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中文名:刨花潤楠
種拉丁名:machilus pauhoi kanehira
科中文名:樟科
科拉丁名:lauraceae
屬中文名:潤楠屬
屬拉丁名:machilus
國內分佈:産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
海拔:生於土壤濕潤肥沃的山坡灌叢或山𠔌疏林中。
刨花潤楠 刨花楠、刨花(廣東),粘柴(福州)
喬木,高6.5--20米,直徑達30釐米,樹皮灰褐色,有淺裂。小枝緑帶褐色,幹時常帶黑色,無毛或新枝基部有淺棕色小柔毛。頂芽球形至近卵形,隨着新枝萌發,漸多少呈竹筍形,鱗片密被棕色或黃棕色小柔毛。葉常集生小枝梢端,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間或倒披針形,長7-15(17)釐米,寬2-4(5)釐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尖頭稍鈍,基部楔形,革質,上面深緑色,無毛,下面淺緑色,嫩時除中脈和側脈外密被灰黃色貼伏絹毛,老時仍被貼伏小絹毛,中脈上面凹下,下面明顯突起,側脈纖細,每邊12-17條,小脈很纖細,結成密網狀;葉柄長1.2-1.6(2.5)匣米。聚傘狀圓錐花序生當年生枝下部,約與葉近等長,有微小柔毛,疏花,約在中部或上端分枝;花梗纖細,長8-13毫米;花被裂片卵狀披針形,長約6毫米,先端鈍,兩面都有小柔毛;雄蕊無毛,第三輪雄蕊的腺體有柄,退化雄蕊約和腺體等長,長約1.5毫米,子房無毛,近球形,花柱較子房長,柱頭小,頭狀。果球形,直徑約1釐米,熟時黑色。
産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生於土壤濕潤肥沃的山坡灌叢或山𠔌疏林中。
本種的邊材易腐,心材較堅實,稍帶紅色,弦切面的紋理美觀,為散孔材,木射綫纖細,放大鏡下可見。木材供建築、製傢具,刨成薄片,叫“刨花”,浸水中可産生粘液,加人石灰水中,用於粉刷墻壁,能增加石灰的粘着力,不易揩脫,並可用於製紙。種子含油脂,為製造臘燭和肥皂的好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