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北京 >北京市區 | 北京高等院校 > 北京理工大學
顯示地圖
目錄
綜合性大學
  中國以工科為主,兼有理科、管理科學和文科的綜合性大學。校址在北京。前身為1939年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1951年改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改現名。設有飛行器工程、自動控製、車輛工程、管理工程、計算機科學工程、外語等係和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學院等。
No. 2
  北京理工大學投訴電話北京市旅遊投訴電話:010-6513082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京理工大學是“理工為主,工理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前身是1940年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是我國首批頒布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國傢重點投資建設的學校;也是國傢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高校;2000年以國防科工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重點共建的形式進入國傢高水平大學建設的“985工程”行列;199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2001年學校黨委榮獲“全國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學校占地面積92.07萬平方米,另有北京良鄉校區建設用地200萬平方米、珠海校區建設用地333萬平方米。學校校捨建築面積86.6萬平方米,校圖書館藏書205萬册。
  學校設有12個學院,41個係,43個研究所(中心),並建有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西山分校和秦皇島分校以及珠海學院和良鄉校區。作為國務院首批批準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學校擁有11個國傢重點學科、25個部級重點學科;1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4個博士後流動站,6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44個碩士學位學科專業及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55個本科專業。2006年,全校各類在校學生40077人,其中本科生14379人、專科生1518人、碩士生5896人、博士生2013人、留學生427人、遠程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生近8237人。60多年來為國傢培養了114615名高層次人才。
  學校現有教職工3583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317名,博士生導師257名,國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7名,“長江學者奬勵計劃”特聘教授6名,享受政府津貼專傢251名。學校每年承擔科研項目超過1000項,科研經費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學校有3個國傢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1個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室、5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學校重視開展國內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10多個省市的40多個地方政府或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與29個國傢和地區的9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國際上100多傢企業或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學校按照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堅持對外開放,深化改革,與時俱進。
校風
  團结、勤奮、求實、創新
校徽
  校徽周圍標明了由趙樸初題字的“北京理工大學”中文字體及英文翻譯。
  校徽中心的標志以“培養人才、培育和平”立意,同時表現青青校園的人文氣息。標志根植於中國教育的傳統文化,整體造型為頂天立地的大樹形,以“樹人”表達教育的理念,同時寓意棟梁之材。
  發展國防科技是學校的使命,也是學校的特色,發展國防科技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保傢衛國,是為了和平。標志最下方是勇猛的鷹,展翅高飛,到頂端演變成口銜橄欖枝的白鴿,寓意和平是建立在自己強大的基礎上,熱愛和平是學校永恆的追求 。
  標志以大樹和白鴿為顯形,標志主色為緑色,突出表現學校的人文氣息,而衝天白鴿的昂揚氣勢,象徵學校不斷進取,不斷發展。
  標志下方的寶塔山和延河大橋以及1940的字樣,表示北京理工大學源自1940年由中國共産黨在延安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
歷史沿革
  北京理工大學是“理工為主,工理文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
  其前身是1940年創辦的延安自然科學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著名的老一輩革命傢、教育傢、科學家先後擔任院長。1950年9月,中法大學校本部及數理化三個係並入學校,中法大學建於1920年,是我國建立較早的著名大學,它的加入大大加強了學校的教學科研力量。1952年1月1日啓用新校名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4月2日,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1939年5月-1939年12月),延安
  1939年5月在南門外杜甫川,創辦了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
  延安安自然科學院(1940年1月-1943年11月),延安
  1940年1月將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改名延安自然科學院
  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1943年10月-1945年12月),延安、張傢口等地
  1943年10月延安自然科學院並入延安大學,成為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
  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1946年1月-1946年12月),張傢口、輾轉華北辦學
  1946年1月 延安大學自然科學院與晉察冀邊區工業職業學校合併成為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
  晉察冀邊區工業交通學院(1947年1月-1947年11月),河北省建屏縣(現名平山縣)
  1947年1月晉察冀邊區工業專門學校與晉察冀邊區鐵路學院合併成為晉察冀邊區工業交通學院
  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1947年12月-1948年8月),河北井陘
  1947年12月 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晉察冀邊區工業交通學院-->其他係科調走(其中原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係於1947年3月參與組建北方大學農學院(現中國農業大學)
  華北大學工學院(1948年9月-1951年12月),河北井陘,北京
  1948年9月 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與北方大學工學院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工學院
  1949年11月 華北大學工學院(高職部)--> 國立北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現北方工業大學)
  1950年9月 華北大學工學院<--中法大學本部及數理化三個係
  1951年12月 華北大學工學院<--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曾叫中央工業專科學校)航空科
