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藥 > 刺楸樹根
  【刺楸樹根的功效介紹】:
  刺楸樹根 (《四川中藥志》)
  【異名】刺五加(《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態詳刺楸樹皮條。
  【採集】夏末秋初采挖,洗淨曬幹。
  【化學成分】根含多糖,水解後得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
  水溶性多糖有葡聚糖和果膠質。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②《陝西中草藥》:味苦,性涼,有小毒。
  【功用主治-刺楸樹根的功效】涼血,散瘀,祛風,除濕。
  治腸風痔血,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痔瘡,清熱解毒。
  ②《四川中藥志》:散血,清熱,除風濕。
  治腸風下血,跌打損傷及風濕骨痛。
  ③《陝西中草藥》:清熱,涼血,除風濕,排膿生肌。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
  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淋洗。
  【選方】①治腸風下血:刺楸樹根、漏蘆根。
  燉豬大腸服。
  (《四川中藥志》) ②治小兒脫肛:刺楸根、五倍子各五錢至一兩。
  熬水洗。
  (《重慶草藥》) ③治跌打損傷:鮮刺楸樹根四兩,土鱉蟲一錢。
  酒煎內服。
  (江西《草藥手册》) ④治骨折:刺揪根、三月泡根、大母豬藤根、水麻葉各等分(鮮用)。
  捶絨,拌酒糟或酒,先以手法將骨折處復位,再包此藥,後上夾板固定,對時一換。
  (《貴州民間藥物》) ⑤治癢子:刺楸根、騷羊牯、天葵子各二兩。
  燉五花肉服。
  (《重慶草藥》) ⑥治筋骨痛:鮮刺楸根二兩,杜衡一錢,雞血藤一兩。
  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