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呼和浩特。创建于1957年。设有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生物、物理等系和艺术学院等。 |
|
内蒙古大学投诉电话呼和浩特市旅游投诉电话:0471-4606516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0471—628265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内蒙古大学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省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大学,1978年被教育部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共建院校。学校位于自治区首府、塞外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600多公里,空中距离只有440公里,空中飞行时间40分钟,乘火车10个小时。教学区占地792亩,实习实训基地占地1325亩,新批教学用地900多亩,总占地3000多亩。
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大学的创建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建校初期,周恩来总理指示高教部从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抽调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组成最初的师资队伍。前国家副主席、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兼首任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现任校长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旭日干博士。
1997年9月7日,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了建校40周年士等多种办学层次。学校还招收民族预科生和留学生。目前各类在校生约20000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约占总数的30%。时至今日,内蒙古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41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有的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根据国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校将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蒙古学、草地生态学、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建校以来,学校开展科研项目3800多项,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1996年内蒙古大学网络中心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是CERNET的西部中心结点之一。学校计算中心可以同时容纳500名学生上机(每人一台计算机)。现代化的电教中心于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达50多个。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自治区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之一,有蒙、汉、满、藏以及外文图书130万册,设有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近年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重要文献数据库,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蒙古学特色文献库》。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书目查询、文献检索等多项网上服务。
1997年落成的现代化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是目前自治区规模最大的文体馆。该中心造型奇伟、设施一流、功能多样,是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许多名牌栏目都曾在这里举办。
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新建了数座学生公寓,每个学生宿舍都配备了彩色电视机和电话。1998年建成的学生浴室全天候开放,它兼有洗浴、理发等多种功能。1998年建成的奥都快餐城和2000年建成的学生食堂,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用餐条件。2003年新建的东校区学生宿舍,本科生达到4人一间,有电视、电话和互联网接口。内蒙古大学理工楼和化学楼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我校已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环境。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内蒙古大学已经成为一所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如今的内蒙古大学,仿佛一座典雅的花园,校园内红楼耸立、绿树掩映、春花秋月、湖水涟漪、书声朗朗。学生公寓区中间的游园,一色的江南园林风格,景色如诗如画。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蒙古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等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
内蒙古大学与北京大学建立了手拉手校际合作关系。每学期选拔几十名优秀学生到北京大学选修课程,学校承认其修读的学分。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正按照“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进行建设,力争使内蒙古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处于前列,部分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庆典,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布赫等为内蒙古大学题词。1999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内蒙古大学视察,并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03年5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重要时刻,再次来到内蒙古大学,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各民族草原儿女的亲切关怀。2004年腊月初八,贾庆林主席来到内蒙古大学考察并看望了学校师生。十五、十六届政治局常委李岚清、曾庆红、黄菊等同志也先后到内蒙古大学视察。
内蒙古大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业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2347人,其中专任教师1373人,专职科研人员106人,教授及正高职称教师188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教师358人,博士学位教师117人,硕士学位教师411人。学校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他们分别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教育部科技委员会、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际国内许多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294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3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师7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8人,自治区高校“11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26人。
内蒙古大学现设有蒙古学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院(筹)等16个学院。设有34个系,3个公共课教学部,58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6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含MBA、MPA、工程硕士、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有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数理学、生命科学与技术4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文史哲2个自治区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并开设10个本科双学士学位专业和8个本科辅修专业。我校还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同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形成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汉语文、蒙古语言文学、外语类、艺术类)、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
内蒙古大学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有本科、硕士、博士等多种办学层次。学校还招收民族预科生和留学生。目前各类在校生约20000人,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约占总数的30%。时至今日,内蒙古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41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有的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根据国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和自治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校将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原则,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蒙古学、草地生态学、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建校以来,学校开展科研项目3800多项,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996年内蒙古大学网络中心进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是cernet的西部中心结点之一。学计算中心可以同时容纳500名学生上机(每人一台计算机)。现代化的电教中心于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达50多个。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自治区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之一,有蒙、汉、满、藏以及外文图书130万册,设有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近年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重要文献数据库,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蒙古学特色文献库》。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书目查询、文献检索等多项网上服务。1997年落成的现代化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是目前自治区规模最大的文体馆。该中心造型奇伟、设施一流、功能多样,是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的理想场所。包括中央电视台的许多名牌拦目都曾在这里举办。