  北京工業學院(1952年1月1日-1988年4月1日) 北京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采礦係、冶金係)-->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有色金屬方面學科)-->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1952年8月 北京工業學院(航空係)-->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2年11月 北京工業學院<--東北兵工專門學校部分係及教師學生
  1961年7月 北京工業學院(火炮、自動武器、炮彈等專業)-->太原機械學院(即華北工學院,已更名為中北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1988年4月2日至今) 北京
  1988年4月北京工業學院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歷史上孕育了多所高等學校,是國內若幹所重點大學組建的重要源頭:
  1949年北京理工大學(華北大學工學院)抽調高職部成立今北方工業大學)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學院)抽調航空係組建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學院)抽調采礦係、冶金係參與組建今北京科技大學,
  1952年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學院)抽調有色金屬方面學科參與組建今中南大學,
  1961年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學院)抽調火炮、自動武器、炮彈等專業援建今中北大學。
學校定位
  作為中國共産黨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指定成為我國第一所國防院校,
  1959年即成為國傢首批頒布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1983年經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欽點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貸款支持的中國14所著名大學之一,
  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國傢重點投資建設的14所高校之一,
  是1992年國傢首批確立的14所副部級高校之一,
  是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15所大學
  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國34所考研自行確定復試錄取綫的高校,
  是首批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授予權的26所高校之一,
  首批具有EMBA(高級經理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的30所院校之一,
  同時也是設有國傢示範性軟件學院和建有國傢級大學科技園的著名高校之一。
  2000年9月,成為第10所進入國傢建設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學的985工程院校,
  1999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評價,
  2001年學校黨委榮獲“全國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
  2007年,學校以19個辦學指標全部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學校歸屬沿革
  1949年8月,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遷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為重工業建設和發展服務。
  1952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指定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國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學成為我國第一所國防院校,歸屬國防科委領導。主要以導彈、坦剋為核心發展國防科技。
  1969年,北京工業學院劃歸第五機械部(又稱兵器工業部)。
  1987年,兵器工業部與機械工業部合併為國傢機械工業委員會,學校劃歸國傢機械工業委員會領導。
  1988年,國傢機械工業委員會與電子工業部合併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學校劃歸機械電子工業部。
  1991年,從原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分離成立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學校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
  1992年,經中央指定,成為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之一,學校的黨委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直接任命,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
  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改製為兵器工業集團,同時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立,北京理工大學劃歸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管理,成為國防科工委和北京市共建高校。
  200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撤銷,部分職能並入新成立的工業與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學劃歸工業與信息化部。
地理位置
  北京理工大學由校本部、北京良鄉校區、北京房山分校、北京西山實驗區、秦皇島分校、珠海學院組成。
  學校本部地處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位於北京市中心地帶(三環以內),交通便利,毗鄰國傢圖書館,擁有得天獨厚的辦學優勢。校本部總占地4374畝,建築面積11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産超過21億元,校圖書館各類藏書超過300萬册。學校基礎設施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並擁有占地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國內一流的體育館(2008年奧運會排球賽比賽用館)。
  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良鄉衛星城東,距天安門廣場約30公裏,距校本部約35公裏,京廣鐵路和京石高速公路東側,北京西南六環路以內,占地面積202.97公頃(3000餘畝)。良鄉校區將承擔今後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任務。
  北京理工大學房山分校坐落於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東接良鄉衛星城和京石高速公路 ,西臨燕山石化工業區,南與燕化星城毗鄰,北靠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院。房山分校占地60畝,花木繁茂環境優雅,遠離城市喧囂,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十一五"規劃中的學校建設高標準的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樓、餐廳等總面積達25000平方米。標準環形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及活動遊藝區一應俱全。校園建築具有歐式風格,莊重典雅,清新怡人。
  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實驗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冷泉東路16號,毗鄰百望山、京密引水渠,風景優美,遠離城市喧囂。西山實驗區是由原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分校改建而來。為擴大辦學規模和更合理利用校本部土地資源,學校將校本部西側的實驗區遷建至原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學秦皇島分校建於1984年,是北京理工大學直屬分校。校址地處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北戴河海濱,嚮東、南步行一公裏,即可到達渤海之濱。秦皇島分校是教育部指定的六個國傢級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培養基地之一。目前為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大學等16餘所全國重點大學培養一年製民族預科生,招生規模每年500餘人。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坐落在廣東省美麗的珠海市唐傢灣海濱,依赤花山脈縱橫延伸330萬平方米(5000畝),京珠高速公路、廣珠城際鐵路和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從學校的東北兩側通過,交通便利。
