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 : 中国 >甘肃 >武威 > 凉州区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代码
  620602
区域概况
  凉州区现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人口101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有汉、回、蒙、藏等25个民族,为武威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凉州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璀璨的明珠。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增长13.83%。
  区人民政府住所地武威市东大街66号,邮政编码:733000,电话区号:0935。
  在凉州大地上,农村已形成了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四大支柱产业。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粮、扩经、增畜、兴果,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2003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6.3亿元,粮食产量近60万吨。
  全区有中小型水库9座,建成高标准干、支、斗渠道1200多条,总长近1万公里,并形成了渠、路、林配套的基础设施网。新架设和改造农电线路6000多公里。比较完整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和较雄厚的农机力量,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近三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以每年60%的递增速度发展。
经济社会
  区内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有荣华、皇台、莫高3家上市公司。现已形成了以皇台集团、荣华集团、莫高集团、武酒集团、陇海陶瓷、爱雅纺织、益民食品、红太阳面粉厂、金蛙集团等企业为代表的酒类酿造、玉米淀粉、调味品加工、小麦面粉饲料加工、亚麻纺织、农机制造、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淀粉、熏醋、酱油、味精和原煤、水泥、地毯、化肥、皮革、亚麻纱、花岗石板材等2000多种。食品工业已成为地方工业的主体,白酒、啤酒、葡萄酒、熏醋、味精等产品荣获优质产品称号,享誉中外。工业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其中武威城东生态工业园区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是投资者创业的理想场所。2003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16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渠道的拓宽,凉州区城乡市场繁荣,商贸购销兴旺,专业和综合贸易市场达到80多个,个体工商户达到3万多个,从业人员达到12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城乡联系、纵横结合的流通网络,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亿元,凉州区已成为河西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特别是加快了上下水、道路、住房建设速度。市区内供热、上水、下水、供电相配套。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海藏公园、雷台公园、西郊公园、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等一批旅游景点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有各类省、市、区级科研院所2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万多人,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0余所,有中小学600多个,有卫生医疗机构300多个,医疗技术比较全面。电视广播覆盖全区境内,能够收看收听多套节目;区内有设施较好的博物馆、体育场、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
  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凉州区按照“突出工业、提高农业、搞活第三产业,用工业经济带动农业经济,用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二次创业”战略,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三农”问题,加快推行循环经济的步伐,努力实现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更长远的眼光,更优惠的政策,更灵活的方式,更优质的服务,借助外力扩大开放,把凉州建设成为河西地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全省较大的商贸集散地和文化旅游大区、大西北的投资宝地和重要的开放城市。
行政区划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因此而得名。当时武威郡下属姑臧、张掖、武威、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元封五年(前106),分天下为13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部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意为“地处西方,常寒凉也”。三国魏黄初元年(220),魏文帝置凉州,一直到西晋,姑臧均为凉州治所。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建都与此。
  全区辖19镇18乡,2个开发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区。国土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全区总人口1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非农业人口23万人。州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汇的地区,全区有少数民族25个,人数较多的有回族、侗族、满族等。
  凉州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太阳辐身强、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量大、夏季短而较热、冬季长而寒冷、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大的特点。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
  凉州区辖7个街道、19个镇、18个乡:东大街街道、西大街街道、东关街街道、西关街街道、火车站街街道、地质新村街街道、荣华街街道、黄羊镇、武南镇、清源镇、永昌镇、双城镇、丰乐镇、高坝镇、金羊镇、和平镇、羊下坝镇、中坝镇、永丰镇、古城镇、张义镇、发放镇、西营镇、四坝镇、洪祥镇、谢河镇、五和乡、韩佐乡、松树乡、大柳乡、长城乡、金沙乡、柏树乡、金塔乡、下双乡、九墩乡、怀安乡、金山乡、清水乡、吴家井乡、新华乡、康宁乡、东河乡、河东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国土总面积4873.85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8.629亩,人均耕地1.88亩。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20.635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35%,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4.16%、1.54% 、2.81% 、13.46% 和0.38%;建设用地为3.415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未利用地为24.68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
  水资源
  凉州区分布于石羊河中上游地区,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立方米/年(1993年~2003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立方米/年,其中90%为河渠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点100多处30多种, 矿产资源品种主要有煤、陶土、石英砂、萤石、硅石、花岗石、地热水等。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5种,石英石、石膏、芒硝、花岗岩等非金属资源在西北占据优势。除煤的开采规模较大,有一定的历史,其余均属近几年发现。该区煤炭资源初步探明储藏量约8400万吨,其中设计可开采储量约为1700万吨,年开采量近几年均为30万吨左右,开采回采率为82%,实际回采率为70%,煤炭主要有无烟煤和有烟煤。
