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 北京鐘樓
顯示地圖
目錄
旅遊
  北京鐘樓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後毀於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築於高大的磚石城臺上,灰筒瓦緑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精緻堅固。樓內原懸有永樂年間(1403-1424)鑄的大鐵鐘,後改懸有永樂年題款厚約27釐米的銅鐘。鐵鐘今存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鐘、鼓二樓位於北京中軸綫的北端,與南面景山遙相呼應,互為藉景,是研究北京城市規劃佈局的重要實物。交通:5、60、107、124、734、815、819可達。
No. 2
  鐘樓,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在鼓樓北,是老北京中軸綫的北端點。原址為元大都大天壽萬寧寺之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後毀於火。北京鐘樓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十二年竣工。其樓身為正方形平面,重檐歇山頂,無梁式磚石建築。屋頂為黑琉璃瓦緑剪邊,正脊兩端安背獸,兩層屋檐的戧脊上均安獅子為首的五跑小獸。上層檐下施重昂五踩鬥拱,下層檐下施單翹單昂五踩鬥拱。樓身四立面相同,當心開一拱券門,左右對稱開券窗,窗上安設石刻仿木菱花窗。內部結構采用復合式拱券,除主體拱券之外,還於圍護墻體中設有環路通道。基座為漢白玉須彌座,周圍環以漢白玉欄桿。樓身之下為磚砌城臺,城臺上四面有城垛。臺身四面開券門,內部呈十字券結構,東北隅開門,內有石階七十五級供登臨。
  鐘樓原有明永樂年間鑄造的鐵鐘一口,置放於樓外平地上,後由古鐘博物館收藏。鐘樓內正中位置安架一八角形木框架,其上懸鐘。該鐘鑄造於明永樂十八年,鐘通高7.02米,最大直徑3.40米,重約63噸,為目前我國發現最重的銅鐘。鐘樓正南為一座與圍墻相連的三聯大門,中門內為清乾隆十二年(1745年)重建鐘樓碑一通,螭首方座,碑首題額《御制重建鐘樓碑記》,碑陽為經筵講官戶部尚書梁詩正奉敕敬書碑文,碑陰為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京兆尹薛篤弼書的《京兆通俗教育館記》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