學科建設
  北京理工大學設有宇航學院、機電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光電學院、信息與電子學院、自動化學院、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材料學院、化工與環境學院、生命學院、理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等17個專業學院和基礎教育學院,47個係,43個研究所(中心),涉及10個學科分類,並建有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西山分校和秦皇島分校以及珠海學院。作為國務院首批批準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學校擁有4個一級國傢重點學科,5個二級國傢重點學科,3個國傢重點(培育)學科, 24個國防特色學科,2個一級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7個博士後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1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61個本科專業; 擁有1個國傢重點實驗室、2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4個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3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國傢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個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室、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國傢級教學基地, 2個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另建有國傢大學科技園。北京理工大學擁有“985工程”二期科技創新平臺(I 類)三個,平臺數居國防科工委屬高校第一名,並擁有科技創新平臺(II 類)兩個, 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建有化學物理、信息科學、車輛、智能機器人、生命科學等5個學科特區;擁有1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6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後流動站,23個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4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60個本科專業。全校有各類學生40312人,其中全日製在校生21926人(包括本專科學生14548人,碩士生4927人,博士生2170人,留學生281人),成人、夜大、函授學生6909人,遠程教育學生11477人。
  多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始終堅持獨立辦學,辦精品大學的方針,2003年度,學校學科精品度名列全國高校第10名;在2002年和2003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有8個學科名列全國高校相同學科前10名,其中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名列第1名;在2005年由國傢人事部組織的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工作中,我校參評博士後流動站“兵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排名第1,“信息與通信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名列第4。
科研實力
  學校現有教職工3500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含1名雙聘),全國教學名師4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1500名,博士生導師445名,國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傢17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傢級人選14人,“長江學者”13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傢63名。
  學校每年承擔科研項目超過1000項,科研經費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2005年科技總經費近8億元,名列全國高校第6名。我校牽頭研製的仿人機器人“匯童”和我校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完成的純電動汽車設計和研製,被評選選為國傢“十五”重大科技成就。
  院士名錄
  姓名 所在單位 學科 評聘年份 備註
  1 王越 信息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 1991,1994 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
  2 徐更光 宇航學院 力學 1994年 工程院院士
  3 毛二可 信息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 1995年 工程院院士
  4 周立偉 光電學院 光學工程 1999年 工程院院士
  5 朵英賢 宇航學院 兵器科學與技術 1999年 工程院院士
  6 鬍海岩 宇航學院 一般力學 2007年 科學院院士
  7 汪順亭 信息學院 控製科學與工程 1995年 工程院院士
  8 纔鴻年 材料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1年 工程院院士
  9 馬志明 理學院 數學 1995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0 王哲榮 機車學院 機械工程 2001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1 江竜 理學院 化學 2001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2 李京文 管理學院 經濟學 2001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3 董海山 化工學院 有機合成、炸藥工藝 2003年 工程院院士(雙聘)
  14 張玉奎 生命學院 化學 2003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15 葛墨林 理學院 物理學 2003年 科學院院士(雙聘)
  國傢級重點實驗室
  有爆炸科學與技術 國傢重點實驗室、
  電動車輛國傢工程實驗室、
  機電工程與控製國傢級重點實驗室、
  車輛傳動國傢級重點實驗室、
  汽車動力性及排放測試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顔色科學與工程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信號採集與處理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
  阻燃材料研究國傢重點學科點專業實驗室等國傢級重點實驗室,
  電工電子 國傢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國傢級實驗教學中心。
  國防科工委重點實驗室
  車輛動力係統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多元信息係統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先進加工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自動控製係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清潔車輛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環境科學與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智能信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復雜係統的智能控製與决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光學基礎實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部門開放實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英才輩出
