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
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 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 首都教育經濟研究院 文藝學研究中心
☆珠海分校 研究所、中心、研究院
珠海研究院 世界眼科組織北師大珠海分校眼科中心 不動産研究所 軟件研究所
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研究所 珠三角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珠三角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
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 珠三角經濟社會研究中心 縱橫南方科技中心 遙感與GIS中心
國際教育研究中心 信息技術研發中心 普通話研究與發展中心 經濟管理研究中心
基礎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金融研究所 土地研究中心 國際特許經營研究發展中心 藝術設計研究所
教育信息化中心 智能控製研究所 國際漢語文化研究所 資源環境研究所
日本教育研究所 嶺南民俗研究所 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 數字文獻研究所 智能玩教具研究所
智能工程研究所 天然免疫功能性食品研究所 智能控製研究所 城市發展研究中心 |
|
☆機關部處
學校辦公室、教務處、保衛處(部)、黨委組織部(黨校)、研究生院、資産管理處、黨委宣傳部、學科規劃與建設處、基建處/新校區建設辦公室、黨委統戰部(教育學部籌備工作辦公室)、後勤管理處、紀監委辦公室、科學技術處、離退休工作處、本科生工作處(部)(武裝部)、社會科學處、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研究生工作處(部)、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基礎教育對外合作辦學部)、人事處 (港澳臺事務辦公室)(教育基金會秘書處)、財經處(漢語國際推廣部)、經營性資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審計處(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出國留學教育管理分會)、校友工作辦公室(校友會)
☆群衆組織
校工會 校團委 校學生會 校研究生會
☆中心單位
新聞中心 信息網絡中心 教學服務中心/公衆網 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心理咨詢中心 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中心
☆館社後勤産業
圖書館 檔案館 文科學報 理科學報 北京師大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集團 後勤服務集團
☆附屬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幼兒園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第三附屬中學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 |
|
何茲全 中國歷史學家。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産黨黨員。
陶大鏞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名譽院長。
黃祖洽 中國理論物理學家。1980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梓坤 數學家和教育傢,也是我國概率論研究的先驅和主要領導者之一。1958年畢業獲蘇聯副博士學位。1988年獲澳大利亞麥剋裏(Macquarie)大學榮譽科學博士學位。
孫儒泳 1958年在原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獲副博士學位。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生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劉若莊 1947年7月北京輔仁大學化學係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50年北京大學化學研究所畢業。歷任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第一屆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
劉伯裏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應用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核學會核化學和放射化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學會常務理事
李小文 遙感、地理學家。1985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光美 動物學和鳥類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木法 數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 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石傢莊農業現代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我國地理水文研究領域的倡導者與開拓者。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學鈺 中共黨員。1997年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第28和30屆國際地質大會分會的召集人和1999年“未來地下水危機國際會議”學術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及國際岩溶委員會理事;國際水文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災害防禦學會理事;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礦部學位委員會委員。
張新時 國際著名的生態學家。1985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生態學與係統學係博士學位。現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環境保護委員會科學顧問,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常委、副主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北京生態學會理事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常務理事、IGBP中國委員會常務理事、GCTE中國委員會委員、IUBS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生態學會INTECOL計劃委員會委員、國際科聯環境問題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編委、《科學通報》編委,《植物生態學報》常務編委、《中國植被圖》第一副主編。
王永炎 1962年9月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醫療係。全國人大常委。著名中醫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雲藥研究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學位與教學指導委員會名譽主任,資源藥物與中藥資源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名譽院長,北京針灸骨傷學院院長,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編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學科評議組召集人。是全國急癥必備用藥“清開靈”主要研製者之一。
王乃彥 核物理學家。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係。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核工業研究生部主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與同事們建立了我國第一臺在原子反應堆上的中子飛行時間譜儀,測得第一批中子核數據。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鴻亮 1994年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傢。曾任土木與建築工程係放射性廢物處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副係主任、副教授,土木與環境工程係常務副主任。1982年後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長、教授。是我國湖泊環境研究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
|
梁啓超 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傢、啓蒙思想傢、資産階級宣傳傢、教育傢、史學家和文學家
李大釗 中國最早的馬剋思主義者和共産主義者,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錢玄同 語文改革活動傢、文字音韻學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傢
林語堂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文學家、語言學家
魯 迅 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學家、思想傢、革命傢,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
劉和珍 中國著名革命女烈士
楊德群 中國著名革命女烈士
黎錦熙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詞典編纂傢、文字改革傢、教育傢
張貽惠 物理學家、教育傢
李建勳 中國教育行政研究的拓荒者
袁敦禮 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屆和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 垣 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傢
李 達 中國馬剋思主義理論傢、教育傢
楊明軒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常委
周𠔌城 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傢
楊秀峰 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傢,中共八屆中央委員,中共五屆人大常委
楚圖南 中共黨員,民盟成員
白壽彝 中國著名史學家、回族史和伊斯蘭教史專傢
鐘敬文 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傢
啓 功 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傢、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傢、文物鑒定傢、詩人、國學大師
