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结荚果。亦称洋槐。 |
|
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英文名:black locust
豆科leguminosae 刺槐属
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顶端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分 布: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用 途: 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刺槐观赏种的繁殖及园林应用 |
|
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灰黑褐色,纵裂;枝具托叶性针刺,小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具微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具9-19小叶;叶柄长1-3厘米,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先端圆或微凹,具小刺尖,全缘,表面绿色,被微柔毛,背面灰绿色被短毛。总状花序腋生,比叶短,花序轴黄褐色,被疏短毛;花梗长8-13毫米。被短柔毛,萼钟状,具不整齐的5齿裂,表面被短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长18毫米,基部具爪,先端微凹,翼瓣倒卵状长圆形,基部具细长爪,顶端圆,长18毫米,龙骨瓣向内弯,基部具长爪;雄蕊10枚,成9与1两体;子房线状长圆形,被短白毛,花柱几乎弯成直角,荚果扁平,线状长圆形,长3-11厘米,褐色,光滑。含3-10粒种子,二瓣裂。花果期5-9月。 |
|
无刺槐:树冠开扩,树形扫帚,枝条硬挺而无托叶刺。
球 槐:树冠呈球状至卵圆形,分支细密,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小乔木。不开花或开花极少
粉花刺槐:花略晕粉红 |
|
刺槐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种子小蜂等。 |
|
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
|
1、景观用途
刺槐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当开花季节绿白相映,素雅而芳香。可作为行道树,庭荫树。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先锋树种。根部有根瘤,又提高地力之效。冬季落叶后,枝条疏朗向上,很像剪影,造型有国画韵味。
2、经济用途
刺槐木材坚硬,耐水湿。可供矿柱、枕木、车辆、农业用材;叶含粗蛋白,是许多家畜的好饲料;花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刺槐花蜜色白而透明,深受消费者欢迎;嫩叶花可食,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绿色蔬菜;种子榨油供做肥皂及油漆原料。 |
|
刺槐介绍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L)
科属:
豆科
别名:
洋槐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1—25米;树皮褐色,有纵裂纹。羽状复叶有小叶7—25,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2—5.5厘米,宽1—2厘米,顶端圆或微凹,有小尖头,基部圆形。花白色,花萼筒上有红色斑纹。花果期4—6月。
分布与习性:
江苏省各地引种,刺槐耐干旱、瘠薄,生长快,是农村四旁绿化和成片造林的好树种。
繁殖与栽培:
采用根段催芽方法育苗,不仅成本低、操作简便,而且树苗质量好。
应用:
作行道树或庭园观赏树种。洋槐是江苏省内重要用材树种,木材坚硬耐水;种子含油,可供制肥皂和油漆的原料;花芳香可提取芳香油;茎皮、根、叶供药用,有利尿、止血的功效;也是省内重要的蜜源植物。
图片: |
|
cihuai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
蝶形花科 (Papilionaceae)刺槐属树木。又名洋槐。全属约20种,原产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世界各地区都有引种。中国于1877~1878年由日本引入。除刺槐栽培较普遍外,部分庭园栽植有毛刺槐 (R.hispida)和新墨西哥刺槐(R.luxurians)。1949年以来,刺槐的栽培范围迅速扩大至北纬23°~46°,东经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
形态特征 落叶阔叶乔木,最高达30米,胸径可达110厘米。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纵裂。小枝光滑,有托叶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光滑无毛。蝶形花,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花冠白色,具清香气,雄蕊10枚。荚果长4~10厘米,扁平。种子扁肾形,黑色或褐色,常带较淡色的斑纹(见图)。
生物学特性 刺槐系喜光树种,不耐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原产地为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1500毫米,7月份平均气温20~26.5℃,1月份平均气温1.7~7.2℃,每年无霜期140~220天。在中国年平均气温 8~14℃,年降雨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干形较通直;在年平均气温5~7℃,年降雨量400~500毫米的地方,幼龄刺槐及1~3年生枝条常受冻害,树干分叉早而弯曲;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的地方,地上部分年年冻死,翌春又重新萌发新枝,多呈灌木状态。对土壤要求不严,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也不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还是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土上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在底土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的粘土、粗砂土、薄层土上,生长不良。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如在石质山地,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超过加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甚至大量死亡。不耐水湿,土壤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以致整株死亡。怕风,栽植在风口处的林木生长缓慢,干形弯曲,容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树冠浓密。主根不发达,一般在距地表30~50厘米处发出数根粗壮侧根,根深可达1.4米,也有达6~8米的。水平根系分布较浅,多集中于表土层5~50厘米内,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状。结实早且产量丰富。3~6年生幼树即可开花结实,每隔1~2年种子丰收一次,15~40年生时,大量结实,40年后逐渐衰退。刺槐栽植后第2~6年是树高旺盛生长高峰,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0~2.5米,约持续3~4年。直径的旺盛生长期出现在5~10年间,每年平均生长0.9~2.7厘米,较好立地条件下的旺盛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材积生长的旺盛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
营造技术 秋季,刺槐荚果由绿色变为赤褐色,荚皮变硬呈干枯状,即为成熟,应适时采种,并经日晒、除去果皮、秕粒和夹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荚果出种率为10~20%,千粒重约为20克,1千克约有46700粒,发芽率为80~90%。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最好;土壤含盐量要在0.2%以下,地下水位大于1米。育苗忌连作,可与杨树、松树等轮作。种皮厚而坚硬,播种前须经热水浸种处理。以春播为主,但在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畦床条播或大田式播种均可。最适生的造林地为:具有壤质间层的河漫滩,在地表40~80厘米以下有砂壤至粘壤土的粉砂地、细砂地,土层深厚的石灰岩和页岩山地,黄土高原沟谷坡地。但风口地、 含盐量在0.3%以上的盐碱地、地下水位高于 |
|
牧草名称刺槐
牧草学名 Robinia pseudoacacia L.
牧草图片
来源与分布刺槐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多作为城镇绿化树种或行道树。
牧草形态落叶乔木,高10~25米,树皮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25枚,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4.5厘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全缘,无毛或幼时疏生短毛,托叶刺状。总状花序腋生,长10~25厘米;花萼杯状,浅裂,花冠白色,蝶形,旗瓣基部常有黄色斑点,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扁,长矩圆形,长3~10厘米;赤褐色,种子肾形,黑色。
牧草特性刺槐适应性颇强,有抗旱力。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公路和铁路旁常有栽培。在冲积平原,黄土丘陵,干燥沙荒地也能生长。为浅根系树种,适于山谷或少风沙处造林。每年5月开花,8~9月结果,9~10月果实成熟。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刺槐其叶为山羊、猪、兔等所喜食,群众常采摘其叶作青饲料,也可晒干,打成干草粉贮藏备用。据测定,刺槐1千克的鲜树叶中含消化能2874.4kJ和可消化粗蛋白质48.8克。此外,种子含油量12~13%,可作肥皂及油漆原料。茎、皮、根、叶供药用,有利尿止血的功效。
栽培技术刺槐可用种子繁殖,或分根,挖根蘖或用不定芽形成的幼苗移栽,也可扦插,在干旱的地区,移栽之初宜适当灌水,以利成活。
常见牧草病害-
常见牧草虫害- |
|
- n.: acacia, locust tre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