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 : 中国 >河南 >三门峡 >灵宝市 > 函谷关
显示地图
目录
《函谷关 Hangu Pass》
诗人: 宋之问 Song Zhiwen

  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灵迹才辞周柱下,
  祥氛已入函关中。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Hangu Pass》
诗人: 汪遵 Wang Zun

  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函谷关 Hangu Pass》
诗人: 胡宿 Hu Su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望气竟能知老子,
  弃繻何不识终童。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
《函谷关 Hangu Pass》
诗人: 汪元量 Wang Yuanliang

  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
  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更多诗歌...
请鉴赏:

  汪元量 Wang Yuanliang:函谷关 Hangu Pass
关名
  关名。古关为战国秦置,在今河南灵宝县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汉元鼎三年移至今河南新安县境,去故关三百里。参阅《元和郡县志.陕州》。
No. 7
  函谷关投诉电话三门峡旅游投诉电话:0398-2935003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函谷关门票价格30元/人函谷关导游图函谷关交通图函谷关美食脂油烧饼
  脂油烧饼又叫脂油饼,是灵宝的一大名吃。它呈扁圆形,旋纹相套,外观焦黄明亮,咬开后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外酥内软,浓香扑鼻。脂油煤饼工艺精巧,主要原料为面粉、猪板油、棉清油、食盐、碱面等。其吃法有两种,一种是让厨师挤压抖开,一眨眼一个饼堆满一碟子,蓬蓬松松,成条成片,用筷子夹着吃。另一种是保持饼的原状。食之各具风味。
  一生凉粉
  由纯绿豆淀粉和浆汁加工而成。有一种特殊的酸味,可凉拌,也可热炒,具有开胃、清热败毒等功效。
  甑糕
  灵宝的地方风味小吃,相传,几百年前由陕西传入。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故而甑糕也叫劲糕。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陶甑蒸出来的质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传统是无锡糯米)、大枣(以灵宝毛头枣最好)其比例是每锅江米10公斤,大枣3公斤,泡米、装甑、加水与火功等,都有严格要求。甑糕,形色俱佳,软硬适度,软甜粘劲,味道醇厚,实为冬春早点的佳品。
  石子馍
  石子馍,又称石子烧饼。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其历史源远流长,兼有的制作方法,是灵宝的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小油(植物油)、食盐、大料、花椒、葱等。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
  灵宝大枣
  灵宝大枣为灵宝著名的三大宝(大枣、苹果、黄金)之一,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集中产于灵宝市,境内沿黄河沙壤地带。品种以圆枣为主,又称疙瘩枣。果实大,多为短圆筒形,单果鲜重25克左右,最大的达33克。果皮深红,肉厚核小,质韧汁少,味甘甜,肉质松软,风味佳,带有清香,含糖量高,适宜制干枣和酸枣。制作成的干枣富有弹性,压扁后可还原,适于长途运输,因而驰名全国。鲁迅先生曾称赞说:"红枣极佳,为南中所无法购得。"著名翻译家曹靖华亦写诗赞道:"顽猴探头树枝问,蜡桃哪有灵枣鲜"。1932年,灵宝大枣曾作为河南名产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
  据测定,灵宝大枣营养丰富,果实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b2、c及微量钙、磷、铁等,即可鲜食,又可制成蜜枣、熏枣、酒枣等,还可以作枣面、枣泥、枣糕、枣酒、枣醋等。其药用价值也很高,脾病患者最宜食用。近年来,它已应用于治疗或者辅助治疗肝炎、高血压、贫血等病。函谷关住宿紫金宫国际大酒店
  是按现代化标准兴建的一座豪华型、花园式旅游饭店,距景区15公里。2001年经河南省旅游局验收,确定为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为豫、秦、晋黄河金三角地区唯一一家高星级酒店。酒店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旅游行业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并在省服务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第三名。电话:(0398)8866888
  函谷大酒店
  位于灵宝市长安路西315号,紧临310国道,属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大酒店古朴典雅,绿树掩映,水榭曲桥,绿波回廊。有高、中、低档客房161间;餐饮部可接纳千余人就餐。有大、中、小型会议室6个,停车场可同时停放车辆200余辆。总经理:宋新荣电话:8662129
  金苑大酒店
  位于灵宝市新区函谷路中段,是一座集办公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级酒店。酒店客房部拥有高中档客房52套,餐饮部设美味的海鲜和川味海陆空火锅;康乐中心内设歌舞厅、浮球室、健身器械、桑拿浴以及保龄球,康乐项目在豫西地区首屈一指。电话:(0398)8855748—2222
  凌冶大厦
  是河南凌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二星级酒店,拥有国际标准客房及各式豪华套房90余间,近200个床位。设有豪华中西餐厅、风味美食城火锅居,豪华歌舞厅,商务中心,美容美发厅,金店等。大厦总经理:李灵辉地址:灵宝市尹溪路16号电话:(0398)8856588
  电力宾馆
  是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宾馆拥有豪华套间、标准间、单间客房84套,大、中、小会议室6个,大会议室可容纳300余人,餐厅可同时接待400余人就餐。桑拿、美容、美发、足浴、保健,按摩、健身房、台球厅、酒吧间、休闲茶艺厅一应具全。总经理:刘春光宾馆电话:8864296
  函谷关购物灵宝苹果
  灵宝苹果以其个头大、颜色鲜、糖分高、香味浓、质脆甜、耐储运而蜚声中外。早在1923年,实业家李工生即从青岛、烟台等地引进栽培。1956年,灵宝市在海拔1300米高的寺河山建起了300亩国营园艺场,被誉为"东亚第一高山果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苹果生产成为灵宝市发展经济的"龙头",发展到10万亩。
  1985年10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灵宝时,高度赞扬了灵宝苹果,并题词"发展苹果和大枣,家家富裕生活好",全市果品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栽培面积达到60余万亩,品种扩大到120余个,新红星、红富士、青香蕉、小国光等品种在国家组织的鉴评中,先后夺得第一名,被国家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并远销东欧、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灵宝苹果营养丰富,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制成苹果酱、果脯、苹果罐头、果汁饮料等,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在灵宝境内的街道两旁、大小商店,均可买到鲜美的灵宝苹果和苹果制品。
