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淨資産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淨資産收益率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淨資産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還以上述公司為例。其稅後利潤為2億元,淨資産為15億元,淨資産收益率就是13.33%(即<2億元/15億元>*100%)。
淨資産收益率可衡量公司對股東投入資本的利用效率。它彌補了每股稅後利潤指標的不足。例如。在公司對原有股東送紅股後,每股盈利將會下降,從而在投資者中造成錯覺,以為公司的獲利能力下降了,而事實上,公司的獲利能力並沒有發生變化,用淨資産收益率來分析公司獲利能力就比較適宜。
如果說淨資産收益率的年度目標值是2.8%,目前至4月末,淨資産收益率為1.6%合理;淨資産收益率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增長(假定各月淨利潤均為正數)。
根據中國證監會發佈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的通知的規定: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roe)的計算公式如下:roe = p/e0 + np÷2 + ei×mi÷m0 - ej×mj÷m0 . 其中:p為報告期利潤;np為報告期淨利潤;e0為期初淨資産;ei為報告期發行新股或債轉股等新增淨資産;ej為報告期回購或現金分紅等減少淨資産;m0為報告期月份數;mi為新增淨資産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mj為減少淨資産下一月份起至報告期期末的月份數。
在2002年6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增發新股的通知
(徵求意見稿)》中指出:一、上市公司申請增發新股,除應當符合《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外,還須滿足以下條件:
(一)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且最近一年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不低於1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與扣除前的淨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的計算依據。
(二)增發新股募集資金量不得超過公司上年度末經審計的淨資産值。資産重組比例超過70%的上市公司,重組後首次申請增發新股可不受此款限製。
(三)最近一期財務報表中的資産負債率不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四)前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完工進度不低於70%。
(五)增發新股的股份數量超過公司股份總數20%的,其增發提案還須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流通股(社會公衆股)股東所持表决權的半數以上通過。股份總數以董事會增發提案的决議公告日的股份總數為計算依據。
(六)最近一年內公司治理結構不存在重大缺陷(如資金、資産被具有實際控製權的個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其關聯人占用,原料採購或産品銷售的關聯交易額占同類交易額的50%以上等)、信息披露未違反有關規定。
(七)披露的最近一期會計報表不存在會計政策不穩健(如資産減值準備計提比例過低等)、或有負債數額過大、潛在不良資産比例過高等情況。
(八)最近兩年內公司不存在擅自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情況。
(九)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上市公司如需增發新股必須符合上述條件。
有關淨資産利潤率分析
①淨資産利潤率反映所有者投資的獲利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所有者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②淨資産利潤率是從所有者角度來考察企業盈利水平高低的,而總資産利潤率別從所有者和債權人兩方來共同考察整個企業盈利水平。在相同的總資産利潤率水平下,由於企業采用不同的資本結構形式,即不同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比例,會造成不同的淨資産利潤率。 |
|
第一,淨資産收益率的計算,分子是淨利潤,分母是淨資産,由於企業的淨利潤並非僅是淨資産所産生的,因而分子分母的計算口徑並不一致,從邏輯上是不合理的。
第二,淨資産收益率可以反映企業淨資産(股權資金)的收益水平,但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企業的資金運用能力。
道理十分明顯,全面反映一個企業資金運作的整體效果的指標,應當是總資産收益率,而非淨資産收益率,所謂總資産收益率,計算公式是:
淨利潤÷資産總額(負債十所有者權益)×100%
比較一下它與淨資産收益率的差別,僅在於分母的計算範圍上,淨資産收益率的計算分母是淨資産,總資産收益率的計算分母是全部資産,這樣分子分母纔具有可比性,在計算口徑上纔是一致的。
第三,運用淨資産收益率考核企業資金利用效果,存在很多局限性。
(1)每股收益與淨資産收益率指標互補性不強。由於各個上市公司的資産規模不相等,因而不能以各企業的收益絶對值指標來考核其效益和管理水平。目前,考核標準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淨資産收益率兩項相對數指標,然而,每股收益主要是考核企業股權資金的使用情況,淨資産收益率雖然考核範圍略大(淨資産包括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但也衹是反映了企業權益性資金的使用情況,顯然在考核企業效益指標體係的設計上,需要調整和完善。
(2)以淨資産收益率作為考核指標不利於企業的橫嚮比較。由於企業負債率的差別,如某些企業負債畸高,導致某些微利企業淨資産收益率卻偏高,甚至達到了配股要求,而有些企業儘管效益不錯,但由於財務結構合理,負債較低,淨資産收益率卻較低,並且有可能達不到配股要求。
(3)考核淨資産收益率指標也不利於對企業進行縱嚮比較分析。企業可通過諸如以負債回購股權的方式來提高每股收益和淨資産收益率,而實際上,該企業經濟效益和資金利用效果並未提高。以200O年度實施國有股回購的上市公司“雲天化”為例,該公司2000年的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分別比1999年下降了33.66%和 36.58%,但由於當年回購國有股2億股,每股收益和淨資産收益率分別衹下降了0.01元和2.33%,下降幅度分別衹是2%和13%。這種考核結果無疑會對投資者的决策産生不良影響。
由上可以看出,以淨資産收益率指標作為企業再籌資的考核標準,弊病較多,而改用總資産收益率考核,較之要合理得多,一方面可以恰當地反映企業資金利用效果,幫助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决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業玩“數字遊戲”達標。因此筆者認為,為全面地考核企業資金利用效用,引導社會資源的合理流動,真正使資金流嚮經濟效益高的企業,抑製企業籌資衝動,應改用總資産收益率來作為配股和增發的考核標準。
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計算表
(本表須經執業註册會計師核驗)
填表人:
填表日期:
項 目 金額(萬元)
年末淨資産
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産
年度淨利潤
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
年度非經常性損益: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年度淨利潤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
扣除前後年度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較低者的簡單平均(%) |
|
淨資産收益率——
淨資産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
|
- : Return on Net Worth, Return on Equity
|
|
平均淨資産收益率 | 淨資産收益率攤薄 | 淨資産收益率加權 | 融資杠桿淨資産收益率 | 淨資産收益率扣除攤薄 | 淨資産收益率扣除加權 | 每股收益與淨資産收益率辨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