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稱一些五加科落葉喬木 Pan said the number of deciduous trees Araliaceae |
泛稱一些五加科落葉喬木。 宋 朱弁 《麯洧舊聞》捲四:“藥有五加皮,其樹身榦皆有刺,葉如楸,俗呼之為刺楸,春採芽可食,味甜而微苦,或謂之苦中甜雲,食之極益人。”《桐譜·類屬》“一種:文理細緊,而性善裂” 潘法連 註:“指刺桐,今通稱刺楸,又名茨楸、棘楸、鼓釘刺、刺楓樹等。《桐譜》作者家乡群衆今仍稱刺桐。五加科,棘楸屬,落葉喬木。” |
|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註射皮的氯仿和甲醇提取物1,000mg/kg,出現活動減少、眼瞼下垂、四肢無力、翻正反射消失、呼吸抑製、死亡。從心材中分離出一種皂甙,殺白蟻作用強。
刺楸樹幹灰色,長縱裂,布有粗大硬棘刺。刺楸木材質硬,木理通直,供建材,傢具和鐵路枕木用。
五加科,落葉喬木,高20-30米。葉近圓形,5-9裂,長10-25釐米。傘形花序聚生成頂生圓錐花序;花瓣5,白色;子房下位,2室。果球形,徑4-5毫米。熟時藍黑色。
學名: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
英文名:septemlobate kalopanax
科名:五加科 araliaceae
落葉喬木,高10一15米,枝幹有粗大碩刺。單葉互生,葉片橫徑7—20釐米,掌狀5—7裂,裂片三角狀卵圓形至橢圓狀卵形,頂端漸尖或長尖,邊緣有細鋸齒,無毛或背面基部脈腋有毛簇;葉柄長6—30釐米。花白色或淡黃緑色。果球形,徑約5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期7—8月,果熟期10一11月。
産各地,生於山地疏林中。自東北至華南均有分佈。
樹皮有收斂鎮痛作用,治霍亂、赤白痢及風濕痹痛、腳氣、腰膝痛等;種子含油量約38%,供製肥皂等用;木材硬度適中,可作建築用材。 深裂葉刺楸var.maximowiczii hand.—mazz.與種的區別為裂片深達葉片的中部以下,橢圓狀披針形,背面被毛較多。産鎮江地區。
【別名】鳥不宿、釘木樹、丁桐皮
【來源】五加科刺楸屬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以根、根皮或樹皮入藥。全年可采,洗淨切段,曬幹。
【性味歸經】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止痛。用於風濕腰膝酸痛,腎炎水腫,跌打損傷,內痔便血。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
|
刺楸介紹
刺楸 (Kalopanax septemlobus)
科屬:
五加科 刺楸屬
別名: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0一15米,枝幹有粗大碩刺。單葉互生,葉片橫徑7—20釐米,掌狀5—7裂,裂片三角狀卵圓形至橢圓狀卵形,頂端漸尖或長尖,邊緣有細鋸齒,無毛或背面基部脈腋有毛簇;葉柄長6—30釐米。花白色或淡黃緑色。果球形,徑約5毫米,成熟時藍黑色。花期7—8月,果熟期10一11月。
分佈與習性:
東北南部至華南、西南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傢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臺、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鹹陽、徐州、連雲港、????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緑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中亞熱帶常緑、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武漢、沙市、黃石、宜昌、南昌、景德鎮、九江、吉安、井岡山、贛州、上海、長沙、株洲、嶽陽、懷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陽、邵陽、桂林、溫州、金華、寧波、重慶、成都、都江堰、綿陽、內江、樂山、自貢、攀枝花、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昆明、大理)
南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廣州、佛山、順德、東莞、惠州、汕頭、臺北、柳州、桂平、個舊)
繁殖與栽培:
暫無
應用:
庭蔭樹、行道樹
圖片: |
|
- n.: septemlobate kalopanax
- lat.: 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koidz., kalopanax septemlobus
|
|
鳥不宿, 釘木樹, 丁桐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