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刘氏原白鲟
目录
No. 1
  鱼类化石的一种。1994年,卢立伍根据在辽西凌源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的一件鱼类头骨和后来凌源市化石收藏者蔡洪涛送给他的保存较好的鱼类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的属种-刘氏原白鲟。属名原白鲟是因为这种鱼和现生的白鲟很相似而某些特征又较现生白鲟原始;种名刘氏是献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鱼类专家刘宪亭。
  刘氏原白鲟全长可达一米,最小的个体全长约为100毫米。从原白鲟的骨骼发育状况来看,它在匙吻鲟科已知属种中可能是个体最小的种类。
  原白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匙吻鲟科化石,该科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长的吻部及一系列纵向分布的吻骨片,群众俗称“尖嘴”。这种鱼全身分布有齿状鳞片。
名称
  刘氏原白鲟(proropsephuus liui Lu,1994)
  刘氏原白鲟
产地
  辽宁省朝阳市(初始发现地:凌源市宋杖子)
时代及层位
  晚侏罗——早白垩世义县组(约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
科学分类
  动物界(Fauna)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软骨硬鳞鱼次亚纲(Chondrostei)
  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
  匙吻鲟科(Polyodontidae)
  原白鲟属
学名由来
  1994年,卢立伍根据在辽西凌源的义县组地层中发现的一件鱼类头骨和后来凌源市化石收藏者蔡洪涛送给他的保存较好的鱼类化石标本,建立了新的属种-刘氏原白鲟。属名原白鲟是因为这种鱼和现生的白鲟很相似而某些特征又较现生白鲟原始。proto源自希腊文“protos”(第一,原始的)”;psephurus为现生“白鲟”的属名;依人名姓氏命种名,liu取自我国古鱼类学家刘宪亭的姓氏“刘”,纪念他和周家建共同研究发现了我国第一种鲟类化石。
基本特征
  体呈纺锤形,头长,略扁平。头长约为全长的1/4, 吻部极为突出,前端渐变尖细,吻端稍上翘。眼小,口大,口缘无牙齿。躯干和尾部侧扁,吻端稍上翘。眼小,口大。口缘无牙齿。躯干和尾部侧扁,腹面不明显扁平,身体两侧齿状鳞片密布,背鳍较大,居臀鳍之前,大小相似,腹鳍位于胸鳍与臀鳍之中部,尾鳍叉裂明显。成体的尾鳍上下叶近对称发育。
综述
  刘氏原白鲟全长可达1米,最小的个体全长约为100毫米。从原白鲟的骨骼发育状况来看,它在匙吻鲟科已知属种中可能是个体最小的种类。原白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匙吻鲟科化石,该科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长的吻部及一系列纵向分布的吻骨片,辽西群众俗称“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