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四川 >涼山彝族自治州 >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投訴電話涼山彝族自治州旅遊投訴電話:0834-96927
  四川省旅遊投訴電話:028—86657308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滬山風景區中部,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風格的建築。背依青山,面臨邛海,矗立於緑蔭蔥蔥的參天古樹中,這就是著名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涼山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50年代初,這裏大部分地區還保留着較為完整的奴隸社會形態。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後涼山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飛躍到社會主義社會。為保存奴隸社會實物和資料,給研究和展示這一特殊、典型的社會形態提供條件.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於1985年8月4日建成開放。這是我國第一個民族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的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對涼山彝族奴隸社會政治、經濟、軍事、天文、歷法、習俗、宗教以及農牧業、手工藝等的充分展示,對於人們瞭解涼山過去的奴隸社會,認識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瞭解彝族悠久的歷史。認識智慧、勤勞、勇敢的彝民族,從而弘揚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结,以及進行愛國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No. 2
  簡介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是中國民族學專題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東南郊的瀘山北坡。1985年8月4日開館。這是當今世界唯一反映奴隸製社會形態的專題博物館。整個建築群根據古樸典雅的彝族建築風格而設計。各陳列廳內從縱嚮和橫切面用實物、文字敘述、圖片資料等形式嚮觀衆展示了彝族奴隸社會製中所涵蓋的政治、經濟、形式主義、歷算、宗教、歷史、軍事、法律、醫藥、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內容。對研究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等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和佐證價值。翔實而豐富的內容令中外專傢和學者觀後驚嘆不已、贊不絶口,被譽為“專題博物館的典範”。
  該館主要建築采用紅、黃、黑三種彝族繪畫的傳統色彩,繪以日、月、山、水、羊角、鳥羽、火鐮、漁網等取材於自然的圖案。整個建築具有彝族風格。
  該館收藏彝族文物4196件,有黃金、白銀、珠寶玉石、銅、 鐵、木、竹、皮革、毛、骨、角、紙、 綢絹、石等物品。陳列展覽分序廳、社會生産力、等級和階級、傢支習慣法、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奴隸和勞動群衆反抗奴隸制度的鬥爭九個部分。再現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原貌。電影錄放廳放映歷史資料片和各種民俗民情片。
  修建意義
  在今天中國大西南的廣袤地區,居住着一個文明幾千年的古老民族——彝族。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腹心地區,因其特殊的歷史、社會、地理等原因,至解放後的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着完整的奴隸社會制度,這在世界上也實屬罕見,被有關專傢學者視為研究人類奴隸社會形態的活化石。為了讓人們更便捷地瞭解和研究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及增進民族團结、促進社會進步、教育青少年等目的。在國傢領導人和國傢民委、文化部、四川省、涼山州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於 1982 年初在涼山州府——西昌市南6公裏的風景名勝區——叢林環繞中的瀘山北坡動工興建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