  北京理工大學在建校60多年來,培養畢業生12.9萬餘人,校友中産生了16名院士、65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和40餘名將軍。
  政界的著名校友
  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國務院總理、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
  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傢副主席曾慶紅,
  第八屆政治局常委,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
  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國務院副總理、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傢華,
  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倪志福,
  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等黨和國傢領導人;
  京工學子中還有幾十位省部委領導同志:
  李強(原國傢外貿部部長)、蔡誠(原國傢司法部部長)、曾憲林(原國傢輕工業部部長)、趙東宛(原國傢勞動人事部部長)、黃毅誠(原國傢能源部部長)、戚元靖(原冶金工業部部長)、林漢雄(原國傢建設部部長)、崔乃夫(國傢民政部原部長)、何光遠(原國傢機械工業部部長)、張俊九(原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令狐安(原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阮崇武(原海南省委書記)、洪虎(原吉林省省長)、劉京(公安部副部長、副書記)、李士祥(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方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王云竜(原重慶市人大主任)、鄒競蒙(原國傢氣象局局長)、陳玉田(原河北省委常委)、王昕(原山西省副省長、現任人大副主任)、武衡(原國傢計委副主任)、李華(國傢計委原副主任)、徐馳(原國傢經委副主任)、李蘇(國傢化工部原副部長)、彭士祿(原國傢水電部副部長)、李彥(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餘健明(國傢計委副主任)、張今強(國傢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王金城(國傢電子工業部軍工總監)、賀光輝(國傢體改委原副主任)、楊鏗(國傢機械工業部原副部長)、劉雅芝(國傢勞動部副部長)、鮑剋明(原國傢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原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封明為(原北京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魏敏學(吉林省副省長)、範伯元(北京市副長兼北京工業大學校長)、馮長根(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等,
  軍隊中的著名校友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部長賈朝群中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李倫中將,延安自然科學院1941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主任賀毅少將,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空軍中將,抗大工程隊1941級學生;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外事局局長鄧佑生少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司令員陳玉田少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學東中將,北京工業學院1956級學生;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郝岩中將,北京工業學院1958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兵種部副部長孫德信少將,北京工業學院1958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司令部參謀長尚學琨少將,北京工業學院1960級學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振起空軍上將,北京工業學院1965級學生;
  等。
  擔任高校校領導的著名校友
  北京理工大學還培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杜玉波、天津大學校長龔剋等衆多位國內著名大學領導。
管理人才
  北京理工大學校友在商界、企業界也頗有建樹,知名校友: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行第37位的香港百仕達集團控股主席歐亞平,
  中國工商銀行總行副行長李曉鵬,
  恆基偉業總裁張徵宇,
  中國人民銀行國庫司司長尚明,
  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副總裁李樹智,
  長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長王大中、書記王志遠、
  新浪全球資深副總裁兼總編輯陳彤等。
科技中堅
  作為我國高技術人才尤其是國防高級人才的搖籃,北京理工大學創造了新中國多個第一:
  中國“第一套電視發射、接收設備”,讓“中國電視第一頻道”永久落戶北京理工大學
  中國“第一枚固體火箭”(東方1號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從北京理工大學升起,
  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在北理工誕生,
  第一部低空探測雷達,
  第一輛輕型坦剋等均由北京理工大學研製成功,
  北京理工大學培育了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
  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史上赫赫有名的“長徵三號”大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院士。
  95式槍族總設計師,輕武器專傢朵英賢院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神舟飛船”係統,包括七大係統即:航天員、飛船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航天測控與通信、着陸場,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是其中一重要的骨幹力量,“神舟”飛船的三個係統總設計師、三個係統副總設計師同出於北京理工大學,他們是:
  “神舟五號”運載火箭係統的總指揮黃春平,副總設計師王愛書、
  航天發射係統的總設計師張澤明、
  飛船發射場係統總設計師徐剋俊、
  航天測控與通信係統的副總設計師孫寶申、
  飛船應用係統的副總設計師李相榮。
  北京理工大學還培養了我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主設計師、雷達設計專傢王小謨院士,火炸藥專傢徐更光院士、雷達專傢毛二可院士、光學專傢周立偉院士、火箭發動機專傢崔國良院士、輕武器專傢朵英賢院士、火箭導彈發射技術專傢黃先祥院士,特種車輛專傢蘇哲子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戚元靖、中科院院士吳一戎等兩院院士和被譽為“中國地熱學之父”的任湘、大科學工程“HT-7U超導托卡馬剋核聚變實驗裝置”項目總工程師翁佩德等著名科學家。
開放辦學
  學校重視開展國內和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10多個省市的40多個地方政府或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合作關係;與29個國傢和地區的9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國際上100多傢企業或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治學精神
  學校按照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堅持對外開放,深化改革,與時俱進!
