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1)據《詞譜》引《列仙傳拾遺》載,春秋時蕭史善吹簫,秦穆公把善於吹簫的女兒弄玉嫁給他為妻,蕭史便教弄玉作鳳鳴,後來果然引來了鳳凰。秦穆公為此築為鳳臺給他夫婦居住,幾年之後,弄玉乘鳳,蕭史乘竜離去。本調即來源於此一傳說,九十五字,二十一句,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2)起二句和九、十兩句均四字對,第四、五句,均四字,上加一字豆。後片換頭,首為兩字句,均作平聲葉韻。一般均不葉韻,葉韻從易安始,形成定格。第三句五字,別傢都作上一下四句法,如果這樣,第一字應仄,第二字可平。
(3)例詞為李易安早期鄉居將與丈夫別離時之作,寫得感情細膩,真率可愛。前片寫早上香爐裏的香料早已燒盡,床上的紅錦被亂攤着,起來後連頭也懶得梳。古代婦女是非常講究梳頭的,現在“慵自梳頭”,可見詞人心裏不是滋味。由於不願梳頭,所以讓鏡匣堆滿灰塵也不揩拭,太陽一直照到簾鈎上,也不管它。一句話,都是因為“生怕離懷別苦”,話到舌頭,也欲言又止。也許這種離愁已經醖釀了一段時間,所以說“新來瘦”。這瘦的原因,既不是因為多喝了酒,也不是因為遇着秋天,究竟是什麽,詞人不作正面回答,這樣可以同上文“欲說還休”相呼應,做到含而不露。換頭首句用疊字,是詞人的創新,旨在加強語氣。休休,即“罷了”的意思。看來這次分別已成定局,即使唱千萬遍留別的《陽關三疊》,也無濟於事了。詞人一想到丈夫此去幾乎象桃花源的武陵人那樣難以重見,又想到自己被關閉在重雲密密的妝樓上,有誰知道我終日凝視着遠方呢?恐怕衹有樓前的流水了吧!用樓前流水反襯作者思念之深,藝術手法頗為高妙。結尾三句意思遞進,層層深入。詞人聽到夫妻要分別的消息,産生新愁;丈夫走後,思念更切,自然要添“一段新愁”。這三句以“凝眸處”三字同上文相接,波翻浪疊,不露痕跡,加上詞句明白如話,筆意酣暢,俱見作者功力之深。 |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鈎。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詩人: 晁補之 Chao Buzhi
纔短官慵,命奇人棄,年年故裏來還。 記往歲、蓮塘送我,遠赴荊蠻。 莫道風情似舊,青鏡裏、緑鬢新斑。 佳人怪,把盞為我,微斂眉山。 從來嗣宗高韻,獨見賞,青雲敻絶塵間。 謾回首、平生醉語,一夢驚殘。 莫笑移花種柳,應備辦、投老同閑。 從枯槁,鬆檜耐得霜寒。 |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詩人: 李清照 Li Qingzhao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人未梳頭。
任寶奩閑掩,日上簾鈎。
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今年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即難留。
念武陵春晚,雲鎖重樓,記取樓前緑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更數,幾段新愁。 |
《鳳凰臺上憶吹簫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詩人: 張炎 Zhang Yan
味凄然。 以其號孤篷,囑餘賦之。 水國浮傢,漁村古隱,浪遊慣占花深。 猶記得、琵琶半面,曾濕衫青。 不道江空歲晚,桃葉渡、還嘆飄零。 因乘興,醉夢醒時,卻是山陰。 投閑倦呼儔侶,竟棹入蘆花,俗客難尋。 風渺渺、雲拖暮雪,獨釣寒清。 遠溯流光萬裏,渾錯認、葉竹寰瀛。 元來是、天上太乙真人。 |
|
請鑒賞:
|
|
詞牌名。又名《憶吹簫》。取傳說中蕭史與弄玉吹簫引鳳的故事為名。雙調,九十五字至九十七字。共有六體。前段皆十句,四平韻;後段九至十一句,四或五平韻。宋晁補之﹑李清照等皆有作。 |
|
鳳凰臺上憶吹簫是詞牌名,代表作是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詞牌來歷】鳳凰臺是潮州八景之一
“古鳳凰臺的由來,傳說是鳳凰山上的鳳凰不甘寂居深山老林,慕潮州府城“三山一水” 的景色,經常到這個江心緑色的沙洲棲息、遊玩。到了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遊覽沙洲,愛其清靜幽雅,同時倍感潮州文風鼎盛,風物非凡,認為這裏應是傳說中鳳凰棲宿之所,絶不是老鴉投林的地方,遂把原名的“老鴉洲”改為“鳳凰洲”,並於明隆慶二年(1568年)在鳳凰洲築建一座十餘丈高的石臺,命名為“鳳凰臺”。自此,這裏成為遊人徘徊難離的名勝。” 之後纔有了鳳凰臺上憶吹簫,取傳說中蕭史與弄玉吹簫引鳳故事為名