  森林资源
  全区森林面积已达69.32万亩(天然林6.37万亩,人工林62.95万亩),按林种分:农防林29.86万亩,水保林8.16万亩,防风固沙林18.1万亩,经济林1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全区活立木蓄积达198万立方米。
  农作物资源
  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谷子、玉米、高梁、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胡麻、油菜等,还有西瓜、白兰瓜、苹果、蔬菜、大麻、纤维亚麻、葵花籽、烟叶、发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多,品质优,久负盛名,远销省内外,部分产品还销往东南亚和独联体,尤其是无壳瓜子为世界所仅有。
  凉州区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坚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和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培训、环保“六进社区”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积极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跨入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
教育事业
  全区现有大中专院校11所,中小学614所,博物馆、文化场馆、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影剧院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设施齐全,广播电视、“双拥工作”、档案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凉州历史悠久,教育源远流长。建国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区” 的战略,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过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成绩斐然。
  基础教育长足发展。1985年,全区普及了初等教育。1995年,“两基” 工作通过省级验收。1996年,被原国家教委公布为全国第二批实现“普九” 的县、市、区之一。近年来,狠抓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工作,目前,全区初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9%以上, 初中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98%以上。全区共有中小学570所, 其中小学492所,初级中学66所,完全中学12所;在校学生19.9万人,其中小学12.6万人,初中6.2万人,高中1.1万人。为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000年,成立了全市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也进一步扩大,2001年,境内有1所学校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3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幼儿教育发展迅速。1980年以来,在政府办园的同时,部门、集体及个人积极兴办幼儿园, 开设学前班,形成了以市区办园为示范、乡村办园为主体、企业及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幼儿教育格局。目前,全区有幼儿园361所,在园幼儿2万多人;学前班199个,在班儿童4400多人。4~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8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各级各类幼儿园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幼教队伍专业化程度及业务素质大大提高, 全区有16所幼儿园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
  职业教育异军突起。 为使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从1983年起, 积极改建和兴办农职业中学,逐步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目前全区有职业中专、中学5所,在校学生1200多人。同时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 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开办了“三加一”职业班,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成人教育日趋完善。 1988年, 经省、 地验收,全区达到了“基本扫除文盲单位” 标准。之后,各乡镇、村相继创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490多所,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年培训农民达10万多人次。1994年,凉州区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1995年,全区达到国务院颁布的“基本扫除文盲标准单位” 。目前全区有24所乡镇农技校达到省颁“丙级” 标准。成人中、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参加自学考试、上电大及成人大中专院校接受继续教育的干部、职工成千上万,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区及乡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 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一无两有”“六配套”,53所学校建起了教学办公楼, 大部分的学校实现了校园的绿化、美化和硬化。 同时,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全区中小学基本配备了电视机、 录放像机、投影仪、录音机等电化教育教学设备, 装备计算机4500多台,建立用于远程教育的卫星地面接收站400多座。建成了凉州区教育网,部分学校还建起了校园网。
  2006年,整合教育资源,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预计达到7266元,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820元,年均增长9.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6%。住房、教育、文化、旅游、交通、通讯等生活性消费比重逐年增加。
  凉州区全面实施了“五险合一”试点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连续三次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户”全部纳入财政供养范围。积极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全面展开。切实做好救济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累计发放救灾资金800多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推进,参合面达85.1%。
近义词
凉州
相关词
盐业公司盐务管理局义务教育办法学籍管理
包含词
凉州区中医医院凉州区盐务管理局凉州区西湖卫生所
凉州区卫生防疫站武威市凉州区志城印刷厂武威市凉州区星际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豪海酒店武威市凉州区清源砖厂武威市凉州区天狼网域会所
武威市凉州区万民大药房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机械站武威市凉州区金皇冠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昌盛网吧武威市凉州区真诚饲料厂武威市凉州区上坝自来水厂
武威市凉州区供销合作总社武威市凉州区下双茂盛猪场武威市凉州区浪潮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三叶草招待所武威市凉州区电影公司武威市凉州区大世界洗浴部
武威市凉州区农副产品公司武威市凉州区赛尔饲料厂武威市凉州区飞驰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武南如意旅社武威市凉州区水电招待所武威市凉州区小二楼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天乾面粉厂武威市凉州区蛇岛侠踪网吧武威市凉州区自由部落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华宇丽晶酒店武威市凉州区河西加油站武威市凉州区博客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新起点网域武威市凉州区黄羊中心市场武威市凉州区爵士休闲会所