  學校始終秉承延安精神與延安自然科學院以來的辦學傳統,堅持國防學科專業和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辦學特色,是我國國防高級科技人才培養和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譽為“培養國防高級人才的搖籃”。李富春、徐特立、李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先後擔任學校的主要領導。校友中,有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傢副主席曾慶紅等黨和國傢領導人;有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長徵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院士,雷達技術專傢王小謨院士,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係統總指揮黃春平等著名科學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和重大工程項目的總設計師、總工程師等。
  學校堅持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了“以智養德、以德養纔、德育為首、全面發展”的育人方針和“學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教學為先,教學以質量為重”的教育教學思想;按照建設研究型大學的目標要求,確立了“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推進教學內容與體係改革,推行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體係,在提高教學質量、造就高素質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畢業生也因專業知識紮實、實踐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學校堅持以國傢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發展需要為導嚮,曾研製和創造了多個新中國第一:195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視第一頻道使用權;1958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同年還研製出我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並發射成功;1959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輛輕型坦剋,並裝備軍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和我國第一臺20公裏遠程照相機,並先後裝備軍隊。“十五”以來,學校科研工作積極為國傢戰略服務,按照“強化基礎,提高能力,軍民結合,跨越發展”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在許多優勢領域承擔了國傢重大科技計劃任務。經過長期的奮鬥和積纍,學校在空間自適應光學、智能仿生機器人、緑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製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形成了明顯的優勢。
  學校堅持“立足國防、面嚮全國、服務地方”的服務面嚮定位,積極與省市地方政府、大型企業開展科技合作,先後全國40多個地市人民政府簽訂了省校、市校合作協議,與百餘企事業單位特別是軍工企事業係統建立了産學研聯合體,形成了穩定持續的合作關係,探索了地方政府與學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新機製;學校高度重視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國外100多所大學或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發揮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優勢和導嚮、動力、保證作用,牢記老院長徐特立“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教誨,弘揚“團结,勤奮,求實,創新”校風,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始終註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團结勤奮的工作作風、求實創新的精神品格,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素質優良的畢業生。建校67年來,培養畢業生12.9萬餘人,産生了16名院士、65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和40餘名將軍。他們秉承學校的優良傳統,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歷任領導
  現任領導:
  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王越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郭大成 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現任校長:鬍海岩 中科院院士、教授
  歷任書記:
  劉一鶚 1953.11--1954.03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宗鳳鳴 1954.03--1956.06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魏思文 1956.06--1962.12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第一書記
  魏思文 1962.12--1967.10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賈剋 1973.11--1975.08 北京工業學院臨時領導小組組長
  1975.08--1978.02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蘇謙益 1978.09--1982.07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馮佩之 1982.07--1983.07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田運 1984.09--1987.01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談天民 1987.08--1988.04 北京工業學院黨委書記
  1988.04--1996.06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焦文俊 1996.06--2008.02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郭大成 2008.02--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
  歷任校(院)長:
  李富春 1939.05--1940.12 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自然科學院院長
  徐特立 1941.01--1943.11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陳康白 1943.11--1944.06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李強 1944.06--1945.11 延安自然科學院院長
  劉再生 1948.09--1948.11 華北大學工學院院長
