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 江蘇 >????城 >東臺市 > 馮道立故居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馮道立故居投訴電話????城市旅遊投訴電話:0515-8348666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馮道立故居,位於東臺市時埝鎮北堂巷2號。這是一幢清乾隆年間建造的民居。磚木結構,大門朝南,正廳為三開間,格扇門窗,古樸典雅,占地面積624平方米,建築面積19.9平方米,為馮氏出生地和長期生活之處。1993年、1995年東臺市人民政府兩次撥專款修復。
  馮道立,字務堂,號西園,生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於清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終年78歲。時埝這地方,地勢特低。洪水驟至。田廬盡沒,人民深受水患之害。因此,馮道立在青年時代,便絶意仕途,發憤專攻水利,立志為桑梓造福。他虛心學習前人的水利專著,同時又講究實際,多次雇船至長江、淮河、廢黃河、白馬湖、高寶湖、洪澤湖以及范公堤東廣大海濱地區進行實地勘察,訪問當地的農夫、漁民,查閱有關水利、水文資料,描繪下數以百計的水利圖。有一次,他去勘察水係三年未歸。老百姓贊揚他有“大禹之風”。
  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天氣炎熱,東臺等地河道幹涸了幾個月,很多人都反對在這時疏瀎????河,馮道立堅持已見,請泰州????運判朱沆限令6天峻工,一切賞賜從厚。他不辭辛勞,在驕陽下指揮施工。河挑好後,正逢大雨,上河壩一啓,水從????河排出,農田無一受淹,船衹往來,都稱方便,老百姓皆佩服馮道立有遠見,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馮道立好學不倦,一生著作甚多。已刻著作6種,木刻著作36種。水利方面的專著有《淮揚水利圖說》、《淮揚治水論》、《測海蠢言》、《勘海日記》、《束水芻言》、《七府水利全圖》、《東洋人海圖》、《東洋海口圖》、《攻沙八法》等。《淮揚水利圖說》內有水利圖7幅,係統地提出根治蘇北裏下河地區水患的具體方案,提出很多科學設想。特別是《測海蠡言》,全書共分五十二目,後附《攻沙八法》,集幾十年治水經驗之大成,很有實用價值。
  故居內陳列《馮道立生平業績展》,介紹了馮道立畢生為民治水的事跡,還有馮道立當年的一些手稿以及當年讀書用的方桌、書篋、著作刻板和誥命箱等文物。這些文物都是馮道立先生後使裔馮華和他的母親邰昌玲女士歷經艱辛保存下來的。此外,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馮道立倡建的“務本堂水竜會所”的三架水竜亦陳列在室內。故居內市甬盡頭的磚屏上,刻有馮道立先生的畫像,畫像兩側,為清代大思想傢魏源當年訪問馮道立先生時題的一副對聯。聯曰:
  繪郟檀之圖,一捲中已饑已溺;
  熏陽城之化,數千傢毋訟毋囂。
  故居的東南角有一塊空地,這裏曾建有一座磚砌的天文臺,馮道立夜夜都在這裏觀察天象。馮道立使用過的長圓筒狀的望遠鏡、大羅盤等儀器,60年代尚存世,這在閉關鎖國的清王朝,稱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馮道立墓在時堰鎮建築公司西側的一片空地上,四周都砌了磚墻,得到很好的保護。此墓在“文革”中也險遭厄運,由於當地農民的保護,纔使這位為人民興修水利的專傢未曝屍田野,199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馮道立故居(包括務本堂水竜會所)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