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 > 內部效度
  (internal validity),心理學名詞,表示實驗所提供的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因果關係的一種指標。
  內部效度影響因素(1)主試因素
  ①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自驗寓言/畢馬竜效應:
  說明主試的期待不同,對被試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被試受到的影響不同從而表現也有差別,期待是一種強有力的力量。
  ②光環效應/暈輪效應/馬太效應:
  ③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認知者形成對別人的印象時總是假設他人與自己有相同的傾嚮,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④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又稱定型效應,是人們用刻印在自己頭腦中的關於某人、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作為判斷和評價人依據的心理現象
  ⑤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⑥觀察者偏見
  觀察者偏見:由於觀察者個人的動機和預期導致觀察的錯誤
  刻板效應和投射效應以及光環效應都屬於觀察者偏見,可見其範圍很廣,因為人們總是“看見”他們想看見的。
  (2)被試因素
  主要表現在要求特徵,當然還有其他的。
  要求特徵:被試通過對主試的語言行為和態度的察覺,判斷主試的實驗目的從而自覺不自覺得改變自己的反應
  對被試傳遞的實驗信息和綫索成了决定被試行為的顯著因素,這樣的綫索就是實驗情境中的要求特徵
  常見的要求特徵包括霍桑效應、評價憂慮、取悅研究者、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等。
  ①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被事當面臨新情境發現自己比較特別並正在被關註的時候,行為上會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性
  ②評價憂慮/取悅研究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現象
  評價憂慮:意識到自己正在被人觀察和評價,被試擔心自己的行為不能被別人認可而産生的憂慮的心理,從而導致行為異常。
  取悅研究者:在評價憂慮的基礎上,為了得到較好的評價而按照假象的主試的願望去表現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如平常一樣。
  羅密歐與朱麗葉現象:在探測到主試願望後産生逆反心理,故意改變自己的行為使主試的願望破滅。
  ③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被試認為某種無效刺激具有某種功能,從而有意無意中按照這種功能的結果來行為或者是表現出刺激有效的反應
  安慰劑效應相當於發生在被試身上的期望效應,都是人強烈意念的能動性的表現,是一種自我暗示。
  ④亨利效應
  亨利效應:被事接受虛假的信息或其他刺激産生了盲目的自信或積極的態度,從而在反應上表現出異乎平常的正面效果
  亨利效應同樣相當於被試身上的期望效應。
  p.s.:
  在控製組實驗組設計中,由於實驗組被給予實驗處理,被試會較多産生安慰劑效應,而主試産生皮格馬利翁效應;
  在操作組,被試由於未被重視,容易産生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或被激發鬥志而出現亨利效應。
  (3)歷時
  歷史(亦稱“經歷”)指在實驗過程中,與實驗變量同時發生,並對實驗結果産生影響的特定時間。
  當出現這種情況是,研究者無法判斷實驗結果是由自變量引起還是由特定時間引起。
  (4)成熟或自然發展
  指在實驗過程中隨着時間的延續,被試身心發生變化,如變得較為成熟、疲倦、饑渴或對實驗喪失興趣等。
  (5)選擇
  實驗過程中由於沒有采用隨機化的方法來選擇被試和分配被試,造成實驗處理前被試的組與組之間在很多方面有差異性。
  (6)測驗
  研究者為了取得實驗前被試的初始狀態,對被試實施前測驗,而這種測驗可能會積極或消極地影響實驗處理實施後進行的測驗。
  (7)被試的亡失
  實驗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使較多被試中途退出或死亡,導致研究者因為樣本太小或組間被試不均衡無法對結果作出正確的解釋。
  (8)統計回歸
  統計回歸:也叫“嚮平均回歸”,經常在有匹配過程的實驗中出現,由於在實驗處理前選擇了某一特徵方面具有極端分數的被試,
  實驗處理後的後測驗分數有回歸到平均數的趨嚮,因為大多極端分數都含有較大的偶然因素。
  如果統計回歸導致實驗結果上的錯覺,則稱之為回歸假象。
  e.g.:我們有一個教育計劃準備用來提高非洲裔美國兒童的閱讀分數,因為通常非洲裔美國兒童的閱讀分數明顯比白人兒童低。現在有非洲裔和白人兩組美國兒童,為了讓實驗更準確,我們在年齡、性別以及初始閱讀成績等幾個唯獨上進行匹配。然後我們對兩組兒童都實施閱讀提高計劃,在結束後再次檢查閱讀分數。結果出人意料,非洲裔美國兒童在接受計劃後閱讀成績比以往更差,而白人兒童則有所提高。於是得出結論認為計劃衹能幫助白人兒童但實際上損害了非洲裔美國兒童,儘管計劃是為後者設計的。
  通過思考相信你能看出這個結論簡直是bullshit,而它正是回歸假象導致的。原因是,在最初的閱讀成績匹配的過程中,由於非洲裔美國兒童的分數總體都很低,衹能選擇分數遠高於平均水平的非洲兒童和分數遠低於平均成績的白人學生這兩個極端組進行等組匹配。於是在重測時他們的分數都出現了嚮平均數回歸,錯誤的結論便由此産生。
  (9)儀器使用
  實驗過程中使用儀器不當或儀器失靈、測驗材料出現問題或主試身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