  魏思文 1954.05--1966.07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蘇謙益 1978.09--1982.07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謝簃 1982.07--1984.09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朱鶴孫 1984.09--1988.05 北京工業學院院長
  1988.05--1993.02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王越 1993.02--1999.07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匡鏡明 1999.07--2007.08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鬍海岩 2007.08-- 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特別說明
  北京理工大學因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承擔着大量高、新、尖端國防科研任務,很多獲奬科研成果不公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在民間特別是武書連等盈利性質的“排行榜”中的評估,但是北京理工大學在歷次國傢的排行和定位上均處於前十餘所之列,這是中國政府對北京理工大學實力的肯定,也是北京理工大學嚴謹治學、不爭名奪利、默默奉獻精神的體現。
校園風光
  體育館(奧運會排球館)夜景
  新校區圖書館
  新校區 靜園一角
  宿舍樓和體育館夜景
  中心花園一角理工大鳥瞰
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
  愛國者冠名北理大學生足球隊
  2007年03月09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下午,作為數碼産品的領導性品牌,愛國者與富有傳奇色彩的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正式簽約合作,在這個名為“團隊精神,自強不息——愛國者和北理工聯合打造愛國者大學生足球隊” 的新聞發佈會上,愛國者公司與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正式簽約,宣佈華旗資訊旗下的資助民族品牌愛國者正式冠名該球隊,二者將會深度合作,為宣揚團隊精神和“體育回歸教育”理念而共同努力。現在這衹足球隊已經與貴人鳥集團簽約合作,並正式更名為:“北京貴人鳥大學生足球隊”。
國防定位
  作為中國共産黨建立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一直受到國傢重視和支持。是“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間國傢重點投資建設的14所高校之一。北京理工大學一直立足國防事業,是我國高技術人才尤其是國防高級人才的搖籃。
  1949年8月,華北大學工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遷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為重工業建設和發展服務。
  1950年,華北大學工學院面嚮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四個地區第一次公開獨立招生。以本科為主,學製定為五年,是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製大學。
  1951年3月,為建設好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新型的、正規化的重工業大學,擔負起為重工業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重工業部將北京機床總廠的第一分廠,調配給學校作實習工廠。
  1952年3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下發了《關於北京工業學院今後發展的方向及目前的方針任務》的文件,决定北京工業學院“逐步發展為國防工業學院或國防工業大學,並使之成為我國國防工業建設中新的高級技術骨幹之重要來源”。指定北京工業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前身)為國防院校,北京理工大學成為我國第一所國防院校,由國防科委、重工業部領導。這是北京理工大學歷史上的標志性事件。由此,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學院,進一步明確學校的任務是為國防建設服務。
  1953年,開始研究生教育。
  1956年,學校培養出第一批五年製高等兵工專業的工程技術人才。
  1957年學校初步建成基本配套的火炮、自動武器、引信、坦剋、雷達等14個常規兵器專業,為迅速培養我國自己的國防建設人才,滿足國防生産的需要,起了重大的作用。
  1958年以後,隨着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根據國傢統一規劃,又建設了一批國防急需的火箭,導彈方面的專業,並培養出大批從事尖端科技的人才,輸送到國防科研和工業部門,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上天作了重要貢獻。
  1952年至1957年到1957年為止,學校已建立了6個係,14個兵工專業,全院師生員工達7806人,比1953年增加了2.34倍。新中國第一所兵工高等院校已經起步和發展壯大,屹立在祖國的首都。
  1959年,成為國傢首批頒布的16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文化大革命”中,我國邊境受到威脅,學院軍工科研和生産的任務更重,全院共承擔了110多種科研任務,有57項完成或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紅箭-73反坦剋導彈武器係統,J-201反坦剋導彈,1974式全自動雙管37毫米高射炮,大型天象儀,三米焦距遠程照相機,74式1.2米地炮測距機,8701高能混合等,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成或基本完成,在1978年前定型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奬的項目。有的項目已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傢空白,有的為祖國爭了榮光。
  1969年,北京工業學院劃歸第五機械部(又稱兵器工業部)領導。
  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國防科技工業的戰略轉移,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我校主動適應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需要,將以軍工業為主的專業結構調整為“以軍為本,以民為主,軍民結合”的格局;在專業內涵上,由軍工産品型發展為軍民結合的工程科學技術型;本科培養目標由面嚮産品的設計應用型人才轉變為面嚮工程應用領域的研究發展型人才,使學校的軍工特色在新的歷史時期得以保持和發揚。
  198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權的單位之一。
  1983年,經原國防部長張愛萍上將欽點,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貸款支持的中國14所著名大學之一。
  1984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22所試辦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
  1991年,從原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分離成立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學校劃歸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領導。
  1992年,經中央指定,成為國傢首批確立的14所副部級高校之一。