  灵宝贵妃杏
  贵妃杏,产于灵宝市黄河沿岸的沙土地带。相传,唐代贵妃杨玉环,幼时生活在灵宝,脸色虽白而不嫩,皮肤细而不润,长得并不十分好看。她家院中有一颗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黄,格外香甜,玉环年年食之,长大后竞变得冰肌粉面,如花似玉。于是人们在杨玉环入宫被册封为贵妃之后,便把这种杏称为“贵妃杏”。贵妃杏的果实大如鸭蛋,平均重80克,最大的重200克。果形较圆,果皮和果肉呈橙黄色,朝阳面有红晕,肉质细,无纤维,汁多,甜酸适口,芳香浓郁,适宜鲜食,也可以加工成果脯或糖水罐闲。果核味略甜,可食用,亦可入药。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外。
  历史悠久的军事文化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博大精深的老子文化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不仅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祖,而且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8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征。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法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渴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治国方略。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涉及天、地、人各个方面,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焰。
  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330余种。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002年10月20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函谷关旅游区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字。
  流芳千古的名胜古迹
  1、关城遗址。建筑无存。据考证函谷关关城为不规则长方形,用长、圆、平夯夯打而成。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长180多米。遗址基本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2、函谷关东门关楼。原关楼已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非曲直992年开工修建的复古建筑。
  东门关楼南北长工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关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县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
  3、函谷古道。东起宏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长15公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10米左右,窄处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近年村内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之斑。
  4、战国井式箭库。位于函谷磁东城门右侧城墙下端,为一直径0.9米竖井窑穴式兵器仓库,于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箭库象一口旱井,里面放着一捆捆箭族,约1立方米,箭头是铜质的,箭杆是铁质的,很轻,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此箭库为研究战国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5、尹喜故宅遗址。相传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时代人,素识天象,曾为函谷关关令。传说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桃林县人)为献媚皇上,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玄宗大喜,以为之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遂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
  6、鸡鸣台,又叫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重建的鸡鸣台传说就是当年田文食客学鸡叫的高埠。
  7、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
  8、太初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有有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茸。庙院现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9、函谷夹辅。位于灵宝市城北17公里的孟村旧村的小谷里,南距古函谷关约2公里。夹辅外形像炮楼,砖木结构,城门式建筑物。分内外二重门,外门口上,青砖镌刻“函谷夹辅”四字。城门上系二层歇山顶式四角楼。目前除北边房顶和部分部件有损坏外,基本上保存完整,据鉴定现存建筑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10、函谷碑林。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历史上函谷关有三处,除了上面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建关的函谷关(即今通称的秦关)外,还有汉关和魏关。
  汉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帝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
  魏关,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晨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名词解释
  关名。古关为 战国 秦 置,在今 河南 灵宝市 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名。 汉 元鼎 三年移至今 河南 新安县 境,去故关三百里。参阅《元和郡县志·陕州》。
简介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长安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外。