武威市凉州区馨语网吧武威市凉州区锦鑫肥牛城武威市凉州区武凉供热站
武威市凉州区飞龙网吧武威市凉州区动感网络武威市凉州区鑫马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商业总公司武威市凉州区鑫海网吧武威市凉州区佛慈堂大药房
武威市凉州区博士网吧武威市凉州区锋速休闲网络凉州区四坝乡南仓村卫生所
凉州区四坝乡四坝村卫生所凉州区四坝三岔村卫生所凉州区白洪村卫生所
凉州区古城乡上古村卫生所凉州区古城乡中河卫生所凉州区古城小河卫生所
凉州区永昌镇张义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张英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烟下村卫生所
凉州区古城乡祁山卫生所凉州区清水乡苏邓村卫生所凉州区校尉乡东河村卫生所
凉州区校尉乡陈庄村卫生所凉州区校尉乡头坝村卫生所凉州区校尉乡长流村卫生所
凉州区校尉乡河北村卫生所凉州区校尉乡校尉村卫生所凉州区校尉乡五畦村卫生所
凉州区永昌镇山高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南沟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水乡上四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水乡王锐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南园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水乡张清村卫生所
凉州区中坝乡卫生院凉州区四坝乡前庄村卫生所武威市凉州区农业土肥站
武威市凉州区金泰商场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农具厂武威市凉州区金麒麟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极速空间网吧武威市凉州区仁源堂大药房武威市凉州区慈仁堂药店
武威市凉州区先科网吧武威市凉州区深蓝网吧分店武威市凉州区金桥供热站
武威市凉州区龙门招待所武威市凉州区怀安综合厂武威市凉州区双城福利工厂
武威市凉州区经典网络会所武威市凉州区裕兴养殖场武威市凉州区海飞堂大药房
武威市凉州区天元酒楼武威市凉州区良友面粉厂武威市凉州区新天地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万隆网吧武威市凉州区永山面粉厂武威市凉州区鑫荣灯饰城
武威市凉州区民健大药房武威市凉州区文星网吧武威市凉州区博林服装厂
武威市凉州区粮食总公司武威市凉州区时空在线网吧武威市凉州区日月山庄
武威市凉州区诚德大药房武威市凉州区和寨砖厂武威市凉州区碧海洗浴中心
武威市凉州区福顺沙石料厂武威市凉州区德林聚餐厅武威市凉州区阳光网络会所
武威市凉州区民乐大药房武威市凉州区新固园钉厂武威市凉州区英豪网吧
武威市凉州区炫烨圣地网吧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面粉厂武威市凉州区富豪极速网吧
凉州区丰乐镇丰乐村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龙口村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截河村卫生所
凉州区丰乐镇头牌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张兴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刘沛村卫生所
凉州区丰乐镇昌隆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宋家园卫生所凉州区清源镇东槽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村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寨子村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泉沟村卫生所
凉州区永昌镇马旬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梧桐村卫生所凉州区九墩乡九墩村卫生所
凉州区九墩乡光明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白云村卫生所凉州区九墩乡平乐村卫生所
武威市凉州区跌石沟煤矿武威市凉州区牛头沟煤矿凉州区清源镇羊庄村卫生所
凉州区水么村卫生所凉州区古城乡下古村卫生所凉州区四坝乡北仓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杏园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羊桐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源镇新西村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寨子村卫生所凉州区四坝乡寨子村卫生所武威市凉州区社会福利工厂
武威市凉州区金马网吧武威市凉州区金山煤矿武威市凉州区先科网吧二部
凉州区金羊镇新城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新五村卫生所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怀西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源镇宣庄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源镇新东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源镇清源村卫生所凉州区丰乐镇新桥村卫生所
凉州区和平镇中庄村卫生院凉州区永昌镇下源村卫生所凉州区古城乡九五村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平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韩寨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和平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源镇清泉村卫生所凉州区九墩乡下富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松涛村卫生所
凉州区丰乐镇沙滩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五一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东坡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源镇王庄村卫生所凉州区金塔乡金塔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窑沟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源镇发展村卫生所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水乡白塔村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新鲜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皇台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东沟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海上村卫生所凉州区古城乡上河村卫生所凉州区古城乡三畦村卫生所
凉州区和平镇大众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水乡菖蒲村卫生所凉州区长城乡前营卫生所
凉州区古城乡古城村卫生所凉州区长城乡新庄村卫生所凉州区金塔乡青铜村卫生所
凉州区清水乡王盛村卫生所凉州区金羊镇蔡庄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臧庄村卫生所
凉州区永昌镇和丰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中沟村卫生所凉州区长城乡王墩村卫生所
凉州区和平镇枣园村卫生所凉州区和平镇牌楼村卫生所凉州区长城乡长城村卫生所
凉州区金羊镇海藏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校西村卫生所凉州区永昌镇卫生中心院
凉州区清水乡杨台村卫生所凉州区清源镇中沙村卫生所
更多结果...
分类详情
张开清源镇张开古城乡张开古城镇张开西营乡张开南营乡
张开柏树乡张开西大街街道张开永丰乡张开双城镇张开和平镇
张开永丰镇张开长城乡张开河东乡张开西营镇张开金山乡
张开黄羊镇张开永昌镇张开丰乐镇张开金沙乡张开新华乡
张开东河乡张开双树乡张开红星乡张开东关街街道张开西关街街道
张开火车站街街道张开地质新村街街道张开荣华街街道张开九墩滩指挥部张开羊下坝乡
张开张义乡张开发放乡张开四坝乡张开洪祥乡张开二坝乡
张开谢河乡张开上泉乡张开校尉乡张开武南镇张开高坝镇
张开金羊镇张开羊下坝镇张开中坝镇张开张义镇张开发放镇
张开四坝镇张开洪祥镇张开谢河镇张开五和乡张开韩佐乡
张开松树乡张开大柳乡张开金塔乡张开下双乡张开九墩乡
张开怀安乡张开清水乡张开吴家井乡张开康宁乡张开中坝乡
更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