  1992年,創建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
  1999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改製為兵器工業集團,同時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立,北京理工大學劃歸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領導。
  1994年10月,北京理工大學通過211預審,成為全國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15所大學。
  1994年,經教育部批準的具有MBA學位授予權的首批26所院校之一。首批具有EMBA(高級經理人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授予權的30所院校之一。
  1999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簽訂國防生培養協議,開始招收國防生。至今共招收和選拔國防生千餘名。目前,在校國防生700餘名,分佈在10個學院,20多個專業。
  2000年9月,成為第10所進入國傢建設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學的985工程院校。由北京市政府、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同重點建設。
  2003年10月,經科技部、教育部批準,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成為國傢大學科技園。國傢示範性軟件學院。
  2004年,成為教育部指定全國34所考研自行確定復試錄取綫的高校。
  2000年到2004年科研經費到款情況的統計,連續五年,北京理工大學的總科研經費都有超過50% 來自國防科工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和軍工集團的項目。
  在學校製定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明確提出了到2040年建校100周年之際,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具有延安精神和國防科技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
  據統計,從1956年到1963年間,學校畢業生總數為6564人,有5981人到部隊、國防工業企業、院校工作,占全部畢業生的91%。僅“十五”期間,就有各類畢業生5000餘人投身國防係統建功立業;2006年又有1000餘名畢業生到國防係統就業,超額完成國防任務25%。這些充分反映了服務國防、面嚮軍工始終是學校的辦學重點,體現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國防軍工特色。
英才輩出
  北京理工大學在建校70多年來,培養畢業生12.9萬餘人,校友中産生了16名院士、65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和40餘名將軍。政界的著名校友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國務院總理、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
  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傢副主席曾慶紅,
  第八屆政治局常委,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
  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國務院副總理、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傢華,
  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倪志福,
  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等黨和國傢領導人;
  京工學子中還有幾十位省部委領導同志:
  李強(原國傢外貿部部長)、蔡誠(原國傢司法部部長)、曾憲林(原國傢輕工業部部長)、趙東宛(原國傢勞動人事部部長)、黃毅誠(原國傢能源部部長)、戚元靖(原冶金工業部部長)、林漢雄(原國傢建設部部長)、崔乃夫(國傢民政部原部長)、何光遠(原國傢機械工業部部長)、張俊九(原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令狐安(原中共雲南省委書記)、阮崇武(原海南省委書記)、洪虎(原吉林省省長)、李士祥(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方新(中科院黨組副書記)、王云竜(原重慶市人大主任)、鄒競蒙(原國傢氣象局局長)、陳玉田(原河北省委常委)、王昕(原山西省副省長、現任人大副主任)、武衡(原國傢計委副主任)、李華(國傢計委原副主任)、徐馳(原國傢經委副主任)、李蘇(國傢化工部原副部長)、彭士祿(原國傢水電部副部長)、李彥(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餘健明(國傢計委副主任)、張今強(國傢電子工業部副部長)、王金城(國傢電子工業部軍工總監)、賀光輝(國傢體改委原副主任)、楊鏗(國傢機械工業部原副部長)、劉雅芝(國傢勞動部副部長)、鮑剋明(原國傢航天工業部副部長、原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封明為(原北京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魏敏學(吉林省副省長)、範伯元(北京市副長兼北京工業大學校長)、馮長根(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等,軍隊中的著名校友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三部部長賈朝群中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李倫中將,延安自然科學院1941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主任賀毅少將,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堤空軍中將,抗大工程隊1941級學生;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外事局局長鄧佑生少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司令員陳玉田少將,畢業年限不詳;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學東中將,北京工業學院1956級學生;
  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郝岩中將,北京工業學院1958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兵種部副部長孫德信少將,北京工業學院1958級學生;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司令部參謀長尚學琨少將,北京工業學院1960級學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振起空軍上將,北京工業學院1965級學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莊釗文少將等。擔任高校校領導的著名校友北京理工大學還培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杜玉波、天津大學校長龔剋、中北大學校長張文棟、湖南大學副校長趙躍宇、遼寧大學副校長郭永新等衆多位國內高校領導。
科技中堅
  作為我國高技術人才尤其是國防高級人才的搖籃,北京理工大學創造了新中國多個第一:
  1956年,誕生中國第一套電視發射、接收設備,經郵電部的批準,北京理工大學使用電視一頻道,電視發射機頻率為49.75兆赫,從此北京理工大學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電視第一頻道使用權,讓“中國電視第一頻道”永久落戶北京理工大學
