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前裸子植物門
  前裸子植物門
  progymnospermmophyta
  一類由蕨類過渡到裸子植物的已絶滅的植物類群。曾被譯為原裸子植物。出現於中泥盆世到早石炭世早期。它們兼具有真蕨和鬆柏的性狀。有比較復雜的三維空間的枝係,末級枝扁化成葉狀枝;在高級的類型中末級枝條扁化成葉並具葉脈。莖內有雙嚮形成層,産生次生木質部和次生韌皮部 ,木質部管胞徑嚮壁上具裸子植物特有的具緣紋孔。生殖器官卻為孢子囊,有的為同孢,有的孢子囊中的孢子形態有大小的分化。
  該門分為3目:①無脈樹目 。出現於中泥盆世到晚泥盆世,可以無脈樹為代表。無脈樹是小喬木,側枝蠃旋狀排列,嚮着3個方向生長 。末級枝係兩歧分叉 ,形如叉戟,但未扁化。②原髓樹目。以原髓樹為代表。喬木狀,莖橫切面中央為橢圓形的髓,莖的側嚮附屬物互生或兩列狀伸出。生殖枝二歧分叉,孢子囊紡錘形,羽狀排列於小枝頂端。同孢,可能有異孢。③古羊齒目。本目的代表是古羊齒屬。它們是較高的塔形喬木,高達25~35米,直徑達1.6米 ,出現於晚泥盆世。莖幹上部多次單軸式分枝,組成巨大的樹冠,有主枝和二、三級側枝,末級枝交互對生地着生古羊齒型的單葉和間葉(托葉),葉具扇狀脈。莖具有很發達的次生木質部。木材曾在形態屬美木名下記載。次生木質部具一至多行交互排列的圓形具緣紋孔。側枝橫切面顯示有枝跡和葉跡,而無葉隙,中央具髓,與鬆柏植物關係密切。孢子囊一至多排着生於小枝上變形葉的近軸面,有的為同形孢子,有的則具大形孢子或小形孢子,大小相差2~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