鬍先驌 植物分類學家,中國植物學的奠基人,中國生物學的創始人
吳承仕 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教育傢
黃現璠 國際知名民族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傢、社會活動傢
汪堃仁 生理學家,細胞生物學家
周廷儒 中國地貌學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岱年 著名的哲學家,哲學史傢,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
|
beijing shifan daxue
北京師範大學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中國一所以培養教師為主的文理科綜合性大學。設在北京。前身是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原是1902年12月創辦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4年改稱優級師範科,1908年又改稱優級師範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名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2年又改為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於1906年成立,辛亥革命後改為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4年改名為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1931年7月,北京師範大學與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合併,成立“國立北平師範大學”,並設有文、理、教育3個學院。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學校被迫西遷,與北平大學、天津北洋工學院在西安組成臨時大學,後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遷往陝西城固。1939年西北聯大師範學院獨立為西北師範學院,逐步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7月北平師範大學在北平復校,西北師院部分師生復員到北平。
原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第三院舊址
北京師範大學校園一角
北京師範大學是一所有光榮革命鬥爭歷史的學校。早在1903年,學校師生為反對沙俄企圖吞併中國東北,曾聯名上書清政府,要求抗擊俄軍侵略,並通電湘鄂皖等省師範學堂采取一致態度。1919年,該校學生積極參加了 “五四” 愛國運動,勇敢地站在鬥爭第一綫。1925年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女師大風潮,以魯迅先生為首的進步教授發表宣言,支持了青年學生的鬥爭。1926年師生參加了“三·一八”反帝愛國大示威,有3位學生壯烈犧牲。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學生不顧學校當局的阻擋、恐嚇,衝破軍警包圍,參加了北平學生大示威和南下宣傳團。
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學校獲得了新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校正式命名為北京師範大學。1952年進行院係調整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燕京大學等校的教育係科和輔仁大學並入北京師範大學,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84年,學校設有17個係(23個專業):中文係、歷史係、哲學係、政治經濟學係、教育係、外語係、藝術教育係、數學係、物理係、無綫電電子學係、天文係、化學係、生物係、心理學係、地理係、體育係、圖書館學係。除個別係科外,學製均為 4年。還設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科學、外國教育、蘇聯文學、史學、古籍、低能核物理、現代化教育技術、環境科學等9個研究所和一批研究室, 以及中學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計算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和電化教育中心等教育與教學科研機構。
1983~1984學年,學校有本科生4505人,研究生371人;高等院校進修生410人。全校有專任教師1563人, 其中教授7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3人),副教授306人,講師686人,助教475人,教員21人。另有科研人員274人。學校還有22個博士生專業,導師28人;碩士生專業61個,導師284人。1949~1984年,學校共培養了19000名本科學生,2100多名研究生。
學校一直重視對學生進行“德智體全面發展”和“為人師表”的教育;重視科學研究工作。自1978年以來,有45項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傢奬勵,學校曾編寫出一批質量較高的社會科學方面的論著。
學校設有3所附屬中學、1所實驗小學、1所實驗幼兒園,它們是學校師生研究中小學教育的實驗場所。學校圖書館藏書250多萬册。學校還設有出版社。(見彩圖北京師範大學化學係的實驗課)
(曉史) |
|
北京 | 書畫傢 | 國學大師 | 中央文史研究館 | 圖書館 | 百科大全 | 教育學 | 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 人物 | 領導人 | 教育 | 歷史學院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環境學院 | 心理學院 |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學院 | 更多結果... |
|
|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南門 | 北京師範大學醫院 | 北京師範大學音像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木鐸手語社 | 北京師範大學檔案館 |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研究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區 | 北京師範大學集寧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係 |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株洲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 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天津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 | 北京師範大學科培校區 | 北京師範大學泉州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係 |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 | 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 |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亞太實驗學校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 北京師範大學大興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南湖附屬學校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 北京師範大學古籍所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平𠔌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昆明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園 | 北京師範大學青島函授站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大興實驗學校 |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徐勇 | 2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 4.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係統科學研究院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什邡附屬外國語學校 | 四年級語文(下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實驗教科書)/倍速學習法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信息技術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育學院 | 七年級數學(下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實驗教科書)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分社 |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研究中心 | 中國名校優秀碩士論文叢書-北京師範大學捲 | 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 | 北京師範大學廈門教育培訓中心教師酒店 | 北京師範大學“形勢與政策”小組 | 北京師範大學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物流學院 | 王傑(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後) | 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小學部 | 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成都實驗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産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寧江區附屬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附屬高級中學 |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安徽教學中心 | 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 |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遊泳隊 | 北京師範大學形勢與政策小組 |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特許經營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北京師範大學現教研究所浩智公司 | 北京師範大學棗強聯營樹脂廠 | 北京市新華書店海澱區店北京師範大學書店 | 北京師範大學科技總公司培訓中心 | 北京師範大學東莞石竹附屬學校 | 北京師範大學成都錦江區海威教育培訓中心 |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