  1958年,中國“第一枚現代火箭”( 代號:代號為“505”的“東方1號”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由北京理工大學研製成功。9月8日下午中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在河北省宣化靶場發射升空。
  1958年,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在北京理工誕生。
  1959年,中國第一輛坦剋(L/ZTZ-1959,即59式中型坦剋)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
  1960年8月17日,內蒙古某軍團靶場發射單級火箭,並成功回收火箭攜帶的儀器倉。這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成功的對火箭進行回收實驗。
  1962年,參與研製中國第一輛輕型坦剋(L/ZTQ-1962,即62式輕型坦剋),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第一部低空探測雷達在北京理工開機、中國第一臺20公裏遠程照相機誕生於北京理工。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第一代反坦剋導彈在北京理工大學研製成功(265-I型反坦剋導彈,J-201/202型反坦剋導彈,紅箭-73)。
  2005年,自主知識産權代表國際高水平的仿人機器人“匯童”在北京理工哇哇墜地(國傢科技部“十五”863計劃先進製造與自動化領域機器人技術主題的重點項目)。
  2008年,自主研製的“2008北京奧運純電動客車BK6122EV”從北京理工大學駛出。
  北京理工大學培育了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總設計師彭士祿院士,
  第一枚大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我國航天史上赫赫有名的“長徵三號”大型運載火箭總設計師謝光選院士。
  95式槍族總設計師,輕武器專傢朵英賢院士,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號“921工程”——“神舟飛船”係統,包括七大係統即:航天員、飛船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航天測控與通信、着陸場,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是其中一重要的骨幹力量,“神舟”飛船的三個係統總設計師、三個係統副總設計師同出於北京理工大學,他們是:
  “神舟五號”運載火箭係統的總指揮黃春平,副總設計師王愛書、
  航天發射係統的總設計師張澤明、
  飛船發射場係統總設計師徐剋俊、
  航天測控與通信係統的副總設計師孫寶申、
  飛船應用係統的副總設計師李相榮。
  北京理工大學還培養了我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主設計師、雷達設計專傢王小謨院士,火炸藥專傢徐更光院士、雷達專傢毛二可院士、光學專傢周立偉院士、火箭發動機專傢崔國良院士、輕武器專傢朵英賢院士、火箭導彈發射技術專傢黃先祥院士,特種車輛專傢蘇哲子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戚元靖、中科院院士吳一戎等兩院院士和被譽為“中國地熱學之父”的任湘、大科學工程“HT-7U超導托卡馬剋核聚變實驗裝置”項目總工程師翁佩德等著名科學家。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綻放的“五環”、“笑臉”、“大腳印”,2009年建國60周年文藝晚會上“60”“和平鴿”等高科技焰火就出自北京理工大學宇航科學技術學院煙火技術專業。煙火專傢趙傢玉教授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焰火團隊專傢組組長、主火炬點火團隊的主要成員、國慶六十周年焰火團隊專傢組組長。
對外合作交流
  北京理工大學堅持開放辦學,重視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先後與37個國傢和地區的110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世界100多傢企業和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及合作。與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大學開展了合作培養本科主和研究生等合作辦學,尤其與美國北卡教育交流協會(Carolina Educational Consulting)進行了多方面的語言交流活動。近年來,每年都有數十位外國專傢來校講學或合作研究,每年來校訪問的外國專傢、學者有500多人次。學校聘請了如王大珩、英國皇傢學會原主席S. G.Parter爵士、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原校長迪特舒曼博士等22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傢、教授為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和兼職教授。同時,學校每年派出300多位教師、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及合作科研。1995年以來,已培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國留學生1800餘人,每年還為約 150名各國大學生舉辦了短期漢語及專業培訓。
  同時,北京理工大學面嚮全國積極開展産學研合作及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先後成立了校董事會,與吉林、雲南省、北京市及40多個地方政府和企業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開展了産學研合作等。
相關詞
中北大學院士大學高考自考人物北京大學考研
新東方物理學家名人中國工程院政治傢官員科學家學者
個人教育中國大學更多結果...
包含詞
珠海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社區北京理工大學學報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珠海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MBA教育中心
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基礎教育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招待所北京理工大學國學社北京理工大學西山實驗區
北京理工大學學生會北京理工大學理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分校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北京理工大學足球隊
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北京理工大學圖書館北京理工大學房山分校
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北京理工大學創業教育北京理工大學教育中心
北京理工大學秦皇島分校北京理工大學車輛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北京理工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科學技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極速之星pt下載站
北京理工大學信必優定嚮委培北京理工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極速之星下載站
北京理工大學産業總公司濾波器生産部門北京理工大學房山分校培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