近年来,内蒙古大学新建了数座学生公寓,每个学生宿舍都配备了彩色电视机和电话。1998年建成的学生浴室全天候开放,它兼有洗浴、理发等多种功能。1998年建成的奥都快餐城和2000年建成的学生食堂,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用餐条件。2003年新建的东校区学生宿舍,本科生达到4人一间,有电视、电话和互联网接口。内蒙古大学理工楼和化学楼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我校已拥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环境。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内蒙古大学已经成为一所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如今的内蒙古大学,仿佛一座典雅的花园,校园内红楼耸立、绿树掩映、春花秋月、湖水涟漪、书声朗朗。学生公寓区中间的游园,一色的江南园林风格,景色如诗如画。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蒙古国等国家的20多所高等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
内蒙古大学与北京大学建立了手拉手校际合作关系。每学期选拔几十名优秀学生到北京大学选修课程,学校承认其修读的学分。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目前,学校正按照“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进行建设,力争使内蒙古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全国同类大学中处于前列,部分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水平达到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 |
|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创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创立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71万平方米。1978年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大学,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学校。首任校长是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于建校初期来校执教并担任副校长。前任校长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旭日干。现任校长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连辑。 |
|
内蒙古大学综合教学楼 学校实行校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现设有蒙古学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交通学院、研究生院(筹)、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另外经教育部批准,举办了1个独立学院;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了满洲里学院、鄂尔多斯学院。学校设有蒙古学研究中心、蒙古语文研究所、蒙古历史研究所、近现代史研究所、周边国家研究所、蒙古文化研究所、蒙古文学研究所、实验动物研究中心、高分子化学及蒙药研究所、生物工程中心、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黄金经济与应用研究所、民族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内蒙古大学是一所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其中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现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二级学科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学科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学校现有生物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有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59个本科专业、12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有蒙古语言文学、生物学、生命科学技术和数理学4个国家级以及2个自治区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有9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桃李湖学校以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等教育体系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培养层次。现有各类在校生23203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191人(硕士研究生2905人、博士研究生286人)、普通本科生12766人、高职生2003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965人、成人继续教育本专科学生3913人、留学生365人。
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教职工24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03人。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74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677人;博士生导师83人、硕士生导师4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被确定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人。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原则,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00项。随着“211工程”建设的实施,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以来,新开科研项目1200余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1亿多元,有36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学主楼
学校高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有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名教师获得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结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有3人已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建校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300余项。“211工程”建设以来,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1997-2007年,新开科研项目2038项,其中国家“863”、“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85项;获准科技项目经费24330.4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12815.2万元;发表论文10037篇,被SCI、EI、ISTP收录588篇,被SSCI、CSSCI收录650余篇(“十五”开始检索);出版专著和教材661部;获得专利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前沿水平。以“试管牛”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已经或正在进行成果转化,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国外34所高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有6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还有计划地安排了1500多名教师出国留学、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总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6.09万平方米。校园网覆盖了全校教学、科研单位以及办公、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全校图书文献总藏量达到177万册,图书馆是CALIS中心的B级成员馆,是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的中心馆,为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6635万元。
在总结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断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力争把内蒙古大学办成一所面向全国、面向国际的开放水平更高、嵌入社会更深、学科建设更有特色、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贡献、对国家乃至国际某些学科更有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
|