相傳戰國時期,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因自幼愛玉,故名弄玉。弄玉不僅姿容絶代、聰慧超群,於音律上更是精通。她尤其擅長吹笙,技藝精湛國內無人能出其右。弄玉及笄後,穆公要為其婚配,無奈公主堅持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寧可不嫁。穆公珍愛女兒,衹得依從她。一夜,弄玉一邊賞月一邊在月光下吹笙,卻於依稀仿佛間聞聽有仙樂隱隱與自己玉笙相和,一連幾夜都是如此。弄玉把此事稟明了父王,穆公於是派孟明按公主所說的方向尋找,一直尋到華山,纔聽見樵夫們說:“有個青年隱士,名叫蕭史,在華山中峰明星崖隱居。這位青年人喜歡吹簫,簫聲可以傳出幾百裏。”孟明來到明星崖,找到了蕭史,把他帶回秦宮。
蕭史與弄玉成婚後,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和真的鳳凰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都引下來了。秦穆公專門為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臺,這就是鳳凰臺的由來。蕭史和弄玉住在鳳凰臺上,一連幾年不飲不食,亦不下臺。有一天,二人笙簫相和後,竟引來金竜紫鳳,蕭史乘竜,弄玉跨鳳,雙雙升空而去。成語“乘竜快婿”“竜鳳呈祥”便是因此而來。 關於蕭史其人,最早記載見於漢朝時的《劉嚮˙列仙傳˙捲上˙蕭史》。原文為:“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以女妻之,作鳳樓,教弄玉吹簫,感鳳來集,弄玉乘鳳,蕭史乘竜,夫婦同仙去。”後來的《東周列國志》,將這一奇事詳細敘述,作“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一章,很多人都是從此書中瞭解到這段軼事的。
因為傳說中蕭史弄玉是居住在華山中峰的,所以現今中峰又名玉女峰。玉女峰上許多勝跡也因玉女(弄玉)而得名。人們在中峰上修建了玉女祠,祠前有一石臼,名為玉女洗頭盆;它前面的石臺,就是玉女梳妝臺;那下面的石洞,是玉女當年的居室,稱作玉女室。此外,玉女祠北又有品簫臺、引鳳亭,是蕭史吹簫引鳳的地方。
吹簫引鳳,乘竜而去,白日升天,後世歷代文人墨客紛紛歌誦這段歷史,“鳳凰臺上憶吹簫”也由此而來,表達了人們對這對神仙眷侶的懷念和祝福,直至現在仍被人津津樂道。
【格律】
1、⊙●○○(句)
⊙○⊙●(句)
⊙○⊙●○△(平韻)
●●○○●(句)
⊙●○△(協平韻)
⊙●⊙○⊙●(句)
○●●(豆)
⊙●○△(協平韻)
○○●(豆)
○○●●(句)
⊙●○△(協平韻)
○△(協平韻)
⊙○●●(句)
○●●○○(句)
⊙●○△(協平韻)
●⊙○○●(句)
⊙●○△(協平韻)
⊙●⊙○⊙●(句)
○⊙●(豆)
⊙●○△(協平韻)
○○●(豆)
○○●⊙(句)
⊙●○△(協平韻)
2、雙調九十七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後段九句四平韻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中中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平平(韻)
中平仄,中中仄中,中仄平平(韻)
平中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韻)
仄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中仄平平(韻)
中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韻)
此格為此詞正體。 上片首二句各四字,不用韻,第三句六字,起平韻,第四五句十一字為四字對句上加三字逗。前結三字一句、四字兩句。下片換頭六字不用韻。第四五句同上片四五句,後結三字一句、六字一句。
【代表作】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鈎。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註釋】:
