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
目录
No. 1
  前出塞九首
  作者: 杜甫
  其一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其四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其五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其七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其八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其九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
  其中广为流传的名诗: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1)当挽强(2),用箭当用长(3)。射人先射马,擒(4)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5),列国(6)自有疆(7)。苟(8)能制侵陵(9),岂(10)在多杀伤!
  注释:
  1.挽弓:拉弓。
  2.强:指坚硬的弓。拉这种弓要用很大力气,但射的远。
  3。长箭。
  4..擒:捉拿。
  5.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6.列国:各国。
  7.自有疆:本来应该有个疆界。
  8.苟:如果。
  9.制侵陵:制止侵犯,侵略。
  10.岂:难道。
  【译文】:
  用弓就要用坚硬的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首领。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题解】: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
  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
  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是写边疆战斗生活的。唐人写边塞诗常以"塞"为题。杜甫写有《出塞》曲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天宝末年,边将哥舒翰贪功于吐蕃,安禄山构祸于契丹,于是征调半天下。巨大的战争灾难和负担落到了人民的头上。《前出塞》通过集中描写一个战士戍边十年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发动的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这组诗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抓住人物特征,着重心理刻划,结构紧凑,层次井然,九首只如一首。这里选的是第六首。诗中既表达了反对穷兵黩武的意向,也表示出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边疆问题的主张。《杜诗详注》云:"为当时黩武而叹也。张綖注:章意只在'擒王'一句,上三句皆引兴语,下四句申明不必滥杀之故。"
  这首诗的语体"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
英文解释
  1. :  Debouch Stopper
相关词
诗词艺术文学杜甫
包含词
前出塞诗前出塞九首前出塞九首其六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前出塞九首(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