1957年10月14日,内蒙古大学举行隆重的建校典礼。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兼任首任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继侗来校执教并任副校长。在建校典礼上,乌兰夫明确提出内蒙古大学的“双重任务”,即“一方面,它与兄弟高等院校一样地贯彻执行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身体健康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必须看到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高校,它就要担负起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的文化和培养本民族的知识分子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
1959年3月,中共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共青团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召开。
1977年12月,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使遭到“文革”破坏的教学工作走上正轨。
1978年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9月,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84年3月,生物系留日教师旭日干同日本学者合作,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体外受精的试管山羊。
1985年,蒙古语言文学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7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校作为附属中专保留。
1988年,中国民族史、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生态学等4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89年3月,在旭日干博士的主持下,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胎试管绵羊。同年8月,成功培育出第一胎试管牛。
1992年,蒙古语族语言文学被列为国家高校重点学科。桃李湖 文体馆
1993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共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199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内蒙古大学争进国家“211工程”。
1993年12月,李博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动物生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无机化学、微生物学3个学科被列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1994年1月,在内蒙古大学成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族学科蒙古学信息中心。
1994年11月,蒙古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生物学和数理学(试办)2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1995年5月,旭日干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12月,成立蒙古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开始进行学院制改革。
1996年,建立文史哲自治区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化学自治区理科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1996年9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自治区组织的部门预审。
1997年,经批准,建立草地资源生态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家畜繁殖生物技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1997年,“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试点试验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6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通过国家立项审核,11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997年9月7日,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李岚清、布赫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内蒙古大学题词。
1997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
1997年12月,被授予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
1999年,“基因序列的信息学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建立自治区高等学校稀土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9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学校视察。
1999年1月,由内蒙古大学牵头,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建的内蒙古地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并于2003年通过验收,正式挂牌。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惟一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32个)。
1999年11月,成立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至此,学校形成了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的体制。
2000年,“牛体外受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究生楼2000年1月,组建奥都实业发展集团公司,后勤与行政逐渐实现规范分离,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3月,自治区政府决定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并入内蒙古大学,组建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00年4月,下发《内蒙古大学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正式启动。
2000年8月,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00年11月,自治区政府下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理顺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的批复》,要求教育厅制定内蒙古大学和艺术学院管理体制实质性合并操作方案,同时要求内蒙古大学加强对艺术学院的管理。
2000年12月,蒙古学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
2001年,因在国家“863”计划项目中取得显著成就,旭日干院士被国家科技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2001年7月1日,内蒙古大学“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
2002年,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02年1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两个学科被列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2年1月,成立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总数达到15个。
2002年10月30日,《内蒙古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教育部联合组织的专家组论证。
2003年,与科技部共建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1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临学校视察。
2003年12月,该校曹之江教授主持的“数学分析”课被评为2003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曹之江教授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全国名师。
2004年5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和自治区主席杨晶签署协议,成为省(区)部共建学校。
2005年3月21日,自治区政府下发内政字[2005]67号文件,将内蒙古农业学校整体并入我校。
2006年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内发改社字[2006]599号文件,内蒙古大学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正式立项。
2006年8月19日,内蒙古大学隆重举行了新(南)校区奠基仪式。自治区主席杨晶,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瑞清,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盖山林,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院士,自治区各部委厅局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呼和浩特市市长汤爱军、副市长吕慧生及玉泉区、赛罕区领导等出席了奠基仪式并培土奠基。
2007年9月7日,内蒙古大学迎来自己的50华诞。
2009年6月,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成功培养出了国内首例克隆绒山羊,并且世界首例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实验也在这里获得成功。 |
|
内蒙古 | 领导 | 校长 | 副主席 | 生物 | 华南农业大学 | 人物 | 农业 | 绥化 | 九三学社 | 科学领域 | 颜祥志 | 重庆人 | 运筹学学者 | 中国矿业大学 | 学者 | 作家 | 风云人物 | 北京大学 | 历史学 | 民族史 | 蒙古学 | 历史学家 | 蒙古史 | 蒙语 | 图书馆 | 高校图书馆 | 教授 | 更多结果... |
|
|
内蒙古大学教授 |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 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 |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 | 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内蒙古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 | 内蒙古大学桃李湖宾馆 | 内蒙古大学职工技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内蒙古大学蒲公英青年志愿者协会 | |
|