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
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
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者:通這。
陽關:語出《陽關三疊》,是唐宋時的送別麯。
武陵人遠:引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誤入桃花源,離開後再去便找不到路徑了。
【賞析】:
本詞抒寫惜別的深情和刻骨銘心的懷念。上片寫不忍丈夫離去,着意刻畫慵懶的情態,下片着重寫懷念和癡情。筆觸細膩生動,抒情極凄婉。上片開頭五句衹寫一個“慵”字。香冷而不再去換新香點燃,一慵也;被也不疊,任憑胡亂攤堆床上,二慵地;起床後連頭也不願梳,何談化妝,三慵也;梳妝匣上落滿灰塵,懶得擦,懶得動,四慵也;日上簾鈎,人才起床,五慵也。詞人為何如此慵懶而沒心情?原來是“生怕離懷別苦”。這句為全詞之眼,在上片的中間位置,括上而啓下。表現出夫妻離別前一詞人百無聊賴的神態、復雜矛盾的心理以及茫然若失的情緒;“多少事,欲說還休”。體現出主人公心地的善良和對丈夫的愛。楊慎評此句說:“‘欲說還休’,與‘怕傷郎,又還休道’同意”(楊慎批點本《草堂詩餘》捲四)。可謂深得其心。因為告訴丈夫,也衹能增添丈夫的煩惱而已,故寧可把痛苦埋藏心底,這又是一種什麽樣的深情啊!歇拍三句為上片之警策,本來因怕分別纔容顔瘦損,但作者偏不直接說出。“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那是為了什行,答案不言自明,而情味彌足矣。下片設想別後的情景。“休休”是幅度的跳躍,省略了如何分另如何餞行的過程,直接寫別後的情景。“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以下三句近乎癡話。流水本是無情物,怎能“念”呢?但正因這樣寫,纔突出詞人的孤獨與癡情。一是寫出終日在樓前凝眸遠眺,或盼信或望歸。二是樓前的流水可以映出她凝眸的神情,也衹有流水方可證明體驗她的癡情,抒情何其深婉,入木三分。結拍三句用頂真格將詞意再度深化,“一段新愁”指什麽?含蓄而又明確,與上片結拍的寫法屬同一機抒。深際飛評雲:“清風朗月,陡化為楚雲巫雨,阿閣洞房,立變為離亭別墅”(《草堂詩餘》正集捲三)。全詞心理刻畫十分細膩精緻,在封建女性文學中實屬難能可貴。
【簡析】
一般寫離情,總是着重寫別時如何難捨難分,此詞則截取別前別後的兩個橫斷面。別前詞人神情慵怠,懶於梳妝,表達了害怕離別的心態。中間進行大幅度跳躍,過渡到別後。此時丈夫趙明誠遠去,詞人被重重煙霧所封鎖,天天倚樓凝望樓前流水,覺得流水也對她的離別表示同情和憐憫。 |
|
- : Phoenix On the stage recall to play the vertical flute
|
|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雲 | 鳳凰臺上憶吹簫·千裏相思 |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 鳳凰臺上憶吹簫同前 | 鳳凰臺上憶吹簫轉官球 | 鳳凰臺上憶吹簫秋意 | 鳳凰臺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 | 鳳凰臺上憶吹簫(同前) | 鳳凰臺上憶吹簫(耒陽至節戲呈同官) |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贈黃宰) |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詠梅) | 鳳凰臺上憶吹簫(蠟梅用前韻) | 鳳凰臺上憶吹簫(轉官球) | 鳳凰臺上憶吹簫(秦淮夜月) | 鳳凰臺上憶吹簫(秋意) | 竹素山房小飲南徐唐正方善歌吳伶以長簫和之客以鳳凰臺上憶吹簫分韻予得臺字 | 鳳凰臺上憶吹簫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 | 鳳凰臺上憶吹簫耒陽至節戲呈同官 |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贈黃宰 | 鳳凰臺上憶吹簫再用韻詠梅 | 鳳凰臺上憶吹簫蠟梅用前韻 | 鳳凰臺上憶吹簫秦淮夜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