军事文化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辞海》)。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太平寰宇记》中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关城宏大雄伟,关楼倚金迭碧,因其地处桃林塞之中枢,崤函古道之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北空”(唐·胡宿诗),“双峰高耸太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金·辛愿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3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大战。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老子文化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不仅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祖,而且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8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征。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法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治国方略。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涉及天、地、人各个方面,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焰。
  研究老子思想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英、法、美、日等40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道德经》的版本已达600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330余种。因《道德经》成于函谷关函谷关名副其实成为道家文化的发祥地。2002年10月20日,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函谷关旅游区题写了“道家之源”四个字。
名胜古迹
  1、关城遗址。建筑无存。据考证函谷关关城为不规则长方形,用长、圆、平夯夯打而成。东城墙长1800米,西城墙长1300米,南城墙长180多米。遗址基本与史书记载相吻合。
  2、函谷关东门关楼。原关楼已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1992年开工修建的复古建筑。
  东门关楼南北长工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县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
  3、函谷古道。东起宏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长15公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10米左右,窄处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近年村内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代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时战争之斑。
  函谷古道
  4、战国井式箭库。位于函谷磁东城门右侧城墙下端,为一直径0.9米竖井窑穴式兵器仓库,于1986年7月发现,是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箭库象一口旱井,里面放着一捆捆箭族,约1立方米,箭头是铜质的,箭杆是铁质的,很轻,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此箭库为研究战国朝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5、尹喜故宅遗址。相传为尹喜的寓所。尹喜,春秋时代人,素识天象,曾为函谷关关令。传说他曾在此接待老子。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桃林县人)为献媚皇上,进言玄宗皇帝说天降灵符于函谷尹喜故室,玄宗即遣人去挖掘,果然掘得“灵符”,玄宗大喜,以为是老子对他的恩赐,遂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
  6、鸡鸣台,又叫田文台。成语“鸡鸣狗盗”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重建的鸡鸣台传说就是当年田文食客学鸡叫的高埠。
  7、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这一成语源出于此。唐代大诗人杜甫《秋兰》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尹喜登高望远的土山起名为:望气台。唐时在上面修建了3丈多高的“瞻紫楼”。此楼民国年间毁于兵火。现在所能看到的是近年修建的仿古建筑。
  8、太初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传说,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恳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有有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曾是一座道观。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庙院现存石碑两通,一通立于元大德四年,一通立于清顺治年间,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
  9、函谷夹辅。位于灵宝市城北17公里的孟村旧村的小谷里,南距古函谷关约2公里。夹辅外形像炮楼,砖木结构,城门式建筑物。分内外二重门,外门口上,青砖镌刻“函谷夹辅”四字。城门上系二层歇山顶式四角楼。目前除北边房顶和部分部件有损坏外,基本上保存完整。据鉴定现存建筑建于明代,清代重修。
  10、函谷碑林。函谷碑林修建于1988年秋,碑林南北长100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有石碑62通。其中不但有从灵宝各地搜集来的古碑,如宋代的法制碑、唐代的地震碑、杨贵妃之兄杨仲嗣的墓志碑、明代吏部尚书许天官夫人的墓志碑等,而且也有近现代书法名家书写名人吟咏函谷关诗文的新碑,如:清代康有为给当时的灵宝县长写的条幅石碑,李向阳原型的笔文碑等。
三处函谷关
  历史上函谷关有三处,除了上面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建关的函谷关(即今通称的秦关)外,还有汉关和魏关。
  汉关,在今河南省新安县东500米,西距秦关150公里。据灵宝市志记载,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18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早已废弃,现在仅存有关门遗址。
  魏关,位于灵宝市东北20公里,距秦关约5公里。相传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近义词
函谷关镇
相关词
三门峡灵宝道德经乡镇潼关桃林
包含词
过函谷关汉函谷关函谷关镇
咏函谷关经函谷关自函谷关
函谷关之战晓过函谷关春过函谷关
泥封函谷关君不见函谷关咏史诗函谷关
函谷关东门关楼一丸泥封函谷关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咏史诗·函谷关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